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 >

第23章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第23章

小说: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粒子弹”有他自己的理解,它意味着最后一辆坦克发射完最后一颗
炮弹,随后,所有武器都要被销毁,非洲集团军群届时将宣布投降。

5 月11 日,德军第十坦克师剩下最后7 辆坦克,它们身上喷涂的沙黄色
油漆已不断地往下剥落,油箱里的燃油早就一滴不剩,它们对准汉玛姆·里
夫——汉玛蒙特战线勇敢地发射出了最后一发炮弹。第二天,阿利姆投降了。
在放下武器之前,他亲手焚毁了隆美尔转让给他的那辆大型指挥车,该车是
两年前在撒哈拉大漠西部作战时从英军那里缴获的。非州军团最后一任司令
官汉斯·克拉梅尔将军在给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告别电报中自豪地说道:“弹
药用完了,武器和军事装备消毁了,非州军团正如同元首命令的那样,战斗
到了最后一刻。德意志非洲军一定会东山再起的。”

交结投降真是一个繁纷复杂的过程,其中既包括众多的繁文褥节又涉及
到人的的情感世界。格拉夫、冯·斯潘勒克将军的第九十轻型师就坚持要向
新西兰部队——在两年的战斗中,一直是德军的勇敢顽强的劲敌——投降。
为了提高意大利军队的士气,墨索里尼下令把意大利第一集团军司令官吉奥
凡尼·梅塞将军擢升为陆军元帅。然而,也就在同一天,新元帅成了盟军的
阶下囚。梅塞只愿意向老资格的第八集团军投降,而不是乳臭未干的第一集
团军。5 月13 日,他成了最后一名投降的轴心国高级将领。

对一些性情刚烈的人来说,在经过二年半血与火、灵与肉的考验后,还
如此强调某种固定程序,实在是一个不合谐的音符。非洲军炮兵司令弗里


兹·克劳兹少将的高级指挥官们到达哈尔蒙将军的司令部时,个个穿戴整齐,
风流倜傥,并且还专乘着“梅塞德斯——奔驰”小汽车。哈尔蒙觉得太刺眼
了,他说道:“你们一定认为这帮兔崽子是来参加新婚典礼的吧。”在一座
山头上掘壕固守的“赫尔曼·戈林”师的官兵坚决要求盟军方面给他们开一
份证明书,证明他们是在前线放下武器的最后一批德国人(这并不完全是一
种“自豪感”;由于没有通讯联络设备,他们担心别处战斗正在继续进行时,
而自己却被哄骗缴械投降)。一名美军首长当即给了德军一个下马威:“弟
兄们,或者你们现在就赶快下山,再也别干这种傻事了;或者我们就把那份
证书刻在你们的头骨上。”德军无奈只得放弃了他们的冠冕堂皇的要求。

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大约275000 名轴心国官兵或者乘坐沙色、涂有非
洲军棕榈叶标志、体形宠大的“维尔马切”卡车,或者踏着自行车,或者骑
着毛驴,或者驾上轻便二轮马车,向胜利者指定的战俘集中营慢慢移去。他
们对投降的感觉千差万别,不一而论。第十五坦克师师长威利巴尔德·勃拉
维茨少将就瘫倒在哈尔蒙将军的司令部里,放声痛哭。“我现在已成了一名
光杆司令,”他说:“我的坦克都完蛋了。”

有一些德意官兵继续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挑战姿态。汤尼·维特坎普
列兵是一名在美国宾夕法利亚州受过教育的非洲军的老资格士兵,他警告那
些耀武扬威美军战胜者们说,“在你们踏上欧洲大陆前我们还没有失败,你
们就别痴心妄想了!”但是,许多人却感到是德军最高统帅部把他们推向火
坑的。在突尼斯城的一条大街上,一名被俘虏的列兵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希
特勒的画像。“这是我的元首,”他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动手把画像撕成了
碎片,“我的元首。”

此时,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尽,困乏不堪。开进突尼斯城之后,一些盟
军官兵径直往小路上一躺,就呼呼地睡着了,尽管旁边挤满了欢庆胜利和解
放的喜悦人群,但他们好像根本没有感觉,对那些穿流不息地走向战俘营的
轴心国官兵,他们仅仅只怀有一种无精打采的好奇心理。

对突尼斯西亚战役中轴心国军队的伤亡状况,从来就没有谁做过何种精
确计算,但是,或许总计到达了31。5 万人的数字——27。5 万人被俘,4 万人
战死、受伤或失踪。相比之下,英军死亡、受伤或失踪39000 人;美军达13984
人;法军为16180 人。

