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早慧成才的奥秘 >

第25章

早慧成才的奥秘-第25章

小说: 早慧成才的奥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云屡建奇功,岳飞怕他因功产生骄气,便经常把岳云的功劳隐而不报。他说:“自使其子受无功之赏,则不能正己而自治,将何以率人哉?”有一次,朝廷给岳云连升三级,岳飞上本拒绝,说岳云年纪很小,尚存乳臭,这样做很容易志气怠情,或者骄傲自满,不利于他的进步和为国尽忠。

岳飞觉得这个险仗应当让自己的儿子岳云去打,于是,随即命令儿子岳云率军出击。出发之前,岳飞厉声对岳云说:“你必须打胜仗回来,如你不打胜仗,我先斩你。”

当时,不少人为岳云捏了一把汗,有的说:“两军决战,在对方实力雄厚的情况下,叫自己的儿子打头阵,打不胜还要杀头,这是世间少见的呀!”有几个贴心的人劝岳飞说:“这个险仗还是叫别人打吧!”岳飞不悦地说:“危险的仗能叫别人去打,为什么不能叫自己的儿子去打?难道别人的命就不值钱,自己儿子的命值钱?”他的决心毫不动摇。岳云呢,不仅满口答应,而且果真英勇杀敌,带头冲锋陷阵。他手执80斤重的双锤,率领兵土用大斧大刀,上砍金兵骑士,下砍马足,与金兀术的主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终于把这关键的一仗打胜了。

随后,岳飞又在三败金兀术的下一仗中,命令岳云上阵。岳云面对十多万大军,毫无惧色,率领八百勇士,冲人敌阵,杀死了金兀术的女婿夏金吾。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岳云受伤达百余处,盔甲被鲜血染红了,战果辉煌,消灭金兵主力五千多。从此,金兵再也不敢与岳家军交战,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于是,岳飞严格教子的故事便在士兵和老百姓中间传开了。

能身先士卒与士卒共甘苦者为名将。

——朱德

人须在事业上磨炼,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守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是军人最可宝贵的品德。

——刘伯承

贪图虚荣,家业是保不住的——戚景通教导儿子戚继光的故事

明代登州卫指挥合事戚景通,暮年得子,心里格外高兴。这位爱国老将给儿子起名继光,是希望儿子能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事业。

1540年,戚景通解甲归田,告老还乡。祖居的房屋已近百年,甚为陈旧,他打算修缮一下,令工匠设四扇楼花门户。年仅12岁的继光听工匠说:“公子家是将门,可以安设12扇雕花门户。”他便向父亲提出了这个建议,那知立即遭到了父亲的斥责:“贪慕虚荣,讲排场,那是贪官污吏的作风,咱家不搞那一套!”他还告诫继光:“你将来长大成人,能世守此业,我就满意了。如若贪慕虚荣,沽名钓誉,恐怕连这点家业也会保不住的。”戚继光默默地接受了父亲的批评。

事隔不久,戚景通问儿子:“继光,你的志向何在?”戚继光回答:“志在读书。”景通这时开导说:“读书要弄清忠、孝、廉。节四个字,否则就什么用处也没有。”为了提醒继光,戚景通命人把“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写在新刷的墙壁上,让儿子时时省览。

从此,继光每天看着墙上刷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想着老父亲偌大年纪还关心着国事,深受激励。他一心刻苦读书习武,春夏秋冬毫不懈怠。

几年过去了,戚继光博览群书,学业大进,并以深通经术出名于家乡一带。年迈的父亲看到儿子日益长进,内心喜欢。后来,戚继光果然成为一名抗倭名将、著名的军事家。

人生所缺者不是才干,而是志向,换言之,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

——部尔卫

立大志,做大事,探讨大学问。

——陶行知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李白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谚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张耒

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

——约翰生

男儿当振翅奋飞

——古代女学者徐媛的教子家训

“儿啊,你快二十的人了,性情懦弱,胆小怕事,没有作出一番事业,对社会上的事情一点儿也不懂,我真为你深深的忧虑啊!”这是明代苏州女学者徐媛,写给儿子的信开头的一段话。

