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敏怎么建成的工厂?
正在疑惑时一个帖子分别送到了那些人的府上,约某某某几月几日到惠州大酒楼一叙,共商发财大计,吴石敏。
收到帖子的众乡绅不约而同的来到了董家的宅邸,这惠州除了吴家就是董家最有势力,而且都是以经营棉布生意为主。几个大老板先碰了碰头,“昨天收到吴老爷的帖子,说是去大酒楼聚一聚。”
“我也收到了,”“是吗,我也是”众人都点头示意收到了帖子,“吴老爷的棉布店最近可是日进斗金、羡煞旁人啊!”
“我知道,他吴石敏在老家开了一个什么自强棉纺织厂,好家伙,我派去的伙计回来说那厂子比广州那边的都大,隔着老远就听到轰隆轰隆的声音,说是蒸汽机,真是气派,你说吴老爷拿来的银子和门路搞那么大的厂子?咱们能不能参上一股?”最后这句话才是众人聚会的原因,都眼馋了。
董家家主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翁,从去年冬天开始卧病在床,不能理事,接待众人的是他的大儿子董惠昌。“董老爷,吴家这么嚣张,董家难道一点都不着急吗?”。看董惠昌端坐一旁,只是看着别人议论并不说话,有人憋不住了。
“各位,吴家广下请帖,是个什么意思并不知道。那个棉纱厂是个下单的母鸡,咱们想参上一股还得看吴家同不同意啊。要我说参股的事情不一定能成,吴家势大,底气足。”董惠昌说道。
“咱们一起提出来,他吴石敏能得罪惠州所有的乡绅不成?”众人都摇头,吴家还真不怕得罪,但这么大的买卖摆在眼前实在诱人。
聚会临终还是达成了协议,大酒楼聚会时向吴老爷共同提出参股的要求,这么大的买卖他吴石敏没有记得家乡街坊,反而偷偷的自己赚钱,不地道!
第七章 股份换土地
商谈的地点被吕梁放在了惠州吴家的一处宅邸,收到帖子的乡绅全部到齐,吴石敏先在前厅迎接众人。看人都到齐,吕梁从外面走进来,坐到了吴石敏旁边。二十多个人围着椭圆形的桌子坐了一圈,这是吕梁的恶趣味,仿造后世会议室布置的,桌子是新打造的。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众人吕梁很想和马龙。白兰度一样慢斯条理的举起手,用沙哑的声音说着先生们,感谢吴先生提供的会谈机会,话说黑手党老大还真是气势!
“各位,这位就是吕梁吕先生,自强棉纱厂是本人和吕先生合办。吕先生,这位是董老爷,这位是宋老爷,这位是张老板……。”吴石敏给相互介绍了一遍,众乡绅老板早就在打量吕梁,原来不是吴石敏自己办的厂子,我说他哪来的机器、资金呢!
吕梁站起来笑着和众人见礼,供了一圈手之后吕梁从身后的基因人秘书吕五那里接过一份文件,笑着说道:“各位论年龄都是吕某的长辈,在下从海外归来,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担待。我手里的是前一段时间自强棉纱厂的生产、销售情况,还有下一段时间的计划。”
吕梁说完众人睁大了眼睛,赶忙把手中的茶杯放下。这个后生真是爽快啊,这么快就进入正题,咱们的心思还没转过来呢!吕梁把手中的文件摊开,大声说道:“自强棉纱厂建厂两个月,拥有蒸汽机五台,纺织机三千五百台,纱锭二十三万枚,工人六千多人,截至目前共生产棉布三万匹。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扩张,预计到年底会有两万多名工人在厂里做工,争取将产品卖到广东各地,把洋布都赶出去!”
这一番话让众人呼吸急促,一名年纪大的乡绅因为心跳过快被送到后院紧急抢救。根本顾不得那位心脏病突发的老头了,原本很沉稳的董惠昌“噌”的站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道:“这是真的吗?”。
吴石敏微笑着刮着杯子里的茶叶,开口说道:“是真的,各位有所不知,自强棉纱厂能有今天,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吕梁先生,他的后台是美利坚安布雷拉公司,有技术、有机器、还有懂技术的工人(基因人),刚开始的时候吕先生只是让我提供工人和场地,就占到了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这么一说,众人发绿的眼睛转移到了吕梁身上,这个吴石敏怎么这么好运气,碰到财神爷啦!
