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岁月静好-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没听错,不是摔坏了,而是吓坏了,好多人都围观到了。赵十四少爷被那黑大汉一瞪眼,一扬拳头,立刻双腿一软跪到了地上,抱着那个小倌的腿就缩到了后头,跟个女人似的哭着叫着要下人回家去找他家老太君救命。
皇帝虽然不愿意管事,可是他并不是个愚蠢的人。
给张静安说亲事,玉太妃看好了袁家,可人家袁家已经说好了人家。他虽然答应了玉太妃,可是也不能硬夺臣子的亲事,所以自玉太妃去世之后,他一直将张静安的亲事放在心上想着。可一连两次,给张静安说得亲事都是表面光鲜,可内里污糟的人。这就不得不让他警惕了。
他直接将廖贵妃,刘易和太子妃都给叫到自家殿里关起门来说话。
头一个要说的就是廖贵妃。
其实廖贵妃的出身远比先太子的生母李妃要高,而且还是皇帝亲自看重迎进宫来的。可当初立太子的时候,皇帝毫不犹豫地选了生母不过是个耕读的秀才出身的李妃的儿子,也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长子,年纪比次子大了十多岁。还因为李妃宽厚,从不过问国政,生下的儿子也是个宽容稳重的性子。
而廖贵妃,太争强好胜,心眼太小。
就从她对张静安这件事情就能看出来!廖贵妃讨厌张静安其实就是因为玉太妃,她觉得宫里有这么个老太妃,这没太后也相当于有太后,她明明是后宫之主,可皇帝老是话不离口,每每让她凡事去问问玉太妃的意思。明明玉太妃几乎从来不管后宫的内务,可是她心里还是不舒服。
可这玉太妃人都死了,你还要发泄在她养大的外孙女身上这不免就有点太过了。
他毫不给面子地怒斥了廖贵妃。
这对于刘易来说,并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他从来都不认为自己脾气不好是个错误,因为自小他见多了,他爹在朝堂上有多谦逊温和,回到后宫就有多暴躁蛮横。有其父必有其子而已,他只是不屑于做他爹那样的伪君子,都做了皇帝了,还要哄着朝臣?那还做皇帝做什么?
他默不作声地看着他爹对他娘发火,可没有想到竟是听到许多他之前不知道的辛密往事。
话说廖贵妃之所以不喜欢玉太妃,一方面是因为玉太妃对皇帝有辅佐之恩,地位太超然。另外一方面竟然是因为曾经在自己成年开府选妃的时候,廖贵妃有意让张静安给他当侧妃,没想到皇帝和玉太妃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刘易不仅大感头疼,觉得他娘就是贪心。已经给他选了徐氏做正妃,还要扯上张静安。话说想也知道徐氏和张静安不可能好到一起去,徐氏是个外柔内刚的性子,张静安那么傲慢自矜,妻妾不合乃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忌。就他娘那眼力价儿,难怪父皇和玉太妃当年都看不上他娘。
而且他从小就不喜欢张静安那种类型,美则美已,可那股子刚烈霸道的性子就让人讨厌,女人温柔娴淑那才是头一等的,好像张静安这样的,给他做妾都不要。
什么?当初玉太妃看中的是袁家?结果还被袁家给拒绝了?
刘易感觉心里大爽,就差没有在心里笑出声音来。
压根没察觉到自己的妻子太子妃脸上红一块白一块,就差没有掉下泪来了。
徐氏深感恼怒,她当年就知道张静安差点要当侧妃的事情,当初还担心了好一段时间,后来是她娘劝她,你是做王妃,又不是太子妃。张静安就算是要做侧妃,也是做太子侧妃,话说太子比她大那么多,太子的儿子都快跟她差不多大了。所以张静安最好的归宿不是嫁到皇家,而是选个忠心的勋贵人家嫁了才是最好的。
真讨厌的,当初袁家怎么就这么不给面子?
如果早早在袁家旁支里选个人家嫁出去,不就没有今天这些事情了吗?