徐媛是个很注重家教的女文人,她对自己的孩子“从小训育,刻不容缓,直至成人,仍不放松。”她对男孩、女孩有不同的要求:男孩应“气质刚强,振翅奋飞,屹立天地之间”。女孩则应“勤劳针织,善经家务”。后来,她发现自己的大儿子已近而立之年,仍不专一做事,性情软弱,甚为着急。于是,她专为儿子写了一篇家训,勉励儿子立志求学。其家训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个仪表雄伟,身高六尺的男子汉,屹立在天地之间,不能振翅奋飞,而整日沉溺于平静的生活之中,贪图安逸,不接受教育,不求上进,这样与禽兽有什么不同呢?将来又怎样做人呢?你要好好想想,千万不要使爱你的人感到可怜,恨你的人感到很高兴!

“你要谨慎勤恳,从早到晚不得懈怠。碰到事情,必须对人表明其道理,并在自己内心对他做出决定。钻木取火,得到的火星虽然很小,却可以接替落山的太阳照亮黑夜,迎接朝阳;挥动羽扇扇出来的风虽然微弱,在无风时却能代替自然的风。有些东西很小,而用处却很大。难道一个人就不应该去做一切力所能胜任的事情吗?

“学习要聚精会神,做到足不出户,专心致志,要使意境高超,让自己的精神翱翔在万丈高山之巅,思想驰骋在遥远的太空之外。多动脑筋,心思就巧了。多注意词藻,文章就会像春花般的多彩、富丽。处理事情要思想集中,先不必担心会不会成功;做一件东西要全神贯注,也不要担忧能否做成一件像样的东西。只要尽了自己的职责,那就一辈子不会没落了。

“希望你经常勉励自己,把我的话作为箴言,千万不要浑浑噩噩,迷迷糊糊没志向。”

书中言辞虽有个别不当之处,但教子学习立志,对于我们今天教育孩子仍是可以借鉴的。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生、寂寞的生,却不如轰烈烈的死。

——巴金

惟有埋头,乃能出头。

——罗兰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

——佚名

什么金银财宝也比不上有用的知识

——古代学者王夫之教子的故事

王夫之(1619…1692)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晚年居住在湖南衡阳的石船山下,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警世之作,所以学者们称他为“船山先生”。

船山先生不愧为思想家,他的所作所为总是与世俗不同。

有一年,船山先生的大女儿要出嫁了,当时社会上非常讲究陪送女儿的嫁妆。嫁妆贵重,能显出自己家庭的高贵;嫁妆少了就有人看不起。王家世世代代做官,于是人们就猜测开了——看王先生家的嫁妆吧。

预定的婚期一天天临近了,船山先生却不慌不忙,像是没有此事似的。女儿自己心里着急,但又不好意思问父亲。后来几位热心的邻居来到王家,问嫁妆料理的情况,有什么事需要帮忙。

船山先生拱起手来,笑呵呵地向大伙说:“多谢各位费心,我为女儿的嫁妆早就准备了,现在基本料理完了。”

“那嫁妆在哪儿呀,我们看看?”有的邻居一听,不由得睁大眼睛四面寻找了起来。可是,屋子里空空荡荡的,没见什么显眼的东西。

看到客人们不明白的神色,船山先生摸了摸花白的胡须告诉大家:“不急,不急,等我女儿出嫁的那天,你们再来看吧!”

一晃,女儿的婚期到了。天刚蒙蒙亮,附近的大人小孩都来看热闹,把王家围了个严严实实,还有些人索性进到船山先生的屋里,左右察看。

迎亲的花轿来到门口,热闹的鼓乐声一阵高过一阵。按规矩,新娘子应该离家上路了。这时候,船山先生不慌不忙地打开自己的书柜,从里面捧出一个涂着红漆的小木箱子,亲手交给女儿,郑重其事地说:“这就是我给你准备多年的嫁妆。”

