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是破坏敌人作战力量的唯一手段,当然,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目的;(1) 直接的;(2) 间接的( 即通过各种战斗的安排) 。因此,如果说会战是主要的手段,那就是说它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占领一个要塞,占领一部分国土,这本身已经是对敌人作战力量的一种破坏,而且还能够导致对敌人作战力量的更大的破坏,也就是说它同时是一种间接地破坏敌人作战力量的手段。
占领一个未设防的地区,除了直接达到某种预定的目的而外,也可以看作是对敌人作战力量的一种破坏。诱使敌人离开它占领的地区所起的作用,同我们占领敌人未设防地区的作用很相近,因此只能把它同占领未设防的地区同样看待,不能把它看作是真正用战斗取得的成果。这些手段在很多情况下被估价过高,而实际上它们很少具有一次会战那样的价值。同时,在采用这些手段时,往往还有一种危险:人们可能看不到这些手段会使他们陷入不利的境地。由于采用这些手段付出的代价很小,所以它们很有诱惑人的力量。
这些手段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看作是较小的赌注,它们只能带来较小的利益,只能在条件有限和动机较弱的场合使用。在这种场合,它们显然比没有目的的会战好一些,因为没有目的的会战即使获得胜利,它的成果也是无法充分利用的。
第七章 进攻会战
我们关于防御会战所谈的一切,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进攻会战。
为了使读者能清楚地认识防御的本质,我们研究防御会战时只考察了防御特性表现得最明显的会战。但是这样的防御会战毕竟是很少的:大多数的防御会战是半遭遇战,在这种会战中,防御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失。在进攻会战中情况却不是这样,进攻会战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自己的特性,而且当防御者越不是处于真正防御的状态,进攻会战的特性就表现得越明显。所以,即使在特性不十分明显的防御会战中,以及在真正的遭遇战中,双方所进行的会战的特性总还是有一些差别的。进攻会战的主要特点是一发起会战就进行包围或迂回。 十分明显,在战斗中利用包围确实能带来很大的利益,这是一个战术上的问题。进攻者不能因为防御者具有对抗包围的手段就放弃这一利益,因为只有在防御者的其他条件非常适于防御者采取对抗包围的手段时,进攻者才不能使用包围这一手段。但是防御者为了要顺利地对包围者进行反包围,就必须占领经过周密选择而且工事良好的阵地。
而更为重要的是,防御者并不能在实际上取得防御所提供的一切利益。何况大多数的防御只是一种可怜的应急手段,也就是说防御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非常窘困和危险的境地,他是在估计到最不利的情况即将到来,临时决定在半路上迎击进攻者的。因此,利用包围甚至变换正面进行会战,本来是交通线的位置有利时应该采取的手段,却往往成为精神和物质占优势时采取的手段了,例如马伦哥、奥斯特里茨、耶纳等会战,此外,还有一种情况,第一次会战时,由于进攻者还在国境附近,他的基地即使不比防御者的基地优越,也大多是很大的,所以他也敢于采取一些冒险的行动。至于翼侧攻击,即在会战中变换正面作战,则比包围更为有效。有人认为在进行战略包围时,一开始就应该象布拉格会战那样,同时进行翼侧攻击,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战略包围同翼侧攻击很少有共同之处,而且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行动,关于这一点,在论述对战区进攻的问题时还要进一步说明。如果说,在防御会战中,统口巾要求尽量推迟胜负决定的时刻,以便赢得时间( 因为防御会战如果在日落前胜负未定,通常就是一次胜利的会战) ,那么在进攻会战中,统帅就要求胜负决定的时刻迅速到来。可是,另一方面进攻者如果操之过急,就会带来很大的危险,因为这会造成兵力过大的消耗。进攻会战的一个特点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敌情不明,进攻会战的确象在陌生的环境里摸索( 例如奥斯特里茨、瓦格拉木、霍亨林登、耶纳、卡次巴赫等会战) 。在进攻会战中越是情况不明,就越需要集中兵力,就越需要多采用迂回,少采用包围。胜利的主要果实要在追击中才能得到,这一点我们在第四篇第十二章中已经说过。因此,追击在进攻会战中自然比在防御会战中更是整个行动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八章 渡河
