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撩心攻略之殿下太冷 >

第44章

撩心攻略之殿下太冷-第44章

小说: 撩心攻略之殿下太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此次前来巡视水患,并没有打算动用布置在江宁城的眼线。

简以善直起身:“回殿下,没有人知道。下官没有告诉任何人。一路上也仔细留意着,无人跟踪尾随。”

“恩,”穆景瑜应了一声,问道“你求见本殿,是为了什么事?”

“殿下,是这样的……。”简以善话说到一半,看了一眼小桌前的林幼瑶。他生生的把话停了下来,欲言又止。

穆景瑜顺着简以善的目光看了过去,随后他回过头,淡淡道:“无妨,说吧,她是我的人。”

林幼瑶看到简以善的目光,知道他是怕自己听到了什么不该听的,正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找个借口回避一下,却冷不防听到穆景瑜那句“她是我的人。”

她嘴角抽了抽,心里默默吐槽,谁是你的人了?哼。

她别过了头,一想到刚才自己竟然紧紧抓住人家的手,现在又被当着别人的面,说成是他的人,她的耳朵尖尖又不自觉的烫了起来。

而那简以善露出一副了然的神情,对着穆景瑜又行了一礼:“是,殿下。”

“恩。”穆景瑜淡淡的看着简以善。

简以善接着说道:“下官前来,是为了赈灾银两和粮食市价的事情。”

穆景瑜心中讶异,竟是为了赈灾银两和粮食市价而来?他不动声色:“恩,接着说。”

“下官身为江宁主簿,平日负责记录江宁府衙银钱的进账出账。”简以善道。

“恩。”穆景瑜应了一声。主簿的职责就是记账,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但是这赈灾银两的账目,下官却没有经手过,而是由梁同知另外请人做的账。”简以善说道。

“哦?是府衙其他的主簿吗?”穆景瑜问道。

“也不是,是梁同知请专人做的。”简以善摇摇头,顿了一下,朝穆景瑜看了一眼,这才接着说道:“下官有个好友是江宁钱庄的管事,听说最近梁同知忽然在江宁钱庄存了许多银两。”

穆景瑜皱了眉。

“这一个月,存了约莫有八千两。”简以善道。

穆景瑜凝神片刻,狭长的眸子里渐渐凝起了冰渣:“本殿知晓了。”

“还有一事,殿下。”简以善道。

“恩?”穆景瑜抬了眉眼,清冽的目光不清不重的放在简以善的身上。

简以善连忙说道:“梁同知的小舅子还是江宁府最大的粮商。”

穆景瑜眼眸一缩:“还有此事?”

------题外话------

亲爱的小伙伴们,七夕节快乐哈,么么哒~

☆、第95章 这是肥了谁?

“正是。下官不敢诳语。”简以善说道。

穆景瑜低头陷入了沉思。

官商一体,这在楚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官的需要钱,商人需要权。双方各求所需,联姻就可以形成双赢的局面。

这原也没什么,但是在灾年,粮食价格那么高,官府又是需要买粮之际,这就显得十分不一般了。

同知一职掌管江宁府衙农商银两事务。水患之际,赈灾银两是由江宁同知梁品昀负责的,而采买世面上的粮食也是由梁品昀一手操办的。

如果梁品昀的小舅子就是江宁最大的粮商。那就等于一个管着赈灾银两的官,拿着赈灾的银两,买自家的粮食,赚官府的钱。从同知这个官职的角度来讲,稳控市面的粮价自然是他的指责,水患之年,价格自然是越平稳越好。但是从梁同知个人的角度来讲,他的小舅子是粮商,这粮价自然是越高越好。

穆景瑜想了片刻,接着问道:“简主簿,江宁府采买的粮食,有多少是向梁同知的舅家采买的?”

“回殿下,约莫有七八成。”简以善道。

七八成?穆景瑜心中惊讶,狭长的眸子里凝出极寒的冰霜:“本殿知道了。”

“简主簿,还有旁的事吗?”穆景瑜道。

简以善道:“没有旁的事情了。”

“恩,你先退下吧,今日来我这里的事情,不要让别人知道了。”穆景瑜道。

“是。”简以善道。

穆景瑜轻轻挥了挥手让简以善退下。

简以善离开之后,穆景瑜在椅背上靠了一会儿,随后他转过头,喊了林幼瑶:“幼瑶,看来以工代赈的事情先要缓一缓了。”

林幼瑶托起腮,眨了下眼,问道:“殿下,是因为刚才简以善说的那些事情吗?”

