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烟雨欧洲行 >

第31章

烟雨欧洲行-第31章

小说: 烟雨欧洲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了得了。肯定嫌我们穷,想找个阔老干,对吧?”姬逸夫就刺他。

    “嫌穷?听谁说的?又是老孔吧?姬经理可别听他瞎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牛利嬉皮笑脸地一转,从兜里掏出姬逸夫写的欠条,从桌面上推倒姬逸夫跟前,“穷还找你要钱?”

    姬逸夫拿过纸条好歹一看,就手就撕成碎片,仍进了桌子底下的字纸娄里,没好气地说:“我就是把他撕了,也会按数给你钱,信不信?”

    牛利先是一怔,又忙递希哈,“那是,那是。”

    姬逸夫说:“牛经理,咱是一是一,二是二——各码是各码。可现在手头没有,后天吧,后天请你吃饭,等我电话。”

    牛利乐了,说:“要不是小孟紧着催,就算了。小孟也确实辛苦了几天,大家多理解,嘿嘿。”

    两人又谈了一会。牛利说了说在匈牙利准备大干;还说准备把老孔弄回中国云云。

    隔天中午,郭发局长和姬逸夫、弓复利请牛利吃了饭。席间,姬逸夫把钱还了他。牛利喜形于色,从钱包里掏出自己的匈牙利驾照显摆;还掏出一大沓五十、五十一张的美金,一边翻动一边说:“这东西真好。过年、走动,给谁一张,又新鲜、又顶用……”

    牛利答应继续跟商检局合作,说回去把那份协议找出来,签了字,就给他们寄来。

    一个月后,孔教授出现在姬逸夫办公室,说回国组货来了,——还是一付挺神气的样子。其实他被蒙在鼓里。牛利玩了个调虎离山计。一方面佯以组货为名把孔蜀打发回来,另一方面早已和化工公司商量好、给巨方市外语学院领导发去传真,告他外语不行、挑弄是非、不务正业等等,不适留匈,请求学院换人,或不用派人也行——说另一家股东,巨方投资公司不是就没派人吗?等到孔蜀明白过来,已然“生米煮成夹生饭”。这一打击太重了,如他所言:始料不及。尽管他知道牛利一直在挑毛病,但没想到这瘪三出招这么狠。眼看着自己折腾数年创立的江山易主,真真痛煞人!这小子,真是个政治流氓。

    等孔蜀再出现在姬逸夫面前时,显得神态颓唐,不甚言语,总是不停地抽烟。

    近60的老头,挺可怜的。姬逸夫尽力劝他,还和弓复利请他吃饭,都说牛利缺德,不够意思。说您一个教书匠,斗不过他。算啦,就算秀才遇见兵——有理也说不清。甭跟他治气。将来咱们合作,重返匈牙利,叫他看看。说着说着,孔老师道出心底的秘密,说:“我就知道我快倒霉了。那种事就不应该见……真倒霉,怎么叫我给撞上了?”

    在姬逸夫和弓复利的寻问下,孔老师才说:“咳,我跟他们话不投机、没话说。有事办事,没事就在朋友家泡,每天很晚才回去的。有一天他妈该我倒霉,晚上11点多回去,叫我给碰上了,看见他们两人……正正那个哩……我心里说不好。我们那边有个说法,说见到这种事是不吉利的!他妈的,果不其然!”孔老师没全挑明,但姬逸夫和弓复利已然悟到是指小孟和牛利!

    鉴于牛利那边依然音信全无,应姬逸夫请求,孔老师用姬逸夫办公室的电话给诸葛秘书挂了国际长途,请他尽快给巨方商检公司发回一份同意在匈牙利开办餐馆的传真,好在省外经办批文。姬逸夫听孔老师在电话里讲:“……对对,唉,老牛这小子不是东西……我们学院已决定和巨方商检局下属的商检公司和旅游饭店公司一道在匈牙利办餐馆了……对,请你费心,尽快给发张确认电,我们好在国内办手续……好好,越快越好。我们会好好感谢你的,好,见面再谈。”

