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775章

重铸清华-第775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四处逛了逛,就是过了小半个时辰,皇帝绕着湖畔的长堤走了过来,回到九州清晏的时候,朝阳的光芒已经洒满了整个圆明园,皇帝到了芳草丛,这是圆明园东侧的一小间起居之处,虽然是小小的一间,但是假山佳木,一草一树都是装饰的极好,方寸之间,可见天家气派风度,又引来后湖之水,从太湖石上飞泻而下,在庭院转弯之处潺潺流过,时有时无的水声倒是让人觉得好似江南水乡,昔日咸丰皇帝是最爱起居于此处,边听戏唱曲,或者是鉴赏古今字画,不过光绪皇帝为人谨慎,且不喜欢这些,故此只是在此地用膳,并无其他的用途。

皇帝到了宝座前坐定,庞德禄朝着殿门外招招手,一声拖得极长的声音悠然响起,“传膳~”

太监们鱼贯进了芳草丛,每个人的手里都提着一个巨大的红漆食盒。清宫规矩,所有的膳食都是要当着主子的面打开的,这样的话保证在途中不会有人下毒。

用膳的架势极大,似乎又是一桌子的满汉全席,但是其实也不然,皇太后是最不遵守什么祖宗规矩的,膳食这里头,把以前那些中看不中吃的东西,比如早上会上的几个肥鸭肥鸡肥羊锅子,大早上的,谁会吃这么油腻腻的东西?把这些浪费钱而且不好吃的东西都一概裁撤了,把另外的东西都保留下来,而且还要精益求精,今个皇帝的早膳,粥品两种,都用明黄色的大海碗盛着,热气腾腾的,庞德禄打开了上面的盖碗,“今个是珍珠松子粥,和牛乳羊羔肉糜粥。”

粥之外还有现磨的豆浆,并用飞龙丝香油萝卜丁拌的龙须面,江南口味的蟹黄汤包和煎饺,北方满族人自己吃的克食,也就是各种面点,今个是枣泥山药芙蓉饼,鸭油春卷儿两种,加上六必居的酱菜,王致和的霉豆腐,高邮的咸鸭蛋,还有胭脂鹿脯焦圈油条这些,如此林林总总也摆了半张桌子,皇帝喝了小半碗松子粥,又夹了几筷子面条吃了,都不置可否,倒是对着蟹黄汤包颇为赞美,“这蟹黄一点儿腥味都吃不出来,的确是极好。”

饶是皇帝颇为喜欢,也只是吃了金桔大小的两个汤包就放下了,又吃了鸭油春卷,这就已经饱了,皇帝起身,到了偏殿歇息,漱口喝茶,“今个亲爸爸要见大臣吗?”

光绪皇帝在问慈禧太后的安排,“今个似乎没有安排军机们觐见。”庞德禄想了想回道,“皇太后日日操劳,总是要休息休息的。”

“那升平署可要安排好啊。”皇帝拿过绣着金龙的手帕擦了擦嘴角,“不能让亲爸爸没的取乐子,亲爸爸是最喜欢听戏的,素日里头倒是不能够陪着亲爸爸,今个你去安排安排,也不拘那一处,让供奉们候着,朕这就去请亲爸爸去好好乐呵一天。”

“万岁爷的孝心真真是第一等的。”庞德禄伸出了大拇指,“奴才这就去办,万岁爷您就请好的吧!”

皇帝今个心情极好,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嘴角时常带着笑意,用过了早膳,看了一会子的书,就到了上午十点的时候了,皇帝估摸着,这会子皇太后应该批好折子,于是起身,“走,去勤政殿。”

皇帝带着几个太监,信步走出了圆明园殿,朝着东边走来,一路就到了牡丹台,牡丹台虽然是十分巍峨,金丝楠木的主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牡丹这个时候开的还算茂盛,可惜无人问津,里头是一个人都没有,太监和宫女除了必要的洒扫之外,根本不涉足此地,皇帝也只是在门外头朝着里面看了看,庞德禄指指点点,“那棵玉兰树还是乾隆爷亲自种下的呢,委实高大的紧。”

一路走到了勤政殿,果然,日常来来往往的军机大臣、各部院尚书等今个是一个也不见,勤政殿是难得的清闲,巨大的几株梧桐树将勤政殿前遮蔽的十分阴凉,朱执义出来迎接皇帝,打钱请安,“亲爸爸这会子得空?”皇帝边走着边走着向前,一个眼错不见就瞧到了勤政殿内似乎影影绰绰有几位丽人的模样,他连忙停了下来,“谁在里头?”

