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我外语不太好,更别说还是意大利语的字幕了。”
他耸耸肩,讲着娘炮一样的日本风格对白,道:“不像市川先生您,中文和英文都很棒呢。”
“呵,我当初可是花了非常大的力气才学会的。”市川笑了笑,道:“您也可以学习啊。”
“我?我就算了吧,现在还没有那种念头。”
日本人听了,稍微皱了下眉,又换了敬语,道:“褚青君,这样可能很唐突,但我有几句忠告确实想跟您说一说。”
“哦,没关系的,您尽管说。”他略感莫名其妙。
“在我看来,褚青君是位具有国际潜质的名演员。刚刚我去跟法国的公司谈合同,他们还特意提到您的作品,并且赞不绝口。以您目前的年纪和成就,如果在日本国内,是非常让人羡慕及尊敬的。”
市川喝了口茶,继续道:“但我奇怪的是,您好像并不太热衷自己的事业。比如说外语的问题,换成任何一位演员,肯定会把它当作晋身国际影坛的资本。而褚青君,却不是很努力的样子。”
拍《站台》期间,他和中方的主创人员相处得很好,尤其是跟老贾褚青两个货,关系甚笃。对方年龄又小,看他一副懈怠的德行,不自觉地就想教训几句。
“……”
褚青却眨眨眼,异常无力,自己已经沦落到,连东洋友人都看不过去的地步了么?
他可没那闲工夫跟市川讨论人生观的分歧,赶紧岔开话题,道:“多谢您的劝诫,我一定牢记在心。其实我过来,是有事情向您请教。”
“哦?请讲。”
“我前不久制作完成了一部电影,可由于某些原因,它不能在国内上映。”
“能说说内容么?”
“就是讲,讲几个女同性恋,爱来爱去,最后死了的故事。”
这货舌头都打转了,实在装不了日本风,换了贼溜的大白话,道:“我就想把它送到国外参展,万一得个奖啥的,也能卖个好价钱。但这里面的东西,什么规则啊,发行啊,我又不太懂……”
没等他说完,市川已知晓意思,笑着摆摆手,清洗了下小茶壶,重新沏好。隔着方桌,正襟端坐,摆出副传道授业的架势。
……
从九十年代初,往后推二十年,大陆的电影人一直都有个误区。就是,只要自己的电影在国外拿奖,那肯定不愁海外发行了,各大片商准保哭啊喊啊地求着买版权。
褚青当然也这么想的,结果市川的第一句话,就让他心凉了半截:“不要盲目热衷电影节!”
“曾经有中国的制片人来找我,说他们的电影去过三个海外影展,问我有没有兴趣做发行,我拒绝了。”
市川满脸的不可理喻,道:“一部电影,已经去过三个国际电影节了。我们很难想象,如何做它的下一步推广。而且,我们公司只是二级的发行方,还要找欧洲本土的合伙人,选择权本就不大,那为什么不选些新鲜的电影呢?”
他用了特有意思的形容词,新鲜。
市川是个非常好的老师,没有讲具体的操作手法,那样会干扰到对方的判断,他只重点说了目前的形势和状况:
首先,参加电影节,不过是种宣传手段,就为了一鸣惊人,扩大影响力。如果起不到这个作用,那干脆不要去。
尤其那些乡下的小影展,除了能给你的护照刷刷盖章数量,对影片宣传没有任何效果。
其次,是片商,也分三六九等。
最俗咖的,只会围着大导大片溜须拍马,抢着分汤;而真正有眼光的,并非是看奖买片,他们注重的还属电影本身,分析它的市场潜力,然后低调吃肉。
比如《小武》,首映的第二天,便有家法国公司来谈。那会儿只是反响好,还没有得奖,可人家就觉得不错,相中了。
再比如《站台》,资金主要来自法国,日本,还有意大利的少部分。这几个地区有比较强大的艺术电影市场,根本不愁发行。
具体像日本,市川所属的T…MARK公司,把国内国外的渠道做得很成熟了。来威尼斯之前,他们已经预卖掉了《站台》的版权,包括一家电视台,以及一家出版公司,商业上非常成功。