“里面装着什么宝贵东西呀?”看热闹的、迎亲的都想弄个明白,连新娘子自己心里也不清楚。一位来迎亲的中年妇女实在憋不住了,借帮着拿东西的机会,悄悄地把木箱子的盖掀开一看——“哎哟,里边原来是书和稿纸!”中年妇女吃惊的样子,引得周围的人都伸过脖子来……于是,有些人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什么“没见过的事”啦,“值不上几个钱”啦,等等。说什么的都有。

船山先生的大女儿听到这些怪声怪气、怪言怪语的议论,心里很委屈,她转身跑回自己的屋里,伏在床边低声地哭起来。船山先生还是那样不慌不忙地朝众人摆摆手,然后走到女儿床前,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好闺女,你平时勤奋好学,很对我的心意。为你的嫁妆我想了很多很多,可别小看箱子里的东西,那书册里,有我一生研究的学问;那稿纸上,有我多年写作的结果。它会教你怎样做一个有骨气、有出息的人的。什么金银财宝也比不上有用的知识啊!”

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女儿心里亮堂起来。她抹掉眼泪,露出笑容,让人抬着那个红漆木箱恭恭敬敬地和父亲告别上路了。

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

——陆九渊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男儿当自强——谭嗣同述说母亲的教子情

谭嗣同(1865…1898)是近代改良派很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父亲谭继询原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后来官至光禄大夫。母亲徐五缘是一位勤劳善良,又善于家教的妇女。父母从小对谭嗣同教育甚严,特别是母亲对他的成长进步影响极深。30岁时,谭嗣同写了一篇悼念母亲的文章(谭母因患病暴死,当时谭嗣同只有12岁),历数了母亲对他的教诲,现摘录如下:

“我的父母本性善良却又十分庄重,教育我们循循善诱。从简单的生活自理到如何做人、如何待人,讲得有头有尾、清清楚楚。母亲喜欢把过去的贫苦生活讲给我们听,让我们知道衣食来得不易。

“平时,即使在家里也坐得端正,没有一点儿歪斜懒散的样子。有时成天不讲一句玩笑话。要是我们有了过错,母亲必定拿树枝儿或竹扫帚枝儿责罚教训,从不宽容姑息。因此,当我读书时,暗暗怀疑老师说的什么'严父慈母'应该是'慈父严母'呢。

“母亲教育子女时一视同仁,并有一定的规矩和法则。虽然当时我们免不了心烦生气,然而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样长期严厉的教育,无形中使我们从小养成了良好品质,从而能促成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一旦永远失去母亲之后,我们常常因想起过去的事情而痛哭流涕。

“父亲原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母亲就以辛勤劳作来帮助理家。鸡叫头遍就起来烧锅做饭,打扫洗刷,缝补衣物,纺线织布,忙到半夜都不能歇息。我家离私塾很近,其间只隔一堵矮墙,等我早晨到私塾时,杨老师就问:'你家老佣人怎么如此勤快?'

“我恭敬地说是母亲。老师大为吃惊,并赞叹道:'你父亲做四品大官已十多年了,你母亲仍然那样勤勉,不贪舒适,而你们有时还贪玩不愿学习,难道就不感到心不安吗?'因此我们兄弟的境况尽管日益优越舒适,却始终不敢放松自己去享乐作恶。这都是因为有母亲往日身教的影响啊!

“当我7岁时,母亲带着我堂哥回家给他成亲,把我留在北京,叫我不要想她。我坚决听母亲的话,在送母亲上车时,眼含泪水,我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后来有人问我想不想母亲,我总是说不想。其实我想母亲都想出病来了,人也想得消瘦了。

“过了一年多,母亲回来了,询问我想不想她。我依然不承认。母亲看看周围的人,笑着说:'孩子真倔强,能够自立了,我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虞溥

父母威信的主要基础只能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为上。

——马卡连柯

苦其心志,必成大器

——冯玉祥教子不当阔少爷

行伍出身的冯玉祥(1882…1948)是个有胆有识、为人豪爽的大将军。他一生留下了许多治妖祛邪、为民除害的斗智故事。他对孩子进行教育,说来也十分有趣。

1931年,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后,把全家搬到了包头。不久,他的大嫂侣夫人从保定赶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