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北大考研日记 >

第21章

北大考研日记-第21章

小说: 北大考研日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8节:我的精神家园

有人说,吴晓东有一种忧郁的美。忧郁成为一种美,可见我们的喧哗。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并不给我安静的片刻:取款机交易的间歇,也被安排上了动感十足的视频广告;视线所及之处,为各种横幅与招牌所充斥;未名湖畔的静谧终于被广播站的噪音所打破;三角地则成了社团招新的集市;图书馆自习的悄然淹没在工地噪音之中……

我再也不能写出自己当年的文字:“有带伤的鸟啼落满枝的寂寞,即使再愁一千零一遍也不忍回首。”同样无法写出的还有这样的文字:“窗外的风景尽管有时很单调,但仍会诱惑着我走下楼去。而现实中的大千世界则总有一些在过去的时空中无法亲历的未知领域,撩拨着我莫名的憧憬……”

忽然想到(三)我的精神家园10月8日

北大中文系论坛上有朋友问我,最近怎么连“默默关注”都做不到了?其实,我几乎每天都会到论坛上走动,或快或慢,否则便有失落。所以,关注一定是有的,更多的是用眼睛看,赞赏抑或鄙弃,手谈文字的欲望也是有的,只是无奈生活中必然有太多的俗事,牵引我去努力和烦恼,而荒芜了文字。

从某种意义上讲,论坛已经成为我的精神家园,喧嚣的现实世界无法给人太多安慰,而在虚拟空间却能讨论一些“另类”的事。《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带给我们一个并不遥远年代的火热激情,让理想与梦想消失或淡漠的现代人得以在影视情节中,追忆自己的青春,诱发一种感动,唏嘘红色年代的真诚,填补今天的平淡。论坛能否也说是一个燃烧激情的空间?

当湖光塔影的胜景,最终将与科技园区贯通而成为商业装饰之后,北大的围墙轰然倒地!校园内机车横冲直撞地鸣笛、欺行霸市的店铺林立、三角地民主自由不再……学子犹如过客再没有归属,每日奔波于万柳与拥挤的图书馆之间,为生活所困。我知道北大学生之所以出色的缘由了,早在勾心斗角于社会之前,他们已经历了太多的人情险恶的磨砺。

“十一”长假,我也得以在北京瑟瑟的秋风中重温本已忽略太多的感情。“扎堆”的人们倾轧着彼此的游兴,接踵摩肩的亲密接触没有任何快感。在未名湖畔亦游人如织的时候,其他景区的拥挤便可想象。鲜花扎堆怒放,大街小巷,满目红红火火的花篮与花坛,只令人觉得局促与紧张。忙碌地留影与赶路,有多少人在欣赏风景?休假的意义在于身心舒畅与安闲游走,舟车劳顿的纷纷扰扰何乐之有?

真有秋凉的寒意了。不必在风沙中奔走,便是幸福一种吧。望着窗外摇曳的枝头,我在图书馆308这样想。

考研复习进入记忆和做习题阶段10月18日

“经过了许多事,你是不是觉得累,这样的心情,你我早晚要体会……”

姜育恒在数年前就道出了这种身心疲惫之后的心情,而数年乃至十年前的歌手们如今也都如张学友满脸胡须一样显得憔悴而沧桑,女友和我也终于开始无法接受周杰伦们的演唱,于是,总在某个触动心弦的时刻,感叹岁月流逝的飞快和人生还没出现大飞跃的焦虑。言语间,仿佛已是风风雨雨走过,虽然彼此脸颊的稚气未脱。

考研的复习进入记忆和做习题阶段,而大脑却退化一般无法快速而清晰地记忆每一个文本中出现的细节,反复多次的时间消耗让我无法平静,无法操控的大脑空白又让我内疚万分,此后面临的诸多非智力问题同样在等待我去面对和解决。以各种形式的想象和现实,刺激我即将麻木的大脑,我努力且辛苦地挣脱生活对我的恶性循环圈套,未来是唯一的动力。

宿舍内充塞着各种物品,拥挤而凌乱,蜗居在有帘的下铺,心在文字中驰骋……

忽然想到(四)

“盼冬阳中,你是高飞之鹏”10月21日

学三旁边的面食馆是我一段时间以来经常光顾的地方,很多时候是在晚上九点半左右,从图书馆出来,吃碗面,然后给女友打电话,一如既往。电话厅早已不似夏夜般拥挤,一排电话前空荡荡,只有我一个。

友人来信说,阅读我的文字总会莫名伤感。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而心情流露的文字倘若能够打动别人,至少也表明了心绪的蔓延却非独有。年轻人的烦恼总是相似的吗?