所以市川的心态极其轻松,跟贾樟柯相同,是抱着某种雄心来参展的,不为钱,而是为了让电影节知道,有《站台》这么一部新的,创造性的作品出现了。
褚青听到最后,干脆借了个小本子,拿笔记着。
他讲的东西,是在电影的全部运作流程中最高级别的那种,属于另一层次的领域,直接面对市场。
算是听明白了吧,自己归纳归纳,也鼓捣出三点结论。
第一,电影终究靠质量取胜,不能取巧。
第二,专业的发行公司,应该在影片制作初期就介入其中,帮忙策划宣传。对一部完成的电影,它参加哪些电影节,如何去参加,都是有相应策略的。
大部分成功的电影,背后皆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支撑着。那些跑单帮的,拎着部16mm的片子去镀金,然后妄想着被人疯狂跪舔……咱不能说没有,可大多时候,纯属扯淡。
第三,如果对你的作品有信心,那绝对不能干等着被片方发掘,必须主动联系。
就算是王家卫这类不食人间烟火的,在发行《花样年华》时,都亲自跑到法国去跟片方商谈事宜。
因为相当一部分的海外发行人,像侯孝贤、姜文的片子,他们知道有市场,希望发行。但他们也希望接触到中国的年轻电影人,而那些地下电影,往往投资驳杂,版权不清,人家可能看中你的片子,可就是找不到制片方,硬生生耽误黄了。
“你的电影,既然拍完了,那只能期待它的素质过关,才能找到好买家。至于参展么,今年不行了,威尼斯是最后一个大平台,你需要等到明年。”
市川的意思很清楚,等于婉拒了褚青向他推荐的可能性。你丫没有剧本,没有资料,没有样片,光凭一张嘴,我疯了跟你签合同?
等你准备妥当,我们再谈。
褚青也不沮丧,本就是蹚蹚路子,没想着天上掉馅饼,能摸清规则已经很满意了。更何况,他并非全无渠道,之前攒下的小小人脉还是能派上用场的。
……
9日,威尼斯影展闭幕。
水城一下子疯狂起来,经过十天的欢宴酝酿,终于到了高潮的时刻。
各路人马,早就铆足了力气,纷纷现身,撕逼扯屌。红毯自然必不可少的,不仅仅是秀场,还能检验出各部影片的受欢迎程度。
《站台》剧组的顺序稍稍靠后。
走在前面的,是某个南美小国家的电影主创,一干人特紧张,磕磕绊绊地勉强蹭完了大半红毯。
还没等到头,贾樟柯就穿着那件破衣服,尾随上来,市川尚三和褚青一左一右,西装得体,显得他那衬衫愈发的天然白净。
“呜啦!”
媒体的欢呼,观众的掌声,瞬间响起,以表示对这部出色电影的致敬和喜爱。
老贾略显矜持,小幅度地向两侧人群挥挥手,特有种村支书视察养鸡场的敢脚。
褚青不管那个,大步流星地往前走,脚步刷刷地快。行至一半,市川忍无可忍,绕到他旁边,猛地揽住肩膀,给强行按停。
哥,这是红毯啊!得驻足拍照啊!你丫跟急着去买菜的欧吉桑一样,让人很黑线啊喂!
他被按住后,就比较呆萌地戳那儿不动。大大小小的闪光灯噼里啪啦乱蹦,这货眼睛都不眨,直盯盯的,任由古怪的光影在脸上晃荡。
记者们倒蛮惊讶,嗬!哥们台风不错啊,有型有款,沉稳装逼的……
走完红毯,入了电影宫,认识不认识的,几乎所有人都对老贾说着一句话:“祝贺你,贾樟柯!”
自首映以来,媒体的无节操吹捧,搞得他的小心脏一直隐隐骚动。此刻马上要见了真章,便再也控制不住,怦怦怦地越跳越厉害,随时都会爆发。
这种感觉,大概他活了三十年也没体验过。
特龙傲天!
颁奖礼很快开始,主持人巴拉巴拉地废话过后,各类奖项如流水般的分发出去。陈果的《榴莲飘飘》不出所料,一无所获,他神色从容,秦海璐却比较郁闷。
老贾表现得很优秀,稳稳当当的。他压根就没注意前面的那些安慰奖,因为越大咖的,越往后。他原本估摸着,不是最后一个,也得倒数第二个才上去吧。
结果,典礼进行小半时,台上的哥们照着单子念道:
“最佳亚洲电影奖,《站台》。”
“轰!”
