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谁说京官有钱有肉 >

第71章

谁说京官有钱有肉-第71章

小说: 谁说京官有钱有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亭脱了鞋子,低着头进屋,只说:“你这儿还是这么干净啊,随便住住你整成这样,莫不是打算长住了?哦对了,我想在这儿住几日。”

沈英不想理他,去后院洗漱完折回来,抬脚踢了踢侧躺在蔺草席上看书的宗亭:“你有新置的宅子不住,跑我这里来做什么?”

宗亭倏地坐起来:“这你就不知道了,那宅子刚整好,现下住进去不吉利,诶你就借我住两日怎样了,我还给你买小食了。”

沈英在对面坐下来开点心盒,闷声不吭的。

宗亭道:“怎么啦?听说孟院判的案子神神秘秘啊,外人都探听不到什么消息的,到底怎么个情况啊,我好奇着呢,同我说说。”

沈英口风很严,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说。宗亭盘腿坐着,想了一想,道:“依我看,这件事很有可能是太医院内斗,再牵扯上宫闱中的事,便能杀人于无形。你想想看,张院使如今已年迈,这两年肯定要让位的,孟太医口碑及医书均很好,且已是院判,极有可能成下一任院使。觊觎这位置的人那么多,见不得人好的自然也多,摊上宫闱秘事,落井下石是最好的策略啦。”

宗亭所言沈英并非没有想过,但他实在不忍心将人心想得这般坏。宗亭瞧他这样,伸腿踹了他一脚:“喂,朝堂里面,富贵荣华都是表象,九死一生才是真的。大家都很坏,所以——我们只能更坏才能活下去啊。你别太天真了,真是孩子气。”

沈英的确孩子气,他满腹热忱却遭遇此境地,实在让人有些心冷。

一夜未眠,次日一早他便又去了狱中,孟太医已是一副心灰意冷的样子,依旧没有开口。之后他又去了很多次,有一日,他正要离开时,孟太医却喊住他:“沈翰林,不知能否帮我一个忙。”

孟夫人久病缠身在狱中苦熬,孟太医独女不过八岁。孟太医此时只求妻女无虞,便可欣然赴死。还是个少年的沈英,试图咀嚼这决定中的悲痛,却迎来了更大的打击。朱豫宁那边说拟案折子已经批了,催促沈英尽快将案卷写完递审留档。

皇上对那折子的批复是全家抄没,家眷以株连罪同赐毒酒。

——*——*——*——*——

此后,宗亭接连好几日未见到沈英,听翰林院同僚讲,沈英似是被丢进台狱里面壁思过去了,指不定还要定个犯上的大罪。宗亭吓了一大跳,这个家伙疯了吗,他到底在为谁冒这个险啊,混蛋!宗亭随即找到朱豫宁,朱豫宁却一副“那孩子不听劝,非得上折子求重审,还说先前证据都是伪造的,这不是打我的脸吗?”的姿态。

沈英在台狱吃了苦头,宗亭跑去看他,气呼呼道:“你小子活该,老子是不会管你的。”

自铁栅栏里递出来一封折子:“求你,帮我将这折子递上去……”

宗亭接也没接,抬腿就是一脚踢了过去:“你给我记着你欠我的。”这才拿过折子揣进袖袋,叹口气出去了。

宗亭没看那折子写了什么,也许真的是折子写得太好了,孟氏妻女竟然被放了。那日宗亭得知消息,竟觉得心中有些宽慰,低头一脚踢飞台狱门口的一块石子,心里忽然亮堂了些。沈英自台狱里出来,还穿得脏兮兮的,他刚见到宗亭,却忽又想到什么,立时折身回去了。

宗亭心说这个疯子,难道坐牢没坐够吗?便赶紧又跑进去捉他回来,结果却见他去了女牢。宗亭远远站着,见到狱中那一对妻女,心头竟也有些发酸。就算被放出去了,也已是孤女寡母,得比先前过得多艰辛……因同僚嫉妒,便做了这倒霉宫斗的替死鬼,实在……

他叹口气,却见沈英与那小女孩说了什么,不由嘀咕了一句:“和小孩子讲话好歹穿得齐整些,这么脏兮兮的……哎,真丢人。”宗亭扭头出去了。

好友出狱,宗亭放血请他吃了顿好的。没料对方却不领情,满满一桌子菜只动了几筷子,兴致缺缺,很是郁郁的模样。

“你还要怎样你说罢!”

