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第222章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222章

小说: 辛亥之钢铁基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大量关于华夏的书籍和文章。

许多东西是从文字中找不到的,于是在1909年的7月,罗斯福搭乘华国的豪华游轮总统号,从纽约出发,历经三个多月的航行,终于抵达上海。之后从上海转乘内河客轮,10月15日在武汉靠岸,开始了他为期半年时间的华国之旅。

考察从登上华国总统号邮轮就开始了,总统号下水时造成的轰动逐渐散去,人们的热情被转移到乘坐这艘世界最顶级的邮轮上面。当时罗斯福也被其吸引,特地搜集了一部分关于华国造船业的情报分析,再加上华国自己公布的部分数据,相结合之下,就会发现华国已经拥有了英美水平的造船工业。

在1905年以前,华国的大中型船只均由设立于湛江、广州、杭州以及上海的几家国有造船厂建造,从1905年中下旬开始,随着民间资本逐渐雄厚,华国逐渐将造船合同下发给一些民间私营造船厂,以减轻国有造船厂面临的沉重压力,以集中精力生产军用舰艇。

海上运输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的巨大推动力,让民间造船业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吴氏财团和梅氏财团为代表的华国大资本家,他们可以投入巨资,并采取先进制造技术、聘用高水平的工程师和工人,起点非常高。

造船企业的增多、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下降让船只价格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几大国有货运公司、众多中小型运输公司、渔业公司对私营船厂的信心增长,大量的订单涌向私人企业。在丰厚利润基础上,私营造船厂有充足的资金用于船坞、船台的扩建以及维修设施的升级改进,在基础设施方面赶超国有造船厂,使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更有利的自然条件使北方的大连、青岛、天津成为新的造船中心,这三个港口可以辐射北方大部分地区,利用国家政策扶持、北方经济飞速发展和南方雄厚资金投入,三个地区的造船厂总产能已经基本与南方民间造船厂持平。几大国有造船厂正在这些港口建设规模更大的军用造船基地,也满足海军对战舰的需求。

到1909年末,华国年产民用三千吨以上运输船六百五十艘,其中五千吨级以上达到四百艘,万吨级以上大型货轮达到七十艘。而华国各私营或国有运输公司持有的三千吨级以上货船数量超过一千九百艘,更小型的货船不计其数,华夏从大陆走入海洋的大门已经开启,从一个大陆国家成为一个海洋国家,就是华夏崛起的关键因素。

按照预计,战争时期,在国家不进入战争状态下,华国造船工业经过动员,每年可以提供一千艘左右的货轮。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华国造船业可以爆发出每年两千五百艘的产量,用下饺子来形容绝不为过。

从出发以来,不论是华国总统号邮轮,还是上海繁华忙碌的港口,还是承载着无数客货轮的黄金水道,都没有眼前的长江广场带给他的震撼剧烈。位于武汉市中心的长江广场,是武汉市区规划重建后吕梁特意安排留出的城市绿地,五个街区长、两个街区宽,大部分被绿色植物覆盖,因此也被称为长江公园。

管中窥豹,其实罗斯福完全可以通过一个长江广场,透视华国的经济建设成就。站在广场入口处,罗斯福的目光首先被广场四周高大的建筑群吸引,这片建筑群不亚于纽约华尔街的高楼大厦。华国总统府位于广场的东侧、总理府位于广场的西侧,东西两侧还有各国使馆区、华国财政部、警察总部、外交部等行政机关总部,华国权力机关的核心就在这片广场之上。

狭长的南北两侧是震撼人心的摩天大厦,吴氏财团总部大楼和梅氏财团总部大楼、武汉经贸大厦是这里三座最高的建筑,聚集着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东北街区是华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聚集着五十多幢摩天大厦的西北街区是武汉最大的公务办公中心。南边五个街区长的沿广场路,是武汉最大的购物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

