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往生记 >

第96章

往生记-第96章

小说: 往生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金是源源不绝,后顾已然无路,王辑质带着手下的十几员猛将就开始了传奇生涯,近乎奇迹般的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就推出了四通的第一代产品——四通2013型打字机。
    按现在的眼光看,除了键盘,这简直就是一部任天堂红白机的翻版,除了字处理功能之外,别无其它的能力,以021处理器为中央处理基础,其显示屏也只能支持两行汉字显示,外接oki型号的打印机,可以打印任何中文文件。
    由于部件简化,这部史无前例的打字机仅仅卖四千五百块,不用配显示器,仅仅需要一部八针打印机就可以组成一套办公系统,万元之内的预算对当时所有的潜在客户都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王安是时任四通总经理,以他的观念那是只等王辑质的产品一出来就挂在中关村各家店里面卖。长久微笑着阻止,而是花了一笔小钱,在当时堪称简陋的中央电视台买了不短时间的广告,大力的宣传四通2013型打字机。
    广告做的很奢华,里面含有洋人、白领、现代化办公室等等要素,与当时那些字幕式的广告堪称云泥,一时间几乎国内所有能看到电视的人都在谈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四通公司,还有那据说比电脑便宜十几倍的打字机。
    电视的的力度还不够,经历过脑X金轰炸的长久自然不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因此全国只要是数得上字号的报纸杂志全部沦陷,广告还是其次,可恨的是长久还授意王安是高价收买了一部分枪手,大肆撰文无耻的为四通打字机鼓吹,那舆论威力简直压得近似功能的产品抬不起头。
    王安就是深受其害,本来王安公司就在82年的时候进入了中国,其办公电子产品同0521计算机平分秋色。
    83年王安的计划是彻底完结0521的生命周期,完成办公机器中国市场的一统,万不曾想到半路杀出个四通,不但支持王安公司并不擅长的中文打印领域,价格还便宜的要死,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在中文字处理市场就完全取代了老化的0521机,连自己的办公机器市场都萎缩了好大一块。
    是可忍孰不可忍,王安中国虽看不起这个新晋的小弟弟,但是还是解剖了四通产品,力图找出其成本的秘密。也不是毫无所获,以王安公司的实力,想仿制四通的产品那还是易如反掌,只是大陆的市场根本不为王安美国本部的重视,迟迟没有回音,而王安中国分公司没有生产能力,因此也只能干瞪眼看着四通不停的扩大产能,赚的不亦乐乎。
    其实并不是怪王安公司反应迟钝,他也麻烦缠身。王安以磁环存储器发家,以文字处理机登上了办公机器的顶峰,连IBM都不放在眼里。当时市场的主流是欧美发达国家,他们早了一步,遇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转型时期,大量廉价高效的计算机进入了商业领域,人们对文字处理机的需求自然萎缩。
    王安也非等闲之辈,他也看到了这个朝气蓬勃的微机市场,苹果和IBM的成功更是激发起了他杀入其中的决心。因此作为这个办公机器市场的主宰者,王安也决定开发微机意图分一杯羹。
    如同那些传统的计算机公司,王安依然想着怎样把自己的产品设计的独树一帜,这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而别人无法仿制。
    可惜硬件垄断的时代已经过去,王安的决定是在自绝于人民,花了大量金钱与时间开发出的王安微机虽然性能不错,但是不兼容主流市场,败得是一塌糊涂。
