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金融之子-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是渣打的收购团队在股市上兴风作浪,通过不同的账户反复地炒作华德地产的股票,使得它的交易量放大,吸引市场的注意。
要知道香港的股票交易市场有点奇怪,就是T+0的交易和T+2的交割,准确来说就是当天买的股票可以当天卖出,和内地的交易规则有很大的区别。自然,内地设置T+1的交易模式是为了防止短期资金大肆的操纵。
T+0的交易模式并不奇怪,世界上大部分发达的资本市场都是这种交易模式,奇怪的是T+2的交割模式,就是当天买入股票,最多可以在两个工作日内交割,在这两天内股票持有者就有很多的文章可以操作。
举个例子,比如说买入一笔价值十万元的股票,但是不一定需要股票账户里有十万元的现金,往往为了保证交易的正常完成,证券行需要该账户在这段时间内至少要预留一定数量的资金,这个数额大概是交易额的三成左右,也就是三万港币。
这就有点期货的意思,只不过距离交割的时间有点短而已,但是在专业人士眼中,这样的规则无疑是可以大加利用,再加上T+0的买卖模式,绝对可以让操盘功夫高深的人把股票玩出期货的味道。
渣打收购部的人就是巧妙地利用这种规则,以一个不大的资金量撬动三倍的市值,让华德地产的股价在最近一两个月的交易中如同坐上了过山车,股价一天一个样地变化。
不过这种行为明显是操控市场,要是被香港证券和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察觉到,肯定就是一张天价的罚单,还有某些具体实行人员的一定时期的市场禁入,更为严重的可能是吊销渣打的财务顾问牌照。
因此渣打在这次收购的前期准备工作中除了自家的交易席位外,还动用了其他经纪行席位的仓位,在账户方面则准备了不少分散的账户。这些账户的自然人自然是渣打事先打了招呼的,而那些法人账户则可能是注册在加勒比海的某个小岛,让SFC查无可查。
说来最为奇怪的是,华德地产的董事会对股价上的莫名波动竟然没有丝毫的警惕。这一方面和他们妄自尊大的心态有关,另一方面则是赵家杰这个怂人,竟然在钟石当面警告要收购他们家族产业的情况下居然没有把这个情况如实相告。
他自知闯下滔天大祸,但是依然还有侥幸的心理。在他的心里,仍然不敢相信只是冒犯了几句。就会引来被收购的命运。自从上一次聚会结束后,他就开始密切注意起自家产业股价上的变化,至少说明他还不是个纯粹的花花公子。
赵家的高层,特别是赵家杰的父亲,赵家这一辈的掌舵人赵世雄还很欣慰,心想这个潜在的接班人也开始学会关心家族产业的业务,甚至在他的心中,还打算再过段日子让赵家杰去执掌一家小型的下属公司。
心怀鬼胎的赵家杰和仍然被蒙在鼓里的赵世雄哪里知道,一场针对他们集团的收购战已经悄然地打响了。
虽然赵家杰每天都在观察股票市场,但是以他那点微末的道行。又哪里看得出来这些投行部门的高深策略?他最多只看到,自家的股价在新年后的某个时段突然莫名地暴涨起来,不明就里的他还以为这是件好事,也就没有再把收购的事情放在心上,可实际上他却是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反收购的时机。
要知道,在知道有人收购的情况下,华德地产的董事会完全有可能准备一套反收购的策略,就拿股票市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在前期对方吸筹的过程中抬高股价,然后抛出一部分。等对方震荡的时候再将卖出的份额重新吸纳回来,在这一出一进的过程中,华德地产的资本利得就会多出不少,也能让对方付出更大的代价。
甚至更为严厉的是。在知道对方收购意图的时候就请入国际投行的团队,例如像古德曼和斯坦利这样在并购业务上经验十分丰富的国际大投行的团队。如果对方是现金收购,虽然最后也不一定能保全公司,但至少能卖个足以让大部分人满意的价格。而要是杠杆收购,是否收购成功还要两说呢。
要知道,八十年代的资本市场基本是并购基金和债券基金的天下。尤其是并购业务,更是产生了不少蛇吞大象的经典案例。往往一家并购基金联合上债券基金,特别是垃圾债券基金,通过高杠杆的融资,能够吞下一家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而这些并购基金在吞下这样的公司后,通过重组包装,将公司的业务逐项出售,在获取最大利润之后还能全身而退。
