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它们用机枪和火炮猛烈射击,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打得日军尸横遍野。日本兵在这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面前,只抵挡了片刻,战斗意志便彻底崩溃了,他们纷纷扔下枪支,掉头向后四散奔逃。
反攻大获全胜,机动兵力如一把利刃取得了侧翼突破,切断了在龙口登陆的日军的退路,与当面的友军收紧绞索,猛烈夹击。
空中是飞机在轰炸、扫射,地面是“钢铁怪物”的碾压屠戮,战局急转直下的速度令世人惊诧。
战局突然间出现变化,不仅令关注战事的列强感到吃惊,更令日军措手不及。龙口登陆的两万多日军在中队狂风暴雨般的打击下,不但重武器损失殆尽,更被中队的机动兵团切断了退路,陷入了重围;崂山湾登陆的日军也遭到了顽强的阻击,进展缓慢。
五天,只有五天的时间。还在日本政府不知所措,吵成一团的时候。在中队占据绝对优势的陆空火力打击下,在一波一波中国陆军的攻击下,两万余日军在距龙口海岸二十公里的一片洼地内被最后全歼。
随后,机动兵团向青岛转进,包抄夹击正攻打青岛的日军,另一场大围歼似乎又开始了。
获胜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中国大地,传到了各国公使耳中,中队的战斗力被重新估计,中国政府的动向更加引人注目。
“在此次历时五天的反击战中,华军使用了坦克、飞机等新式武器,虽然兵力远远多于日军,并且由于是本土作战,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但自近代以来,此次大胜却是空前的,提振起来的民心士气异常高涨……”
“从目前来看,日军的战术已显陈旧,武器配备上与华军也有差距,在中队的立体打击下,所谓的顽强的武士道精神,也要灰飞烟灭。”
“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的决战,此次是物质因素占了上风,日本政府虽然叫嚣得更加厉害,但是他们拿什么继续支撑这场即将转入持久战的战争呢?”
…………
国际形势在继续变化,德队依靠战斗机完全控制了制空权,并以装甲师的快速推进,逼近了巴黎。但包抄歼英法联军主力的企图并未实现,而且德队的进攻势头也因为补给线过长而暂时陷入了停顿,等待给养车队和重炮队的集结。
英法军队得到了喘息之机,重新集结军队,布置防线。而且,迁往波尔多的法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绝不屈服,将与德国战斗到底。这使得德国政府的速决战略基本破产。
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确实威力很大,但也有它难以克服的缺点。比如说越壕能力差,容易出现机械故障,需要大量的后勤保障等等。英法联军挖掘了大量的宽大壕沟,以对付坦克的突击,并利用缴获的两辆坦克开始进行紧急仿制。
虽然德军未能迫使法国政府投降,但在战场上依然占据着主动。总参谋部又制定了奔向大海的新攻势计划,准备切断英法两国的联系,迫使法国投降。
面对着岌岌可危的欧洲局势,和纠缠于远东的日本军队,英法两国的忍耐也达到了限度。但他们又害怕日本投向同盟国。于是,暗地扶持中国,将日本人的牛头扭向他们希望的方向,就成了英法两国的选择。(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章战争暂时的结束
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一直没有中断,与英国,与法国,与美国等。
法国的态度是最先扭转的,他们需要青霉素,需要坦克和飞机,也需要中国政府明确放弃支持越北抗法武装,以确保印度支那的安全。在远东,其实法国人最担心的敌人是日本。