    这时候的王安主要精力就放在开发新产品上面,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在中国的市场,因此四通打字机以自己异常适合中国人习惯的操作方式和近乎于白菜的价格卖出了大量的机器,树立了中国文字处理机第一的品牌。
    四通2013中文打字机可以说是性能差劲,bug连连,只能满足非常一般的中文文本需求。但是其价格便宜,只要买一部对比东芝也同样便宜的oki打印机即可组装成一套办公系统,一万对五万的价格比连傻子都知道该买哪个的产品。
    王安是也算能人,初次掌舵却是有条有理,虽然巨大的市场需求量让他瞠目结舌,但是却丝毫不乱,开发、生产、出货、再投资,一切手段井井有条。要说四通为什么可以发展的这么大,王安是功不可没,简直比MBA还MBA,也算是草莽英雄。
    正文 第148章
     更新时间:2008…12…13 3:36:38 本章字数:4092
    长久无心插柳的产业联盟时日尚浅,连松散都谈不上,只是大家喝多了酒脑袋发热才烧了黄纸。大家的态度大多在观望,这年头谁跟谁有信心啊。
    四通的成立却如同放了个礼花,实打实的真金白银让这帮看客们又有了一点点想法,纷纷送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礼单,名为祝贺,实则打探消息。
    实力大的公司不在乎这点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只要你不和我对着干就成。至于其他小虾米则对四通的王安适羡慕不已,懊恼这小子怎么走了狗屎运,平白得了这么一大笔钱。
    驴粪蛋子还有返烧的时候,何况人呢?脱了体制的外衣,四通的几个创始人仿佛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干劲十足。
    王安适嘴皮子活,路子野,自然就任总经理,每天东奔西跑,拉客户搞宣传,拼酒席走后门,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把个四通小公司搞得风生水起。
    而王辑质则一心一意的进行着第二代产品的开发,偶尔也客串一下客服,解决客户们的难题。
    长久早就回香港了,不久就派了一个财务总监过来,负责公司所有的财务运行。长久的想法是通过这个职位来影响四通的进程,顺便将其变为一个桥头堡,自此来自香港的资金远远不觉的注入到了四通的血液里。
    四通的最早的产品很简单,除了很少的初代机之外,其它就是代理日本小公司Brother的打印机,配上了自己开发的驱动程序,转手就是一倍的利润,因此生意做的很轻松。因此除了广告宣传之外,四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二代终端机开发上,顺带招收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而张振民就是在这个进入四通的。
    张振民28岁,湖北人,和王辑质同是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张振民年轻的心中曾经充满了理想,只是社会的激流无情的抹去了他个人的印记,参加工作8年就完全蜕变成了一个混日子的家伙。
    犹如平地一声雷,那日研究所开会宣布开除了几个人,张振民认真的听完了这个公告,心中大惑不解。
    开除人并不是什么振奋人心的消息,但是这份名单却让他非常震惊,里面全是他平日敬仰的技术骨干,要说品德方面那是没说的,怎么会被除名了?
    于是张振民开始四处打听这些人的事情,有好事者自然添油加醋的讲给他听,张振民则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活一下。
    放弃人事关系,放弃工龄,放弃公费医疗,放弃……只要放弃一切,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了一宿,张振民感觉心中似乎有一把火在烧,烦躁不安,年轻时的理想又如同野草一样疯狂的生长。
    张振民托关系打听了一下四通公司的待遇及发展目标,得到的回答是惊人的好,虽说是民营的,但是无论是工资还是技术都很对胃口,剩下的问题其实就是万一四通垮了怎么办?