事实上,在索罗斯创造性地在九二年盈利二十亿美元之前,华尔街年度最高收入的保持者是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而他那一年的大部分收入都是在并购过程中通过发行垃圾债券所获得的。
垃圾债券是指那些评级在标普公司BB级别或穆迪公司Ba级别及以下公司发行的债券,往往这些债券违约的风险较高,但是收益率也相应比普通债券要高上不少。
只可惜赵家杰一时的懦弱让这样的机会白白地散失了,以至于在后来华德地产的董事会上,赵世雄也被众多的董事以此为借口而罢免。
在足足做了两个月的准备工作后,渣打的收购部门开始在华德地产上动手,先是大量的抛盘出现在市场上,给交易量持续放大的参与者一个迎头痛击,紧接着关于华德地产的各种流言开始流传出来,虽然华德地产的管理层多次声称公司现阶段的业务和管理方面并没有问题,但是仍然改变不了每天大额的抛盘。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普通的持有华德地产的投资者第一反应就是清掉手中的股票,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市场的恐慌情绪,而这种情绪一旦蔓延开来,就很难阻止了。
华德地产的股票接连地下跌,其间虽然华德地产宣布了股票回购计划,但是股价只是稍作停留就继续往下行,无形之中好像有一双手在操控着股价的下行,而且持续下跌的情况下成交量依然没有萎缩的迹象。
华德地产的董事会是有苦说不出,尽管他们想要拿出一部分现金在市场上支撑起信心,但是在股价下跌的这段时间,他们根本就没有吸纳到多少的筹码。不止如此,尤其前期股价上涨时的准备不足,此时他们能够投放在市场的现金储备也不多,这让他们很是左右为难。
董事会和管理层一筹莫展,但是在渣打这边,反复的换仓和打压股价正施展得如火如荼,他们目前已经吸纳了超过两万手的股票,离举牌的五万手已经为时不远了。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了?”在中环的某间写字楼里,张家强站在落地窗前望着不远处的华银大厦,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不过微微跳动的眼角却出卖了此时他真实的内心。
在这种情况下,看似胜券在握,但是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例如说某家基金跳出来大肆吸筹,毕竟华德地产是一家业务构架完整、盈利预期充分、发展前景良好的公司。发生这样的情况也不为奇,但会破坏他们吸纳筹码的计划。
“市场上的筹码不算多,但是吸纳到五万手没有问题。哦,对了,有家基金想要出售手中的华德地产基金,据说现在正在市场上寻找买家。”一名前凸后翘的女秘书正声地回答道。她叫李铭丽,是渣打银行并购部的助理,尽管她的身材很惹火,但是所有操盘手的眼光都不敢向她身上投去。在她来这里工作不久,大部分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工作狂,而且还是个专业的法律人士。有一次,一个平日里作风轻浮的操盘手只是不经意间摸了一下她的小手,就差点被提出性骚扰的控告。
李铭丽是过来帮助张家强的,作为投行的初级助理,基本上都是工作狂人,甚至有时候需要三个通宵,但是他们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毫无意义的,大多是些文书工作,而且百分之九十九是要被上级否定掉的,但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就好像后世雷曼兄弟破产的时候,初级助理在破产的前一夜还在加班工作,等第二天公司都没了。
“他们手上有多少?价格多少?如果适中,就全部吃下来!”张家强脸上激动之色一闪后,就装作若无其事地命令道。
不同于上市公司,公开募集的基金需要每天公布净值,若是短期内净值的波动太大,很可能引起投资者的赎回。这支基金肯定是在华德地产上下了重注,这段时间的重仓股的价位下跌也使得基金经理身上背负的压力重大,不得已他们只能将手中的华德地产的股票放出去。
李铭丽点了点头,示意自己记下了。
“另外,让人放话出去,只要价格合理,我们可以吃进所有的华德地产的股票。”张家强所说的我们,自然是收购的一方。
PS:感谢书友抽刀断油、天人地我的月票支持!感谢毒你万遍、让我在想想、稀饭杀人了的打赏!同时也感谢黑色天空之流星的评价票!
