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往生记 >

第92章

往生记-第92章

小说: 往生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为他们所做的努力欢呼吧。”带队的领导非常富有**,一句话就迎来了持续不断的掌声,不过这是发自内心的,甚至有在场的老专家在一边发疯似的鼓掌一边抹眼泪。
    辞云贵教授微笑着等众人的掌声稍息,立即开始了讲解,将这部机器的一切娓娓道来。
    “我从不相信中国人不能做到世界第一!”
    “主席就这样鼓励我们,我们也做到了第一步。虽然亿次只是追上了美国人76年的最高水平,但是从这部机器的设计上来讲,我们和世界最先进的差距只有四年了。”
    “这部计算机我们命名为银河一号,借鉴了中科院757计算机的精简设计思想,尽量将所有的运算过程放在寄存器中进行,大大缩短了访问内存的时间,设有向量、标量、地址等大量通用寄存器。”
    “由于晶振的原因,国内没有这个生产能力,只能从国外进口,买不到最好的,只能用8兆赫的凑合,因此这部计算机的主频只有20兆赫,远比cray…1的80兆赫低。但是我们有优秀的设计来弥补频率的差距,同样得到了中科院计算所的帮助,提供了他们研究成功的多处理机并行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开发,终于研制成功双向量并行阵列,全流水化的体系结构。”
    “银河机集成了20个运算流水部件;指令控制和数据存取也都流水线化;机器主频达20兆赫,每秒可获得8000万个浮点结果;主存储器容量为100~400万字(当时计算机不论字节,论字,每字64位,相当于八个Byte),外存储器容量达1012字。”
    “这个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目前国外已知的计算机都没有这么大的存储器容量,这对提高银河机的性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我们还有一个创举,那就是舍弃了高速ECL集成电路存储器,而使用了国内自主开发的高速动态mos管存储器,不但大大降低了功耗,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容量。这个在国外同类型机器中也没有发现,我们是第一个。”
    “当然了,mos存储器的速度还是和ECL的有差距,我们只能剑走偏锋,增加存储通道以提高实际的存储速度,还专门设计了存储器素数模型,大大减少了存储器访问冲突。”
    “大家请走近点看,这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排风冷却系统。美国人的cray…1频率高功率大,热量惊人,他们设计的是用氟利昂冷却。我们的机器频率虽低,但也有好处,那就是热量不是太高,风冷就足够了,这些个锲形柱状管道结构就是风道,连接一个大功率风机,几百千瓦制造的热量瞬间即可带走。”
    伴随着辞云贵教授的讲解,观看的专家们不时得爆发出掌声和吸气声,对这部机器所使用的先进技术发出由衷的自豪。
    长久也在听,心底不由得佩服中国人的智慧,所有的这些设计都围绕着扬长避短的思路,频率不够那咱们就齐头并进,两个处理中心一块上,数量胜质量。
    ECL集成电路咱们憋不出来,那哥们就用mos管的动态存储器,虽说速度次点,但是架不住便宜啊,多多的堆上去,增加内存的通道数量(类似于现在的双通道内存技术),以容量换速度。
    美国人的紧密加工厉害,可以使用微加工技术把氟利昂通过芯片背面的细小管道带走热量,咱们手工制造的活计可完不成,那就避开,直接用高压风机吹,效果也不错,除了机房外面噪声比较大其他没啥不妥的地方。
    细节化的设计体现了制造技术不如人的无奈,到底是一力降十会啊,要是中国的工业基础足够的强大,哪里还用这样挖空心思的另辟蹊径啊。
    “开机了!开机了!”
