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锦衣王侯 >

第230章

锦衣王侯-第230章

小说: 锦衣王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承祖道:“哦,这事我倒是没听说,如果是真的话,那就买吧。挑人的时候,带上司琴司棋,她们两个是王府出来的,看人的眼光是有的,由她们挑人错不了。如果银子不够用,可以找钱庄去借一些,反正安陆的钱庄大多是王府的产业,倒是不怕借。不过我想,还不至于不够花吧。”

“够啊,咱们的银子怎么会不够花,其实这次我们应该是赚了不少钱的。”赵幺娘道:“进府的时候,如仙姐出面,卖了一部分进府名额。这事当时你不知道,所以也就没人跟你说。这些名额卖的不便宜,收获了一笔钱,后来乱军退了以后,如仙姐又出面收了些铺子,现在转手卖出去,也赚了一笔,买人是够用了。只是那些人终究是被乱军……。再者,她们本来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如夫人,不是丫鬟,不会伺候人,买来之后干不了活,只能白吃饭。大户人家是不愿意买的,也就是穷人愿意买回去当老婆而已,不过从心里,也是看不起她们。”

“没什么,那些事又不是她们愿意发生的,怎么能因为她们受了那些害,就要伤害她们?把她们买来呢,让她们学着干活,司琴司棋都是有本事的,好好教教她们,过几年就能干活了。咱家现在就算养几十张嘴,也养的起,就不要怕花钱。”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铁珊瑚抱起来“珊瑚儿等到年后也快生了,也算是给我的孩子积点福吧。”

外面不知是谁放起了烟花,夜空之中万千道火焰炸开,如仙痴痴的看着那烟火,半晌之后道:“我当初在行院里做花魁,每到这个时候呢,都是最忙的时候。除了茶会,就是诗会,再不然就是酒局饭局。往来的都是大户人家,赴的也都是名士的宴席,可是比起来,还是今天这桌饭吃的最香,这个年,过的最舒坦。”

似乎受了这个烟花的号召,放烟花的人多了,空中一道道火光闪现,杨承祖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管是这个城市,还是整个大明,虽然受了不小的创伤,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都能恢复元气。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快这个速度,让它能快一点恢复,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自己赚点钱花。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家就要添人进口,守起岁来,就更热闹了。”

几个女人不管平日里有多少龃龉,在这个时候,都要装出一副合家团圆的样子,没人会在这时候出来触霉头。听他这么说,都纷纷表示赞同,如仙则靠在他怀里道:“你啊先别想这些大事,先想想小事吧。等过了除夕,孙老爷子那边,你要怎么应对,当心人家当面提亲啊。”

第四百六十六章帝师(一)

时光荏苒,春去夏至,安陆城的天气逐渐热了起来。眨眼之间,杨承祖抵达安陆兴王府任职,已经将近一年时间。那场给安陆带来了巨大伤害的叛乱,于朝廷层面,却不过是水面微澜,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虽然从局面上看,这场叛乱导致了数名朝廷命官殉职,无数百姓受难。可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场叛乱并没有对整个战略布局造成什么太大影响,甚至于连朝廷大军都没出动,不过是襄阳出动了一个天威营,就把叛乱勘平。

以这个朝廷的高度,大明每年发生的这种级别的民变都不知道有多少,这不过是其中之一,并不足以引起朝廷的太多重视。

至于这其中王府的奋战又或者是凤立松部反水带来的意义,都在逐层的报告中逐渐稀释,最终到达正德眼前的,也不过就是一场规模略大,为祸也略大的民变而已。杨承祖以及兴王府并没有因为这次勘乱的贡献而得到朝廷方面的嘉奖,湖广地方衙门,也没因此受到什么责罚。

不过正德基于湖广发生的这起民变,也做出了安排,一方面兴王府的护卫编制从原本的一千五百人增加到两千五百人,另一方面又将安陆卫置于兴王府的暂时指挥之下,以确保王府安全。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杨承祖这个四品王府仪卫正,却成了凤立送这个三品指挥使的上级这种局面。

不过这说来也不奇怪,大明的官比的是差遣而不是品级,一个正七品巡按,可以对这个一个四品知府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他一个四品仪正指挥一个三品指挥使,倒也不算违和。

世子朱厚熜袭爵的事还是没有下文,据说是被一些人给拦了下来,倒不是说能破坏掉,总之能拖着就拖着。不用说也知道,这事的背后,少不了张太后以及张延龄等人的影响,也正因为此,现在王府的担子,主要还是压在了杨承祖的身上。