第四十三章易手(二)
只是这个消息放出去之后,除了几个想着急于出手的基金将手里的股票卖给张家强外,其他的持有华德地产的基金则开始观望起来。
这些基金经理们可不傻,在研究这几个月华德地产股价的波动后,很快就发现有人在其中动了手脚,再加上现在有人在市场上放风收购,这让原本就蠢蠢欲动的他们立刻安静下来。他们大部分的人多是持仓观望,胆子大一点的人则是逆势加仓,想要在未来消息披露的时候分上一杯羹。
这么一来,给张家强他们吸纳筹码的机会就不是很多了,不过还好在接了几个基金抛出的筹码后,张家强手里的份额已经达到了9。7%,这些份额已经足够让他们举牌了。
又等了一个星期之后,等到手中的筹码充分达到一成后,张家强他们将工作交给渣打的并购部门,同时向华德地产和港交所递交收购要约。
在中环一栋三十层的大厦里,华德地产的董事会正在召开会议,讨论集团下一季度的业务活动和上一季度的盈利情况。
顶楼,一间可以容纳三四十人的大型会议室里,二十几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分列坐在椭圆形的会议桌两边,他们大多在翻阅着上一季度的财务报告,这些数据可是关系着他们身家的多少,因此尽管财务报告非常枯燥,但这些人一个个依然是看得出神。
坐在正中间主席台的是一位五十岁模样的人,此时他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在沉吟了半天之后,这位董事会主席终于开口说道:“诸位,相信上一季度的财务报告你们已经看过了,相关的情况也应该了解清楚了,有什么意见都说说吧!”
他正是赵家杰的父亲赵世雄,华德地产的创始人和现任的董事会主席,持有超过三成华德地产的股票,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怎么这一季度的盈利情况会比上一年的同季度差这么多。甚至比去年的四季度也差了不少,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老赵,你能不能给我们大家说说?”
话说得很不客气,甚至有点质疑的意思。但赵世雄看了看说话的人,就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示意自己并没有什么想说的。
说话的人坐在他的左手边,是一名和赵世雄年纪相仿的中年人。他脸色黝黑,身材有点矮小。但是精神很好,声若洪钟。他一开口说话,在场的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等着赵世雄的解释。这人叫曾国业,是和赵世雄一起创业的老臣子,手中持有华德地产17%的股份,是除了赵世雄外的第二大股东,同时也是华德地产董事会的副主席。
只是这几年两个当初一起合伙创业的人在心中都对对方有了看法,一方面赵世雄正雄心勃勃,想要想内地进军;另一方面则是以曾国业为首的一批人。他们出于规避政治风险的考虑,主张将业务范围停留在香港。
华德地产虽然是上市公司,但是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企业模式,上到管理层下到普通的建筑工人多是跟随赵曾两人一起打拼起来的老人,从思想上摆脱不了老牌的作风,因此其他股东也不得不在两个人之间选择站队。
在场的股东都是持有超过1%的大股东,也有某些持有份额较多的机构或基金派人出席,不过他们大多提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一来是他们手中的份额太少,二来是赵曾两人虽然有些龃龉。但是在对待外人的态度上还是很一致的。
对于曾国业的疑问,赵世雄没有办法回答。他心里很清楚,最近华德地产的管理层在他的指示下,投入了一部分资金到南海岛的地产狂潮中去。虽然这季度的财报是难看了点,但是只要过着这个阶段,等到下一季度他们手中持有的楼花和地皮适时脱手后,财务状况就会立刻好转起来。
“怎么,老赵,是不是将资金调入到内地了?你怎么可以这么一意孤行呢!”见赵世雄半天也不出声。曾国业就有点着急了,不由得提高了嗓门。
虽然管理层大多是赵世雄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