“回万岁爷的话,是直隶总督之女进园子朝见西圣爷。”

“哦?李鸿章的女儿?”皇帝转过脸惊讶的看着朱执义,“她进园子做什么呢?”

李菊耦朝着宝座上头的皇太后恭敬的行礼如仪,虽然是有些紧张,但也没有紧张到无法行礼,“臣女李菊耦,叩见皇太后娘娘,皇太后万福金安,福寿康颐。”

“起来吧。”太后点点头,笑眯眯的看着起身的李菊耦,李菊耦若是论容貌绝非国色,但是十分的斯文秀气,且这种秀气之中还带着一股子调皮捣蛋的意味,似乎有些像黄蓉的样子在里头,“今个第一次见,我受了你的礼,我和你的父亲,许多年前我还不是皇后的时候就认识了,算起来,是世交,既然是世交,日后就不要行这样的大礼了。”

“是。”李菊耦弯腰听命,“皇太后虽然如此说,臣女却不敢失了礼数,家父在家中时常训导,若非昔日皇太后娘娘举荐之功,他何德何能,从一介读书官儿能到南边办团练,这么多年一步步的靠着皇太后提携,才得如此高官厚禄,开府建衙,这恩德是阖家都要永远记得的。”

奉承的话谁都听着舒心,皇太后也是人,果不其然,皇太后听得圣心大悦,她哈哈一笑,让李莲英搬凳子来请李菊耦坐下,“你真会说话,人哪,虽然要看历史的进展,但更多的,还是靠自己个的努力,你可知道脱颖而出的典故?只要是人才,无论何时何地,总是能够脱颖而出的。”

“可这早或者晚,还是要请贵人相助的。”李菊耦回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你说的不错,不过说到底还是你父亲是千里马。”太后对着李菊耦的机敏很是满意,点了点头,“听着你应该读了不少书吧?”

“家父家中藏了许多书,臣女不喜女红,故此都是看书消遣。”

“学什么女红,外头都好些女孩子去纺织厂里干活,那些才是正道,女红什么的。”太后十分皱眉,显然她对着女红这种东西也十分的看不上眼,“专业的差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办才好,若是西洋各国的贵妇都和咱们大清国的女人这样勤俭,咱们的丝绸这些好玩意卖给谁去?”

“娘娘说的极是。”李菊耦回道,“故此臣女素日里头消遣都是看书。”

“都是看什么书啊?”

“臣女喜欢看史书,史记和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是看过的,其余的,《论语》和《孟子》这些也经常看,后来偶有西洋的书籍进来,也都会瞧瞧。”

“你倒是独特。”太后笑道,“我瞧着边上的这许多人,看书是看的,倒是对着西洋的书都不甚喜欢,说会看西洋书的,倒是只有你一个。”

“臣女惭愧。”李菊耦微微鞠躬,笑道,“那些技术类的书籍是决看不懂的,臣女入京之后,厮混过几天女学,外头的女学,有专门学财会经济之学,用来管家和管商行,都是极为厉害的技术,臣女佩服极了只是,的确是学不起来。饶是这些就是如此了,何况还有那些更为深奥的科学技术。”

“你一个女孩家的,科学技术那些也难为你了。”太后点点头,笑道,“我以前在学的时候……咳咳,我以前瞧见的时候,都觉得一个脑袋两个大,头痛的要死,何况你呢?所以我虽然办着清华大学堂,可里头的事儿,我都不乐意去管,你就问李莲英,那些外国来的科学家,问一些要紧的东西,我是一概答不出来的。”

菊耦奉承地笑道,“娘娘天纵才智,都无法解得科学的书,何况臣女如此愚笨之人呢。”

“不过能看一看西洋的书,倒也不错。”太后继续问道,“你都读了什么书呢?”

慈禧太后并不是在正殿见的李菊耦,这是在西配殿,不算太正式严肃的地儿,李菊耦和父亲一样,最是会看人脸色,既然慈禧太后想要这么一个融洽的氛围,她也绝不会做什么泼冷水的事儿,“臣女这些日子,倒是瞧了一本英国的小说,叫做《简爱》。”

第915章 言笑晏晏(二)

按照李菊耦的想法,皇太后虽然十分了解洋务之事,但她日理万机,多少朝政的大事需要操持,绝不会看过这样一介女流写的小说这种不入流的东西,故此她也大胆的说出来。

“《简爱》?”太后脸上露出了古怪的表情,“这个简爱里头写的是什么故事呢??”