夜色渐凉,秋风时有时无地刮着。和未来有暖气的日子,青黄不接。有歌曲《秋凉如我心》,似乎要表达一种情伤的苦痛,今日方才觉其贴切。走在命运的泥淖之中,虽不至于有如歌的感伤,却也忙碌于烦忧之中。至极,则以为天下皆黯淡无色,生命亦无聊非常。明天还是要继续吧?于是,补偿自己哪怕是一点点的盲目乐观,对自己许一个亮色的未来,重新启动疲惫许久的奋斗勇气。

音箱在闲置多日之后,被重新摆放,让平淡的生活多一种声音。宿舍兄弟都好几天没有在,一个人的空间可以肆意听大声的歌曲,而不必拘泥于耳机的小小震撼了。杨坤《无所谓》的歌声千回百转,流落京城多年的苦辣酸甜是一首歌就可以涵盖的吗?回忆当初的苦难,可以将之看作一种生命的馈赠或磨砺,而在经历中的痛苦有谁真的了解?于是,我在回应网友一篇关于考研之后的寂寞的文章时写道:与其在煎熬中苦苦守候,我则宁愿享受一种落寞的空虚……每一个经历中人都在怀旧或期待的心情中回望或前瞻那些经历过或在憧憬的事,而当下总是不完美……

“错与对,再不说得那么绝对。是与非,再不说我不后悔。破碎就破碎,要什么完美,放过了自己,我才能高飞……”(《无所谓》)

“秋天怎么还不来,花儿怎么还不开?赶快赶快,让花儿开,好结出果儿来……”(《秋天2002》)

我的秋天何时到来?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在孤单了一点时间之后,终于相信樊篱与隔膜的确实存在,尤其在自己收获之秋未曾来到的时候。

友人来信说,盼冬阳中,你是高飞之鹏。

就要考研报名了10月22日

终于要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了,我也终于需要回家一次………考研报名需要单位盖章。大学毕业后我将就业关系转到了老家的一个单位,未上班也未领工资。专科考研所必需的两年工作时间终于达到了,我满怀喜悦地准备接受这个关乎未来的挑战。

到玉泉营乘坐长途汽车。南下不远,道路两旁便呈现出一个与市内截然不同的破落天地,脏乱嘈杂中俨然农村气象。在我的潜意识里总以为北京是没有农村的,或是说起北京就都是大都市的繁华。我被北京二字的耀眼光芒蒙蔽了。

回到家,我将自己的眼光从对于都市的熟悉过渡到对于家乡的亲切。父母姐姐们一如既往地热情,小城一如既往没有太多变化。院中的柿子树已是果实累累。母亲摘下最好的让我捎给女友,姐姐到街上买来嫩嫩的黏玉米一并带上。返京时,大包小包沉甸甸。

第39节:招生导师名单

网上开始报名,使用招商银行一卡通支付后,迟迟没有返回我的准考号码。打电话询问,对方说系统有些故障,要几天以后才开通。等……

中文系论坛依然热闹,我是旁观者。在日益临近考研的日子,我要独自走一段寂寞的路。

秋风扫落叶,暖气来临11月1日

校园到处施工,尘土四起中机器轰鸣。有人说学校每天挖地三尺,却是建设的需要。但如何做到文明施工不扰民,似乎也是值得注意的。否则,就不会有教师学生为夜间难以入睡的问题而张贴联合启事和四处反映问题了。

有报道说,北大东侧新建中的科技园区将要与未名湖景区打通,美景不再为北大独享。BBS上顿时讨伐声起……校领导否认了这一报道。

秋风扫落叶的日子,暖气终于来临。

学三食堂在改建中,据说要办成麦当劳。

万柳学子对于住宿条件的不满再起波澜:用万柳的水洗头掉头发。而且,每天等待几辆屈指可数的公交车,不仅拥挤异常,而且耽误时间。秋天虽然来了,但愿不要让原本远离燕园的学子们在心中也感到凄凉。无论身处何方,北大都应当是他们可以依靠的家。

