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逢君正当时 >

第3章

逢君正当时-第3章

小说: 逢君正当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若晨终是松了口气。她知道她爹和安平对她离家之事也有怀疑,但她两手空空,不像是有逃家的准备,而且披风送人她那套说辞也站得住脚,因她之前真的去庙里求福祈愿,能拉出来的证人不低于十个。而她对与钱老爷的婚事一直是乖巧温驯的态度,她自觉掩饰得还算不错。

总之,她犯了花痴失心疯想见英雄的理由勉强算合理。但她也不能掉以轻心,还得再做些事打消爹爹和安平的疑虑。反正在他们眼里她一直是没用的东西,她能够应付过去。

她还有机会,她还要逃。

太守姚昆得了城门监尉的报,说龙家军先遣兵队一万人马已到城外营地,而龙大将军领着一队人马正欲入城。姚昆惊得匆忙领众官员出城门迎接。

这将军颇是任性啊,明明按驿兵报的脚程该明日中午到,他自行提前,还不通报。累得郡里上下准备了许久的相迎礼数都未能用上,郡中各县的县令及各官员原定明早入城相候迎接,这下也是错过了。且将军似乎不那么和蔼可亲呢,居然寒喧客套都懒得,对完符令,便要领兵入营。还道宴也不必吃,兵将刚入城,还需安顿整训,之后待官员到齐,再行议事。

总之原本想着要巴结这二品大将军的人颇失望,而太守姚昆稍松了口气。八年前他赴京时见过龙大一次,那时龙胜大将军仍在世,而龙大不过十七八岁的少年郎,却已是年少老成的严肃脸,如今少年已成青年,个子也高了,官也大了,仍旧是张严肃脸。

不过严肃有严肃的好,姚昆觉得武将莽夫单纯些,不斗心计,不借机来整治他这平南郡挑他的错处,倒是好的。总比那些不好好打仗,成天思虑着斗权术的强。

驻军的总兵营在中兰城外东南三里,原是郡兵营地,如今已扩建搭营,做好了准备。太守亲自领着龙大,与都尉候立良营门前相见,龙家军与平南郡兵各自列队,候立良与龙大对好兵符,郡兵军中各官将尉丞依次上前向龙大行礼。

郡军那方的长史手捧兵马册,兵曹丞手捧兵事防建图册等,上前与龙大施礼,龙大将东西接过。令兵击鼓吹号,旗兵将萧皇令旗、京军御旗、龙家军旗等插到了营门营墙营楼之上,表示龙家军奉皇上之命驻守边境,入驻此营,由此刻开始,一切边防驻军军事之令,皆由护国大将军龙腾管辖。

军乐奏完,旗兵领头,各营队入营。众兵将排整军容,分营列队,插旗布哨,点火设岗。龙大领将一一巡察。所经之处,兵士们大呼口令,精神抖擞,全无长途跋涉的疲态。太守姚昆与都尉候立良互视一眼,颇有些压力。

龙家军威名,果然不是虚传。

一切安排妥当,龙大与姚昆、候立良等人一起简单商议了边境防事,南秦的动静等等。

姚昆与候立良看法一致,游匪之事,南秦定是包庇私藏了那些匪类,他们正欲向大萧讨好处,若承认游匪是南秦人,自然下不来台,条件也不好再谈。故而一直压着此事。游匪也定是明白了这一点,才偷袭村落后潜逃回南秦。

而要说南秦敢不敢入侵萧国。姚昆认为是不敢的。

“我大萧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军备远超南秦。南秦自然明白实力悬殊。东凌是小国,南秦舍我大萧讨好东凌那可非明智之举。依我看,南秦不过是摆个姿态,想吓唬吓唬皇上,放宽铁石限量,减低交易价码。我听说,南秦这两年粮食收成不佳,但玉石买卖收益却是越来越好。其中通过我这平南郡进出的玉石生意就不少,他们关税收得可不低。若是有意攻打大萧,那岂不是既丢了铁钢又失了钱财。败战之国,还得让利求和,届时民怨载道,臣子异心,南秦皇帝年纪虽小,但也没那般傻。东凌给不了他们什么,只不过是被拉着一起摆个姿态演场戏罢了。”

候立良也道:“据探子报,南秦确是向边境增派了军队。我们也与对方交涉,加强防范。但对方反而声称我国游匪窜入其境内,这些人身份不明,他们不得不防。他们还告诫我们勿耍这些小心机,他们不怕挑衅,让我们勿轻举妄动。言下之意,倒是指责我们心怀不轨了。”

龙大问:“除了往边境派兵,探子在南秦可还探到什么消息?”

