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烟雨欧洲行 >

第95章

烟雨欧洲行-第95章

小说: 烟雨欧洲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朋友的。还说,好多人都这么干。姬逸夫说多给中国人丢脸。那女孩听着他们讲话,不解地冲姬逸夫直扬眉毛。

    回到老明家,就已经快7点了。老明请姬逸夫吃的炒饭、白菜海米汤——南方人就是注重吃饭,跟北方人不一样,出了国也这样!姬逸夫知道在布达佩斯这帮人都这样,要麽雇翻译,要麽吃顿饭什么的,也就没推辞。

    饭后俩人闲聊。老明说姬经理在这没找个匈牙利女人玩玩?你条件多好,自己有房子。老明讲的轻松自如。姬逸夫可觉得听着刺耳;可心里却一阵欢娱。想:南方人在国内就够开放的,在国内就听人说,海南岛人对性简直跟俄国1917年盛行的“杯水主义”时期一样哩!就避其锋芒问,你找过?老明开明地说,找过。很简单:打个电话,就来了。嘿,真好哩,那乳房软软的……哪象咱们那的,象我老婆似的——脸皮黄黄的,黄脸婆!姬逸夫都笑出声了,好啊!等我告你老婆!老明也笑了,还说,说真的,有机会试试,不要多,出国了嘛!要不会后悔的!

    老明把姬逸夫送回来就不早了。

    回家后,姬逸夫习惯地躺在沙发上,沙发依旧散发出一股令人讨厌、强烈的烟草味。

    屋里静静的,亮堂堂的。

    哼!国内的人准想不到他会没电视看!?

    眼睛望着壁柜里应当放电视机的格子处,但现在却全叫象小山儿似的拖鞋纸箱堆得挡住了。不由得又想起孔老师。他倒好,把拖鞋基本全交到甲西手里了!还负责销售呢!不知怎的,眼前就现出孔老师和要锦狮正陪小要他们领导考察的情景。他闭上眼,想避开;眼前却现出兰茨那个倒霉的基普赛丈夫,自打拿走两箱拖鞋就没照面!这就是孔老师吹破天的推销能力、他的销售网?从茶几边拿过那半瓶可乐,倒了一杯,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又躺下。眼前突然冒出竖虎市场铺天盖地的冬季棉服、防寒服……也不知王煎的睡袍卖掉没有?姬舵夫的款酬到没有?廖晋生的税退得怎样?李大可能否安排黎军戈去验货?衬衫到底能不能发出来?他妈的,走时明明说好9月底发,到现在又给推到10月中旬了!弓复利虽然尽心,可没搞过外贸,好赖吃不上劲。和王煎搞的糊糊事,不知他怎么看,又怎么指望他愿意插手催呢?这些事不能总叫老婆去干吧?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唉,真不知如何是好。他越想越躺不住了,就又坐到圆桌旁给廖晋生写传真。

    姬逸夫写道:国家规定退税是多垴鞋总款的17%,要他报来外贸的退税百分比,问他何时能退下来?如果退下来,请他尽速打入姬逸夫的长城卡,以便与甲西一揽子结算;

    再次对甲西说丢了十箱鞋,请他作出解释;

    请他尽速将孔老师汇回去的1万3千美金结得的人民币转入他的长城卡,以备第一柜衬衣用;

    要他转告王煎:速处理睡袍,尽速将款转入他的长城卡(或将美金交他家人)。

    最后嘱托:“希廖先生动作从速,不要再拖了。”

    第二天,姬逸夫在家折腾一天,权衡利弊,设计方案,盘算再三;又上市场了解情况,早晨9点吃了饭,下午4、5点到家,饿得够戗,穷忙一天。

    20日,姬逸夫根据了解的情况,按捺不住,又给廖晋生发了一份传真。

    传真大意:经慎重研究,裤衩第一20呎货柜必须赶10月14日中心班轮发出尚可接受;第二个20呎柜即使生产出来,10月29日也不能发了。必须等明年一月中旬发,宁可压在工厂库房。因为去年浙江10月5号一个货柜,赶上德国12月20几号后的大放假,拖到今年1月28日才取出,并受罚3250美金,请向工厂说明;第一20英尺呎的衬衣,必须赶10月14日中心班轮发出,方可接受,第二个20呎推迟到明年1月报5日发出。衬衣如能10月14日发出一个40呎最好,如不能,可否考虑发一个裤衩、衬衣各半的40呎混桂?请将有关转款尽速转入我的长城卡,并通知王煎上述情况。过了10月14日今年已不能再发货了,因为我们是第一年,必须作稳。

