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1148章

清末英雄-第1148章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日两国居然在鱼雷上达成了交换,这不得不让人吃惊于他们的协同程度。罗斯福点了一支烟才消化完这个信息,他接着问道:“那么战争将以一场大规模海上战列舰决战作为结束,就像三十二年前的对马海战一样?”

“是的,总统先生!”莱希上将和斯旺森部长齐声答道,之后斯旺森说道:“不过与那次海战不同,我们的舰队和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如果他们参战的话——将在台湾外海或者冲绳外海和中日舰队决战,之后我们可以登陆台湾或者冲绳。

就中日两国的情况看,登陆台湾的伤亡会大大低于登陆冲绳的伤亡,和日本人相比,中国人是根本不敢战斗。如果决战后我们获得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台湾或许仅仅派一个团登陆便可占领,还有中国沪上也是如此,民众不但不会阻止我们,反而会欢迎我们,毕竟我们代表的是正义和自由。”

见斯旺森拍罗斯福的马屁,战争部长史丁生当即咳嗽了一声,他插言道:“接下来就是陆军的事情了。正在研制新一代超远程重型轰炸机对此至关重要,B17轰炸机并不能威胁满洲和山西,而中国的工业设施又大部分集中在这两个区域。或许海上封锁也许可以让日本屈服,但却没办法让中国屈服。我们必须拥有能轰炸整个中国内陆的远程轰炸机,毁灭所有城市才能促使中国投降。”

海上封锁、空中轰炸,对罗斯福而言并非难以想象这种作战方式,而且后者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削弱了中国的战争潜力又打击了中国制造业,等这些工厂重建时,美国资本大可渗入其中。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纽约对外关系理事会成员、地理学家赛亚·鲍曼教授和汉密尔顿·菲什·阿姆斯特朗教授强烈建议肢解这个巨大的国家,并让六亿黄种人在基督的光辉下享受自由和民主。

“如果中国坚持不投降呢?”罗斯福问道:“我们毕竟不能轰炸她的每一片土地。”

“在彻底轰炸后,我想陆军可以从沪上登陆扬子江地区。我们可以团结一些崇尚自由的中国人建立一个民主政府,珠江流域、华北、满洲地区也能如此。”陆军计划部部长斯坦利·恩比克少将说道。“我想中国如果一直坚持下去不投降,他的西北地区、蒙古、甚至满洲都会被苏联吞并。我们无法猜测杨竟成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是与苏联军队交战,还是彻底对苏联妥协?但不管怎么说,中国都被肢解了。我们只要在台湾、冲绳、朝鲜三地登陆并在当地扶持民主政府,战争就结束了。”

“先生们,千万不要忘记中国沪上黄浦江畔的亚洲银行金库,那里据说有一万吨黄金。”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忽然开口,之前他一直在聆听将军们的作战纲要。

‘一万吨黄金’,连罗斯福都诧异的看着他。摩根索道:“根据确切消息,从六年前就开始筹备的亚洲银行下个月将正式发行亚元,中日朝三国国库的黄金都将运至亚洲银行金库以供人参观、据说此举是为了提高亚元信誉。日本和朝鲜的黄金大概在两千吨左右,中国黄金存量变化很大,七年前还不到四千吨,除去每年自产、收购苏联黄金以及减少外币储备增持黄金这三个黄金来源外,有大约两千吨左右的黄金来源不明。”

看着依旧目瞪口呆的诸人,摩根索再道:“中国户部也不清楚这么多黄金是怎么来的,国家银行对此解释说是皇室宝藏,但皇室对此表示缄默。”

“Shit!这群小偷!这肯定是从美国走私的黄金!我们必须拿回这些金子!”史丁生声大叫道。走私黄金案是联邦调查局和海军携手负责的,可笑的是什么都没有找到,除了一个光屁股的中国偷渡客。当时整个太平洋舰队都出动了,但依旧让中国潜艇带着黄金安然逃走。

“黄金就在中国沪上黄浦江右岸亚洲银行大楼底下,金库设置于十米深的地下,上面还有十米厚的混凝土。”摩根索介绍着亚洲银行金库,“如果可能,最好能在战争开始后不久就占领这个金库。”

“这不可能。”刚才说要拿回金子的史丁生听说要在战争初期占领金库,当即表示做不到。“陆海军都不可能在战争初期登陆沪上。”

