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

第21章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第21章

小说: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不会?有的是晚上不爱洗脚的呢。再说,你想洗,也得有水才行。学校的水笼头,可是晚上到点就关上的。”
“那可就惨了。”
“谁说不是呢?反正上学就是苦差事,要不是我家里非逼着我来上学,真不想上了,好歹在家里自己睡一张床,想怎么睡就怎么睡。”
“你家里还好啦,我家说是女孩子反正将来也是人家的,识几个字就罢了,还上什么学?不如乘早多干两年活,不然养个闺女太吃亏了。”
这句话引发不少人的赞同。
“是啊,我爸也说了,如果学习不好就不让上了。还是我妈心疼我,说我们村里没几个考上镇初中的,不上可惜了。”
“所以我们能上学还是好的,再说听说到二年级就好了,会有不少人退学,我们就可以搬到上铺去睡了。”
“是啊,一年级的在下铺,二三年级在上铺。下边这么暗,又直不起身,我们到上铺就好了。”
“等吧,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听着大家说话,李晓虹母女两人沉默不语,其实真实情况要比她们说的要更差。
那时候,李晓虹已深受其苦。
如果晚自习后你动作慢一点,回来晚一点,属于你的位置已被其他人占领。不是别人不想腾地方,而是一人一个位置,都挤得满满的。再说,人家好不容易睡下,能稍宽些自然好。晚到的那个人只好睡在别人脚头,地方窄小得只能侧着身子一晚上了。
更别说,整个屋子里不通风的腐败味,屋里其他人放咸菜的味,地上尿桶的味,汗味,还经常有人用盆接些水在里面擦澡产生的水湿味,这么多人散发的体味,混合在一起,是一种说不出的怪异。
听着其他人说话,李晓虹找到了给一年级划的位置,把铺盖铺了上去。
真是好窄小的铺位啊。
还有,让人难忘的岁月。
正是因为这种种情况,屋子里的跳蚤是极多的。虽然开学前,整个寝室都已经撒过药,但湿润,腌脏,黑暗,正是产生跳蚤的温床,难以禁止。
张梅英极怕跳蚤,原来家里只要有一个跳蚤,她都会睡不着觉,因此每年夏天,只要有太阳,她都会每天晒被子,向床上撒药。
这一会儿功夫,她已经开始左挠右抓。
记得那个时候,一个学期过去,李晓虹的褥子上都是一个个小斑点,那是跳蚤留下的痕迹。也许是训练过来了,李晓虹不怕跳蚤。
但她没说,也和张梅英一样,装着很痒的样子。
“走吧妈,咱们快走吧,这里太痒了。报道完了,明天才正式上课呢。”
张梅英也巴不得早些出来。
虽然已是九月,但这一会儿功夫,两人在里面已出了一身的汗。
假意抱怨道:“妈,你看里面那么窄,可要怎么睡啊?”
“是啊,还有那么多跳蚤。”张梅英最怕这个。
看到女儿寝室的情况,虽然她吃惯了苦,还是觉得让女儿住这里面有些舍不得。
“要不,反正你们教师也不管,你晚上回家住?”
