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帝御山河 >

第46章

帝御山河-第46章

小说: 帝御山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参加武科举,不知道会不会遇到杨文杨武他们两个……”

恍惚间,杨纪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念头。

杨氏一族有百年历史,在边陲经营数十年,也有不少的弟子进入了朝廷里面做事。杨文杨武就是其中的杰出子弟。

杨纪这一次兵出奇招,百里驱驰抵达平川城,大夫人那里应该还没有消息。不过时间久了,大夫人那边肯定有所察觉,说不定就会支使杨文杨武在这里调查。

大夫人阴谋算尽,想要在杨纪十六岁时将他驱逐出去,让他一无所有。杨纪就要在十六岁时给她一个狠狠巴掌,狠狠的反击。

在此之前,杨纪不想曝露过多的消息,让她生出警觉。“双髻岭”韩宾询问杨纪的姓名,杨纪隐而不答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双髻岭”的事情也给了他启发,让他产生了另外一个念头。

“我不出名还好,一旦出了名,这种事情肯定瞒不下,迟早都会被杨文杨武他们发现的。必须得早做准备。”

杨纪心中暗道。想要在武科举中夺魁,出人投地,是免不了吸引众人注意的,除非是不想高中。

冥冥中,杨纪又想起跟踪绿林悍匪,夜访“百草行”的那次。杨纪接连二次都被人识破,不得不说是个很大的失败。

虽然赵武和李三公子都不是普通人,但是足以说明杨纪的伪装存在很大问题。

“一个人的身形是没有办法变化的,但是由内而发的气质却是可以变化的。有道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当’,一些外形上的改变,加上气质上的变化,甚至能达到‘判若两人’的感觉……”

杨纪心念电转,隐隐明白该怎么做了。

时间还早,杨纪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暂时倒并不着急,很快沉浸到了修练之中。悬崖畔轰隆的声音中,“太合魔虎拳”引发的虎啸声响彻天地……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杨纪独自一人在山林中修练,无人打扰,实力突飞猛进,每一天都有极大的进步。

十几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噼啪!

杨纪随意的活动一下手脚,只听一身骨骼噼啪作响,全身的力量又增加了不少。

这段时间的修练,杨纪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血肉、筋脉变得更加的饱满,骨骼越发的致密、强硬,甚至连血气奔腾的速度都增加了不少,明显比之前的时侯提升了不少。

“不错,要是按照这个速度。未必不能在武科举之前达到第一重巅峰,血气盈满,摔碑裂石,撕虎裂豹的地步。”

杨纪心中暗道。

武道一重巅峰的实力并不见得就能在武科举中的夺魁,但是很多时候,战斗并不完全是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和境界,还有更多的智慧和技巧!

“文科举的日子快到了,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该走了!”

杨纪衣袍一荡,随即快若奔马般,纵跃而出。

“轰隆!”

两侧气流急速后退,杨纪过处掀起浩浩狂风,甚至在身后拉出长长的空痕。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杨纪终于达到平川城。

“嗡!”

整个平川城人流如梭,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参加文科举的人群。距离文科举还在三天,终于显出这朝廷大事的盛况。

杨纪穿过城门回到客栈,房间中空荡荡的,“方不同”人不在,也不知道去哪里了。杨纪也无心多过,立即准备科考的事宜。

铛!

三天之后,一阵清脆、宏亮的钟磬声响天彻地,三年一度的文科举终于开始了。

平川城内的北部,守卫森严,一座占地数百亩,上下三层的殿宇矗立在城池中。殿宇四面八达,面面通透,灰色城墙,灰色的屋瓦,处处显露出一种古朴悠久的文化气息

整个“庞然大物”俯瞰大地,气势恢宏,正门上,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文殿”。

平川城虽然远在边陲,朝廷统治某些方面力有未逮,鞭长莫及,但是在举国看重的“科举考试”上却是不遗余力,面面俱到。

所有洲、郡、县,“文殿”、“武殿”毗邻而建,其形制几乎一模一样,规格也相差不大。

“八百年的文殿啊!”

