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师-第5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打)、婆娑o1、元亨利贞、渐行渐晚、我本轻狂124、小少爷、故利、费熊,还有所有热爱本书的书友!!
这句话已经说过很多遍,但还要再说一遍,这是本粉丝之作,珍爱《电影大师》吧,哇力为你们而写!下的苦功,努力都因为你们的支持而欣慰!
上架了要求点什么。
首先是订阅,首订,别说你拿不出点零食钱,多多支持正版阅读!然后是这个月是新年第一个月,有双倍,有很多牛书一起上,大家尽力支持,看看我们能走得多远,努力就好。推荐票,这个是一直求的,关怀,在书评区多给哇力温暖~~~~
在这里公布一下书友群信息,343582827,哇力腾讯微博:1iwaaaaa,哇力新浪微博:哇力1iwa,哇力微信公众帐号:作者机器人瓦力。
多多支持!
请原谅,感言写得没什么激情,只因为哇力把激情都放到正文里去了,俯首拜谢!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2o15年身体健康,幸福美满,走运发财,梦想成真!
。。。
小评《没有青春的青春》献给盟主饮酒食鱼
第三朵玫瑰是什么——小评《没有青春的青春》
很显然,这部人类起源、宗教神学为主题的电影说了很多,可以讨论的细节太多了,科波拉向来对“时间”很感兴趣,从《佩姬苏要出嫁》,到《家有杰克》这种喜剧故事就可见一斑,他在这部电影里可谓说了个过瘾,这部电影的投资全部由他自己出(经营葡萄园赚的钱),所以他毫无商业方面的压力,他说“这是一部学生电影”,因为这是他大学毕业以后,拍得最自我、最自由、最不顾观众看不看得懂的一部作品,比《现代启示录》还要过分。
于是它上映后在影评界、观众界的口碑两极分化,也实在不出奇,要看懂这部电影,需要很多神学知识,尤其涉及到大量东方宗教的理念学说(原著作者伊利亚德,科波拉都表示过这一点),能看懂的西方观众自然寥寥,科波拉只说“时间会证明,像《现代启示录》刚出来的时候也被骂,1o多年后它才被奉为经典”,科波拉把话说得很嚣张,却真有嚣张的资本。
这次选择其中一个关键点来做探讨,第三朵玫瑰是什么?不妨结合着东方宗教和西方宗教来解读。
首先,《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而可以注意到影片的开始阶段,有一个点题的画面,汉字书卷写着:“人生如梦,惟有道。”在那个阶段,故事主角多米尼克的道就是“寻找人类语言的起源”,也正是结合着从万物到三,三到二,二到一,一到道。
三是一个很有趣的数字,是万物之所以显现于世的始源。
道是先天的,万物是后天的,从先天到后天,是因为“三”,如果从西方的宗教哲学而言,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快乐生活是先天的,偷吃禁果被赶出伊甸园是后天的。
道即上帝,上帝造人造了亚当就是生一,再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夏娃是一生二,二生三是亚当夏娃的孩子,而后开始了人类文明,三生万物。
再说电影,里面有两次询问多米尼克,要把第三朵玫瑰放在哪里,也即是他的“三”是什么。
第一次是多米尼克的上帝人格问的(上帝人格询问时是俯视镜头,而且巨大得充满着整个画面,而多米尼克是仰视视角,卑微矮小的坐在椅子里),这镜头其实就是说,上帝问多米尼克“你想我赐予你什么?“上帝已经给了他手脚(生命,前两朵玫瑰),那你还要什么呢?多米尼克不清楚,他很迷茫。
第二次是女主角劳拉/维拉尼卡的画外音问的,但多米尼克其实早有答案了,在他离开她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答案,他想要的“三”是爱情,对劳拉的爱。(注意看画面,他死去的时候,拿着玫瑰的姿势是一个示爱姿势,竖握花枝,花头朝上,而第一次上帝给他的时候,是横握花枝,紧接着把玫瑰拢入怀中,就像得到糖果的小孩,得到赏赐的臣子,并无示爱之意)
那时,多米尼克不迷茫了,他也不再执着于“道”,因为他明白了三是什么,他找到了人类文明的真正源头:爱。
人类的始源不在于道,不在于一,不在于二,而在于三。