穆景瑜叹了一声,点了下头。

林幼瑶歪着脑袋,说道:“刚才简以善说,梁品昀在钱庄里一下子多了八千两的存银。他一个同知,靠俸禄哪里来那么多银两?他是负责赈灾银两进出的,可是却没有用府衙的主簿记账,而是另外请了专人来记账。我看呀,这梁品昀肯定有问题,他一定贪墨了赈灾的银子。”

“恩,确实如此。”穆景瑜道。

“真是挖我大楚的墙角,镐我大楚的羊毛。”林幼瑶道。

“此外,据简以善所说,官府的粮食都是向梁品昀的舅家采买的。”穆景瑜道。

林幼瑶道:“官府赈粮赈灾需要很多粮食,要实行以工代赈也需要很多粮食。如果官府都向梁品昀的小舅子家买粮食,不是肥了梁品昀他们全家吗?”

穆景瑜颔首:“所以以工代赈之法虽然很好,我们却要稍微缓一缓,待时机成熟之后,再试。”

林幼瑶低下头,认真思考穆景瑜所说的话,所以她忽略了穆景瑜下意识的说了“我们”两个字。

“殿下,我明白了。”林幼瑶抬起头,“以工代赈之法确实急不得。因为贪墨或者粮食太贵,官府可能会拿不出足够的粮食。如果官府只是施个粥、赈个粮,那么无非是难民实际拿到的粮食少了一些,还不会引起太大的后果。相反,如果官府实行以工代赈之法,用了难民的劳力,却给不足粮食的话,那难民一定会反抗的。那么多难民聚集在一起,会发生有规模的暴动,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哦。”

穆景瑜缓声说道:“以工代赈,一要发得出足够的粮食,二要发出的粮食能足额到难民手里。”

“唉!”林幼瑶大声叹了口气。

穆景瑜见林幼瑶拧巴着小脸,一副沮丧的模样,万年寒潭般冷然的眸子,莫名柔了几分:“以工代赈这个法子确实非常好。这次水患,可以在江宁试行,只是要等时机成熟。”

林幼瑶换了一只手托腮:“殿下,那我们该怎么办啊?”

穆景瑜沉默了几息,随后说道:“梁品昀。”声音比往日更冷了几分。

“啊?”林幼瑶道,“殿下要把梁品昀抓起来?”

穆景瑜恩了一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林幼瑶,丝毫没有避讳:“梁品昀的舅家是江宁最大的粮商,库中一定有足够的存粮。解决了梁品昀,连同他的舅家一起处置,他家的存粮充公,江宁府的粮食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林幼瑶愣了愣,随即咧开嘴,笑了起来。

梁品昀和他小舅子大发灾难财,确实是不是东西,不过原来殿下也是个腹黑的主儿啊。搞到梁品昀,弄来他们家的库粮,江南的粮食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梁品昀要倒霉了,贪墨了那么久,他小舅子为了存粮食,应该也费了不少心思,到头来原来是为了给公家存银存粮了。

她笑眯眯:“那殿下快把梁品昀抓起来吧。”

穆景瑜摇摇头:“师出无名。”

“找不理由抓?”林幼瑶道。

穆景瑜道:“每逢灾年粮价都会涨,今年确实比往年涨的更多,但是今年的水患也比往年更严重。我们不能因为粮价涨,就给同知定了罪。

至于,官府向梁品昀舅家买粮一事,恩,官员外戚从商,我楚国也没有禁止过,也没有明文禁止官府向官员的亲戚采买粮食。所我们以也不能因为官府向梁品昀舅家买粮,就给他定罪。如果就此草率的给梁品昀定罪,难以服众。”

林幼瑶低头想了想:“殿下,那贪墨呢?”

穆景瑜眸子一缩:“要查。”

第二日上午,穆景瑜在书房传唤了梁品昀。林幼瑶坐在小桌子前,默默看着。

“殿下。”梁品昀施施然走到穆景瑜跟前,行了一礼。

林幼瑶看这梁品昀长的眉清目秀,斯斯文文,恂恂然透着一股书卷之气,又想到他贪墨银两,假公济私的那些事儿,觉得这梁品昀脸上就写了四个大字“斯文败类。”

“起来吧。”穆景瑜语气平淡,不惊不怒,“关于赈灾银两的使用,昨天本殿未及细问,所以今天唤你来仔细问问。”

“殿下请问。”梁品昀道。

☆、第96章 谁在看账册?