    孔老师放下电话说准没问题,我们是老同学了。他说三天后一准能发过来……说着又骂起牛利来。

    姬逸夫知道,牛利曾跟他说过想把老孔弄回来。也许孔老师撞见他们的事成了药捻儿?孔教授说使他更生气的是牛利在学院把他糟蹋的一塌糊涂。从院领导到系里的老师,不知孔老师犯了什么错,叫人从国外休回来啦。纵令你有八个嘴,也辨不清呀!就求姬逸夫和弓复利跟他一起去学院,跟有关领导解释解释,作个证。姬逸夫和弓复利觉得应当此时站出,仗义执言,就跟着孔老师,见了学院的马院长,章书记……见面后,孔老师倒起苦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他如何辛苦、勤奋;牛利如何居心叵测、造谣惑众等等。姬逸夫他们见马院长听后,不置是否。也不知是碍于姬逸夫这样得外人面前不宜表态,还是因情况不清不愿冒然评介,只是不冷不热地说以后再说吧,就不了了之了。姬逸夫二人隐约感觉似乎学院领导对孔老师已然心存芥蒂,但缘由不知:是固然就有?还是牛利的手段使然?

    说话三天过去了,也没见诸葛秘书的信儿。

    说话又过去一个礼拜,依然听不到消息。

    姬逸夫就打电话问孔老师。孔老师很难堪。说可能牛利作了手脚。还说现在的人唯利是图——诸葛肯定是听牛利的了……大家一筹莫展。

    事态发展说明牛利这边完了。

    本来只要持绿皮公务护照,姬逸夫他们不要任何人,完全能过去。但局领导坚持要以与境外公司合办餐馆为名,正式向省外经办申报,所以必须得找一家境外公司配合获得相关文件。特别是临回国时,又听说匈牙利政策要变,以后不给绿皮护照加盖长期往返签章,姬逸夫他们将来只能持私人护照前往。所以,现在惟有和甲西联系了。7月27日,奉领导命令,姬逸夫向甲西发去传真,传真云:

    “甲西经理:

    您好!自匈返巨已月余,十分想念。此次在匈十分有幸与您结识,郭、郝二位局长至今仍每每念及您之为人,赞不绝口。孔老师已返巨与我等会晤多次,他目前境遇欠佳,均缘老牛作梗。目前我们正共同合作,拟近日赴沪为赴匈组货,祥容后秉。我们盼望能与贵司合作。

    九月份巨方市将召开国际经贸洽谈会,郭、郝二位局长热情邀请您能光临巨方畅叙别情。能八月成行更好,以便及早唔面,共图合作大计。

    良好祝愿,向小姜问好97/07/27”

    那天孔老师在场,姬逸夫写好传真,请孔老师过目,他也在后面加了几句话:

    “甲西:回国后所发生的事一言难尽。预料到的事终成事实,但来得较突然。对此,学院领导和知情者都感十分不妥。现在就此事正在谈判中。具体情况等我们见面时再祥叙。我和姬、弓二位近日飞上海、山东定货。货拟发到你公司,我们共同合作经营……”

    当日,收到甲西回电,回电道:

    “姬逸夫副总经理:

    传真收悉,在布达佩斯承孔老师介绍与郭局长、郝局长、弓经理和您相见,他乡遇故知,十分愉快,只是接待不周,多望大涵。

    我很愿意与您们合作并会在合作中信诚信诺,将合作发展持久。

    如无变化,我拟8月下旬回国,届时去巨方看望您们。在此请向郝局长、郭局长、弓经理问候。

    甲西97/07/27”

    在孔老师的指点下,姬逸夫与弓经理随其飞往上海、山东等地“发货”。按孔的说法,你们必须带一个货柜的货过去,否则,第一年在国外的花消——怎么不得小一万美金——怎么办?尽管此时姬逸夫他们什么都没落实——商检局既没拨钱又没定策——对国外的事、特别是买卖的事,完全两眼一抹黑,还是跟在孔老师屁股后面,在上海和山东诸城等地跑了一圈。所到之处,与发货全无实质相关。现在,对银月公司的情况,孔老师也不兜着了。上海华夏进出口公司的崔经理请他们吃饭,跟孔老师咭哩哇啦地说上海话。姬逸夫在旁大概齐地听明白了,是说当时孔老师通过亲戚为银月公司发了货,到现在半年多了,还没见钱回来,弄的崔经理不好做人,还伤了朋友和气。孔老师一再解释,现在他已不做主,愿帮着跟牛利追要。姬逸夫想:可的留点神,人家是看他的面子发的货,现在他却说不管了,只是帮着往回要。在山东要见的公司经理都说在外地,无法赶回。姬逸夫觉得对方有意推委。孔老师却似乎反应迟钝——说事不凑巧。最后他们糊涂而返,也不知干了点儿甚么。