候立良摇头:“那倒是没有。未曾有他们意欲进犯的确切消息。”

龙大不再多言,他初来乍到,还是要等待更多的查探结果才好下判断。

龙大回到营房,一堆卷宗已在等他审阅。刚刚入营,琐事繁多。各营各队各伍都有组织,一入营后就开始按职责分工处理军务。外围防建状况,需要增修补缺的,增加石泥干草的,还有营楼监哨安排,水粮饭食、兵器修整、马匹安置,操练场地和人员,巡察轮班安排,口令请牌情况等等,这一会工夫各营已经交了上来。长史阅过,分类摆在龙大的案上。

龙大粗粗阅了,再看了后头的两万军的行程通报。那两万军,由他麾下的几位将军领着,八日内会到达。此次驻守未有归期,太守姚昆依规在中兰城内为他设府,方便他于城中理事。府宅的图纸、人员安排等也有公函文书。龙大扫了一眼,放至一边,那名叫紫云楼的府院离东城门不远,离营区也不远,除了四个大院子十余间屋子供将官居住办公所用外,甚至还设了衙堂、哨楼等,很是周到。

龙大将所有公务之事处理完,抬眼忽看到墙边桌上放的包袱。

嗯,那个假装仰慕他要见他的姑娘。

龙大过去将包袱打开了,把里头的东西仔细审看一番。

钱银、衣物、干粮,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地方,像是要逃跑。

龙大挑了挑眉,这是何意?

他将所有衣物都仔细搜查了一遍,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信。

难道真是逃跑?

这倒是有意思了。

第三章 (修订)

第三章

安若晨这几日皆未出府,事实上,头三日她连房门都未曾迈出过。

避开风头,莫要引人注意这道理她是晓得的。三日来平静无波,没人找她麻烦。可第四日,她爹忽然杀上门来将她痛斥了一番。

骂她的原因其实挺简单,安若晨一边挨骂一边套话三两下就搞明白了。就是那龙大将军都到中兰城三日了,可除了第一日与太守等人议过事,其余时日,均在兵将驻地操练兵阵,对任何邀约宴请均是拒绝。安之甫这三日一直没摸着拍马屁的门道,那些与他结伙想一起讨好处的也都未能顺遂,大家很是不悦。

四姨娘段氏昨夜里趁机在安之甫耳边吹了枕边风,说许是安若晨那日冲撞了将军,所以有此结果。又道安若晨成日看些污书秽文,以至无礼失德,惹下大祸,也不稀奇。

安之甫最是受不得撩拨,如此积了一肚子气,也不想想龙大将军这数日均操兵练阵处理军务,不见的又不只他一家,况且不相干的官员都未曾见,何况他只是商贾大户,又哪里排得上号。总之气撒在这大女儿身上便是。

安若晨探得缘由,松了一口气,不是怀疑她出走逃婚便好。这几日她提心吊胆安分守己就是怕她爹回过神来琢磨着事情不对。还好还好。她爹一如既如,保持住了聪慧的水准。

安若晨照例掩面抽泣乖巧地听父亲喝骂。四姨娘会抓住机会摆她一道这个她心里有数,总拿她看闲书来做文章让她被教训也确是四姨娘惯常手段。因她小时骂过四姨娘一句“大字不识,村姑蛮妇”,四姨娘便记恨到现在。尤其恨她看书,仿佛她看书不是为了看书,而是为了提醒她四姨娘不识字一般。

安若晨在指缝里看着四姨娘段氏倚在她房门口一脸讥笑,不由心里叹气,小时候当真是不懂事的,不知道能屈能伸的道理,火气太大,隐忍不够。所幸她醒悟得早。日后的日子会好的。

安若晨瞧着安之甫骂得差不多了,忙插话道:“爹爹,女儿是有错。可爹爹不让女儿看那些个传奇话本故事的,女儿早已不看了。上回爹爹不是全烧了吗?”她一边说,一边有些心虚的瞅了一眼书桌。那目光方向太明显,被安之甫捉到了。他抬眼一看,女儿书桌角上,摆着几本书。

“既是不看了,又心虚些什么!”安之甫大声喝,自认抓到了女儿把柄,大手一挥,“把她桌上的书拿过来!”

一旁的婆子忙过去拿了。

安之甫一看,最上面一本《女诫》,再后面是《内训》,看起来确是循规蹈矩。再看下一本,《龙将军列传》。

安之甫大怒:“混帐东西!”还敢扯慌说不看闲书。

等等,什么将军?龙将军!