“妈,我也想回家住。但是晚上得穿过这么大片田地,我有些害怕。我一个女孩,万一遇上坏人了怎么办?老师可说过这里有些不安全。”
前世,李晓虹也是在夏天热得受不了时回家住的,有一次就遇上有人拦她的自行车,幸好她胆子肥,技术好,经常干农活手劲也大,激烈反抗下,拦人的那个人也有些害怕她的举动被人发现,才让她最终得以逃脱。
经此一事,哪怕再难忍受,她再也不敢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晚上回家。
“唉,上学就是要吃苦,以后才能有好日子过。”张梅英也没办法。
学习是要刻苦,但好日子不是光吃苦就能行的。
李晓虹心里反对妈妈的话,而正好趁此机会,她才好说服妈妈。
作者有话要说:上了编推,收藏评论什么的如果还比不上没上榜前,那样可就太对不起编编大人了,也让我完全没信心坚持下去了。潜水的大大,都请出来透透气吧。
是不是我的呼吁起了作用,今天是涨收最快的一天,忍不住再上来感谢一番大家。

☆、开店

李晓虹心里反对妈妈的话,就顺势说道:“妈,你忘了我原来给你说过的了,咱们镇上供销社扒了重盖,要对外承包,这次盖的门面房多,好多都没人要呢。咱们家也承包一个吧,到时候,我们就可以住在镇上了。”
张梅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她开个小卖部,村子小,总共就那么多的人,也不是时时都有人买东西。她没事的时候,看村里人忙,就去帮别人干活,也没怎么闲得下来。这样的话,其实还不如种自家的地呢。
怪不得妈妈人缘好,只要不牵涉自己利益,这样无私的人谁不喜欢啊。知道了妈妈这种性格,她又特别固执,这一点上一世李晓虹已经见识过,这次她不再强力要求妈妈改变。
李晓虹觉得除非妈妈离了那个环境,否则一向勤劳的她,根本就改变不了她帮人干农活的行为。一直以来,她所做的,就是慢慢改变妈妈的生活方式,让她用另一种忙来代替繁重体力的劳动。
一方面来说,李晓虹成功了,随着家里条件的变化,张梅英不再纠结于农民就要干农活,她家小卖部生意的红火也让她有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但另一方面,李晓虹也可说是失败了。她没想到,她妈妈骨子里的勤快会让她只要有空就去帮别人干农活。可能她妈妈觉得,小卖部不是总有人来买东西,闲下来的时候干什么呢,又不能总坐那儿等着人来,还是干些活好,免得闲着发慌。往年的时候,孩子小,活计重时,村子人也不少帮她啊。
“我知道这事,但咱们去承包会行?一大笔钱呢,我怕万一赔了怎么办?”张梅英有些犹豫。
几年的潜移默化,就是为了这些关键时候的选择。
李晓虹觉得自己的努力还是没有白费的,不然的话,妈妈就不仅是犹豫,而是激烈反对了。
李晓虹不求妈妈一下就同意,但只要她认可了这种方式,就是一种进步。
“赔又会赔到哪里去?反正东西卖不完的话还有实物啊,就是房子,我们也是有用的。至多,如果东西实在卖不出去,我们就便宜一些处理了,也不会有多少损失的。。”
“我就是一个种地老农民,不会像人家那样能说会道的,做生意能成吗?”张梅英还是不相信自己。
“放心吧,妈。你在咱们村子里卖东西不是卖得挺好的吗?在镇上也一样的,就是东西会多一些,来的人多些罢了。”
“村子的人都是认识的,自然相信咱家的东西,可是在镇上,我才认识几个人,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来买?”张梅英也有她的考虑。
“人气是慢慢聚来的。妈,你人好,咱们又不坑骗大家。只要咱家进的东西质量好,价钱实惠,自然人流慢慢就会多起来的。当然,最开始几个月的时候要有着不能赚钱的心态,相信时间久了,大家都会知道咱家的东西是怎么样的。那个时候,自然而然就挣到钱了。”
“你说得也对,虹虹,你说,咱们真做这个?”张梅英已经动摇,但还是忍不住问问女儿。也不知怎么回事,很多时候,她觉得女儿就像是她的定海神针,心下觉得再听听女儿的话。
“没事的,就干这个吧,再说反正主要是为了我们学习。你看古代还有孟母三迁呢,就为了有个好的环境让孟子好好学习。所以,孟子的成就有他母亲很大功劳呢。”
“那我也向孟母学习学习,反正我女儿也很有本领,哈哈!”
“嗯,本领说不上,不过我相信日子总会比原来强一些。再说,来镇上之后,路路上小学也方便,条件也会更好。现在我们村里小学两个王老师大概也很快就会走了,再留在村里,没有好的老师,路路怎么能受到好的教育?”
