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烟雨欧洲行 >

第14章

烟雨欧洲行-第14章

小说: 烟雨欧洲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三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款主要讲公司名称和组成;

    第二款规定,从合营公司正式注册登记之日算起,合营公司期限为5年;

    第三款讲经营范围。指出合营公司前期主要经营国际贸易和商品销售,之后,在条件具备后,再开展国际旅游及餐饮;

    第四款规定了投资总额和利润分配。其中规定,巨方商品报验公司和旅游饭店服务公司各投资金4万美金,各占投资总额的40%;匈牙利银月国际贸易公司以技术、咨询作投资,占投资总额的20%。在利润分配上,协议规定,前者两方,各方可分得45%;后者分得10%;

    以下诸条,分别对经营、责任加以阐述,主要意思为:合资公司自负盈亏;中方负责发货,资金到位,外方负责中方来匈人员和处办合资公司的有关手续。

    最后是三方签字,银月的签字人是牛利,旅游饭店服务公司是郝局长,郭局长叫姬逸夫代表商检公司签了字。

    牛利又让姬逸夫把协议翻译成英文,用打字机整齐地缮制成文,三方也签了字。

    完后牛利一边观赏着漂亮的英文文本,一边唠叨道:“就你这一手,一个来钟头?连翻带打?要叫老孔?打死也不行啊!”

    “咳咳,牛经理,口下留人,口下留人。我怎能和孔教授相提并论?人家的看家活儿是俄语,英语已是二手的事了。快打住吧!”姬逸夫知道他又掉到孔蜀得车沟里去了,就忙开导道。

    “俄语?俄语就更不行喽!俺又不是没领教过?有一次俺在市场和个乌克兰人谈事,我的妈呀,简直笑死人!他是光张嘴拉长声,就是不出词儿,结果啥也谈不成……”

    其实,很难免,文化革命期间上了一年的俄语,那时侯的大学,有甚么教学手段?何况如今他的主攻是国际贸易!现在牛利的问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有两件事叫牛利高兴,一是代表团的每天65美金付费,二是协议的签定。前者叫他除了应付代表团之外,还有赚头;后者除去在实质上推脱了和代表团的合作外,在形式上还使他有台阶可下,不失面子。所以,他喜在心头,笑在眉梢。

    6月4日,一高兴,牛利叫孔老师叫来邝先生,亲自陪伴郭局长一行前往距布达佩斯北面40公里的威塞格拉德要塞去揽胜。

    返回布达佩斯途中,还游览了著名的古镇山丹丹。

    山丹丹位于布达佩斯北边25公里,坐北向南,背靠绿荫丘山,面向兰色的多瑙河河弯。镇内巷弄曲折,古香古色。条条里弄两侧,都布满店铺。店铺门面装饰的五颜六色,摆满各种工艺和土特产品。身着匈牙利民族服装的漂亮姑娘和小伙,礼貌地邀请游客光顾。

    牛利带领大家沿着陡立的木版楼梯,走下一家著名、古老、传统的地下匈牙利餐馆,里面食客满座,暗现点点烛光,但幽雅恬静,近无声息。餐桌是粗笨的长条厚木头做的,上面铺着红色台布,周围墙壁用一定长度的中间劈开的树干装饰,带着树皮,显得原始而粗犷,树干做的墙上还挂了很多农家器具,以示气氛。牛利说,这儿的“狗拉屎”最香啦!原来匈牙利的国汤叫“古拉什”——土豆烧牛肉汤,但中国人图省事、好记,就把它简化成狗拉屎了。

    待“古拉什”端上来,大家已然被它的香味馋得口含涎水了。

    姬逸夫对古拉什已早有耳闻。知道匈牙利的这道汤,作得有历史。它的用料考究,作料讲究,还要微火慢煨。在棕色粗瓷大碗里,汤上漂着一层红红的油一样的东西——其实不是辣椒,大拇指甲大小的牛肉块和炖得圆头圆脑的土豆块和白面跟玉茭面作的面疙瘩,尽藏碗底。再调以桌上匈牙利特产的辣椒粉——只香不辣——和欧洲黑胡椒面,嘿,真是别有风味!桌上的面包是免费的。大家都常年在华北地区过惯了,吃这道汤绝对顺口。牛经理还真会算计,这顿饭,又省钱,又地方,又对口,又省事。

    当他们走上陡梯时,又有几个女游客走下木梯;待他们来到街上,弓复利突然捧腹大笑:“好家伙,刚才下去的,有个女的没穿裤衩!”