    张振民也曾努力了十几年,自认技术水平也算是个中上吧,怎么着也不会饿死吧。他打定了主意,放弃了铁饭碗进了四通,要是四通完了,自己就开个修理铺,实在不行那就开饭店去。
    几乎是怀着必死的心情,张振民找到了曾经的师兄王辑质,说了自己的想法。王辑质倒很高兴,想都没想就接受了他的加盟要求。
    就这样,张振民向自动化所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根本就不想什么批不批准的事情,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张振民第一天上班接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协同王辑质开发第二代文字处理机,按王安适的说法:咱们现在可都是在刀口上混饭吃,你怠工一天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尽快成熟起来吧,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王辑质倒没说什么,只是以身作则,一步一个脚印的做着实际工作。张振民只是略微一愣,其后兴奋起来,这才是自己渴望已久的生活啊,脱了外衣就开始干了起来当时技术部共有七八个人,正在拆解着从日本进口的文字处理机,这是王辑质的想法。由于第一代的打字机几乎是长久一夜成型,其本质只是一个文字处理终端,必须外接打印机才成,十分的不方便。
    得到的市场反应也是同样如此,因此在开发中,王安适提出了借鉴日本人的成熟产品,来个偷梁换柱。
    因为日本也是东亚国家,其文字同中国一样也有汉字,只要将其中的日文字库换成中文字库,日文输入法换成中文输入法,其他功能不变,这不轻轻松松一个新产品嘛。
    王安适这个想法一提出顿时获得了全部开发人员的支持,这个方案简直无懈可击,他们确实也动手做了。
    选择了几款性价比较好的日本文字处理机就开干,等到了打开之后王辑质却是心中一凉,继续把其他机器开膛,结果一样,他知道没啥指望了。
    原来日本的文字处理机内置的打印方式都是热转印式,虽说打印质量较好,但是需要极高的制作工艺和成本,以国内的开发手段远不能及。
    而且就算开发出来了估计市场也不会好,因为这种热转印式打印需求的条件极为苛刻,不但要使用特制的打印纸,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还特别高,至于色带那也是天价。
    技术部随即得出了结论:克隆鬼子的东西难度高,不太可行。四通公司所有成员立即开会讨论,对下面的方向进行讨论。
    四通初创,地方还不大,十几号人窝在一间比较大的屋子里开会,绝大多数都在吞云吐雾,空气差的可以。
    大家各抒己见,大多数认为放弃日本货,支持自己开发系统是明智的,但是风险大。寥寥几个家伙没信心,认为还是复制鬼子的东西比较稳妥,即使失败了也没啥责任。
    王安适听着这几个家伙的话怒从心头起,拍了桌子:“你们这还是人话吗?你以为这是研究所,还在为领导负责?我们这是在为自己拼搏!什么叫没责任?失败了大家都得喝西北风,复制鬼子的东西同样是风险的,我认为还是让技术部的同志们决定比较好。”
    这一番话说下来人人无地自容,他们心中或多或少的都有这种国企思维,不作为是永远不会犯错误的。
    虽说人人倾向于自己开发适合国情的机器,但是没人表态,最后想了个办法:打国际长途请示领导。
    千里之外的曹长久接到电话哭笑不得,听了原委之后只说了一句话:“你们自己看着办,我相信你们的眼光和能力,资金上有什么困难就和财务说,技术上的困难可以向香港这里求助,大家会帮你们的。”
    有了长久的指示,王安适信心大增,询问了一下王辑质:“你怎么看,自己做有没有把握。”
    王辑质想了一下:“只有六成把握,但是哪怕只有半成也要自己做,依赖鬼子对长远发展不利。”
    王安适听了他的话,心中掂量了一下,一咬牙:“就这么定了,立足于国内市场,坚持自己的技术,开发自己的机器,树立自己的牌子!”
    谁也没想到,这逼出来的三个“自己”却成了日后四通的企业文化,历尽坎坷终成正果。
    定下了目标,事情就干的顺,技术部分析了开发难度之后决定以针式打印机为蓝本,机芯和液晶屏由香港本部采购,bios则由他们自己开发,不借助外力。
    仔细调查了市场,王安适他们得知国内也有几个颇有实力的厂家在做同样的事情,有合资的也有国企,情况不是太妙。
    而且还有一大帮人在冷眼旁观,就等着四通出丑,若不是四通有着外资的背景,早就有人暗中下绊子了。
    险恶的生存环境不能磨灭英雄的成长,只是必要的养分而已。四通的天才们仿如一夜之间变了一个性格,开发热情似火,那些讥讽嘲笑充耳不闻,宛如一个独立王国,一步一步脚印的进行着心中的梦想。
    打印机芯国内还没有人做,因此大家都是进口国外的,处于同一个水平,这里面没什么文章可做,突破口只能是软件的功能了。
    王辑质深知其中的要领,接触过中文电脑和wordstar的他绞尽脑汁的扩充文字编辑功能,把能想得到的中文编辑方法都塞进了小小的机身。
    若论文字编辑软件的老大当推wordstar,长久美国公司的vs…office还数不上第一,因为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英文处理机都使用wordstar,他本人深受其风格的影响,因此功能的设计上就很相像。
    比如wordstar里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