5 月13 日下午之时15 分,亚历山大从突尼斯城向伦敦的丘吉尔拍去了
一封这位英国首相几乎朝思暮想了3 年的电报:“先生,现在履行我的庄严
职责,向您报告:突尼西亚战役已经结束,敌军的全部抵抗宣告中止。我们
已成了北非海岸的主人。”

主人——当然,还有比这更多的一点的东西。盟军已成长为一支强大、
充满信心的战斗队伍。对于那些正越过地中海、眺望欧洲大陆的决策者来说,
这种力量和合作正被视为一项宝贵的资产。在地中海的另一边,另一场战争
很快就要拉开序幕。


下篇将帅沉浮

H 意大利的专制暴君墨索里尼

铁匠的儿子——能言善辨——社会党的激进分子——老兵的代
言人——粉墨登场——与希特勒狼狈为奸——挑起战争烈焰——沙
漠败北——废黜与监禁——难逃正义——怪才与暴君

贝尼托·墨索圣尼(BenitoMussolini,1883~1945),法西斯主义的鼻
祖,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首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犯之一。

1883 年7 月29 日墨索里尼出身于意大利法弗利省的普雷达皮奥一个贫
寒家庭,他的父亲是个铁匠。他父亲和他祖父都是能说会道。翻手为云、复
手为雨的马路政客。他父亲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倾向,因此曾遭监禁,他的
母亲罗沙·马尔东尼,是村小学的老师,她和许多大人物的母亲一样,是位
不平凡的女性,但她却很少能影响得了她的宝贝儿子。墨索里尼的名字本托
尼,是他父母为纪念刺杀墨西哥皇帝麦美伦的志士本托尼而起的。

墨索里尼对他父亲的能言善辩继承无遗,当他成人走上社会时,演说便
成了他的一大武器。他小时候是个捣蛋鬼、毫无教养的流浪者。他很小就加
入了流氓集团,偷猎别人的鸟,拿农家的樱桃、木瓜等,整日在街上聚人斗
殴惹事生非。稍大些的时候,他还参加过暗杀集团,并成了这个恐怖集团的
头头。在母亲的苦苦劝导下,他才在教区附属学校、后又到师范学校读书,
墨索里尼15 岁毕业后,在一所小学校任教。因为他酗酒成性、动辄闹事,所
以只一年时间就被学校辞退。从此,他又浪迹街头,母亲对他再也无能为力
了。

19 岁时,墨索里尼流浪到瑞士,并在那里组织了一批社会主义者。他们
晚上经常在一起读些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对社会现实弊端发表一些各自的
“高见”。白天为谋生,他四处奔波寻找工作。这期间,他当过泥水匠、工
厂里的苦力。。为生活尽管他历尽艰辛,可还是常常因为填不饱肚子,而不
得不忍受饥饿。有一次,他实在饿急了,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抢了两位
英国妇女的食物。在万不得已时,他也曾要过饭。有一次,他在洛桑奔波了
一天没找到一点事做,身边又分文没有。到晚上,他只好在大街上走来走去
冲淡饥苦。忽然,他从一家亮灯的玻璃窗中,看到一家人正围坐在餐桌边吃
饭,丰盛的饭菜把墨索里尼完全吸引住了,他不顾一切地冲进这家的屋里,
一下把这一家人全惊呆了。墨索里尼站在那,只说了一句话:“可有面包吗?”
没有人理他,等了好一会,才有人默默递给他一块面包。他说了声“谢谢”,
还是没人应声,最后,他又说了声“晚安”,就退出了那家的大门。

墨索里尼流亡瑞士期间,夜间读一些理论书籍,研究社会主义。他曾博
览马克思、黑格尔、马基雅弗里、拉萨尔、尼采和巴勒多等著作。他从尼采
那里学会了痛恨群众,又从马克里那里学到了爱护群众。据他自己的记载,
他年轻时,衣袋里经常装着马克思的肖像。青年时期的墨索里尼曾是个狂热
的社会主义分子,他到处讲演,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为此几次遭到逮捕以至
被驱逐出境。由于宣传社会主义,他先后一共被捕过11 次,于是这便成了墨
索里尼在1940 年7 月一次谈话中,称列宁为“同志”的资本。多次的监狱生
活,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到他成为大独裁者之后,对监狱的事宜都采取回