杨纪望着眼前如山峦一般俯卧在地上的“庞然巨物”感概不已。传闻中,大汉皇朝各地的“文殿”、“武殿”都是开国时,仿佛上个纪元“读书成圣”的那个时代遗留下的图纸建造的,距离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朝廷在这件事情上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文殿”、“武殿”虽然历经八百多年的风吹雨打,但依然坚固如初,丝毫没有破损。

“铛!”

巨大的钟磬声中,一个文官出现“文殿”的钟楼前,清朗的声音响彻天地:

“洪元二十三年,第七场文试,行礼!”

下一刻,文殿外黑压压的人群跪了下去,对着文殿上代表大汉皇朝的巨大金色柱形“华表”跪了下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宏亮的声音响彻天地。

“童子试”是大汉皇朝最低级的考试,也是所有“学子”礼敬皇室,对朝廷表达尊重和敬畏的开始。

这在大汉皇朝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杨纪只是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跪了下去。在跪下去的那一刻,杨纪冥冥中有种奇怪的感觉,只觉精神力莫名的削弱了一些,仿佛随着唱诵声,涌入到了“文殿”上方的金色“华表”之中。

“这是……能够吸收精神力吗?”

杨纪暗暗道。精神力消失的不多,几乎微不足道,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

杨纪借着这件时间,偷偷的抬起头来,隐隐看到文殿上方的“华表”发出淡淡的光芒,只是持续了片刻,就消失无踪。

“好了,把木牌拿出来,准备进场!”

仪式结束,随着护卫甲士的声音,“文科举”的考试开始了。

杨纪拿出木牌,通过入口的检查后,随着汹涌的人流,进入了文殿之中。木牌上有着编号,所有人的座位,从一开始就安排好了。

杨纪花了一点时间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是文殿第三层靠角落的位置!

“能不能成功,就在此一举了!”

杨纪暗暗道。

文殿中人群黑压压的,嗡嗡作响。一时间也不知道进来了多少人,以杨纪的目光都看不到尽头。

“文试”只是“童生试”并不会很难,但是真正中选的名额只有三人而已。

哪怕杨纪做足了准备,对于自己过去八年的努力也有足够的自信,但是此时身临其境也不禁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心中微微有些紧张。

“尽人事,听天命,努力而已!”

杨纪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定下心来,摆出自己的准备好的笔砚。这一刻,杨纪似乎又回到了那八年埋头苦读的时候!

第五十七章 儒者四心

“熙熙攘攘,人材济济,这一届的文科举真是盛况空前啊!”

文殿的顶楼上,三名穿着青衣的主考官并肩而立。其中一名五柳长须,气质儒雅的主考官望着城楼下鱼贯而入的文试“学子”感概道。

“是啊,‘史师’插手,连奖励都远超往届。就是不知道这一次的中榜者能否让‘史师’满意。

另一名主考官附和道,声音一落,文殿顶楼立即沉默了不少。

“史师”,姓“史”,大家尊称“史师”,是出身平川的文道名宿,在大汉皇朝的帝都做了二十多载的“文师”,如今六十有八,教过无数的皇子皇女。

大汉皇朝以为武为尊,“文师”的地位虽然远不如武将,但是凭借这份执教经历,“史师”依然拥有不凡的影响力。

这一次“史师”告老还乡,回到出身的平川乡,就是想要在晚年寻觅一个衣钵继承者。

这件事情连朝廷都关照过,也算是朝廷对这位服侍帝室,教导皇室子女二十多年的“文师”的尊敬。

不过“史师”为人苛刻,而且眼光极高,招收弟子更是宁缺勿滥,一般人轻易入不了他的法眼。许多皇朝心腹之地的勋贵子弟都入不了他的法眼,更别说是平川县这个小地方了。

“难啊!如今武道显圣,文道没落,大部人都专心武道去了,剩下的人即便勤于读书,也是冲着功名去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哪里还有几个真正的读书人。”

一名脸色微黑,气质刚毅的方脸主考官道,前半句还在谈论史师收徒的事,后半句就带着不少对文道没落的痛惜。

从文殿顶楼俯瞰下去,前来应试的“学子”虽然熙熙攘攘,但大部分神情或者紧张,或者呆板,哪里多少灵气。

几名主考官也是面有戚戚然,一副深有同感的样子。传说中的文道盛世,读书人念头正直,个个天顶透出灵光。

每一届的文殿考试的时候,天下的亿万书生汇集如云,读书凝聚的浩然正气,自然汇集形成凝如实质的浩气长河,可以令枯木逢春,老树生长,百花齐花,处处生机勃发,春意盎然。

到如今,同样是文道考试,学子汇聚,却哪里有这般景像?