“没什么。”

宗亭隐约觉得,这个沈英似乎不是他先前认识的那个沈英了。他隔着桌子伸手拍拍他的肩,抿了抿唇道:“其实我也难过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沈英最后一次去台狱,是与朱豫宁一道。带了一杯酒,半个时辰,便能取人性命。孟太医没有与他说多余的话,得知妻女无碍,他这杯酒喝得很欣慰,落在沈英眼里却觉得格外凄楚。

朱豫宁见孟太医服了药,便说有事先走了,让沈英多留半个时辰。这半个时辰于沈英而言是煎熬,活了十几年,从未见过有人在自己眼前慢慢死掉,他的手都在发抖。

他没有见证那最后一刻的到来,踏着台阶往上走。

地表上久违的光与温暖让人觉得重新活了一遍,宗亭说得没有错——

“喂,朝堂里面,富贵荣华都是表象,九死一生才是真的。大家都很坏,所以——我们只能更坏才能活下去啊。”

98番外第二篇

成右川继位那年;楚地特别冷,大雪一场接着一场,似是下个没完。

若是往年这时候,成右川必然还在官学和一群商户及官宦子弟厮混,然而今年冬天,他不再出现了。

当年老襄王认为单请师傅在宫中教学没有意思,还不如让成右川去官学,师傅该罚便罚;该骂便骂,要求一视同仁;不可骄纵;当然也不能让官学其他孩子知道他身份。于是成右川自很小的年纪便被丢去了官学,周围的朋友什么样的都有。

成右川七岁时认识了一个叫沈英的家伙,据说他们家发的是国难财,且还有一些上不了台面的生意和把戏。但尽管如此,沈英在官学的人缘却好得很,首先他很聪明,聪明之外又很勤勉,且又非常好说话,每回临近岁考,问他借笔记注解的人多得要排队,除非他特别看不顺眼的,其他一般都是会借的。

成右川不缺笔记,但他想瞧瞧这个叫沈英的家伙写的笔记到底好在哪里。他与沈英不是同一个师傅,官学虽然外称对学生一视同仁,但官家子弟和非官家子弟,却还是分着上课的。这日早上,他逃了课,想去隔壁学堂门口堵沈英,等了许久,他们的师傅却还在坐在讲桌后面滔滔不绝地讲着。

天气有些冷,成右川坐在门口都快睡着了。

忽然有一只脚朝他踢了过来:“喂,这种地方怎么能睡觉?”

成右川迷迷糊糊睁开了眼,抬头看,有个穿着**青布袄子的官学子弟站在他面前。那人发梢上在滴水,脸色发青,嘴唇冻得发紫,整个人都在发抖,大约也就……七八岁的样子?恩,与他差不多的年纪。

这大冬天的,怎么会将自己搞得这般狼狈……

成右川还未来得及反应,那家伙已是不耐烦地绕过他,抬手敲了敲门。

里面讲课的师傅陡然间止住了声音,半天方说:“进来。”声音很是唬人。

成右川便眼睁睁看着那家伙推门进了屋。

那家伙耷拉着脑袋,吸了吸鼻子,站在屋子后面不动,周遭已是响起了一些细碎的议论声。

讲课师傅陡然间一拍戒尺,清脆的一声“啪”,吓得底下一片安静。

“爹娘辛苦供你上学你便迟到?”讲课师傅语气很凶。

那家伙冻得发抖,小声说:“回先生的话,上学路上掉河沟里了,好不容易才爬上来……”

那讲课师傅握着戒尺踱到后面,瞧瞧他浑身**的样子,也是觉得有些可怜:“好了,不罚你了,回位置坐下来罢。”

成右川躲在后门口看得一愣一愣的。都说这边的学堂师傅更凶,果然是这样……平素里听说,这边的师傅总觉得官家子弟高这边的非官家子弟一等,便要他们学得更辛苦更认真,若是被发现迟到或是逃课,会罚得很厉害。

如今一看,果真如此。

成右川见师傅迟迟没有下课的意思,便又折了回去。他跟个小大人似的跑去问学监借了条毯子,又守到人家学堂门口候着。

好不容易等那师傅下了课,成右川在门口堵住了要去茅房的沈英,将手里的毯子塞给他:“麻烦你个事情——”他指指屋子里那个**的家伙:“你帮我将毯子给他罢。”

沈英与他也不过只有几面之缘,基本没什么交情,但到底好说话,便帮着他递毯子了。那**的家伙回过头来,看到门口站着的成右川,抱着毯子便下了座位走过去:“我叫董肖佚。”

唔,董肖佚,怎么写?