    一阵叫唤把长久的思绪拉了回来,原来辞云贵教授开始启动机器演示了。
    巨型计算机的功率很大,启动速度可不是微机那样,“嗖”的一下就进系统了。那可是有讲究的,这么多的分立部件,先开哪个后开哪个,预热,提速等等,繁复的很,等闲没个半小时不能工作。
    就拿银河机来说吧,耗电300千瓦,电压不高电流挺大。主机是不能先动的,否则一开就得烧掉,第一步先得把散热系统打开,等风压稳定了,再启动外围的几十个标量辅助处理机。
    等这些处理机分别通电自检完毕之后,基本上二十分钟也就过去了,然后就是开动主机电源。还不能一步到位,得慢慢的分层次分阶段的提高电流。
    几十万个集成电路部件一一的通电自检,想一想就何其壮观啊!可是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你能感受到的就是那管子里面呼啸而过的高压热风。
    等这一切做完,刚刚好半小时。这还是是启动顺利,要是有什么差错那就得从头再来,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战战兢兢如临大敌,所有的动作一丝不苟循规蹈矩,很有点宗教仪式的感觉。
    “所有的机器制造出来都是为生产服务的,没有应用的东西只是废铁一块。”辞云贵教授继续说道,“国家给我们定下的目标就是要在85年之前完成亿次巨型计算机的国产化应用,经过各方面配合,我们提前两年完成了这一目标。”
    “软件是一个计算机的灵魂,不通用的软件只能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灵魂,因此我们瞄准了cray…1,提出了和国外主流巨型机软件兼容的思想,开创了并行操作系统、向量化编译、多级诊断和并行算法等研究。在此还是要特别感谢中科院计算所的同志们,他们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操作系统、向量化编译器、并行算法等等基础技术都是由他们无偿提供。”
    “北京大学的杨教授也是功臣女中豪杰,功臣之首。银河机软件工作繁重,程序设计量达200万行之多,没有她首创的软件工程方法,这简直是不肯能完成的任务。”
    听到这个长久忽然来了兴趣,出言问了一句:“应用为主,出了编译器、操作系统,银河机能做其它什么事情吗?”
    辞教授点点头,说道:“这位年轻同志问得好,巨型计算机胜在速度惊人,数据吞吐量大,因此适合一些计算重复繁重的工作。我们特地和有关单位合作,开发银河机的应用,目前已经完成的就有石油部地质局研究院的地震数据分析子程序,还有我们国防科大的一个高跨音速气流的模拟程序。等过些时候专家组验收的时候,这些软件系统将一并作为验收程序让大家检验。”
    “这样啊。”长久点头,看来自己把别人看的轻了,也是,花了这么大代价造了个巨型计算机不是放那里看的,肯定要有需求才会投入。
    电子部的领导听到长久说话,眼睛一亮,把躲在人群中间的长久一拉,对辞云贵教授说:“真是人生无处不相逢啊老辞,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年轻的同志就是你缘铿一面的曹长久同志,你赞不绝口的并行算法、多处理向量结构还有操作系统等等技术就是曹同志在计算所研发的,你们要多多交流。”
    领导一番话引起了众人的目光,都没有想到自己身边的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伙子居然是如此人物,人们还以为这是那个领导或教授的跟班呢?
    辞教授推推眼镜,又惊又喜,握住了长久的手说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早就听说计算所有个十分年轻的技术天才,可惜一直无缘相见。我总是想象在怎么年轻也得三十好几了吧,今日一见真是不得不相信神童的传说啊。”
    没有任何准备就被领导推上了前台,长久顿时脸色泛红:“您言重了,我就是一普普通通的技术员,还得佩服您啊,我们当年没有实现的目标就被您轻松的达到了,您才是大宗师,呵呵。”
    正文 第142章
     更新时间:2008…12…13 3:33:13 本章字数:2795
    “都是为国家的强大做贡献,不分彼此。”辞教授笑道,“计算所的同志们种树,我们乘凉,要不是你们先期做了这么多的研究工作,我们也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说实话,你的操作系统、并行编译器可帮了我们大忙了,否则银河机至少还要等两年才能完成。”
    长久只是微笑不语,辞云贵教授客气了几句也抖擞精神,继续他的讲解演示。
    不能不说辞云贵教授讲解的翔实细致,每个结构每个细节都不漏过,算得上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周围听的都是行家,若是说错一句话,堕了国防科大的名头可不行。
    长久本来对银河机瞧不大起,总觉得要是王所还在,757机肯定也能达到这个程度,这时候站在这里的就不是国防科大的人了,自己也不用远走他乡另谋生路。现在看起来银河机并非浪得虚名,绝不是买别人的芯片组装一下那么简单。
    据辞云贵教授称,银河机研发工程总共使用了一百多项自己开发的技术,包括多处理机并行技术、内存共享技术和mos管动态随机存储器技术等在内,还有几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创新。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长久只是略略一看就知道辞教授所言非虚,银河机确实是国防科大的智慧结晶,好多757没有解决的难题都被他们攻克了。虽说这些技术只是为了避开那些国内无法逾越的制造障碍而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毕竟也是辛辛苦苦绞尽脑汁花了真金白银开发出来的啊……“王部,这银河机打算怎么办?公开吗?”长久低声问电子部领导。
    王部答道:“当然公开,准备就在这次大会上宣布,届时会有各国的报社记者前来,如此扬我中华国威的事情怎能不大张旗鼓。”
    这样啊,长久皱起了眉头。
    “王部,借一步说话。”说完,长久就退到了机房的角落。
    王部很诧异,但是还是跟了过去。
    “有什么问题吗?”
