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儿流浪记-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乘的这条船,它在自己后面的黄色水面上留下了一条翻滚着泡沫的航迹,那上面飘浮着各种残骸碎片,有木板、短木头、胀得鼓鼓的动物尸体、绞成一团团的干草和漂来荡去的杂草。不时地,总会有一只我叫不出名字的飞鸟平展双翅在这些漂流物上面俯冲掠过,接着它就尖叫一声,腾空而起,嘴里叼着它刚抢到手的食物,直冲云霄。
马西亚为什么要睡觉呢?他现在醒着该多好,这不就是值得一看的妙不可言的景色吗?
随着我们的汽轮向河的上游驶去,景色变得愈来愈新奇、愈来愈好看了;已经不止是帆船和汽轮在吸引你,使你的眼睛盯住它们不放,现在更出现了三帆船、乌黑的运煤船和从老远的国家开来的大火轮;最有趣的是那些载运麦秸和柴禾的小船,看去就象是场院里的干草垛,它们在水面上缓缓地移动着,遇上漩涡,这些红的、白的、黑的大草垛便在河中心打着旋,转着圈子。但是,尤其使你大饱眼福的,是因为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两边岸上的东西,现在已全都进入你的视线以内,连它们的细微部分你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了。啊,河边上的那些油漆过的、色彩夺目的房子,绿色的牧场,从未被截枝刀碰过一次的古老大树;还有,沿着航路,不管这里或那里,到处都有的那种架设在黑色淤泥上的、通向河边的、供上人上货用的栈桥以及和它们作伴的那些水位标杆和裹着一层苔衣、呈暗绿色的糊糊糊的系缆木桩。
我睁大着眼睛,出神地看着,心头只有赞叹和惊羡,此外什么也不想。就这样,我一个人痴痴呆呆地待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就在这段时间里,泰晤士河两畔的房子已经一幢挨着一幢紧紧地接上了,在河的两岸各出现了一条红色的长长的行列。这时,天色转了,变得阴暗起来,天空出现一层由烟和雾掺和后形成的屏障,在这层屏障里,究竟是雾还是烟更多些,这是谁也无法知道的。接着,大树、牲畜、牧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全都不见了,现在拔地而起的是一根根矗得老高的桅杆,这是一座桅杆的森林。莫非牧场成了锚地,这么多桅船都停泊在那上面了。
我再也按捺不住了,必须马上去找马西亚,我冲下“了望台”,马西亚还在老地方,他醒着,不再是萎靡不振的样子,晕船的感觉已经过去,他一跃而起,和我一起爬上了木箱,他揉着眼睛,注视着眼前那一片桅杆的奇景,他同我一样,也感到惊羡不止,现在可以看得更清楚了,从牧场那边流进泰晤士河的各条小运河里,也同样都挤满了各种各样的船只。
可惜的是,烟雾变得更加浓密了,人们只能断断续续地看到一些近处的东西,船越是往前开去,看出去越感觉到模糊。
汽轮终于减速了,机器接着停了下来,缆绳被扔到了岸上。伦敦到了。我们夹在人群中下船,人们看看我们,但不会有谁来同我们说话,这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是些完全陌生的人。
“我的小马西亚,该是用你英语的时候了。”
马西亚片刻也不犹豫,信心十足地走到一个长着棕红色胡子的胖子身旁,把帽子拿在手上,彬彬有礼地问他去格林广场的路。
我似乎觉得马西亚花了很长时间一直在向这个胖子解释,胖子也似乎有好几次要马西亚重复几个同样的字或几句同样的话.当然,我是不愿意怀疑我的好朋友的英语程度的。
马西亚终于回来了。
“很容易,”他说,“只要沿着泰晤士河走就行了。我们可以顺着沿河马路走。”
然而,伦敦是没有沿河马路的,起码在那个时代还没有,房屋都是迳直建筑在大河的边边上的,我们只好沿着那些看来最象是沿河马路的临河小街走去。
这些小街都很阴暗,满是泥泞,街心里摆满了车子、木箱和各种大包小包的东西,我们想要在这些不断出现的障碍物中间成功地穿过去是不很容易的,我用一条绳子拴着卡比,让它跟着我;这时候,虽还只是下午一点钟,商店里却都已经点上了煤气灯,天空飘落着煤灰的细属和污黑的烟炱。