    按照巨方商检局党组走正式报批的指示。93年8月15日姬逸夫再次至电甲西先生,敦促其尽速访问巨方市。传真云:经了解,报批国外投资需向审批单位提供与境外公司所签合同原件及境外公司银行资信证明。由此看来,我们与银月公司所签协议已成一纸空文。我们急需得到贵司的合作及支持,使我们在匈交流之意向能早日实现。等等。

    甲西接到传真,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欲擒故纵”,这招应验了。

    8月28日,甲西携夫人取道北京,来到巨方。

    郝局长和郭局长按最高礼遇把她们安置在巨方大酒店。晚上又在酒店的中餐厅高档包间内为甲西夫妇正式举行接风宴会。接下的几天,掉着地方请甲西品尝巨方的特产佳肴。还领着她们游历黄土高坡的民间风情、名胜古迹。甲西被西北秋季的金黄色地域震撼了,更被西北人的浑厚、质朴人性蛰伏。尽管商场的利益追逐和尔虞我诈常使他失去原我,但这次造访遇到的礼遇和巨方这方水土又使他想起插队时的宁夏、似乎找回了原来的自己。这是多好的一方宝地呵!他遇到的是多实在的一帮人呵!他心里说,我一定好好和巨方合作,抓住这次机会,争取长远。

    因为早有准备,甲西到达的第二天就签定了正式合同。根据局党组的意见,合同的基调主要是为国内审批创造条件,所以主题仍然是以境外办餐馆为题。规定中方投资总额为4万美金,其中2万美金以中餐馆餐具和炊具作为投资;甲西的舜帝公司投资6万美金,并负责前期的配合工作。甲西又把匈牙利银行的一张18万美金证明交给姬逸夫,算做资信。合同落款为:甲方,匈牙利舜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乙方,巨方商检局商检公司;丙方,巨方旅游服务公司。

    甲西的访问为时很短。分手时大家言定:中方尽快报批,争取10月出行。并言定中方届时组织、发出一个集装箱的货物,由双方共同销售,以为姬逸夫等人抵匈后,奠定基础。

    且说月余后的十月一日,姬逸夫作为商检局的代表,参加了巨方市国际经济洽谈会咨询组。洽谈会期间,姬逸夫向同组工作的巨方外汇管理局的黄道,了解境外投资有关情况,才知道鉴于境外投资的混乱局面,国家已于九月下达文件,进行整顿。据说主管审批的外经办从九月三十日起,已暂停审批工作。黄道说:“你要办,得抓紧。我不知省外经办是不是还能批。我们倒是可以配合你先搞个外汇局的批文,不过你得抓紧上报,提供合资合同,匈牙利投资政策参考文件,可行性报告,外方银行资信证明等。待拿到我们的批文,再全都报到省外经办。试试吧。说不定还行。”

    姬逸夫一听,脑袋就大了。要真停批就娄子了。咳,按官事,甚么都不好办——慢——层层“负责”,层层不管。表面为国家把关,实际各有各的打算。大家首先想的是怎么摆脱自己的风险责任。要是私人办,早注册公司了。说不定货都发出去了。

    姬逸夫和弓复利加快准备文件。

    同时走访外汇管理局主管外企的李处长。李处长跟他们有点打官腔,又说可行性不太可靠、匈牙利的有关投资文件不充分啦,又是国家暂时停止审批啦。有人说,你们不出点血哪成?象征性、表示礼貌也得出!姬逸夫和弓复利忙不咧地抽天晚上去看望李处长,买了两条万宝路、两瓶五粮液,还有杂七杂八的些许吃食。果然,恭敬面前其实难负,李处长口风松动许多,说:“可行性其实还可以,投资规模不大,风险自然就小,只是我们批了,恐怕外经办也批不下来。”姬逸夫则说:“外经办我们自己去跑。只要您这儿批了,我们手续就全了。外经办何时批只是时间问题,就不影响我们下一步操作了。否则,走不动啦。希您多多关照。”这样,姬逸夫第二天才领到有关表格,填好、报上去,7天后,得到省外管局的批文。紧接着,姬逸夫他们又把外管局的批文和有关手续、文件,送到省外经办;外经办说现在暂停批复了,得等解冻再说。

    事情就撂到这儿了。

    但毛局长认为,从手续上讲,总算交代得了上级,并同意采取实际步骤,尽快使姬逸夫成行。93年底,因为国家已三令五申不准党政机关从事企业经营,毛局长和郭局长采纳姬逸夫的意见,同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