    大家都觉得惊讶。郝局长憨笑、不信地说:“竟瞎操点儿啥心?不好好考察。旁人就没看着?咳!”

    “真的!真的!……”弓复利一个劲地分辨着。

    如果说刚才的一幕大家将信将疑的话,接下来得一幕可叫大家开眼了。

    从山丹丹出发前,牛利悄悄背着小孟跟他们说:“郭局长,郝局长,等会咱们路过裸体浴场,那是凡来布达佩斯的中国人必去之地,叫邝先生领你们去,我和小孟就先回去了,女的跟着不方便,咱们回头见。”

    大家告别后,牛利和小孟乘银月的沃尔沃先走了(因车少,孔老师没来)。

    邝先生驾驶着他的奥迪,载着郭郝弓周,在距布达佩四9公里处,左拐下道,在两个天然小湖中间的土路上向北又走了一会,就停下了——前面已然道路狭窄,两旁都是前来游泳者的停车。邝先生说:“就是这里,两边都是的,你们下去看看吧。”

    停车这儿,湖水比路面底3…4米。他们走到路边,从树隙中俯瞰,只见距他们极近的水边,尽是一家一户的匈牙利人,不分男女老幼,几乎都赤裸着身体,或躺在浴巾上作日光浴,或在湖水中游泳、漫步。就在他们下边,一个鬓发斑白的6旬老人,一丝不挂地侧卧在一块大浴巾上,他对面的一块浴巾上躺着一个年近20、仅穿著一条极小三角裤衩的妙龄女子,两人有说有笑地在聊天。在他们停车的这段路上,人来人去,也尽是赤身裸体的男女。现在怪了,事情蛮拧:不是穿着的看光着的,而是穿著的四个中国人成了“怪物”,招至全体裸者的白眼。一个胡须灰白的中年男子悠闲地从他们身边走过,手中拿着一瓶啤酒,边走边喝,那只“二哥”也满不在乎地跟着“吊儿郎当”;和他同行的女子,看上去年轻的多,好在穿著一条三角裤衩,两只乳房拌着步履滴楞嗒楞地来回摆动。

    这回可开西洋景了!
第四章 商海波涛逸夫初次遇洗练 宦场声色王禾老道玩手段
    1993年5月21日,由巨方商检局郭副局长为团长的考察组终于成行了。

    5月19日,他们一行四人,由巨方市出发,乘火车东行,昱日清晨抵京。

    他们下榻在北京华都酒店。郝局长早已作了安排——因郝局长的巨方市大酒店是全国假日饭店俱乐部成员。酒店给他们8折优惠。

    第二天中午,北京燕境饭店的总经理在其饭店中餐厅,为郝局长一行接风。下午,自由活动。姬逸夫和弓复利在华都饭店对面街上的小摊儿上,经过讨价还价,共花120元为每个人买了一件所谓的绸夹克:给郝和郭副局长各选了一件墨绿的,他们二人各选了一件暗红的。反正到国外穿,色彩点儿,岂不风光!可没想到,郭副局长还满挑眼,又嫌色儿不好,又嫌料不好的;倒是郝局长好打发,他说:“嘿,瞎穿呗”。

    晚上,北京中日合资5星级饭店——京谷饭店的懂事长和总经理为郝局长等接风带饯行。大家在懂事长酒店的豪华包间里,危襟正坐,文质彬彬地品尝道道佳肴美味。最后的那道汤,看着粘糊糊的,像有细粉丝似的,差点叫姬逸夫漏了怯。当时他跟坐在身旁的弓复利随意悄声道:

    “这粉汤挺好喝的呵。”顿时,他觉得自己的脚被弓复利的碰了碰,弓凑过头来小声说:

    “是鱼翅汤!”

    郝局长真好大的面子!

    81年姬逸夫刚到商检局,出去受请,令他吃惊的海味是海参!91年一上宴席,就会碰见甲鱼!如今喝上了鱼翅汤!

    郭局长那两天看着很高兴,好几次跟郝局长开玩笑说:“老哥,你这个合作伙伴算选对了!”

    1993年5月21日中午时分,一架CA波音747客机,风驰电掣般地冲向兰天,载着以郭发局长为团长的考察团,向西北方向飞去。

    飞机上20%的面孔是中国人的。中国人真的纷纷走出国门了!