伦敦是这副模样,它在我们心中所引起的感受同泰晤士河所引起的当然完全不一样。
我们往前走着,马西亚不时地向人打听我们是不是离林肯小旅馆还很远;这一回。他问罢后对我说,人家告诉他,在我们所走的这条马路上,前面横着一座大门,只要穿过大门,离目的地就不远了。老实说,我感到有点奇怪,我怀疑他是不是听错了,但我又不便明说。
他一点儿也没有听错,我们果然来到了一座跨街的虽说不是大门但和大门也差不多的、有着两扇侧门的大拱廊前面,这就是伦敦的巴尔礼拜堂。在那里,我们又重新问路,人们说只要向右据个弯就到了。
现在,我们已经离开了车来人往、闹闹嚷嚷的大街,来到了一些互相交错的寂静的小街小巷中间,我们从这条小街转到那条小巷,就象在原地转着圈子似的,并没有前进多少,很有点象进入了一座迷官。
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正当我们认为已经迷了路的时候,突然,我们发现自己是在一座有着许多坟墓的小墓地跟前,墓碑全是黑的,黑得象涂上了炭黑或黑色鞋油似的,这就是格林广场。
当马西亚向一个过路的人影问路的时候,我当时的眼睛已经模糊,我的心口憋得透不过气来,我发抖,我停了下来,极力稳住自己的狂跳的心。
后来,马西亚带着我走了一段路,我们在一块铜牌面前停了下来,铜牌上刻着两个名字:格莱斯和伽雷。
马西亚走上前去要拉门铃,我连忙拦住了他。
“你怎么啦?”他问我,“你的脸色这么苍白。”
“等一等,让我定一定神。”
他拉响了门铃,我们进屋了。
我当时心慌意乱,无法看清楚我周围的一切。我们好象是走进了一间办公室,看到在几盏嘶嘶叫着的煤气灯的灯光下,有两三个人正俯身在办公桌上埋头写字。
马西亚向其中的一个人讲了几句话,当然,我事先早已要求他担承这次谈话的任务,我在他的说话中,听到他几次重复“小男孩”①、“家庭”②、“巴伯兰”这几个字。我明白他是在解释,说我就是我的家庭委托巴伯兰寻找的那个小男孩。
①②原文都是英语。
巴伯兰这个名字产生了效果,屋里的人都拾起头来看我们了,那个和马西亚对话的人推开椅子站了起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间。
我们走进一间堆满书籍和纸张的房间。有一位先生坐在办公桌前,另一位穿着袍子、戴着假发的先生站着,站着的那位先生手里拿着好几个卷宗,正和坐着的那一位在说话。
送我们进来的那个人简单地把我们介绍了一下,两位先生的四只眼睛就同时把我们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
“你们中间谁是巴伯兰养大的?”坐着的先生用法文问。
听见他讲法语,我一下子就感到放心了,向前走了一步,我回答:
“是我,先生。”
“巴伯兰在哪儿?”
“他死了。”
两位先生马上相互看了一眼,戴假发的那位就抱着他的卷宗出去了。
“那你们是怎样来到这里的?”从一开始就是由他问话的那位先生继续问下去。
“我们用腿走到布洛涅,从布洛涅乘船到伦敦,我们刚下船。”
“巴伯兰给您钱了吗?”
“我们没有见到巴伯兰。”
“那你们怎么会知道应该到这里来找我们?”
我尽可能简要地讲述了他要我回答的问题。
其实我也有几个问题急着要向他提出来,其中一个问题已经几次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人家不让我有这个时间。
人家现在等着要我讲清楚:我是怎样由巴伯兰养大、又怎样被这个人卖给了维泰利斯,在这个主人死后我又怎样被阿根家收留和阿根老爹又怎样被送进监狱吃债务官司,最后我又怎样重操旧业、当上了流浪歌手和卖艺人。
我讲的时候,那位先生做着记录。他用一种使我感到窘迫的眼神瞧着我。应该说,他的面孔是冷酷的,微笑中隐藏某些狡诈的东西。
“这个孩子是谁?”他用铁笔尖指着马西亚问,好象要用一支箭把他射穿一样。
“是我的朋友、同伴、兄弟。”
“很好。是在马路上流浪的时候结交上的,对吗?”
“他是我最亲密、最真挚友爱的兄弟。”
“哦!我并不怀疑。”
我认为现在该是我提出那个从我们对话开始时就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问题的时候了。
“先生,我的家是在英国吗?”