“魏德迈上校告诉我只要占领台湾,陆军轰炸机就能彻底覆盖沪上。如果速度足够快,轰炸机能把银行大楼以及附近的建筑全部炸毁,还有附近的码头和铁路以及所有街道。此时我们已经获得制海权,登陆沪上不是不可能。”摩根索带着犹太人对黄金的执着,说着财政部怀特先生构想的夺金计划。“先生们,如果失去这些黄金,亚元就会变成一张废纸,而亚元又是中日朝三国调动各自资源协同作战的重要工具,要想战争早日结束就必须摧毁亚元。”

阿尔伯特·C·魏德迈上校是陆军计划部部长斯坦利·恩比克少将的女婿,因此摩根索提到他的名字时,将军们都看向恩比克少将。不过接着他们就被摩根索的说辞打动了,黄浦江右岸的浦东陆家嘴离海不到三十公里,舰队决战后迅速登陆台湾并轰炸沪上,确实能阻止黄金内运一段时间。届时空降也好、登陆也好,说不定真能把黄金给抢过来。真要是那样,那失去经济能力的东亚同盟将不得不投降。

在罗斯福的支持下,财政部长摩根索终究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只是他满意的回到财政部后,一份电报迅速从华盛顿发出,最终抵达红色帝国的首都莫斯科。当日,内务人民委员会委员、国家安全总局局长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诺夫这个正当红的政治明星在汇报完电报内容后,又向总书记同志道:“……通过这次会议,怀特先生认为战争已经迫在眉睫,时间大概在明年年底某个时候。”

提出一个子计划,而后通过其与主计划的切合判断整个计划,美国财政部的怀特先生确实是一个间谍天才。只是,总书记同志对这条情报并不吃惊,早在去年他就已经判断中日和美国势必会在太平洋上开战,去年杨锐正是为此而来。

“那中国和日本方面呢?”斯大林摘下了自己叼着的烟斗。

“中国和日本方面……”提到中日两国的情报收集工作叶诺夫就要抹汗,日本排外氛围非常浓烈,不说情报部门,就是警察都很难对付;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相反,政府好像筛子一样任人渗透,但问题是政府掌握不了国内的真实数据和情报。在不设防、杂乱的表层之下,还有一层坚固的组织,但这层组织不说外国人,就是中国人都难以渗入。

“日本方面一直希望与美国开战,只是中国的态度未定。中国本届内阁几乎全是留美兄弟会和基督教青年会成员,他们只想一心与美国和谈,这充分展现了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叶诺夫敷衍道。

“呵呵……”斯大林笑了起来,即便是笑也带着种寒意,逼得叶诺夫只想后退。“杨竟成他到底想干什么?”钢铁同志再问。

这又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叶诺夫苦涩道:“他……他好像什么都没干,就在自己家里。”

“哼!”斯大林将拿着烟斗敲了敲,把烟灰都扣在烟灰缸里。对华情报工作一向难做他是知道的,最关键的是中国人并不像美国知识分子那般崇尚苏联的一切,他们大多信仰腐朽的封建思想,而中国的小资产阶级份子只会艳羡美国的自由,对苏式民主、共产主义不感兴趣。

另外资金输入也是一个麻烦事。在主流大众对苏式民主、劳苦大众文化不感兴趣时,报纸、电影、小说难以销售,这就需要对知识分子进行额的补贴,可这种补贴又被中国国税局和中国金融系统严密监控,以致大多数报纸和杂志难以生存。

没有营造出劳苦大众的文化,就难以有新鲜血液加入到共产主义事业中来。即便加入的那些人也只是小户口(只有一家数口的户),更多的则是单户口(单身或单亲户)。唯有完全脱离社会体系、被主流排斥之人才会投身革命成为中坚份子,他们加入后又以师长身份蛊惑晚辈学生之流——当然期间卢布不能少,如此才能使革命队伍扩大。但拿这种户口本的人到哪都不受信任,文部教师聘用基本采取本地原则,所以他们的生存空间更加狭小。

、资金流、传播途径,三者都受制的情况下,即便有内应,布尔什维克份子也难以完全渗入国家的机体,更何况是关外。

把烟斗里的烟灰扣到烟灰缸,擦干净烟斗后钢铁同志又填上烟丝,之后用火柴点燃,烟雾再次在办公室升腾起来。斯大林一只手拿着烟斗,另一只手背负在身后,开始在屋子里度步。比领袖矮一截的叶诺夫当然知道总书记在思考,所以小心的不说话、不发出任何声音。