于是董肖佚便一笔一划写他手心里。

再然后,就记得了。

几年之中发生了许多事,譬如随着年龄渐长,他发现董肖佚其实是个姑娘家,为此还和固执的沈英吵了一架,几番推搡差点打起来。那之后,沈英也才知道董肖佚是个姑娘。但没有人走漏这个消息,毕竟女扮男装进官学也不是值得称道的事。

十四岁那年冬天,成右川从官学消失,随之而来的消息是,老襄王去世了。

成右川继位后,不再去官学,肩上的重担让他明白昔日里的无忧岁月都远去了。

边陲楚地贫瘠动荡,内忧外患,一切都看起来很棘手。

也是这一年,楚地迎来了新王继位后的第一次选官考试。

董肖佚与襄王的再次见面,便是在选官的最后一轮考试上。以前他化名右川入官学念书,乃官学子弟,如今他却已是楚地之主,立志带领楚地走向富足安乐。

董肖佚十五岁,在这一轮考试上拔得头筹,却也不是襄王定的。老臣们见识了董肖佚的胆量及辩才,觉得她可担此头名,商定后便破例将选官考试的第一名给了个十五岁的少年。

楚地很穷,宫中也一样,襄王很节俭,连选官结束后的赐宴也免掉了。

当时是深冬,头次参朝后的董肖佚,下朝后在廊檐下冻得发抖。群臣皆已是散了,董肖佚孤零零地在廊下站着,她不知道自己在等谁,亦不知道可以等到谁。

成右川悄悄望了她许久,那瑟缩样子竟让他想起头一回见面时,她发梢滴水浑身**的模样。如今她已经不是那个瘦瘦小小的少年,选官考试最后一轮,她的辩才好到让他刮目相看,那气势仿若这第一名就是为她而设。她要成为楚地的大官,为百姓效力,这是她的理想。

——和成右川的理想其实没有多大差别。

成右川犹豫了许久才走过去,而她正缩着脖子打算下台阶。他喊住她,董肖佚回了头,正打算行礼时,成右川却道:“董肖佚,你是孤继位以来头一个选官第一名,孤希望你将来能成为孤的左右手,成为楚地栋梁……”

她只淡笑,清亮的眸子里瞧不出拘礼,那从容模样仿若回到了在官学的时候。

她回他说:“好。”

此后她尽心尽力,从弘文馆小吏一步步往上,直到进入核心军政机构。那其实才是她仕途真正开始的地方。

彼时楚地与邻国关系十分紧张,秋收时节总是要担心邻国铁骑突袭。百姓一年辛劳说没有就没有了,这是困扰楚地多年的麻烦。为保百姓平安,素来只能低声下气地谈和解决,但所出和解粮食,却也总超出楚地国库之负荷。

楚地当时只有一员大将,便是当年追随老襄王的重臣戎彬。董肖佚以文臣之身入戎彬麾下,秘密练兵一年多,谁也不知这批兵将在哪里。

而就在前一年,襄王以广开田地之名,号召百姓在边境周围开荒辟地,多种粮食。边境土壤肥沃,只是先前百姓担心种出来的粮食会被邻国收割了去,便素来不往那里种,觉得是徒费光阴。如今襄王鼓励,又有奖励,许多人家便也冒险往那边种了。

那年董肖佚未曾露过面,时间久到所有人都当她消失了,就连戎彬也不知道这少年在玩什么把戏,觉得她练兵不过是装腔作势罢了。

秋收时节如期而至,天公作美,恰遇大丰年,有些百姓趁边关还没动静,便抢夜将还未全熟透的稻子收割回去了。往哪里囤,却又是个问题,若是今年邻国铁骑再来扫荡,这抢收也毫无意义了。

这是个干燥的秋日,稻田里一茬茬稻草桩子还在,稻草堆则处处皆是。接连许多天没有下雨,董肖佚手下的兵在周围悄悄伏着。

邻国铁骑到来的那个夜晚,边境着了大火。借着当晚的风,火势绵延数里,稻田中的秸秆烧得周遭都雾霾霾的,十分呛人。据闻那天晚上,四面八方烧着了的战车冲向了敌方铁骑,场面十分混乱。

城中百姓一夜平安,除了早上醒来的时候觉得空气有点糟糕。

这不大高明的一着棋击退了邻国的骑兵,还抓到了他们的首领。但一切到底是暂时的,谁也不能保证对方歇够了就卷土重来。

董肖佚自告奋勇前去前去讲和,一众人皆为之捏了把汗,她纵然辩才再好,在这个当口跑去邻国不是找死吗?何况与敌国谈判又不是讲学问,她能活着回来么?

董肖佚没打算活着回来。

她当时有些心若死灰,年少轻狂觉得生无可恋,若还能在临死前给百姓做点贡献那就再好不过了。管他呢,搏一搏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