    21日早上8点多才彻底醒过来,醒了后躺在床上半天没动缓,眼前都是“电影”。良久,才起床、做热水、沏咖啡,切片面包,好歹吃了。

    心里烦,就在屋里走溜儿。

    今年折腾了个够,到现在什么都还没谱呢!真要是今年砸了,只好指望明年了。可明年怎么办?还不跟现在一样?——没钱!不行,还得指望姬舵夫!想到明年的业务依然没有资金,虽不知姬舵夫处能不能搞到钱,还是提笔给姬舵夫写传真——“死马当活马医”:

    “舵夫你好。感谢你和老曹为发货贷款事前后忙合,虽然钱还没到位,但考虑到明年业务,还请你和老曹协商贷款事。明年春天的发货现在就需下手。如你仍对此事感兴趣,请继续为贷款努力。一俟有了钱就通知廖晋生,叫他通知我。我好安排款的用项。请将你的想法告我。如有款,今年11、12月就得用。”写到这,突然想到了住在舵夫家里的老妈,眼前油然显出老妈苍老的面容,不由多写几句:

    “我不在家,老母就请你和弟妹多多照应,尽量顺着怹的意思。人老了不要和怹计较。照顾好怹的起居吃,尽量多些时间在家。注意冬天保温,如暖气不好,可给怹买个电暖气,我出钱。请多替我进孝!小壮和小强要多结记奶奶,多逗着点儿怹!

    “我这里均好,业务有一定难度。生活不如国内好。人际关系较好,——我行我素,图一头吧。今年货发的太迟了,没办法,再谈……”

    收了尾。

    写好后,把纸推到一边。眼睛盯着手中的笔,又琢磨起来。

    昨天给廖晋生发完传真,就有些泛嘀咕。觉得在传真里说“即使10月29做好第二个20呎也不能发了”的主意太傻。“既然做出来了,就让他发过来”,在市场时老明的话提醒了他。自己的定金定了货,到头来泛起了书生气——大讲起理性和义气啦!万一节外升枝呢!还有,最好争取能和衬衣合在一起发混柜,那样,既省运费,又可以减轻冬季裤衩走慢的压力,对!

    姬逸夫奋笔疾书:

    “廖晋生你好,见字如唔:

    昨发传真想已收到。现补充如下:如10月14日发不出40呎衬衣最好能争取与裤衩同发一40呎。

    10月29日可再发一个40呎的混柜(裤衩和衬衣各半)。因据讲衬衣元月仍好卖,裤衩相应讲慢些。考虑到已经跟工厂讲定了40呎的裤衩,到时候不让它发不好。

    如真行,明年元月15日仍然可以按上述发一个40呎的混柜。”这时,突然想起这次回国,有次碰上宋央宸说起发货,宋央宸曾说过试试看能不能弄些钱的话,就又写道:

    “如果资金允许,请与宋央宸联系争取10月份发一个格绒衬衣货柜。

    请再问姬舵夫资金情况。并将给姬舵夫的传真发给你,请你转给他。

    感谢你的合作,请尽速将我前几次传真所问的问题复我。

    注意衬衣成衣质量和包装质量——厚朔料透明要好。你得下厂和王煎共同和厂方签约!光凭王煎说也不行。你两的责任平等,出了问题不能推委。

    等你的回复!!

    姬逸夫94/9/21”

    姬逸夫想把给舵夫的信传给廖晋生转交好,省得叫关丽看见,又是老妈又是资金的。

    姬逸夫成天就那么样一个人在家瞎折腾、琢磨、写传真、思虑……

    深秋了。

    街上褐叶遍布。

    尤其长满梧桐和枫树的街道两边,金黄中映着嫣红,可街的落叶铺地,给人以强烈的秋的感受。

    阵阵遒劲的秋风和辆辆疾驶的汽车,把树上和地上的枯叶掠得漫天飘零。布达佩斯的秋风强劲而冰凉沁人,但无一丝尘埃!空气清新、湿润,透亮。

    姬逸夫成天价独来独往,觉出一种无助的孤寂。瞅着眼前随风飞舞的黄叶,想起去年1月15日在巨方大酒店等待郭局长他们时看到厅外寒风中凋零的枯枝觉得的苍茫,不由得心发感慨。唉,也许自己就这命。

