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矿主-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从一二级火箭分离,一级芯级火箭利用惯性在卡门线高度以上进做抛物线运动的时候,箭体上的十六个小型反冲火箭就开始工作了。
火箭内部内置的计算机会结合陀螺仪,在极短的时间内计算出火箭箭体的飞行和下坠姿态,并给位于火箭箭体上的小型反冲火箭发布命令。控制这十六个小型反冲火箭的开关。
当一级芯级火箭摆脱了惯性之后开始下坠时,这个时候的火箭箭体其实已经调整完毕,因此火箭箭体下坠的时候是基本上呈垂直状态的。当然,在长达上百公里的下坠过程中,火箭箭体还会受到地球引力偏转力、风力、空气阻力等一系列外力的影响,会导致火箭箭体摇摆不定,在火箭的主反冲火箭点燃之前,那十六个小型反冲火箭的任务就是继续保持火箭箭体下坠时的姿态。
一旦到指定高度主反冲火箭点燃,那么就会迅速降低火箭下坠的速度,随着下坠速度的降低,一些影响火箭箭体下坠姿态的外力就可以降低到最低。
也就是说,只要主反冲火箭成功点燃,那么整个一级芯级火箭的回收任务就算是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火箭箭体的回收任务最难的地方就在于火箭箭体坠落姿态的调整,毕竟重达九十八吨的火箭箭体在一百多公里的高度下坠,其下坠力是相当恐怖的。
所以说,调整这种在高速下坠的箭体姿态,才是整个回收过程中最难的一个步骤,只要在规定的高度将火箭箭体的坠落姿态调整好了,那么接下来的过程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难点了。否则,只要是火箭箭体没有达到程序所允许的下坠姿态,主反冲火箭是不会打开的。
可偏偏这次回收过程前面做的都非常好,主反冲火箭也成功打开,可就在这个时候,火箭箭体竟然从三分之一处断裂了开来,仿佛有一种极为强大的力量硬生生的将这枚火箭掰断了一样。。。。。。
第八八二章失败的原因
这次火箭回收任务的失败,是非常出乎人们预料的,在之前,“星空一号”重型运载火箭的表现是那样的完美,让人们都感慨人类航天事业要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期。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一直表现完美的“星空一号”重型运载火箭,却是给所有的人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回收失败的消息,唐风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因为唐风虽然没有去现场观礼这次发射任务,但他在家里却是通过直播的电视画面看到了这一幕。
火星飞船的建造可谓是是人类航天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甚至比当年人类首次登月还要让人期待。造价如此高的一艘载人航天器,而且又承载着人类登陆火星的愿望,所以每当一个火星飞船的构件升空时,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媒体都会进行现场直播。
即便是有的国家无法进行现场直播,这些国家也会购买别的国家的直播卫星信号对本国的观众进行播放的。现在,那艘在外太空的半成品火星飞船,已经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为火爆的一个词语。
人们在感叹星空探索公司的大手笔之外,也在感叹星空探索公司的强大技术。
要知道在星空探索公司出现之前,即便是全世界航天技术最为发达的NASA,也没有建造载人火星飞船的计划。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因为火星飞船的出现,现在星空探索公司几乎已经被所有的人都视为人类航天事业的领头羊。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这只领头羊忽然打了一个趔趄。。。。。。
虽然一级芯级火箭的回收失败了,但这次发射任务依然是成功的。毕竟一款运载火箭最主要的任务是要保证将功能仓成功的运送到火星飞船上并成功实现对接,而这个最主要的任务,“星空一号”重型运载火箭已经非常成功的完成了。
至于火箭回收,那只是次要任务,目的是为了降低发射成本。
不过即便是这样,唐风也在第一时间就打去了电话。
“博士,这次回收任务的失败到底是什么原因?”作为星空探索公司最主要的股东和出资人。唐风当然有资格问这个了,尽管现在唐风手里的钱多的都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花(从欧洲股市上获取的巨额利润),但唐风对于这种失败是无法接受的。
不管是什么任务失败,哪怕就是次要的回收任务。只要失败了,那就意味着你的技术还不过关。现在仅仅是回收任务失败了,要是发射设备的时候出现意外怎么办?要是送航天员上去的时候出现意外怎么办?