经过数次商谈,中国以提供青霉素和坦克的条件,并承诺与越北抗法武装断绝关系。法国则把越北的高平、老街等地让给中国管理,越北抗法武装也自然由中队加以消灭或平定。同时,中法两国在关税上也进行了谈判,并达成了协议。
与俄国,中俄双方达成了商贸协定,对于在战争中物资匮乏的俄国来说,解决了很大问题。
鉴于中队的出色表现,美国政府也改变了态度,驻华公使芮恩施的建议被重视起来。
“我们对欧洲一些最不重要的国家花了几百万上千万元的钱,而对中国却非常吝啬。结果为渊驱鱼,使中国政府独力对付日本。我们应该给中国有力的帮助,现在,其实只要美国派出一部分海军就能打垮日本……彻底解除日本对关岛、菲律宾、中途岛等地的军事威胁。”
美国政府当然不会冒着风险派出海军与日本作战,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向中国提供贷款。按照协议,美国将在一年里向中国提供四笔贷款,高达两亿美元,这个消息使其他列强大为震动,特别是日本,甚至把这一年称为“美国贷款年”。
德国政府也对中日战事相当的关注,特别是对中国海军潜艇的“狼群“战术非常感兴趣。为了减轻太平洋上的压力,他们自然希望中国能继续坚持下去,将日本人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日本政府陷入了孤立的境地,特别是中国和美国都断绝了对日出口钢材、生铁、煤炭等矿产。英法两国也在与中国政府谈判,希望获取飞机、坦克的制造技术。
而且,日本的财政情况因为青岛战事而更加趋于恶化,列强都忙于欧洲战事,却一分钱也不会支援他们。
早在战国时期,孙圣人便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用现代的话讲,打仗打的是后勤。后勤就是物质基础,是经济,是钱!不管战争是真的假的,一切都是钱。没钱,哪里来的十万之师啊!
有人说海湾战争是美元的胜利,别的不说,单看那价值不菲的飞弹,投给海湾的可不是成千上万吨的新科技礼物,而是无数捆的美元啊!
其实,战争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真正的较量就是经济、国力。哪个军队能够坚持到最后,靠的不是别的,就是经济实力。
中国不能说经济实力已经超越了日本,但这几年借债闷头发展,秘密囤积物资,在战争爆发后,远比日本更加有准备。现在又得到了美国的援助,英法两国的秘密支持,虽然无法彻底击败日本,但在持久力上已经占据了优势。
反观日本,战前便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开支浩大,赋税繁重,债台高筑,通货贬值,人民生活日益恶化。而欧战爆发后,日本人欢呼的“天祐良机”又因为中国政府的强硬以及战事的失利,陷入了难以为继的难堪境地。
战事不过进行了不到一个月,日本政府已经花光了1914年度的陆海军经常费用、特别费用。
而日本现在承担的债务每年支付的利息已达到七千万日元以上,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当中,尚无改善的期望。国家外汇及黄金储备,只有二亿二千二百八十万日元,仅是维持通货稳定之最低警戒线,想进一步在国内发行债务,已无现实可行的基础。
虽然日本的工业基础比中国要雄厚,但还需要资源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中国政府的全面禁运,以及英、美等国变相的制裁,再加上战争造成的资源类物资的价格上扬,使日本想从其他国家进口资源变得很困难。
而日本在外交上的孤立,也是严峻的。现在各国都认为日本是东亚麻烦的制造者,认为他们在欧洲大战地时候不想履行协约国之间的神圣义务,而一心想在东亚谋求霸权!列强没有一个会支援他们,而在暗或在明都希望日本打消狂妄的企图,切实地选择和平!