底下的人都特惊讶,嘁嘁喳喳的小声议论。
市川张着嘴巴,搞不清出了啥状况,处于当机中。而贾樟柯的那双小眼睛里,瞬间丢了神采,倒也没失态,恍惚片刻就站起身,急匆匆上去领奖。
“呃,谢谢大家。谢谢跟我一起奋战的伙伴们,谢谢市川先生,给我那么大的包容和信任。谢谢褚青,我的好兄弟,你演得非常棒!”
“哗哗哗!”
褚青抿抿嘴,看着那小个子男人强撑着场面,狠狠拍着巴掌。
老贾把之前准备的词,删掉了前半部分,只说了后面的。不管电影拿了什么奖,这些人,是他真心想感谢的。
“没事吧?”待他下来后,褚青轻声问。
“哎,没事。”
老贾摇摇头,露出跟陈果相同的彻悟表情,笑道:“我这回算明白了,电影节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我估计以后再来,肯定不会为拿奖得单相思了。”
他摩挲着那座外围的奖杯,道:“经历过了,才知道最重要的是什么。”
“啧!”
褚青打了个冷战,跟他简直沟通不了,语言风格差异忒大!
本届的影帝,果然是哈维尔·巴登,毫无悬念地登顶。倒是金狮奖的获得者,出乎大家预料,居然是部伊朗电影,叫《圆圈》。
至此,第57届威尼斯影展结束。当然,跟所有的故事一样,还有着小小的后续彩蛋。
某些为《站台》抱不平的欧洲媒体一直追到了法国,缠着评审团主席夏布洛尔,非要问个明白。老爷子被骚扰得特不耐烦,刨去了官方答词,终于来了句大实话:
“我不喜欢那部电影!”
第一百七十三章阿关
当初《小武》的第一份海外发行合同,价格是15万法郎。等到《站台》的时候,立即翻了很多倍。
电影节结束了,市川尚三的工作却刚刚开始。实际上,在片子首映后,他就忙着应付纷涌而至的各国片商。他也好,贾樟柯也好,都有个共同的信念:人家愿意发行,那就尽量去发行,只要价钱不是太让人难堪。
所以,那些合约基本没费什么口舌,签订的效率非常快,钱不多,但数量可观啊,片方算狠赚了一笔。而老贾按照协议,也能分到相当丰厚的花红,不仅足够把之前的借债换清,还很有富余。
至于欠褚青的那五万块片酬,他知道这小子现在缺钱,自掏腰包又给添了五万,凑整十万块。
褚青也没装高尚,心安理得地收下。
总的来说,此行是比较成功的,面子里子全齐活了。唯一遗憾的,就是少了最后那一锤的加冕。
当然,威尼斯并非终点,逼格已经刷满了,接着还得去参加几个小影展,以保持影片的持久热度。
市川早就着手准备,制定了完善的宣传计划,下面的行程是阿根廷,瑞士,以及法国。前面的,褚青没注意,光记住法国那个了,名字太屌,叫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
三大洲啊,好家伙,听着就老霸道了!
这些地方不是很重要,市川一个人完全能撑起场子,别人可去可不去,主要看具体档期。
9月11日,褚青回国。
跟《小武》和《苏州河》的情况类似,他发现自己老是安静地出来,又安静地滚回去,掀不起半点波澜。还特意买了国内的几家大报纸拜读,从头扫到尾,连中缝都没落下,愣是没找着多少相关的新闻。
即便登了,顶多两行字,而且没有引号和感叹号,语气跟死了娘一样的肃静。
其实媒体们也憋屈啊!门户网站还好点,刚起步,上头没意识到监管问题,打擦边球的新闻满屏皆是。可纸媒就彻底苦逼了,愁得直挠墙,再大的脑洞也想不到该从何种角度去扒稿。
褚青,贾樟柯,《站台》……特么的核心要素,全是敏感词汇,只能跳过,跳过,跳过跳过,然后就Over了。
话说大陆的这帮子艺术家,真有那么几位特立独行的,乐此不疲地挑战着媒体的脆弱神经。
导演,以姜文和张元为首,他们属于传统,记者都习惯了。谁知近些年,新生代越冒越勇,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章明,哪个是省心的主儿?简直是群魔乱舞。
而演员呢,以前还真没有,全挺老实的。即使暗地里勾勾搭搭,明面仍装着德艺双馨。但是,不晓得吃错什么药了,忽然就蹦出一个小字辈来,褚青。
丫出道才多久啊,拉仇恨的本事天下无双,瞅瞅广电总局那副吞了苍蝇的样子……
“他妈的就是花果山上的猴子,忒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