“当然,还在伦敦,至少在目前是这样。”
“我就能见到吗?”
“不用等多久,您很快就会见到了,我派人带您去。”
他拉响了铃。
“对不起,先生,我还有一句话要问,我有父亲吗?”
我差一点说不出这个字眼。
“不但有一个父亲,还有母亲和兄弟姐妹呢。”
“啊!先生!”
门打开了,打断了正从我心头倾泻出来的激情,我只是用满含泪水的眼睛看着马西亚。
先生用英语和进来的人说了几句话,我相信他是要那个人带着我们去。
我站了起来。
“喔,我差点忘了,”先生说,“您姓德里斯科尔,这是您父亲的姓。”
尽管他面目可憎,我相信,如果他肯给我一点时间,我会跳起来去搂他的脖子的,可是,他用手给我们指了指门,我们就出去了。
第13章 德里斯科尔一家
带我去父母家里的那个办事员,是个干瘪小老头,皮肤皱缩,一脸皱纹,穿一身磨损得发亮的黑色衣服,打一条自领带。当我们走出门口来到街上的时候,他急不可待地、甚至有点象发神经病似的拼命地握他的两只手,还使劲掰他的手指关节和腕关节,让它们发出格格的响声;他又非常用力地抖动、摔踢他的两条腿,好象有意要把脚上的后跟已经穿坏的靴子踢到天上去一样;他还仰起鼻子前空中深深地吸了好几口雾气,象一个被长期关在监牢里的人,现在被释放了出来,正在由衷地感谢天主所赐的真福。
“他觉得这里的空气很好闻!”马西亚用意大利语对我说。
老头儿瞪了我们一眼,他不同我们说话,只是向我们发出“嘬嘬”的声音,就象人们向一条狗示意一样,意思是要我们跟上他的脚步,免得走丢了。
我们很快来到一条挤满车辆的大街,他拦住一辆驶过的街车,这是一辆有车厢的双轮马车,但那个车夫却不象通常那样坐在马屁股后面的驭座上,而是立着、笔直地高高地站立在车厢的后面,他的背后是临空没有依托的;他站得比车厢的顶盖高出许多,以致那个车盖就成了摆在他面前供他放手的桌子了。他居高临下,握着两根长长的缰绳,通过车厢顶盖,遥遥地驾驭着前面驾车的马匹。这种希罕的东西,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后来才知道,它的名称叫卡普①。
①卡普:英国的一种旧式的有车厢的单马双轮或四轮车。
办事员让我们上了这辆前面敞开的、没有车门的卡普;通过开在车顶上的小窗孔,他和车夫说着话,有好几次提到“贝司纳尔格林”这样一个地名。我想这一定是我父母居住的那个区的区名。我知道英文“格林”是绿色的意思,它使我产生了一种想法,认为这个区一定栽满了各种好看的树木;那么,我住进去以后,它一定会使我感到惬意和称心;这个区想必同我们刚到达伦敦时看到的那些阴暗、可怜、糟糕透顶的街道是完全不一样的。住在一个大都市里,尤其是住在这个大都市里的一大片绿油油的树木中的一幢宅子里,那肯定是了不起的。
给我们带路的人同马车夫之间出现了争执,争执的时间还相当长。有时是这一个人抬头伸长着脖子,冲着小窗孔作出各种解释;有时是另一个人似乎要从他站着的位置上一下子钻进小窗孔里来申明他根本不知道对方问他的事情。
马西亚和我,我们紧紧挤在车座的角落里,卡比趴在我们两个人的腿中间。我听了他们的对话,对自己说,一个车夫连贝司纳尔格林这样漂亮的地方也不认识,这确实使人吃惊。要不,伦敦一定有着许多绿化区,因为相同的地方多了,就容易把它们的名字弄错;但这不同样也很叫人吃惊吗?因为根据我们所看到的,我倒宁肯相信整个伦敦都黑得如同烟囱里的烟炱。
我们在宽阔的马路上奔驰,随后驰进狭窄的街道,接着又回到宽阔的马路上。但是我们的马车是被如此浓密的大雾包围着,车窗外面的东西,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天气开始变冷了,我们感到呼吸困难,憋得有点透不过气来。我说的“我们”,指的是马西亚和我,因为我们的向导正好相反,他显得很惬意,不管天气怎样,他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