“吕先生,如果能让董家参上一股,董家愿意拿出工人、土地兑换,所需要的数目随便吕先生开价!”董惠昌当机立断,这年头土地里赚不到大钱,棉布不一样,要是做成了就是一个摇钱树!广州那边董家有一个面粉厂,虽然规模很小,但收益确实不错,现在已经是董家第一财源了,更别说规模庞大的自强棉纱厂。
“老董看上去老实憨厚,没想到反应比谁都快!”众人立刻跟着表示参股,有个带头的就不用不好意思了,这是个赚大钱的机会。
事先吕梁和吴石敏商量好,两家各自拿出十股分给众人,作为补偿,吕梁拿出还在计划书中的印染厂百分之三十的股份给吴家。吕梁还有一个计划没有和吴石敏说,看到众人的反应后自己知道是时候说出来了:“各位,本人旗下的公司不仅有棉纱厂一个,不久的将来会相继开办面粉厂、印染厂、钟表厂、成衣厂、水泥厂等等,都是可以参股的大厂,当然,现在已经盈利的棉纱厂我和吴老爷各自拿出百分之十的股份分给各位,这二十股的分配用土地兑换,每一万亩土地换一股,各位觉得如何?”
到这里的乡绅商人家底吴石敏都说过,都是拥有几万亩土地的大地主,董家等几家甚至拥有几千公顷,吕梁要用工厂的股份把土地都换到自己的名下,不是当他们那样的大地主,而是通过基地提供的技术、高产种子和化肥厂的化肥解决粮食问题。自己的基业里少不了农业这一块,粮食问题稳定了,自己的基业才能稳固。而且也可以通过商业上的成功吸引更多的有产者将财产投入到自己这边,释放扎根在土地上的农民,为工厂提供劳动力。
屋子里寂静无声,土地换股份的事情众人来之前都有准备,但一万亩才换一股,这对众人来说有些麻烦,几千年来传承的、深入到骨髓的对土地的眷恋让众人拿不定主意,都知道一股棉纱厂股份比一万亩土地赚钱的多,但那是土地啊,没了土地那还是地主吗?赚了钱不就是为了买地传家嘛!
吕梁也不着急,让吕五将文件发到众人手中,他相信等仔细看过棉纱厂的数据和自己制定的轻工业发展计划书后众人一定会同意置换协议。而怎么分配就交给吴石敏好了,他是地头蛇,知道怎么选择最佳的盟友。
会议结束后吕梁就回到了钢铁基地外新建的院子,后院就是基地的大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隐藏基地的秘密。吴石敏在惠州的宅院等着,果然,三天后众人陆续回到这里,相信是回去召开了家族会议,这种事情不是一个家主就能拍板决定的。二十三个家族,最终有十七个家族同意置换协议,这已经出乎吕梁的预料了,看来南方人的商业意识就是强,这个时代能有这个魄力的很少,要是放在北方,估计有些难度。
轻工业计划书是吕梁结合基地基因人的建议制定的,以海丰为中心,建设一大批上规模的轻工企业,由吕梁和众乡绅共同参股。只有一家棉纱厂还是显得太单薄,吕梁相信那些敏感的商人已经注意到了自强棉纱厂,这个时代可不是公平竞争的时代,卖不出去就打这种强盗逻辑才是主流。西方上百年的东方贸易损失了大量金银,但就是卖不出去自己的产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把一切都挡在了外边,最后用**才打开了局面,用舰炮打开了贸易通道。所以说如果觉得吕梁的工厂是一个威胁,那些人绝对会不择手段的阻止这边。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些单薄,但整个惠州的力量就不容小觑了,他们代表着遍布广东全省的商人、官员和同乡等关系,对抗风险的力量绝对强大。
而轻工业发展起来后吕梁的重心将放在重工业上,那才是激动人心的东西,现在产出的钢铁还是钢铁基地生产的,等自己的钢铁厂建立起来时自己才算真正的扎出腾飞的翅膀。
第八章 护卫队训练
军事训练场上,上百人正在以排为单位进行训练。护卫队员在经过一个月的基础训练后进入正规训练阶段,他们在基因人教官的皮鞭下,举手投足间已经有了军人的样子。充足的食物供应和丰富的营养让他们看上去体格强壮,能够应对每天大量的训练。
毛瑟步枪已经下发给队员,并不是吕梁不能提供更加先进的武器,钢铁基地不但能生产毛瑟步枪,半自动武器、自动步枪、甚至更先进科幻的武器都能提供,基地存储着人类直到2200年的科技成果,也能够进行生产。吕梁就命令基地生产出一支AK47步枪自己拿着过瘾,但先进武器不能普及。