招生导师名单公布11月3日

《艺术家》来信说,最后一期稿费要发下来,我告之通讯地址多日之后,依然没有任何消息。据报道,《艺术家》已改版,由陈逸飞的公子主持,要成为走纯商业化路线的时尚杂志,以图片报道为主。

旧版的《艺术家》从版式到内容已日渐落伍于时代,拙作《实话实说2001》的稿费在延宕数月之后,虽然有了音讯却是数量寥寥不必启齿。从简朴的装帧到豪华的商业化,或许是它获得新生的一个契机。

为稻粮谋,我在不同的杂志报纸上投稿发表,也成为几家媒体的兼职记者。不时寄来的汇款单,让我感觉到自己文字的商业价值,也让我对自己的考研实力更增添了许多自信。能够为编辑所筛选出来的文笔和思想,或许也是可以为阅卷老师所青睐的。

中午吃完饭之后,看见研究生院门口张贴的招生简章上说,现代文学招生导师为温儒敏、商金林、陈平原。看三人的研究著作以及论文,当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复习重点。一般来讲,教师出题自然会和自己的研究领域挂钩。因此,在不知道出题老师的情况下,对几位老师的研究领域均加以重点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商金林研究重点………朱光潜、闻一多、叶圣陶等;陈平原研究重点………小说史等;温儒敏研究重点………现代文学史、文学批评等。

胡适、陆小曼的私情与文人的爱11月6日

落叶飞舞。

仿佛整个秋天的叶子都在今天落下。

伤秋、悲秋的文学传统是不是就在这纷飞零落的飘舞中传承下来?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从宋玉的这一句开始,秋天便成为一个伤感的季节。

文人的敏感,于秋之感伤主题的呈现中尤为明显。为什么?

农民是喜欢秋天的,收获的季节,之后便是冬的休整,串门拉家常。

农民没有文人的笔墨,也没有文人的敏感心地。

文人则不同,秋天除了满地已经倒下的庄稼,很少如其他季节般有如许多可咏叹之物,于是伤感。文人聚在一起,同怜惜敏感于秋的荒芜。

说到敏感,文人于爱情这件事上尤为突出。

徐志摩与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等女性的爱情纠葛,历来是文人笔下常见的话题。敏感多情如徐志摩者,若没有如其诗歌般浪漫空灵的感情经历,几乎是不可能的。

陆小曼虽是王赓的太太,是有夫之妇,但并不妨碍她如交际花般游走于花天酒地之间。一个时尚开放的女子,再加上国画与写诗的才情,获得文人们的青睐便顺理成章。

韩石山在《寻访林徽因》中试图考证《胡适与陆小曼的私情》,二者有染几乎是可以断定的事。而《徐志摩陆小曼交好是在哪一夜》则在暧昧的题目之下,以历史考证的严谨,结论出答案:1925年1月29日晚,松树胡同7号(新月社俱乐部所在),胡适等人聚会之后。当时,徐志摩一人住这里。

与陆小曼的轻浮相比,林徽因则显得高贵得多。正因为这种“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逼人气质,使得林徽因更加成为多情文人追逐的目标。徐志摩再有才情也终究无法得到佳人芳心,而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尊贵,终因无法拥有而显得愈发美丽。

林徽因对徐志摩到底有多少爱?

林徽因在徐志摩飞机遇难后给胡适写了一封信,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窥视林徽因的真实内心:

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为难……

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

以理智抑制内心情感的泛滥,使不至于成灾,林徽因是对的吧。

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早已尽人皆知,而那个鲁迅光环背后默默承受命运造化的女人,有谁真的理解?

鲁迅一生不曾和朱安亲密半刻,而一个半梦半醒的年代并不允许一个半梦半醒的女子有怎样的抗争举动。鲁迅一直从事启蒙民众的事业,却始终不能启蒙一颗在等待中渐渐冷去的心,也不曾亲自打破包办婚姻给双方带来的伤害………从这一点看,鲁迅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是包括他自己的。对于朱安,鲁迅说:“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供奉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