避态度,有一次他在加勃里当时,有人邀请他参观一座监狱,对此他先是一
楞,接着就果断地拒绝了邀请。

1904 年他回到意大利,又做了10 年的社会主义者。这期间他加入了意
大利社会党,当过社会党的讲演人。年青的墨索里尼颇具文学天才,这时期
他致力于笔墨生涯,经常给报社写些新闻稿件。他的文字虽欠峭拔,却也清
晰流畅,是报界满意的撰稿人。这时,他也曾想在文坛上出头露面,但终未
如愿。开始他曾写过一部文学作品《大主教的情妇》,因没人给发表而告失
败,还写过一本《约翰斯传记》,1909 年墨索里尼在福里办起一家报纸《阶
级斗争》。这家报纸成了当时社会主义者的报纸,由此墨索里尼也成了当时
意大利社会党人和革命党人所熟悉、敬佩的人。

1912 年,墨索里尼当了意大利社会党机关报《前进报》的记者,为该报
撰写了大量稿子,是该报的骨干记者。他的稿子使该报销路大增,3 个月的
时间,使这家报纸的销售量猛增了3 倍。这时的墨索里尼虽热心于社会党的
宣传工作,但他脑子里仍然充满了反民主的思想情绪,他照旧是德国反动哲
学家尼采的崇拜者,他认为尼采的理论巩固了他反民主的思想本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于冒险的本性和他的国家主义精神,他公开
而狂热地鼓吹战争。当时意大利真正的社会党人,坚决反对意大利参战,要
意大利保持中立,而墨索里尼却坚决主张加入协约国参战。为达此目的,他
曾大闹社会党人大会。有一次在清晨3 点钟召开的社会党重要会议上,他突
然跑上台高喊:“从今以后,我和畏首畏尾不敢说话的人誓不两立。”到会
者对他这番叫喊极为反感,清楚他这席话是针对不主张参战者而讲,于是全
会场一齐高喊:“打死他!”此时墨索里尼也发疯似地抓起讲桌上的玻璃水
瓶猛地摔碎,手被玻璃划破而鲜血直流。他大声喊叫说:“你们可以赶我出
去,可赶不走我的思想。德国人在法、比做的蛮横事谁不知道,怎么还能帮
助他们?不参战,就是帮德国人的忙。”事后,他被社会党开除,从此走上
了和社会党完全对立的道路。他辞掉了《前进报》的记者职务。打算自己重
新办一份报纸。不久,他真的在米兰办起一家报纸《意大利人民报》(据说
该报是在法国资助下办起来的)。通过这家报纸,墨索里尼大肆煽动战争狂
热。

意大利参战后的1915 年,墨索里尼弃笔投戎入伍当兵。他当过列兵和下
士,1916 年他开赴前线打仗,1917 年2 月,墨索里尼因受炮伤住院治疗,在
1 个月之内,他熬过27 次手术,从他身上共取出了44 块炸弹片,7 个月后,
他才拄着拐棍走出医院。出院后,他复员回报馆做主编去了。不久他就发起
一个“完成战争”运动,在报纸上要求政府制止一切扰乱人心、涣散战争精
神的行动,促进组织义勇军,坚决禁止其他社会党报纸出版发行,要求政府
竭尽全力坚持战争。

在长期战斗中,墨索里尼认识到,要完成大业需要有自己的党。1919 年
初,墨索里尼召集了一次超期服役、并且是在大战一爆发就支持意大利参战
的老兵会议。到会者共145 人,会上墨索里尼以这些人为骨干,建立了“战
斗法西斯”。这个组织是意大利法西斯党的前身,1921 年正式改组为“法西
斯党”,《意大利人民报》被定为法西斯党的机关报。法西斯是音译,意思
是“一束木棒围着一把砍柴大斧”,是古罗马宫庭官吏出巡时权力的标志。
墨索里尼为其党取此名,表示他对最高权力的向往。墨索里尼为法西斯党制
定了党纲,从字面看这个纲领冠冕堂皇,如实行普选、8 小时工作制、工人


参加企业的技术领导、确定最低工资、没收教会财产等,实际上到他成为大
独裁者之后,不利于他独裁政权的一条也没实行。为大造声势争取舆论,38
天的战场经历成了墨索里尼天大的资本。他最有份量的口号就是“我们这些
生还的人有权治理意大利”。他说:“是我们法西斯党成员推动这个国家加
入了战争,并把它引导上胜利的道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