    “说句实话,银河机虽然只达到了美国人76年的巨型机水平,但这只是以速度衡量的。”长久看看那边拥挤的人群,压低声音郑重其事的对王部说道,“以我的看法,最好还是保密一点的好,因为银河机还真有几项技术世界领先,至少我在国外还没听说过,能不公开还是不要公开的好。”
    王部笑道:“年轻人不要这么敏感,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个啊。别欺负我不懂,电子产品两年就换一次代,我们至少落后西方两代以上,能有什么技术给人家偷啊。”
    一听此言长久大惊:“可是……”
    “安心拉。”领导安慰长久,“具体的东西我们会保密的,国家安全部门也不是光吃饭不做事的,银河机是我们的科技人员呕心沥血的成果,绝不会无偿的转让的。”
    长久还想再说,领导已经摆摆手,走了。
    郁闷,长久非常郁闷,他真的感觉银河机是有保护的必要的,这其中的技术若让其他居心叵测或是愚蠢若猪的人得到,为害不小,与国与民都没有任何好处。
    似乎是传统吧,中国文明发展史之中似乎就没有知识产权需要保护这个概念,无论是保护别人还是保护自己。
    改革初期这种亏吃的不少,冷战时期被封锁也就罢了,人家不给咱,咱也没道理给人家,可是改革开放了,完全没有准备之下国内市场一下子向列强们打开了,露出了一块块毫无防备的鲜嫩肥肉。人们的观念还没准备好,都以为做生意和家门口买菜一样,却不知道需要保密的不仅仅是军事技术,经济领域是更残酷的战场。
    文明之间的交流本就是互通有无,力强者胜,信奉丛林法则。你要有个什么还则罢了,若是那啥什么都没有,你就等着沦为原料产地和倾销地吧。
    摄于太祖的余威,老外刚刚进来的时候还遵循西方自由世界的商业法则,老老实实的按照国际惯例购买那些他们需要的技术和商品,当然都是当时只有中国才有的东西。
    只是俺们摩诃支那国一向地大物博,好客迎人,一开放就没边了。那时候人单纯啊,闭关锁国多少年,企业都是国有的,要交流啥技术一张介绍信就搞定,压根就没想到还有商业间谍这种玩意儿。
    要说开国几十年,中华儿女也攒了些家底,独门绝技也有几招,比如那啥的“两步发酵制维生素C法”、宣纸技术等等都是举世无双的成就。
    对了,还有景泰蓝,狗日的鬼子!
    老外需要这些东西,一听中国开放了,立即屁颠屁颠的跑来高价引进,憨憨傻傻的竞标。等到了大陆才忽然发现不用付钱直接就可以回家了,因为某学报将“两步发酵制维生素C法”的全部研制过程、细节、配方、剂量刊登无遗,老外只要买一本就万事大吉,大家欢欢喜喜回家过年。
    这些个只是冰山一隅,其他的技术泄露更是触目惊心,原因是啥捏,咱工厂不设防,还特别喜欢外宾来参观,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末了再奉上全部资料,以大国胸怀包容一切。
    只是老外似乎不领这个情,好处得了不少,一转眼就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