在这个角度的解读,看上去整个片子就是科波拉玩了一把玄之又玄的浪漫。其实这一点从海报上就已经有所表现。
片子还有很多暗喻的,随便说说吧,一道雷电打下来把多米尼克打成一个从老头恢复青春的超人,就是上帝造出了亚当;多米尼克和像极劳拉的维拉尼卡相遇,导致她成了第二个异于常人的存在,就是夏娃的诞生;多米尼克和维拉尼卡生活在一起,意喻偷吃禁果,这可是有惩罚的,所以劳拉身体上很痛苦(不断出现前生的回忆,这是佛教轮回学说了);多米尼克的离去,和维拉尼卡的痛苦,都是《圣经》旧约里记载上帝对亚当、夏娃的惩罚的体现。(创3:16,和创3:1719),但他们还是有了“三”(维拉尼卡最后抱着的小孩);最后多米尼克击碎了镜子,把上帝人格驱散,则是意喻亚当夏娃离开了伊甸园,等于抛弃了上帝。
但人类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不同于上帝(道,自然)的虚无,不同于上帝人格将文明、进化说得那么风淡云轻,人类是感情的动物,之所以有人类文明,都是因为第三朵玫瑰,爱。
注:女人怀胎的苦楚加增,生产时要受苦楚;要恋慕丈夫,及被丈夫管辖;(创3:16)
男人则要受咒诅,要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他归了土;从此需终身劳苦才能从(田)地里得到食物,而地会长出荆棘和蒺藜(创3:1719);
'img_277a28f1oaeo9d524d4636de2edc2cd7'
。。。
盟主饮酒食鱼评《一步之遥》
大众误解的小众荒诞经典《一步之遥》
从荒诞看一步之遥
锲子
此评无剧透,自然不会详细分析一步之遥蕴含的深层讽刺,一是本人也有少量的地方只看懂了外层故事,知道他在讽刺某个事物,但因为对人文、历史、老电影等知识的欠缺,没有看明白,只能从网上找来分析才知道。如果这里也写上,就是用看明白的人的分析,来装自己个的逼了。
其二,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这类荒诞讽刺,有可能人人看出来的内涵不同,说自己理解的,未必会得到赞同。
正文
一步之遥,以荒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有趣且直白的故事。其中的台词以及讲故事的手法,又蕴含了许多讽刺,有些仅仅是通过一小段台词对于某种现象的讽刺,和大线索无关,属于顺而为之;有些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讽刺,也就是这部影片中最强烈的讽刺。再有一部分镜头,看似无聊,其实是对一些经典老电影的荒诞演绎或者说是致敬,锲子里说过,分析式的剧透影评太多,这里就不做这样的列举了。
看过一步之遥,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布达佩斯大饭店,两者的故事完全不同,可是色彩、镜头、荒诞讽刺的手法几乎一样。先要说一句的是,两者拍摄时间相仿,因此不存借鉴的问题。若要说借鉴,当是用了许多老电影中的能够生出荒诞感的镜头模式,加以改进变成了现在样子。
不可否认,布达佩斯大饭店镜头转换的圆润,色彩的饱满,以及情节的衔接都胜一步之遥一筹。但是评分和口碑上的差距未免太大了一些,而且贬低一步之遥的言论,并非是从这几个方面,竟是因为看不明白情节,认为姜大导演玩意识流来说的。
关于这一点,就要从荒诞和讽刺在电影、故事中的应用开始说起。
荒诞本身可以不蕴含任何深层次的意义,只为了有趣而存在。其风格往往是将两个或者多个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天马行空的演绎出一种有些疯癫和怪异的感觉。荒诞人人一看就能知道,这个故事、这个镜头、这个情节很荒诞。但想要明了,就需要对荒诞所连接起来的事物本身比较了解。若是想觉得有趣,那不只是了解,还要对其熟悉。
若是在电影或者小说、故事在荒诞的背后加上稍微深一层的讽刺,这部作品就会显得更加的立体,也更值得回味,故事的创作者也会被认为更有内涵。而作为观众,想要对其背后的讽刺发出情不自禁的笑,那需要的就不只是对其了解和熟悉,还要有一种内在的情感。
用一步之遥或者布达佩斯大饭店举例,可能会稍微晦涩一点。用网络作品的荒诞来说,诸位就更容易明白了。远有里八神的沙县小吃,贴近大家的生活,荒诞而讽刺,十分搞笑。