这才是唐风最为关心的事情。
“暴斯,现在还不清楚到底是哪里的原因,不过根据火箭箭体分裂之前反馈回来的信息。我认为这次回收失败的原因应该不是出在技术方面,我怀疑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出在材料方面。不过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将箭体残骸寻找回来之后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施密茨博士的回答很肯定,看得出来,这老头儿对自己以及团队的技术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也难怪老头有这种自信,毕竟“星空一号”重型运载火箭连续十七次的发射成功并且成功的实现了十六次成功回收,这已经可以充分证明施密茨博士以及他的团队,在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了,换成是谁,也会非常有自信。
唐风点了点头说道:“博士,我不是在埋怨您什么。这一点请您不要误解。我只是不愿意接受失败,所以我希望您和您的团队用最短的时间找出这次回收失败的原因,并且吸取教训和经验,争取把我们的重型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安全再提升一个台阶。。。。。。”
“暴斯,这个不用你说我也很清楚。其实我心里也有些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可是没有办法,事情已经发生了,事实就摆在我们的面前,所以我会用我最大的努力,去查明这次失败的原因。”
顿了顿。那边施密茨博士似乎是在和谁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暴斯,火箭残骸坠落的地点已经确定了,我这就做直升机飞过去。那边已经有工作人员在收集箭体残骸了,我想,最多三天的时间,我就能够得出这次回收失败的原因。”
唐风满意的笑了笑说道:“那好吧,博士,我非常期待您能给我提交一份说明。”
待到施密茨博士挂掉电话。唐风长出了一口气,心中的郁闷似乎也随着这一口气喷出去了不少。
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唐风开始在书房里踱起步来。
其实唐风也不相信是技术出现问题,要知道,火箭回收,尤其是重型运载火箭一级芯级火箭的回收技术,可是绝对不次于火箭发射技术的,在某些方面,火箭回收技术甚至要超过火箭发射技术。
而“星空一号”重型运载火箭的一级芯级火箭的回收,已经成功的实施了十六次,第十七次虽然失败了,但其实在最主要的调整姿态的阶段中,回收任务还是进行的堪称完美的。至于火箭箭体忽然断裂,其实不用施密茨博士解释,唐风心中也趋向于是材料问题。
虽说重型运载火箭上所运用的材料都是最顶级的航空材料,但以人类目前的技术而言,最顶级的航空材料并不就是代表着无所不能。毕竟,一级芯级火箭箭体在和二级火箭分离之后,高度可是在卡门线附近,而当箭体开始下坠时,哪怕是保持垂直下坠,箭体材料也要经受住高达几千度的高温。
而当九十八吨重的火箭箭体从一百多公里的高度垂直下降到几万英尺高度并点燃主反冲火箭时,一瞬间的冲击力可是极为庞大的。尽管施密茨博士在设计“星空一号”重型运载火箭时,为这枚火箭选择了重量轻、强度大、极为耐高温的高强度铝锂合金,可是经过多次重复使用,谁知道这种合金会不会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发生金属疲劳从而导致箭体断裂呢?