“这种事情不可强求。我听说史师在皇朝帝都执教,到是搜集到了不少文圣时代的线索。史师学问精深,德高望重,他如今年事已高,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只希望这届的文童生能够入得了他的法眼,否则的话,史师的一身所学就要成为绝响了,这对于我们文道绝对是一大损失!”

五柳长须,气质儒雅的主考官道。

“是啊!希望如此……”

众人叹息。

…………

“文殿”三楼的角落,杨纪拿出墨条,在老旧的砚台上慢慢的研磨。周围一片悉悉索索的声音,相比于其他紧张的学子,杨纪要神平气和的多。

“铛!”

一声钟磬之后,考试正式开始。一名名皂吏将考试的试卷挨个发了下去。

杨纪翻了一下,发现果然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典藉”、“经义”和“策论”。第一部分是“典藉”,非常简单,考察文道典藉的熟读、记忆情况。

这一关基本可以淘汰一半的人,剩下的都是记忆力过人的人,基本没有多大难度。

第二部分是“经义”,这是考察圣人文字的理解情况。虽然隔了一个时代,语言有些不同,但是圣人文字精深却不晦涩,只要用心,都能理解圣人文字。

第一关考剩下的一半人在这一关又会淘汰掉一半,剩下来的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

至于最后一关,才是真正的关键!

经过前面两前,留下的都是有灵性的人。要想从成千上万的“学子”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折服成千上万“学子”的智慧和才干!

最后高中的三名“文童生”,策论的文章会公开展示,这里是一点都做不得假的!

“童生试”是所有“学子”接触的第一次考试,很多人此前没有任何的经验,因此因为紧张而影响了水平发挥的不在少数。

朝廷本意是选出有才能的“学子”,对于答题速度倒并不苛求,所以“童生试”的时间比“秀才试”的时间都还要长,足有一天半的时间,答题时间非常充分。

不过,真正优秀的“学子”大部分还是在第一天就交了卷子。

杨纪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翻开了卷子。

第一部分的考题是《礼记》,这是出自《五典》,有道“士无衣冠,与**何异”,这就是“礼”。

“题目倒不是很难。不过,《礼记》向来不是科考的主流,如今选择这个做题目倒是有些奇异了。”

杨纪心中暗暗诧异。

《三经》《五典》的内容,杨纪早已熟记,自然不是问题。立即提笔书写起来。

第一部分的考试虽然看起来只有能熟记硬背就可以,但是杨纪却知道,实质并不是这样。这里面还有一个隐形的考试分就是卷面的整洁和文字。

杨纪以前在晋安城,没少听那些落榜“学子”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落是遗憾的议论此事。

文科举的主考官对于文字笔法极其看重,这是私底下早就知道。所以杨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苦练文字。

沙沙~

考场上一片沙沙的书写声,混夹着一些低低的呓语声,和过于紧张而低泣的声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熟记《三经》《五典》上的内容。

有的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强行记下了大量的经义文章,结果一看考题,根本不是自己记忆的那些,瞬间就崩溃了;也有人发现自己明明记忆很熟的文章,写到后面突然写不出来了,顿时冷汗涔涔,衣衫都湿了。

这就是文科举,不管你平时付出多少的努力,大浪淘沙,只留下最后的三个人,才能荣登金榜。而其他大部分都注定是要淘汰的。

杨纪同情的抬头看了一眼,很快就沉下心来,沉浸在科考之中。

第二部分是“经义”。共有五段文字,全部都是截取《三经》《五典》上的内容。

“君子之道五百,一言以蔽之,曰:‘儒者四心’。”问,什么是“儒者四心”?

杨纪蘸了蘸墨,微吟不语。这句话其实不是《三经》《五典》上的内容,而是另一个人说的话。

《三经》《五典》上有很多关于君子做人道理话,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