“也无非是寻常之言。”李菊耦连忙解释道,“无非是劝人向善罢了。”

“原来如此。”皇太后神秘的笑了起来,她放下这个话茬不提,继续说起别的事儿来,“女学你去过几次,感觉如何?”

昔日孝哲皇后和荣寿公主一并提议建立的女学,在当年可算是一件盛事,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质疑声和批评声从未停过,女学却一直兴旺发达,小学是大家伙一起读的,到了中学就改成了男女分校的制度,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了,大到就算这么十几年教育投入下来,读书人还只是凤毛麟角,更别说可以春考秋考考上当官的了,女学是慈禧太后颇为重视的一块,但是她平日里极少过问,若是问官员,只怕都是听到歌功颂德之声,无法知道内情,若是想知道内情,还是问进去看过的人比较好。“你虽然只是去过,算是走马观花,但必然看到许多外面看不到的事儿。”

“是。”李菊耦思索了一番,“外头觉得女学甚是兴旺,臣女初入女学也是如此,只是里头的情况,倒是有些困难。”

“怎么个困难。”

“学文者不通理科,学理者不通文科,两者泾渭分明,这原本倒也罢了。”李菊耦看着慈禧太后的脸色,连忙解释道,“只是听说这几年来,越发的变本加厉,学理者居然都不会写字,学文者不知如何计算乘除,而且互相攻讦,都认为对方的人,不是正统。”

“不是正统?”慈禧太后原本笑眯眯的,听到了这一段话,不免有些沉默起来,不过她还是问,“那你必然是属于文科一派了?”

“臣女只是过客,故此不敢多加干涉,只是随波逐流罢了。”李菊耦虽然没有直接承认,但是也已经是默认了。

“这事儿瞧着是小事,只怕不是小事。”慈禧太后淡然说道,“这和外头的人还是有干系的,既然女学如此,想必是各地的大学堂这些,也是如此,这且不忙。”今个又非议事,也不用说这些严肃的话题,太后笑了起来,“我瞧着你十分和善,谈吐也极好,李鸿章好家教,你父亲出京之后,特意把你留下来,大概算准了。”太后伸出手朝着菊耦的鼻子虚点了点,“知道你中我的心意。”

李菊耦微微一笑,谦逊道谢,“多谢娘娘,臣女不敢。”

“你母亲也跟着你父亲去天津了?”

“是。”李菊耦应道,“父亲说为官一任就要将当地作为自己的家,故此留下了臣女之外,母亲还有哥哥们都带去了。”

“那你就不忙着走。”太后笑道,“都说了,咱们也不是外人。”她的话似乎别有深意,“圆明园景致极好,你就留在园子里,呆几天,陪着我老太婆说说话。”

李菊耦觉得有些不妥,连忙站了起来婉谢,“臣女是什么身份,怎么敢来圆明园住着,委实是不敢当。”

“可没什么不敢当的,我说敢当就是敢当,你在外头住着也是一个人,在圆明园里头住着,还有人作伴,岂不是更好?”太后笑眯眯的说着话,话里头的语气却是十分的坚决,“就这么定了,叫你的丫鬟跟着小李子派的人去把包裹拿进来,你呢安心的住下来,最近的天气热,圆明园的地方是最清凉的了。”

李菊耦无法,只好蹲膝致谢,“多谢太后娘娘。”

李莲英来请示要让李菊耦住在什么地方,太后想了想,“菊耦是喜欢看书的,就让她住在文渊阁边上的水木明瑟吧,那里清净又雅致,离着文渊阁又近,得空了她自己个可以多看看书。”

于是又谈了谈其余的闲话,太后问起:“你跟着父亲在山河任上,山河地面上可是有什么新闻吗?倒也可以说给我听听。”

李菊耦已经早早被其父李鸿章提醒过了,“太后其人,不喜欢听空话套话,自然也不喜欢听假话,但是你若是要说一些真话,却也不可以全说,要让太后知道一些事儿,但也不能讲事情讲的太透彻太明白,毕竟咱们只是片面之言,太后若是真的觉得此事重要,她自然会再派人去查的,这一点务必要牢记。”

“山东河南地面上的洋人,现在越发的多了,济南城那里头,没走个百八十步,就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洋人,臣女十分好奇,他们不远万里来做生意也就罢了,怎么还有长居于此处的打算呢?于是也时不时的和他们交谈,大家伙差不多的意思,都是说大清国老百姓虽然对着洋人挺好奇的,但都彬彬有礼,且十分友善,加上环境宜人,除了离着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