箭体下坠时和大气层摩擦产生的几千度的高温、主反冲火箭点燃时产生的强大推力与下坠力之间的冲击,这些都是属于最极端范畴内的情况,即便是这种最新型的高强度铝锂合金可以说是人类目前为止最为优秀的航天材料,但谁也不敢保证这种新型合金就能够长时间的经受住这种最极端条件的考验。
隔壁传来了女儿“咯咯”的笑声还有不知道是德普还是唐尼的呼噜声,顿时就让唐风从沉思中惊醒了过来。
“算了,光自己在这里猜测也没有什么用,还是等施密茨博士得出最终的结论来再说吧。”唐风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举步向书房外面走去。
相比于这种让人头疼的事情,唐风更愿意多陪陪女儿。。。。。。
第八八三章平均发射成本
施密茨博士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没用三天,一份长达三十多页的任务失败原因说明就通过传真机传了过来。
说明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唐风看不懂,但他看得懂最终的结论。
果然如唐风所猜测的那样,这次“星空一号”重型运载火箭一级芯级火箭回收任务的失败,与一级芯级火箭所使用的壳体材料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边唐风刚刚收到传真,施密茨博士的电话随着就打了过来。
“暴斯,经过团队工程师的检测,已经可以确定造成这次回收任务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来自于一级芯级火箭壳体材料。”电话中响起了施密茨博士略带疲惫的声音,可以想象的到,这两天恐怕施密茨博士根本就没有休息,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了。
“博士,您要注意身体啊。火箭没了咱们可以再造,可您这身体要是出了问题,我可没地方再找向您这样的专家了。”
“呵呵,唐,谢谢你的关心,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还能撑得住。”顿了顿,施密茨博士继续说道:“暴斯,这次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火箭箭体所使用的材料在这十几次发射过程中,因为长时间经受极端条件的考验而产生了金属疲劳,最终导致火箭箭体的断裂。这一点,我们的专家已经得出了确切的结论。所以,如果要想让星空系列重型运载火箭能够持续的重复可回收利用,那么我们就必须要从壳体材料上来解决,否则的话,星空系列运载火箭如果继续使用目前的高强度铝锂合金,那么最多可以承受住连续十五次的发射任务。”
唐风愣了愣,随即问道:“十五次吗?”
“对,根据我们的测定,安全的最高限制就是十五次,如果超过十五次的话,就无法保证材料的安全问题了。咱们的‘星空一号’能够连续发射了十七次。实际上已经是上帝保佑了。”
唐风“嗯”了一声,低头沉思了一小会儿,这才问道:“博士,如果咱们的运载火箭能够重复使用十五次。那么可以将发射成本降低到多少?”
唐风之所以花了大笔资金研发运载火箭可重复回收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将发射成本降低下来,以“星空一号”重型运载火箭而言,如果仅仅是发射一次就让一级芯级火箭报废的话,那么“星空一号”重型运载火箭每次发射的成本就会高达九千万美元。
就像“星空一号”重型运载火箭先前发射的这十七次。如果不是重复利用的话,那么这十七次发射的总成本就会高达15。3亿美元。可是采用了可重复回收技术之后,这十七次的发射平均成本仅为2200万美元/次,十七次的发射总成本才仅为3。74亿美元,中间差了差不多11。5亿美元!
一次性发射技术与可重复回收技术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明显。
而这仅仅是十七次发射,如果要是继续发射的话,那么节省下来的总成本将会更多。
运载火箭一级芯级火箭的可重复回收技术才是推动人类航天事业的那台更为强劲的发动机。
唐风通过话筒可以清楚的听到那边的施密茨博士在噼里啪啦的敲击键盘,不一会儿,施密茨博士的声音响了起来:“唐,如果我们的重型运载火箭可以安全的发射十五次的话。那么平均发射成本可以降低到2380万美元/次,这个发射成本已经是极为低廉的了,别忘了,咱们用的可是重型运载火箭啊,不是猎鹰九号那种运载火箭。”
这个数字让唐风满意的点了点头,平均发射成本还不到2400万美元/次,这个数字其实已经低于当初唐风的预料。施密茨博士说得对,星空系列和猎鹰系列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上的运载火箭,猎鹰系列要是发射个卫星、给国际空间站运送个补给什么的还可以,但要是执行向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上运送物资或者设备的话。猎鹰系列远远不够。
要知道现在可以实现可重复回收利用技术的“猎鹰九号”,其GEO运力虽然很大,可以将130多吨的物资和设备运送到地球近地轨道,但其GTO运力就远远不够了。“猎鹰九号”的GTO运力仅仅才4。85吨。还不如“星空一号”重型运载火箭GTO运力的四分之一。
要是让“猎鹰九号”来执行火星飞船的建造任务,别的不说,光是目前火星飞船已经建造好的这十个功能仓,“猎鹰九号”最少就得发射七十次才可以。
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