近的有万万没想到系列和报告老板系列,以这一季的报告老板第三集白蛇为例,剧情就不细说了,其中一段白素贞历经千辛万苦寻到已经变成老爷爷的许仙,动人的爱情音乐响起,可是忽然跳出了七个葫芦娃,对着许仙大喊爷爷,对着白素贞大喊妖精。这就是将葫芦娃里的蛇妖和白蛇联系在了一起,通过老年许仙这个轴心。
这个段落就是一个典型的荒诞情节,熟悉的人都觉着十分好笑,是因为大家对新白娘子传奇和葫芦娃不只是熟悉,而且有一种童年的情感。再比如第四集美国队长化身国产老电影里的抗日英雄,政委本煜的方言口音,美队为老大娘打水的雷锋模样,和缝盾牌的情节,以及好像董存瑞一般嘿嘿的傻笑,非常正经的演绎了老电影的感觉,可偏偏是美队在其中,对国产老电影和美队都有情怀的人,一定会捧腹。只了解其中之一的人,就会出现这有什么好笑的感觉。
诸如此类的桥段,在这类系列剧中比比皆是,网友们喜欢称之为脑洞大开,其实这就是荒诞。有些荒诞带了讽刺,有些则没有,无论是否有,都会让大家觉着好玩。
说回到布达佩斯大饭店,相信看一步之遥看不明白的大部分人群中,同样看布达佩斯大饭店也不会明白,因为他是国外的背景,国外的那个年代,以荒诞的手法连接了多个当时的宗教、历史、政治、人文、艺术混杂在一起,除非你对这些都了解和熟悉甚至有情怀到能和葫芦娃、新白娘子等媲美的地步,否则你一样容易在某些段落时候觉着无聊,以至于睡着。
尽管一步之遥在镜头等方面的圆润不如布达佩斯大饭店,尽管两者都有需要查看分析资料才能明白的内在讽刺,但从表线故事来看,二者没有任何区别。何况对于中国背景风情的熟悉,在我的内心,已经弥补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超过一步之遥圆润的部分。
所以我这个一直喜欢看各种荒诞作品的人,对于两者的喜好几乎一样,也对姜大导演的才华十分敬佩。喜欢荒诞电影的人,即使对于其中一小部分的内在不了解,但只是镜头的天马行空、外在的表线故事,就足以让你觉着有趣了,即便不会捧腹。
另外,即便你不喜欢荒诞,但是在看一步之遥的时候,抛开想要了解他讽刺的事物,他的故事其实十分简单直白,不会有任何看不懂的地方。诸如官场现形记那种韵,两者情节全然不同,但感觉一样。
写到这里,我相信诸位已经明白为什么一步之遥的评分和口碑远远低于布达佩斯大饭店了。
因为这两者都属于小众电影,但是看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国内观众的数量符合了小众的特征,本身就是喜好荒诞的那一类人群。
相反,看一步之遥的观众,因为宣传和让子弹飞效应,已经变成了大众群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对于荒诞本身并无喜好,所以对于一步之遥的评价极低。
这部分观众可能喜欢看万万没想到、喜欢看报告老板,那是因为其中的荒诞连接的事物,他们有情感也熟悉,用荒诞的手法演绎,自然会觉着好笑。同样也有许多人看报告老板,万万没想到觉着很无聊,其实就是因为对那些事物的不理解所致,一句最为简单的话,笑点不同罢了。
纯荒诞永远是小众的,一步之遥用了大众的宣传方法,所以得不到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口碑和评分。至于那些个影评专家,如果他们认为布达佩斯大饭店极佳,而一步之遥极烂,那只能说其中涉及到许多利益,或者仅仅是为了穿上皇帝的新衣罢了。当然,有相当一部分观众,也很喜欢穿上皇帝的新衣,这也是国产许多烂电影,票房极高的原因。
。。。
小评《2001太空漫游》献给盟主机械宝宝
卑微的人类——小评《2oo1:太空漫游》
如果只看一遍电影,就觉得看懂了故事,看懂库布里克和亚瑟克拉克想说什么,那么一定是个神经病。本文由 。。 首发这是编剧和小说作者亚瑟克拉克说过的话。诚然,观众看电影,是一个再理解再创作的过程,千人千面,没有什么唯一的答案,这部电影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它能承受各种各样不同的感受和解读,它提出的科幻问题、哲学问题等都非常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