安之甫赶忙翻了一翻,还真是龙将军。这书里记录了龙腾少时随父出征始至前些年的各种民间流传的轶事,年少英雄,金戈铁马,战功赫赫,万人景仰。

“哪弄来的?”

安若晨怯怯嗫嚅道:“前段时日在杂货郎那儿买的。说是外县的说书先生手抄话本。”其实是她挨了四板家法回来后连夜赶制,瞎编乱写,薄薄一册,像模像样。想着若她爹起疑来抄她屋子就让他抄出这个来,证据确凿,她犯花痴,为见将军,这才离家。如今用这方法亮出这物证,顺水推舟,毫无破绽。

安之甫再翻了翻,看了几段。然后“哼”了一声,再骂一句:“成日弄这些乱七八糟的,给我抄十遍佛经,修身净心,好好反省反省。”言罢,拂袖而去。

书被没收了。

安若晨松了一口气。她是要反省啊,她反省过了。此次出逃失败,除了运气不好外,是她太过着急,未想周到。她没有帮手,孤身一人,脚程又不够快,这般直接逃自然胜算不大。她应该先躲起来,待风声过去,再寻机会出城。

话说安之甫拿了那书回去细读,不觉竟一口气读完。写得当真是好,把这龙将军智谋英勇表现得淋漓尽致,简直是英伟奇才,天下无双。若是本人瞧见,定当欢喜。安之甫忽然生出个主意来。他召来安平,让他去城中各书肆寻一寻。安平寻罢归来,告之全城书肆,并无此书。

安之甫大喜。如此甚好,正合他意。他找来书匠,将那书重抄重裱,换上绸缎书面,配上檀木礼盒,再写好礼帖,托关系找人给龙大将军送了过去。

安之甫干这事的时候,安若晨也在忙碌。她在实施她第二次出逃计划。

府里的人都靠不住。倒不全是忠心的问题。比如老奶娘和她的两个丫环对她是真心好的,可她们动不动就慌张哭鼻子,不能成事。而且她们就在府里人的眼皮底下,有些什么破绽一露,她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安若晨想在府外找一个帮手。

那人不能知道太多,这样不会露口,又要稳重能办事,这般才能派上用场。最后安若晨选中了给安府送菜的陆大娘。

陆大娘是个寡|妇,家里是军户,丈夫儿子都应征入伍,再没有回来。陆大娘没有改嫁,不回娘家,自己居一小屋,她没有地,但识些字,会算帐,于是帮着给各家送菜送粮结款挣些钱银。

安若晨观察过陆大娘好一阵,她不爱道人闲话,不扯事非,账算得明白,货单列得清楚。安府有时要些稀有的食材,她也能想法找来。对人不谄媚,对受苦的仆人颇有同情心。安若晨见过她偷偷给府里受罚不得饭吃的仆役带吃的。离开时不动声色,似什么都没发生过。安若晨故意去堵她,她也镇定自若,没露什么马脚。

安若晨决定寻求陆大娘的帮助。

起初安若晨是没事就在府里晃,到处找人聊天诉苦,让人都觉得现在大小姐不敢出门了,闷了也只能窝在府里闲扯。然后安若晨找了个机会,截住了陆大娘与她在后院僻静处瞎聊。大家对她喜欢找人吐苦水之事见怪不怪,没人在意,无人留心。

安若晨是这么与陆大娘说的,她说她有个妇人朋友,嫁了个脾气暴躁的相公,那相公有时喝醉会动以拳脚,妇人被打骂得凶了,也不敢回娘家,便想着有处小屋,可以偶尔躲上一躲。所以想请陆大娘寻个安静不起眼的巷内小屋,供她朋友需要时避祸容身。

陆大娘颦眉听着,倒不追究她那妇人朋友的身份,却是问对方是否考虑妥当,这般作为是否可行。逃家之后还能回去?会否遭到更多毒打?是否有孩子?会否因这一躲而遭休弃?

安若晨心里暗想这陆大娘果然是有个思虑的,于是又道:“我那友人的相公管不住脾气,动手时是真打,我那朋友时不时受些伤,陆大娘说的那些我也曾问过,她说她自然是深思熟虑过的,只是有时她若不躲一躲,怕是打得狠了丢了命,那又哪还有其它。之后的事,她自己有办法处置。只是她未曾与我多说,想来也有顾忌。但人命关天,我也不能袖手旁观。总不能待她死后上坟时再来后悔当初未曾帮她一把。”安若晨一边说一边面露悲色,含泪欲泣。

陆大娘露出心软的模样来,安若晨赶紧悄悄塞了一小碇银子过去:“我那友人托我找人为她租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