皇帝明摆着是训斥婆婆,可实际上训斥的就是她。
这是在明晃晃地说她妒忌。
她有什么好妒忌张静安的?真正心胸狭小的是婆婆廖贵妃吧,她不过是想要顺着婆婆的心思去做而已。
皇帝发了好大一顿的火,这才放了廖贵妃和刘易夫妻两个回去。
当然,张静安的婚事,就再不许他们插手了。
刘易不以为然,没当什么大事,反倒是觉得自己听到了一段有意思的八卦。袁家的长子袁兆一直是东宫的领侍卫大臣,从来跟他十分的亲密,他甚至于开玩笑一般地问袁兆他弟弟究竟定的是哪户人家,连明珠郡主的亲事都给推了?皇帝发了好大的火,连带着廖贵妃和他都被迁怒了。
他说得不经意,可袁兆心里却是大吃一惊。
他没有想到,自己弟弟的亲事居然有这样的缘故在背后。
他想到大约是前年这个时候,有一回父亲回来,跟母亲似乎是产生了口角,后来母亲避到外家去,十来天才回来,还将弟弟妹妹都给带了回去。后来没多久,就定下了弟弟和表姐的婚事。难怪一向恩爱的父母要口角,原来父亲竟然是为了母亲,推掉了与明珠郡主的亲事。
他觉得嘴里发苦,当真不知道要跟太子怎么接话。实在是他们家的事情很是有点复杂。
第24章 往事
这事还要从他的祖父袁家老太爷说起。
话说当年袁家老太爷跟随先皇兴兵起事的时候,不过是西北边陲的一个百户。家里贫困,先后娶了两房妻室都是小户人家出身。头一位老太君,就是他父亲,如今的安国公的生母,早早就去世了,后来娶的那位才是如今府里的老太君关氏。
话说这老太君关氏进门之后,他爹和他二叔这对双棒儿是七岁,关氏对他们跟亲生儿子也差不多。后来的弟弟妹妹生下来,跟他们差的岁数多不说,关氏也从来没有厚此薄彼过,就这么又过了七八年,当他祖父跟先皇兴兵走了的时候,他父亲和二叔都已经十四岁,也跟着大军走了。只留下关氏带着剩下的几个还没总角的孩子并他的太奶奶太爷爷在家。
这一走,就是十几年。
期间战火动乱,他祖父根本顾不上家里。整个家就靠关氏一人撑着。他太爷太奶去世的时候,还是关氏将亲生的女儿他大姑姑给卖了当童养媳,才置办下棺木将两位老人安葬。
当初他们起兵之地凉州城破的时候,多少跟先帝起兵的将领家的祖坟都被前朝的军马给掘了。可关氏愣是将两位老人并先辈的遗骨给迁入深山,没让敌人动了分毫。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天下大定之后,袁家一家团圆之后,关氏在袁家的地位那是绝对超然,无人可撼。
但是这分别毕竟有了十几年,这十几年不住在一起,再重新相聚,总有些隔阂在那里。
先是老太爷纳了两个妾,也生了些庶子庶女,这些都不是要紧的,大家年纪也都不小了,后来庶子庶女成年之后,也分了些家产让他们各自带着各自的姨娘出去住了。关氏在这事情上也十分大度,半点没有计较。
真正麻烦的反倒是他父亲安国公和母亲吴夫人。
他父亲和二叔安国公十四岁从军,算是跟着先帝彻底起家的人马,老安国公在外厮杀的时候,他们就是先帝的贴身侍卫。他二叔出兵不久就因为护卫先皇战死了,死的时候才十九岁,连亲事都没成就不用提了,他父亲可是跟了先皇小十年。
后来他的夫人吴氏,还是先帝跟前的头号谋士文博先生生前做的媒,娶的是广林方家的嫡幼女。成亲的时候,安国公已经二十六了,而吴夫人才十五岁。
这老夫少妻之间,安国公自来就矮了娇妻一头。
而家里没有女主人,吴夫人进门就当家,自然也就养成了说一不二的脾气。
这一切等老太太关氏一家被接回来之后就发生了变化。
首先,关氏辈份高,这管家的权利自然就收到了关氏的手里。而且关氏自己还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各自娶了媳妇之后,一下子这家里的势力平衡便都偏向了关氏那一边。
虽然关氏的三个儿子因为战乱没见过什么世面,也没读多少书,娶的媳妇出身也根本没法跟吴氏比,可有一条,人家人多。关老夫人的义举放到哪里也容不得任何人对她有任何的不敬。
吴夫人虽然各种看不惯关老夫人的鄙俗和小家子气,可也只能忍着,再如何关夫人年纪也不小了,她还能一直精神下去?总归这长子当家是王道,她再如何,也是继室,这家还是要交给安国公一脉的手上的。
她这样想也没有错,可关老夫人吃了那么大的苦,怎么会看不清楚吴夫人心里这点小九九?