甚至连英国这个与日本有着传统友好关系的国家,都对日本表示了不满。因为英法两国迫切地希望日本海军能够出动去对付德国的伪装军舰,陆军应该赶赴欧洲去与德军作战,支援正处于不利局势下的英法联军。
当然,如果日军能够快速取得青岛战事的胜利,他们也就装聋作哑,不会冒这么大火。而且,在英国看来,中国也是潜在的协约国国家之一,一个现实的协约国成员与一个潜在的协约国成员展开持久的大战,是他们不希望看到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中国的物资,特别是青霉素和飞机、坦克的制造技术。而中国已经以战争为由,彻底断绝了对外的供应。当然,在国际黑市上,中国人狠狠地捞了一笔。
美国的态度则更加明确,为在太平洋彼岸出现了一个能够抑制日本的友好国家而欢欣鼓舞。
副国务卿蓝辛发表了代表美国政府意见地公开声明,他们表示日本政府地举动是让人感到非常遗憾的,在太平洋对岸持久进行的战事严重妨碍了美国对华传统政策地实现,也让美国西海岸面临可能地战争威胁。在欧洲局势进展到如此地步的情况下,这种西海岸外出现的威胁,是美国不可能接受的。
日本政府终于发现,现在的战争形势完全与日俄战争时不同,那时有英美两国的金钱和物资支持,现在这两个国家却在变相支持他的敌人——中国。
而中国对于战争的准备,显然是大出日本人的预料。不仅在青岛出现了装甲师,东北同样也有,一个装甲旅甚至隆隆开进奉天,威慑日人的异动。
而且,日本情报人员发回来的消息使日本政府最终决定,结束这场极有可能转入持久化的战争。
这些消息或真或假,那就是中国,或者美国,正与英法两国进行秘密谈判,英国可能要以放弃某些租界特权或是以太平洋上赤道以北的某些德属殖民地为代价,换取中美两国对德宣战。
还有比较确实的消息,便是中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即便日本强占了青岛,中国政府也不会默认或收手,而会不断调动兵力,不断进行收复青岛的军事行动。同时,潜艇战也将扩大,对东海洋面所有日本船只进行打击。
自青岛开战以来,中国政府的态度一直很坚决,手段也强硬。在中国的日商虽未遭到暴力伤害,但抵制已经令他们损失惨重。工厂招不到工人,货物找不到买家,原料全被切断供应,正金银行的现款也被提之殆尽。
战场外的制裁同样也出乎日本人的意料,令日本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战争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对中国新兴政府的外交策略和方针。
真真假假的消息,以及青岛战事的失利,舰船的不断损失,令日本政府坐不住了。既然对华全面战争的条件不具备,那尽快结束这场陷于胶着的战事,就成了比较合理的选择。
当务之急是将护航军舰抽调出来,组成南遣舰队,先行夺取赤道以北的全部德属太平洋岛屿,包括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帛琉群岛,以及太平洋地区海底电报通信中心雅浦岛。
同时,要暂时向中国表示出和解的姿态,以便就近利用中国的资源,开动工业机器,大发战争财。
当然,一场对中国的复仇之战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应该是未来的事情了。应该承认,目前日本并没有将战事进行到底的实力,拖下去的战争将是两败俱伤,谁也没好处的结局。
日本参战为了什么?不就是预测协约国必将最后获胜,同时考虑到夺取德国属地比夺取英、法、俄等国属地更容易些吗?
可是战事以这样的结果告终,就必然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大隈重信自然就成了替罪羊。按照古岛一雄的说法:大隈内阁根本不行,只不过是官僚军阀的爪牙而已,不仰山县有朋之鼻息则一事无成。
其实,元老们对大隈内阁的最大期待,就是压制政友会和解决不受欢迎的陆军增编两个师团的问题。
由于欧战的爆发,再加上元老们已经有了更合适的人选来达到他们的目的,所以,他们认为已没有必要再为大隈内阁的崩溃踩刹车了。大隈在元老们的逼迫下,决心辞职,并上奏由加藤高明接任首相,遭到拒绝。随后,朝鲜总督寺内正毅成为首相,开始组阁。
在政府更迭之际,日本便以极快的速度宣布单方面停火,然后几乎是立刻撤退了山东沿海的军舰和残存陆军,并且通过英法两国向北京政府表示他们愿意谈判解决中日之间纷争的诚意。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建立了由战列舰香取、鹿岛、萨摩以及战列巡洋舰鞍马等舰组成的“特别南遣支队”和“第二南遣支队”,载着陆军向太平洋赤道以北的德属太平洋岛屿开始进攻,到10月19日便已占领了全部既定目标。
日军每占一处,即在该地竖立日本国旗,建立军政署,俨然已将其视为日本领土。占领马里亚纳群岛中最大的塞班岛时,日本人甚至将军舰内神社里供奉的“经津主神”“分祀”于该岛,在原德国灯塔附近建造了“香取神社”。
青岛战事暂时平息了,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停战,这场战事就以这样一种奇怪的结局收场。
但这场战争对于中日两国的发展却是影响巨大,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