吕一介绍,钢铁基地产量有限,当吕梁的军队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只靠基地的供应是不可能的,因为基地不可能只生产一种武器,现代战争需要的物资是海量的,种类太多。以自动武器为例,基地如果完全生产AK47步枪,一个月的产量可以达到十万支,弹药能达到一亿发,但军队不可能只需要一种武器,机枪要不要?大炮要不要?车辆要不要?现在还好说,护卫队只有一百人,但以后呢?难道整个国家都靠一个基地供应吗,没有自己的钢铁厂、军工厂,民族就不是真正的崛起。而且以目前士兵的素质,给他一辆T34他也无法开动。
枪械下发后队员们进入了射击训练和战术训练阶段,与这个时代大不相同的是吕梁提供了足够挥霍的弹药。军营南边靠山的地方有一个射击训练场,低矮起伏的山丘和丛林遮掩了开枪的声音,步枪、轻机枪和重机枪开火的声音连续不断,不用顾忌子弹的消耗、枪械的磨损。其实按照人数来看吕梁这一百人的护卫队在地方上根本算不上什么,广东地方宗族势力强大,民风彪悍,经常会发生宗族之间的械斗。据吴石敏透漏,他的家族有三百多名持枪青壮,如果有事,可以在短时间内召集起三千青壮,当然,没有那么多枪罢了,买枪一直是一件麻烦事,而且太贵了。
整个惠州地区官面上不说,光是地方地主武装就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力量。现阶段吕梁的重心是发展,在根基还不牢靠的时候不会贸然行事,如果要发动,一定要拥有足够的力量,以泰山压顶般的攻势席卷过去。到时候一定不会容忍境内存在那些不安分因素,但现在还不是解决他们的好时机。
为了加快发展速度,第二批护卫队员已经被征召,正在进行基础训练,还是一百人,直接从农村中召集,防止军队中存在地主乡绅的力量。在这个阶段拥有两百人的力量只能算是自保,别人也说不出什么,但如果按照火力计算的话整个惠州的总和也比不上这两百人,更何况还有一百人的基因人战士,他们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1895年袁世凯搜罗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等党羽在天津小站正式练兵,历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损失的都是李鸿章的淮军,宋庆、聂士诚、董福祥等的军队被打垮,袁世凯的新军反而得到扩充。后来1903年清廷改革军制,淘汰绿营编练新军,此时的广东军队主要由绿营、巡捕营、水师和满汉八旗组成,战斗力不堪一击。吕梁采取的模式在前期注定没有太多的敌人,地方势力都将被笼络进来,军事力量以护卫的形式隐藏,可以尽可能的争取发展时间,夯实基础。钢铁基地的存在使其不用依靠外部的力量,偷偷摸摸的尽情发展,采矿车从海底采集资源,从矿产到能源,大海就是一个宝库,二十二世纪的技术保证了基地对海底的利用,而基地本身可以生产所有需要的工业机械,只要领先时代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不用太多,太强大的技术容易引起外界的觊觎,在弱小的时候还是不要太张扬。
工厂、军队的架子搭起来,下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教育。轻工业对工人素质的要求还低一点,大部分技术工作被基因人负责,但这只能应付一时,当规模扩大和重工业开始发展时就必须有真正的人才支撑。在自强棉纱厂附近工人学校正在建设,按照规定,拥有技术的工人将享受更多更好的待遇,而且强迫所有的工人都必须进行文化学习,达不到标准的将扣除薪资。多种强制性或者自愿性的手段使自强棉纱厂学习气氛蔚然成风。同时进来的工人,还是同村,没有技术的工人拿到的工资比学习了技术的少一半,丢不丢人?
工人学校采用的是基地提供的基础教材,先解决识字的问题,然后再说其他。这个时代的识字率太低,吕梁需要的是能够撑起钢铁大厦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苦力。
按照置换协议,吴家有近一半的土地划归到吕梁名下,换到的是大量还在计划书上的轻工企业股份。看到如摇钱树般的自强棉纱产后吴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