随着烟雾的升腾,斯大林的声音也传了过来,他道:“我们应该让帝国主义自相残杀,就像二十多年前一样。当他们受到严重削弱时,无产阶级工人同志才能挣脱锁链,最终获得解放。”

“是的,斯大林同志!”叶诺夫一边点头一边记下总书记的重大指示。

“美国方面,我们的同志、特别是舆论界的同志、好莱坞的同志应该马上行动,顺应罗斯福等人的愿望,把中国和日本宣传成邪恶国家。不是说江苏北部的地主享有佃户女人的吗?我看可以让好莱坞专门为此拍摄几部电影,每家电影公司拍一部,揭露这种毫无人道的剥削和欺压,激起美国民众对中国的仇恨。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丑化中国和日本,让大资产阶级支持的罗斯福政府的开战主张获得更大范围的支持。

而中国方面……”斯大林转过身,眉头紧锁着,一会才道:“应该指示中国的同志反对翁内阁的和平主张,宣传战争迫在眉睫。这样才能团结一大批爱国主义份子,然后在不断的运动中同化他们、教导他们革命的真理,最终让无产阶级事业在中国获得壮大……”

“是的,斯大林同志。”叶诺夫一脸崇拜的模样,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构想。

“那条运河现在修的怎么样了?”斯大林指导完政策,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据说马上就要开通了。”叶诺夫对中国的事情不清楚,但对运河的进度却是完全了然的。“斯大林同志,需要我……”

“不,不需要。”斯大林摇头道。“运河必须继续开凿,甚至应该尽快通航,这样巴库的石油才能运抵欧洲换取外汇,但对中国船只的通航可以找借口拖延。一旦战争发生,这条运河的价值将急速增加——既然中国政府已经拒绝签署中苏反侵略互助条约,那中国人以后就需要支付更高昂的代价才能使用它。”

第五十一章一大半

中苏反侵略互助条约自去年谈妥,待苏俄讨论通过传回国内已是第二年。稽疑院换届选举后,诸多代表对这份引起美国敌视的条约畏之如虎,加上一些西化亲美份子、亲德份子鼓噪,条约在稽疑院表决时居然没有通过。

只是不与苏俄签约,对美谈判依旧失败。这次马绍尔冲突,不少报纸都谴责日本毫无人道主义精神,击落美国搜救女飞行家的水上飞机。当然,这次报界并不只有大公报、益世报、申报的声音,焚烧后再次出版的帝国日报特意请了几个资深海军、空军军官,以美国公布的资料为基础,详解失事飞机可能迫降的位置。最终得出的答案1。5小时燃油、即便有四十多英里的逆风也不可能迫降于六七百海哩外的马绍尔群岛。

飞机最多迫降于豪兰岛西北方向三百至四百海里之间,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真正按艾米莉亚于8:43分的报告——此时她距离伊塔斯卡号只有一百海哩,而燃油只剩半个小时,她只能在豪兰岛西北方向五十海里至一百五十海里的区域迫降。硬要把近在咫尺的地点说成远在一千公里之外的马绍尔群岛,这显然是一出政治阴谋。

帝国日报被烧是新闻、再出版也是新闻,加上一出版就详细报道热门事件,指出美国女飞行家迫降于马绍尔群岛实质是一场政治阴谋,当即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普通人看报纸怎会对着大平洋地图?豪兰岛和马绍尔群岛有多远,大公报、申报这种公知报纸根本就只说大概,他们详加描述的是日美交火而不是失事飞机。此时帝国日报把中太平洋地图印在报纸上:出发地莱城、计划降落地豪兰岛、贝克岛、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一一标明,如此读者才明白豪兰岛离马绍尔群岛到底有多远,也才能知晓马绍尔群岛到底有多重要。

美方对失事飞机迫降地的错误估计、马绍尔群岛的战略意义,两相结合不得不让人认可报纸上的观点——女飞行家失踪确实应该人道救援,但硬把飞机的迫降地西移近一千公里,说她就迫降在马绍尔群岛上,只能说是不安好心。

“这帝国日报啊……”六月初一休息日,翁文灝就在宅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