这些最能体现华国建筑业的发达,全国各省的大中城市都在科学的规划下转变为现代化的都市。高居世界第一的水泥产量为建筑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作为一个大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国,华国甚至有些浪费的消耗庞大的生产能力。尤其是北方工业建设完成第一步后,华国的水泥产量不但超过美国,还超过了美国和英国的总和。

华国甚至有余力在广场内铺满高等级路面,漫步在广场内部,徜徉在绿树之间,脚下传来的触感让罗斯福回想起有些脏乱的纽约市区。广场内平坦舒适的路面也是一种风景,发达的公路交通系统是华国领先世界的一点。

在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便捷的公路已经延伸到乡镇,正在向当地每一个村落前进。在最发达的广东省、浙江省等地,一辆汽车从市中心出发,可以毫无阻碍的抵达任何村庄。而在北方地区,公路系统显得更加大气磅礴,更辽阔的国土和更合适的气候为北方公路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连接省会和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已经出现,并成为铁路交通的重要辅助。

根据粗略统计,华国拥有的公路里程超过后几名的总和,即使在经济最发达的美国、英国和德国,这种水泥公路和沥青公路都是稀有景观,大部分公路都是土质沙质公路。虽然美国正在努力建设高等级公路,但与华国的差距显而易见。

不过,最重要的仍旧是铁路交通,南方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已经建成蜘蛛网般的铁路系统。干线与支线交错串联,跨越水网、山区、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蜀道天险,成就了世界铁路建设的传奇。

而北方铁路建设的成就可以成为世界铁路修建的巅峰,从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华国铁路总里程在1909年底达到二十一万公里,仅次于美国的三十二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华国北方铁路通车里程为十二万公里,最重要的是,这些铁路大部分是在第二次北伐结束之后修建的,大约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十多万公里的铁路。这样的工程绝对算得上巅峰之作,要知道美国从十万公里的里程到三十万公里,经历了三十年时间,而且他们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和气候问题要比华国小得多。

华国铁路中最重要的是两条战略路线,一是东北的中东铁路,它向北延伸到华俄边境附近,向东延伸到海参崴,向北通过满洲里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这条铁路将成为对俄战略的关键。另外还有一条支线从丹东进入朝鲜半岛,并一直连接到半岛南端的釜山市,这条支线铁路是华国对日战略最重要的线路之一。

另一条是通往西北的中央大铁路,在1909年成功完工,直抵华国新疆与中亚地区的边境线。在新疆,这条铁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北部和南部扩展,将广袤的新疆地区牢牢地控制在手中。铁路不但具有关键的战略作用,还有重要的经济促进作用,新疆地区具有令人羡慕的资源储量,华国将这里作为北方工业基地建设后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钢铁、石化、机械加工、纺织等工业门类为华国工业提供了有力的补充,更可以在以后缩短后勤运输长度,为战争提供强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为了解决农业落后局面,华国使用机械、化肥和水利三大法宝,以五大政策促进农业转型,最终实现粮食产量超过美国。

华灯初上,广场上灯火通明,造型古朴的路灯本身就是一种风景。身穿五颜六色服装的人群聚集到广场上,或散步,或聊天,或观看艺人自发组织的表演,罗斯福觉得,只看人群的服饰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华国本身就是纺织业最大的市场,工业化开始后,传统的小农经济遭到破坏,分工更加明确和收入迅速增加使百姓手里有更多的钱,来装饰自己的外表。布匹的作用从御寒遮掩扩展到修饰,人们更多的注重服饰的造型、颜色等等,许多流行元素通过服饰来体现。

纺织业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锋,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强大,纺织企业成为华国数量最多的企业,吸纳了众多劳动人口,提供最多的工作机会。据统计,华国拥有超过十万家大小纺织企业,利用棉麻、羊毛、鸭绒、皮革等原材料制造无数的工业产品。从事纺织业的直接就业人口达到550万,间接就业人口超过1500万,位居各行业首位。

内部巨大的市场使华国纺织工业的产能仿佛没有充足的时候,不过,根据计算和预测,在1910年后华国内部市场即将饱和,纺织企业要想继续扩大生产,就得向外部寻找新的市场。在殖民地被列强控制,地域市场相对封闭的年代,外部市场需要通过钢铁和大炮来获得。