她心里也很清楚,自己这几个儿子被耽误了,跟大房是没法子比,她在世的时候,不分家还能享点福。可等自己死了一分家,这兄弟不亲近,还有个高高在上瞧不起他们的大嫂,这日子恐怕就没法子过了。
她为了袁家吃了那么多的苦,连亲生女儿都赔进去了,难道就这么算了?吴氏看不上他们,她也不能坐等着吴氏就这么甩了他们。
大约面子上平静了几年,吴氏生了个闺女不幸夭亡了之后,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这勋贵军旅之家没儿子可不行,安国公成亲晚,这子嗣又耽搁过,这一下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可不是天大的喜事。
偏偏是吴夫人生这一对孩子的时候吃了大苦,还没缓过劲儿来。就得知了一个消息。老太君关氏将长子给抱到她屋里养着去了。
吴氏当下觉得天都塌了。当下就跟安国公给闹了起来。
可安国公是个孝子,老安国公态度又很强硬。吴氏把娘家人搬出来也没什么用。
袁兆就是被老太太在跟前一直养到十岁搬到外院之后,才算是跟亲娘有了亲近。他二弟更惨,吴夫人跟老太君怄气,结果把身体跟沤坏了,还将二弟给送回山西娘家外祖母跟前养着去了。这么打脸的事情,让关氏也气得不轻,两边差点闹翻了脸。
这些事情,小时候袁兆都不知道。大人们都瞒着他,直到后来他娶亲,这些陈年往事才都给翻了出来。
老太太坚定地要给他娶关家出身的关氏。
就凭老太太给一个穷军户做续弦的出身,袁兆的嫡妻关氏的出身自然也不高。是关老太太绕了一圈的一个当官的亲戚家的嫡女,如果不是袁家发际,大约人家根本不会认关老太太。可关老太太山鸡变了凤凰之后,这亲戚就亲近了起来。关氏的品貌在当地也很有名,关老太太问过了老太爷,就这么定下了亲事。
袁兆自己倒是可有可无的,他从小在宫里进出,并不乐意找个骄矜霸道的高门千金。那种几辈子的显赫世家,连皇室都看不上,基本不可能和他们这样的泥腿子老军出身的人家联姻。其余的勋贵人家养姑娘那个粗糙,别说是他娘,就是他也看不上。
反正他们这样的人家又和一般的勋贵不同,你要跟这个联姻那个联襟的怕是皇帝还不喜。关氏他从小也见过,温文大度,是家里的长女,父兄读书的读书,经商的经商,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家。在家里主持中馈照顾弟妹家人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而吴氏坚定要给长子娶个高门大户的小姐。头一个说的就是户部尚书家的胡小姐。
对峙到最后,还是在老安国公的干涉下,吴氏又败下阵来。
袁兆如老太太的愿娶了小关氏。而吴氏坚持要给弟弟袁恭定下胡小姐。
他们兄弟两个虽然小时候一个养在老太太屋里,一个养在山西外祖家。可十岁后就一起在外院读书,吃住都在一起,感情是很好的。脾气爱好也相近,他不喜欢胡小姐,连带着弟弟也不喜欢,为此还逃去外祖家躲了一段。
胡家心也高,看重的就是他长子长孙的身份。袁家要配次子,人家还不乐意了,果断就断了亲事,隔年就嫁到山东王家做了宗妇。反倒是弟弟袁恭,就此耽搁了下来,吴氏千挑万选就是挑不到合意的。也不知道哪次回了老家之后,就给弟弟定下了外祖家的瑾表姐。
可他没想到,娘亲既然为了跟老太君打擂台,推掉了皇帝给做媒的亲事。
他们都被爹娘瞒在鼓里,可怕是明珠郡主和玉太妃那边都是清楚的。难怪明珠郡主到自家来,他总觉得气氛有点奇怪。
他尴尬得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只能低头听着刘易调笑。
回到家里,只敢偷偷跟媳妇小关氏将事情说了,看见弟弟兴冲冲地准备着订亲的东西,心里倒是也能松一口气,好在弟弟也喜欢表姐。他什么都不知道也好。
袁兆以为事情就这样了。可没想到事情陡然发生了变化。
第25章 皇帝舅舅
起因就是太子妃徐氏。
她因为张静安的亲事被皇帝训斥,心里怎么能好受?虽然忍耐是她的特长,可这口气实在是吃的委屈,不出出去,怎么能舒畅?她想了又想,这就琢磨出来一个既损了人,又撇清了自己的法子。
宋国公府的十四爷被人发现玩小倌之后,宋国公府果断出面否认了和明珠郡主在议亲的事情。事情也很快被压了下去。作为老牌的勋贵,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