    郝局长和郭局长坐在一起,兴致很高,不停地聊着;姬逸夫和弓复利坐在一块儿,他们聊了应当考察的热点,下一步的合作及亲戚间的家常理短。

    飞机飞越蒙古、中亚细亚,历经9个多小时后,晚10点多抵达莫斯科机场。

    莫斯科机场内关警林立。

    旅客排队等候通关。进展十分缓慢。给人以不适感。

    及至轮到姬逸夫他们,他们才明白,原来每个人都得申报所携资金,并且海关官员要逐人逐金崩儿地清点。就和87年姬逸夫他们去日本时,出入中国海关似的,给人以不开放、封闭和紧张感。姬逸夫前面的一个浙江小伙子为自己驻莫斯科的公司带了5万美金,俄国官员非要他上旁边一个用胶合板搭成的小屋里去清点,他们进去后没5分钟就出来了。姬逸夫问怎么回事,小伙子说,他给了那个官员10美金就没事了,还说,都这样,只要给5…10美金就不用数了。姬逸夫他们都为苏联老大哥的封闭、为政公开腐败和可怜感到震惊。常言说的好:“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呵!

    费了好长时间他们才出了关。

    以俄罗斯泰山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莫玉保为首的一行三人已在外恭候有时。

    巨方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与巨方商检局原来在同一幢大楼办公,所以莫经理和郭局长、姬逸夫他们早就认识。大家相互寒暄引见后,上车往市区行去。

    莫斯科机场与莫经理公司所在地,大相庭径。机场在东郊,泰山公司在西郊,再加上汽车是辆租来的中型面包和横穿莫斯科闹市,所以他们在路上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

    莫玉保的公司位于莫斯科西郊一条地铁终点站附近的一个2星级旅馆14层楼上的一个套间里。套间共有大小房间6间,外加一个卫生间,一个厕所,一个厨房和一个客厅,月租金200美金。公司除莫经理夫妇外,还有副经理陶劲,翻译李天,薛军和会计吴记。其中陶劲是另一家股东,巨方市铁路局劳动服务公司的代表。

    第二天,莫经理向以郭发局长为首的代表团作汇报。

    莫经理北京人氏,和姬逸夫同庚——48岁,身高1米65,园脸膛,白皮肤,一付笑眉笑眼。他把手下打发走,一边坐下,一边絮叨:

    “这儿跟国内不一样,一个礼拜四天半上班,不抓紧什么也干不成……”

    接下来,莫经理开始汇报:

    “今天很高兴,首先对以郭局长为团长的代表团访问俄罗斯表示欢迎,其次愿借次机会,向市里来的领导把我们的工作做一个简短的汇报。”姬逸夫听着好笑——真像国内官场里的下级向上级作汇报——必恭必敬。莫经理清清嗓子,继续道:

    “俄罗斯自90年解体以来,原已濒临崩溃的经济,每况愈下。叶利钦上台前海口许诺;执政后却无法兑现。这一方面跟西方国家不住地要价,原来答应的资金迟迟不给有关系;另一方面也跟当时为拉选票,言语过激,言不由衷有关系。现在,俄国经济一塌糊涂,卢布日复一日地贬,已由原来的8…9卢布兑1美金贬到昨天的90卢布了。目前,这儿商品奇缺,要吗没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随之而来的是治安不稳,土匪横生、绿林好汉揭杆而起,黑社会刑事案件不断。中国经商的更倒霉,不光洋毛子盯着你,而且很多中国亡命徒也盯着你,往往会遭到他们的联合进攻。这不,前两个月,东北一家公派公司两夫妇在家遭了抢劫。据了解,先是中国人白天踩好点儿,后来洋毛子晚上下的手。还好,没杀人,只是把他们捆起来,抢走了刚收的3百万卢布。我们的人也一样,昨天薛军和李天从一幢大楼电梯里刚出来,劈头冲来两个洋小伙,楞要抢薛军手里装钱的书包,得亏他们有准备,连扯带打才突出重围。还有更惊人的呐,北京开莫斯科的火车叫中国土匪抢了好几回了。土匪明火执仗,一来十几个,从每节车两头往里洗,钱、首饰、贵重物品全抢,还强奸、打人、甚至杀了人,听说他们很多都在国内有前科。也不知国内怎么搞的政审,把他们给放出来了。唉,这边的事很矛盾,你看,市场非常之大,日常用品奇缺,有些东西,不管他多穷,为温饱计,也得买;另一方面,卢布贬值太快,当天卖出的钱,必须当天换成美金,而且安全太差。我们公司发了几个集装箱的货,防寒大衣,暖水瓶,乱七八糟,都能卖。有的是叫当地百货公司代卖,有的是自己弄个小车,推到适合的地方卖,像冬季女大衣,我们在莫斯科大学广场卖的很快。反正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