一、一条横断进攻方向的大河,对进攻者来说常常是很不方便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只能在一个渡河点渡河,所以,如果他不愿意留在大河附近,那么他的一切行动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进攻者在渡河后向敌人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战斗或者敌人向他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战斗,那么他就会面临重大的危险。因此,一个统帅如果没有很大的精神优势和物质优势,是不应该使自己处于这种境地的。
二、只有进攻者有这种背水作战的困难时,防御者才有可能有效地防守江河,如果进攻者不存在这种困难,防御者也许就不能如此有效地防守江河了。假如防御者不把江河防御看作是唯一的救急手段,而是很好地组织这种防御,使自己在这种防御失利的情况下也还有可能在离江河不远的地方进行抵抗,那么进攻者就不仅要考虑敌人通过江河防御对他进行的抵抗,而且也要考虑到上面第一条中所说的江河给防御者所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我们看到,正是由于这两种原因,统帅对于进攻设防的江河是顾虑重重的。
三、我们在前一篇中已经谈到,在一定条件下,组织良好的江河防御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如果再看一看过去的事实,我们就不能不承认,取得这些成果的可能性实际上比理论上预言的要多得多。因为在理论上只考虑实际存在的困难,但在实施中,一切情况在进攻者看来通常比实际情况更加困难,因而也就成为进攻者行动上的巨大障碍。如果我们谈的是一种不求大规模决战的进攻,不是全力以赴的进攻,那么我们可以说,在实施中,理论上根本不予考虑的许多微小的障碍和偶然事件都会给进攻者带来不利,由于他是行动者,他会首先接触到这些障碍和偶然事件。只要想一想伦巴第的那些并不十分大的河流也常常能够成功地被防守住这一事实,我们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了。如果说,战史上也有一些江河防御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那是因为人们有时要求这种手段发挥实际上不可能发挥的效果,他们完全不是根据这种手段的战术性能,而是根据单纯从经验中得知的而且被过分夸大了的效果来使用这种手段的。
四、只有当防御者错误地把整个希望寄托在江河防御上,使自己处于防线一被突破就会陷入极大的困境和遭到惨败的境地的场合,才可以认为江河防御这种抵抗形式是对进攻者有利的,因为突破江河防御当然要比赢得一次普通的会战容易。
五、从上面所讲的自然可以得出结论:在进攻者不求大规模决战的情况下,江河防御具有很大的价值;可是当进攻者兵力占优势或魄力很大,准备进行大规模决战时,防御者如果错用了这个手段,就可能给进攻者带来实际的利益。
六、不能迂回的江河防御是极少的,不管是在一般情况下对整个防线而言,还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个别地点而言,都是如此。因此,如果进攻者兵力上占有优势并寻求大规模决战,那么,他总有办法在一个地点佯渡,而在另一地点渡河,然后以优势兵力不顾一切地前进( 由于兵力占优势,不顾一切地前进是可能的) 来扭转战斗初期可能遇到的不利情况。因此,依靠优势的火力和超乎寻常的勇敢来驱逐敌人的主要防哨,借以对设防的江河进行真正的战术强渡,这是很少见的,或者是根本不可能有的。强渡这个概念永远只能从战略意义上去理解,因为,进攻者即使在防线上的一个完全没有设防或防御力量薄弱的地点渡河,仍要克服很多不利的条件( 这些条件是防御者估计进攻者在渡河时一定会碰到的) 。进攻者可能采取的最不利的作法是,在相距并不很近而且不能进行共同战斗的几个地点真正渡河,这样,本来防御者是一定要分散兵力的,现在进攻者也分散自己的兵力了,他就失去了本来在兵力上占优势的利益。