制约华国纺织业发展的除了市场外,还有原材料来源,华国努力扩展内部原材料渠道,通过棉麻农场、新疆棉花生产基地、北方草原皮革生产基地、人造皮革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

每年棉花丰收季节,纺织企业就会派出大量员工,到全国各个棉麻收购点抢夺原材料,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一场战争。企业员工采取各种手段,抢时间、抢地盘,为了让这种混乱的局面得到控制,不至于棉麻市场失控,纺织业协会要求纺织企业采取价格手段竞争时不得越过规定范围。

只是这样的手段还是不能满足纺织业巨大的胃口,华国每年都要从南美进口大量皮革,从印度、埃及等地进口大量棉麻。那些列强殖民地或者处于列强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其出产的工业原材料受到当地殖民者的严格控制,大部分只能出售给宗主国商人。

以印度棉花为例,每年英国商人都会从印度收集海量的棉花,大部分被英国本土纺织业消化,剩余部分则由英国纺织业协会负责协调出售,他们掌控者国际棉花市场的价格,操纵价格变化,并从中牟取最大的利益。华国纺织企业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从英国商人手里购买棉花。

与石油一样,这样原材料很容易被敌对国家断绝,英国商人在利用华国市场大赚特赚的同时,也在经受战争爆发、失去华国市场的危险。印度、非洲、东南亚等地原本就是英国人的原材料产地,是日不落帝国维持霸主地位的根本,容不得半点威胁。可以想象,一旦战争爆发,华国和协约国将在这些地方展开激烈的争夺,以维持庞大战争机器的运转。

贪婪的华国纺织企业主甚至上书吕梁,要求尽快夺取印度和东南亚等原材料产地,或者中亚地区也可以呀!从在新疆推广棉花种植来看,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棉花生长,气候类似的中亚地区应该也适合,纺织协会曾派出考察团到中亚考察棉花种植,得出的结论是华国应该将整个中亚纳入控制范围,那里是棉花生产的天然宝库。

纺织业协会控制的记者曾写过一篇专题文章,主题是“华国为何如此贫瘠”。这个国家与地大物博扯不上关系,铁矿稀少、质量低下,石油稀少、质量低下,耕地面积小、远远比不上印度和美国,高产、高质量棉花对土地气候等环境的要求高,国土上适合种植的地方很少。人口膨胀,人均资源量更可怜!资源短缺是制约华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在世界上的土地被列强霸占的今天,必须用绝对武力夺取阳光下的土地,为华夏民族争夺生存空间!

罗斯福也看过这篇文章,他只赞同其中的一些观点,华国国土广袤,虽然缺少部分资源,但仍旧算得上资源丰富。美国也是如此,资源丰富的美国可以出产大部分工业生产所需要的资源,但仍需要从海外进口一部分。所以他当总统时才提出“门罗主义”、“美洲的事美洲人自己做主”的观点,比起华国悲催的外部环境来,美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得天独厚,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与美国争夺美洲,如此大的蛋糕由美国人独享!

华国人口确实很多,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导致人均资源量很少。从广场上的人群就可以看出端倪,现在还不到晚上八点,广场上的人群目测至少有一万人,就算在纽约,这种场景都是不多见的。

但是众多的人口也是国家实力的指标之一,也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意味着更多的兵员,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这是其他国家羡慕不来的,比如那些所谓的“欧洲大国”,德国、法国等人口都在几千万左右,能动员的兵力不能超过三百万,不然国内生产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而华国呢,就算动员一千万兵力也不会对国民经济影响太大,这就是人口带来的国家实力差距。

1900年时,华夏大约拥有4、3亿人口,乾隆时期美洲高产作物得到大规模推广种植,这使华夏的人口迅速增长。太平天国时期和后来发生的捻军之乱、西北******祸乱造成全国人口大量死亡,后期北洋统治时期战争和饥荒不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