“你昨日说京里下拨的赈灾银两已经用了一半了,都买了什么粮食,什么物件,各耗费了多少银两,你同本殿详细说一说。”穆景瑜道。

“是,殿下。”梁品昀应道。

于是,梁品昀把赈灾银两的用处详详细细的向穆景瑜禀告起来。梁品昀站在穆景瑜的面前,只微微曲了腰,做出应有的恭敬却不卑微,行为举止十分妥当。说起赈灾银两,他也是侃侃而谈,头头是道。

而穆景瑜依旧是端坐着,神情严肃,仔细听着梁品昀的话,间或点个头,示意梁品昀接着说下去。

林幼瑶静静的看着他们,心里腹诽,这一问一答的场面,不知底细的人一定会真的认为,这只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而上级在认真聆听。这哪里有半点要抓人的样子?

真会演,林幼瑶心道,这演技加颜值,可以上天了……

一刻钟过去了,半个时辰过去了,一个时辰过去了。

林幼瑶听了一个多时辰两人的问答,终于听到穆景瑜状似随意的说道:“本殿知道大概了。此外,梁同知,这赈灾银两可专门设有账册?”

梁品昀顿了一下:“有的。按照惯例,赈灾银两需专设账册记录进出,不得与府衙的其他账册相互混同。下官不敢懈怠,设有专门账册。”

“恩,搬来,让本殿翻翻。”穆景瑜道。

“殿下,”梁品昀迟疑了一下,“账册有许多……”

穆景瑜冰冷淡然的目光向梁品昀投了过去:“全部搬来。”

“是,殿下。”

梁品昀从穆景瑜书房退出去的时候,官袍的衣袖已经被他攥成了一团,他的手掌心,在这深秋的时节,竟然出了一层薄汗。

~

不一会儿,赈灾银两的账册就都被搬来了。真的如同梁品昀所说,账册有很多。线装的账册一本又一本,有厚有簿,足足摞了半人高。

穆景瑜拿起了放在最上面的一般账册,翻了开来。

少时,他合起了账册,手指在账册背脊上摩挲了一下,又把账册放了回去。

他低声叹了口气。

“殿下?怎么了?”林幼瑶道。

“这些账册看起来是极为有经验的老簿记做的,而且账册极多,量极大。要查出问题来,十分不易。就算能查出来,也需要很长时间。江宁府的库粮所剩不多了,就算倒时真的查出了问题,也为时已晚了。”穆景瑜说道。

林幼瑶从小桌后面绕了出来,走到穆景瑜旁边,拿起他书案上的那本账册,翻了起来。这账册写的字迹工整,条目清晰,内容详细,确实是做的一手好账啊。

她又翻了几页,心中暗道,这就是单式记账法了。

林幼瑶前世的工作是个财务,对账务处理还是颇为熟悉的。现代账务处理用的是复式记账法,而古代用的是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用借贷平衡的方法,使账务四平八稳,想要在账里做手脚,十分不易。单式记账法就不同了,要在账里做手脚很简单,而且很难查出来。

林幼瑶静默了一会儿,抬头道:“殿下,这账册我来看。”

“恩?”穆景瑜转过头讶异道。

林幼瑶蛾眉一抬,小嘴一咧,睫毛一眨:“这账册,我来看!”

~~~~

江宁府衙的西厅中,梁品昀来回踱着步子,他双手背在身后,步履急促,完全不似刚才在穆景瑜书房里的淡定,而是显得十分焦躁。

这时,从门口走进来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男子身材不高,长相普通,穿了一身衙役的公服。身上是皂色的短袍,腰间系了红色的腰带,背后有一个圈,圈里写了一个“衙”字。

“阿青,可打探到什么消息了?”梁品昀见到这个名叫“阿青”的衙役,快速向前走了几步,走到阿青的面前。

“大人,小的打探到了。”阿青道:“世子书房的门和窗都是开着的。不过这是世子的书房,门口有人守着,小的也不敢走的太近,只能远远的瞧上一眼。所以小的就在书房附近来来回回的走动,装作巡逻的样子,在偶尔往世子书房里头瞟上一眼。”

“好了,快说吧,到底打探到了些什么?”梁品昀抬起一只手,握住官袍宽大的袖口。

“世子的书房里摞了厚厚一叠的账册。”阿青道。

“世子在看账册?”未等阿青说完,梁品昀就接口问道。

“世子没有看到账册,别人在看。”阿青道。

“谁在看?”梁品昀手心攥紧了衣袖,袖口出现了褶皱。

“是个丫环。”阿青说道。

“丫环?”梁品昀怔了。

“还是个长得十分漂亮的丫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