1814年,贝累加尔德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明乔河畔的会战中遭到失败的。在这次会战中,双方军队凑巧都分开在几个地点渡河,而奥地利军队兵力的分散程度比法军还要大。
七、如果防御者在敌岸设防,那么不言而喻,进攻者要在战略上战胜防御者的办法就有两个:一是不顾己岸有敌人而在某一地点渡河,并利用渡河这一手段战胜防御者;二是向防御者发起会战。在采取第一种办法时,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基地和交通线的状况。但是我们常常又看到,专门为此而进行的准备工作比一般条件更能起决定性作用,如谁的阵地位置选择得较好,谁配置得较好,谁的部下能很好地服从指挥,谁行军速度较快等等,谁就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抵销一般条件的不利。至于在采用第二种办法时,先决条件是进攻者必须具有进行会战的手段、条件和决心。一旦进攻者具备了这些先决条件,防御者就不敢轻易采用这种江河防御了。
八、我们最后的结论是,即使渡河本身极为困难的场合是不多的,但在不求大规模决战的场合,进攻者也很容易由于对渡河的后果和未来情况的顾虑等等而停顿下来。他或者是让防御者留在己岸,或者勉强渡过河去,但还是靠近河岸停下来,双方长时间隔河对峙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即使在大规模决战的场合,江河也是重要的因素,它总是削弱和妨碍进攻的。在这种场合,对进攻者最有利的是防御者把江河防御作为自己抵抗的主要行动,错误地把江河作为战术屏障,这样,进攻者就得到了轻而易举地进行决定性打击的利益。当然这种打击决不会立即导致敌人的彻底失败,但是这个打击是一些有利的战斗,它们会使防御者总的处境恶化。1796年奥军在下莱茵地区时的情况就是这样。
第九章 对防御阵地的进攻
我们在《防御》一篇中已经详细地分析了防御阵地如何能迫使进攻者向它进攻,或者迫使他停止前进。只有起这种作用的防御阵地才是有用的,才能全部地或部分地消耗敌人的进攻力量,或者使它不起作用。根据这种情况来看,进攻者对防御阵地是无能为力的,也就是说,它没有办法抵销防御者的这一利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防御阵地实际上都是这样的。如果进攻者发现不进攻防御阵地也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么进攻防御阵地就是一个错误。如果他发现不进攻防御阵地就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么他首先就应该考虑,能否利用威胁敌人翼侧的办法迫使敌人放弃阵地,只有当这样做不生效果时,他才应该决定进攻这个良好的防御阵地。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攻击阵地的翼侧一般说困难总要少一些。至于应该攻击阵地的那一个翼侧,这取决于双方退却线的位置和方向,即取决于能否威胁敌人的退路和保障自己的退路。威胁敌人的退路和保障自己的退路两者可能无法同时兼顾,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考虑威胁敌人的退路,因为它本身是进攻性的行动,因而同进攻是相适应的,而保障自己的退路则是防御性的行动。但是,对占领良好阵地的强大的敌人进攻是非常危险的,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而且在这里应该看作是一个重要的真理。当然也有进行这种会战取得胜利的例子,如托尔高会战、瓦格拉木会战( 我们不以德累斯顿会战作为例子,因为我们认为这一会战中的敌人还不能称为强大的敌人) 。但是,总的说来这种防御阵地受到进攻的危险是很小的,如果我们再看到,有无数的事例说明,即使最果断的统帅对良好的防御阵地也曾敬而远之,那么我们可以说,这种危险是不存在的。
但是,决不能把一般常见的会战同我们这里所谈的会战混为一谈。要知道,大多数的会战实际上是遭遇战,在这种会战中,虽然一方是驻止的,但是他是驻止在没有准备好的阵地上。
第十章 对营垒的进攻
人们十分轻视筑垒工事及其作用的风气曾经风行一时。这是法国边境的单线式防线屡次被突破,贝费恩公爵在布勒斯劳的营垒中会战失利,托尔高会战以及其他许多实例所引起的。此外,腓特烈大帝通过迅速的运动和进攻手段所取得的胜利,更加促使人们轻视一切防御、一切防御战斗、特别是一切筑垒工事。当然,如果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