这可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李晓虹知道,妈妈最重视自己和妹妹的学习,话说到这里,已是板上定钉的事了。
“两个王老师都要走?”张梅英有些惊讶。
“嗯,上一次我去县里比赛,去见了国泰哥。王老师原来不也教过他吗?我就请他找了些往年民办老师转正考试的试题,给了两个王老师。我想他们今年获得资格应该没问题,再经县里考试后应该就可以转正了。”
“你两个王老师人可是都不错,那么负责任,也确实应该转正。”
“是啊,到时候路路上小学二年级,说不定正好是王老师教她呢。”
其实以李晓虹来看,民师转正考试的题并不难,只要愿意去学,一般成绩的高中生都不会有问题,关键是得能取得考试资格,这个每个乡应该有一定定额。
此时,张梅英既然考虑清楚要在镇上开店,就说干就干。其实说了那么多话,她也不过是想借女儿的口再强调一遍罢了。
这事,自从女儿考上初中,她就和丈夫商量过,丈夫的意思也是搬到镇上来,她只是一时过不去自己心中那道坎。想她一个地道老农民,现在竟然不种地,开始做起生意来,这变化可真够大的。放在以前,她连想都不敢想这个问题,还是大女儿晓虹,从开始卖豆腐起,慢慢改变家里的状况,她才受到影响,也学着去做更多的事。
人家都说,做生意的人全身都是心眼子,她这么老实的人会成吗?她总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可她总不能连女儿都不如,为了孩子,她会努力改变自己,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去学习。希望这一辈子,孩子不用像她自己年经时吃那么多苦,而是可以一辈子平安喜乐。
她拿了户口本和身份证,去镇上问了原来供销社新开的门面房的事。
门面房这次盖了不少,可吴里也仅只是个镇,还是不太繁华的镇,因此,除了原来供销社的人每人必须承包一间,还余下一些。好多天了也很少人来问,管这事的人正发愁呢,看到张梅英过去,一反原来在供销社卖东西时的高傲样子,满面笑容就迎了上来。
问了问价格,还在张梅英的预期之内。
张梅英一次定了两间,价格又优惠不少,最后合同一签签了十年。两间房,加起来大概有五六十平方的样子。上面还有一层,面积也一样,一楼卖东西,上面正好可以住人。
负责管事的人简直要把张梅英当财神爷看了,她一来,就定下了最大的两间,简直救他于水火之中啊,这下,对领导他也可以交待过去了。
什么事情只要下了决定,再做起来就快多了。
下边的店面先不忙,张梅英急的是女儿住的地方。
如果自己原来听说镇上有房子时就开始租上就好了,也有时间慢慢布置。不过幸好还没耽误多久,谁知道原来那么牛的供销社效益说不行就不行了呢?其他地方都是镇上住户自己家住的房子,也没听说有人要对外出租或卖掉的。
结果女儿开学了还得骑车跑来跑去地上学。
而只有亲眼看过了,张梅英才知道镇初中的条件是那么的差,让她这个吃惯苦的人都难以忍受那里的条件。只有女儿上学后,住宿这个事情迫在眉睫了,她才想着要搬到镇上来,不然,总下不了那个决心。种地她懂,可经商总是没底气,害怕有意外。
现在只要一想到那个寝室,张梅英就觉得自己身上痒痒的。在家里怎么宝贝都不够的女儿,有条件了怎么舍得她住在那么挤的地方呢?那么多的跳蚤,直往身上跳,怎么能休息得好?休息不好,白天又怎么有精神专心学习?再说,寝室的气味也太难闻了,自己原来院子里养着猪,可也没那么让人难受的。
想到这里,张梅英恨不得有分身术,要把自己变成两个人来使用,好早点把房间给女儿收拾出来。
她买了些涂料,买了工具,调和了涂料后,把吴里镇上二层的房子简单刷了下白。又扯了两块厚实的布自己缝了个窗帘挂上。时间紧急,先把家里的床、桌子和铺盖搬了过来,只两天时间,就布置得足够人入住了。
以后估计也都在镇上做饭了,想到这儿,她又买了个煤炉。就是那种圆形的铁炉,里面是中空的,可以放几块煤球燃烧。
煤炉上方可以放锅炒菜做饭什么的,简单一些的饭菜都不成问题。这样女儿回来也有个热乎饭吃,省得去学校食堂挤了。她看那些住校的学生,多是自己带的咸菜和干饼,配着食堂的稀饭喝的。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女儿可不能那样,免得受损了补都补不回来。看看两个女儿,个子都比同龄的孩子高,还不是因为从小在吃的上面没怎么受屈。
搬家和开店都是大事,但李志军也只是回来了两天,带了几个人帮着搬了家,讲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就又急着回去了。他们所的厂子正处于成长期,现在业务又扩展了,真是忙得走不开。
临走他给张梅英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是他看到别的地方商店的一些比较新颖的地方,还有要卖的东西,说了之后,怕张梅英记不住,又给写了下来。
好在张梅英也习惯了李志军的在外忙碌,自己操持着这一切。
生意会怎么样呢?能不能顺利在镇上落下脚?张梅英心里又兴奋又忐忑。
作者有话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