    这7、8天来,他经常独来独往。孔老师不在了,他也适应了。生活总在变。国外的中国人对变化很敏锐,这圈人里就有了说法、反应和猜测。因为单调生活中的他们,天天都互通电话,或闲聊,或打探消息,或通报情况,或……反正总有道理的。接到小岳、韦四方或金川等人的询问,姬逸夫也不避讳,就把因为小要借车跟孔老师间产生的不和,全盘托出。他们知道了他们不合了;都没深说什么。孔老师不来了,金川等人的电话和来往反而多了。姬逸夫想,这样也好,剩得近一个远一个的。

    中午接到关丽的电话。她是在市丝绸进出口公司、她外甥女刘红的办公室给他打的国际长途。

    姬逸夫忙忙叨叨地问了问托关丽办的事办的如何,关丽干巴巴地回复了他。说着姬逸夫就要挂电话了,突然关丽久憋的怨恨发作了,厉声历色道:

    “合着你心里除了你那点破事就没别的?也不问问家里怎样?我发烧都4、5天了,不但得不到你的照料,还得跟着你的传真出去瞎跑——”

    姬逸夫哪是不惦记家!哪是不关心她?只是关丽不说,他哪儿知道她感冒发烧了?其实每次打电话、发传真,也都想说说儿女情长的话,可就是心里千头万绪,话到嘴边,就都卡住了——老夫老妻的,又身处这么个环境,情愫太复杂了。他总觉得家里有关丽,自然一切放心;所以,每次说完正事,又怕国际长途太贵,可不就快挂机呗。现在一看关丽生气了,心里好不安——这是干吗呢?隔着大洋。就赶紧安慰她:“你看你看。不是国际长途吗?你不说我又不知道你发烧了?怎么样?好些没?“

    “你还管这?早点死了,给你腾地方,你好在匈牙利找个老婆,搞你的事业,不是更好?”

    “啧,又瞎说不是!事业固然是事业,不是也想为家里挣点钱?知道你一个人在家,肯定受了不少苦,我怎么会不知道?还老挂在嘴边?”

    姬逸夫错了。她对女人太不了解了,女人就希望你把她挂在嘴边,尤其是处在这种状况下的关丽,更渴望自己的男人问讯问讯她,自己心理会得到一种安慰、满足。可姬逸夫偏不懂。尽管他跟关丽两情相投,可自打结婚那会儿起,两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没少折腾。比如,新婚燕尔,两个人骑车上班路上,关丽突然骑车速速前去——生气了,原来她嫌刚刚她说话姬逸夫没理她了,嫌姬逸夫不把她放在心上——其实姬逸夫是在想别的事,没听大清楚——真是哭笑不得。姬逸夫就赶紧好言相劝,又认错,又说笑话,逗她消气,但心里却不以为然。以后加上婆媳关系,两代合居,生活习惯……碗碟没少磕碰。迂到严重情况,两人好几天不说话,甚或关丽会哭天抹泪的。那时,姬逸夫心里最难过,就象丢了魂儿,什么都干不下去。不管谁对谁错,他不愿意关丽生气,人说家和万事兴嘛,就是这么个理儿。尽管他心里真不愿意惹关丽生气,可心里又不服;但最后还是以他的妥协、道歉而终。次数多了,人就木了。姬逸夫今天想起来,那会真是少妻少夫,真是对女人的特殊遗传基因缺乏了解——女人不是男人,你怎么能拿男人的心作犁去耕耘女人的田?姬逸夫是在北京外语学院跟那个美国留学生、叫肯的聊天时才对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理有更深理解的。当时留学的美国学生肯跟他同在北京留学的日本妻子没少弄意见,严重时俩人谁都不理谁了。连暑假旅游都是各开一路,肯孑身一人去新疆;惠子跟其他日本同学搭帮结伙去了南方……最后怎样?两人还不是在美国肯塔基洲定居了。肯说没办法,美国有个说法,“婚后七年瘙痒”,往后日子长了,过了磨合期就好了。可磨合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长,有的人短,有的人终生都在磨合。看来世界各地的人都一样。

    关丽越说越委屈,声音都哽咽了:“姬逸夫,你说这算怎么回事?什么时候是个头?每天别人家都是团团圆圆,咱们家可清台冷灶,这哪象过日子的样儿?你是不是外头又有了,要抛弃我们娘俩呀?电话里得不到你一句问讯,信也没见你来过一封,你到底打算——”

    “啧啧啧,越说越不着边了!好啦,等今年一过,把货卖完,明年就不干了——也没法干!你放宽心,别一个人净想不开。好啦,好啦,完了再说吧,要不人家单位该有意见了,这可是国际长途……”姬逸夫连说带劝,也有些生气了,总算挂了电话。

    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