铁珊瑚生了个女儿,算是杨家三代的长女,柳氏喜欢的像个宝一样,把个小奶娃成天放在自己身边不放。而郝青青、李玉娥也快生了,想来杨家很快就会热闹起来,小美娥也不愁没有玩伴。

长寿郡主那边碍于身份,虽然与杨承祖打的火热,但是终究不敢怀上孩子,只能用各种方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赵幺娘和李月娥却是急着要孩子,一直没能要上。

封神演义、精忠全传两部大部头的超长篇话本在安陆开始发行,现在连湖广一省,都已经流行起杨承祖的著作。顺带的短篇话本,也推出了十几个,其中既包括了妒夫罗赛傲,烈女杨脂等,也包括了名为福公案的探案故事。

他这些故事或猎奇,或故事曲折,销路都不错。除了写书带来的收入外,更重要的是,他在书中倡导的那种,轻视贞节,注重内心坚贞的取向。这种取向于眼下的舆论大环境可以算是离经叛道,可是对于遭受兵火荼毒的安陆来说,却是收获了最多的口诛笔伐同时,也收获了极大的销量。

那些被大户人家处理掉的女人,不过是受害人中的一小部分。另外一部分人则是有着身份家族等因素,又没自尽,只是偷偷的压下那段过往,然后努力忘掉那段过去选择坚强的活下去。这些话本的出现,于她们而言,算是一种精神上的巨大慰籍,让她们找到了精神上的支柱,因此于明面上对这种话本大加斥责,不过私下里,却悄悄的珍藏起来,看了又看。

孙家那边,倒是没有趁着过年的时候,借机提出结亲的事,孙交作为一位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有着足够的沉着,并不急着把女儿推销出去。或者说,他有着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相信在大势面前,杨承祖并没有更多的路可以走。

杨家已经搬进了王府里,不过与孙家的往来,并没有因为这种搬家而疏远。杨家现在已经在安陆购买了十余顷田地,在农业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只有多买田产,才能保证家业稳定,这些地产如果不是有孙家支持,也不是那么好买的。

乃至于管理佃户,以及经营铺面时,孙家也出面给了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两下里的关系,现在依旧属于亲密伙伴,在安陆的士绅阶层中,也把杨承祖看做了孙家的东床快婿看待,来往时,也多以这种态度结交。

孙雪娘依旧经常来来拜望柳氏,说一些话,放一些礼物,相处的十分得体。既可以看做是晚辈拜见长辈,也可以看作未来儿媳来拜见婆母,其中分寸恰倒好处,谁也说不出什么。

杨承祖的文名越来越响亮,不知是多少安陆名门闺秀的梦里人,她身上的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不过作为孙交的女儿,她自信有把握应付这种局面,这一仗的赢家注定是自己。

时令已接近端午,仪卫所衙门内,杨承祖穿着官服,手中拿着塘报,正在念叨着战争的最新进展。而旁听的,除了仪卫司的一众军官外,还多了一个身体单薄的年轻人:蒋大郎。

经过王府保卫战之后,他不再对杨承祖隐瞒身份,直接承认了自己就是兴王世子。杨承祖表演了一番不胜惶恐的戏码,对方也表现出了足够的雍容与大度,接下来就是君臣尽欢,大家依旧保持着这种来往。

按着世子的要求,希望在其他人面前继续保持蒋大郎的身份,不想被区别对待。自己想和杨仪正做兄弟,而不只是做君臣,杨承祖的表现,也确实是把他当做了陆炳的兄弟,也就是自己的兄弟。除了应有的尊敬外,并没有过度的恭维。

这种尺度拿捏让朱厚熜心内颇为受用,觉得这个大臣是自己靠着人格魅力笼络而来,与自己的身份无关。

眼下江南第一等的大事,就是对宁王作战的战局,像是这种塘报,是杨承祖从知州衙门拿过来的。分析战局,大家揣摩战争走向,对下一步的战争进行猜测已经成了王府中人的乐趣之一。

今天看着他手中的塘报,朱厚熜关切的问道:“杨兄,如今战局如何?是否就像你之前说的那样,官军不日就会克复全境,一战成功了?”

第四百六十七章帝师(二)

在春季到来之后,朝廷的大军终于和顺德军打了一仗,这差不多是能决定整场战役走向的决定性会战,不过其过程却乏善可陈。装备精良,却是由江湖草莽以及抓来的农夫组成的顺德军,根本没有和官军决战的勇气。在经历了数起领兵官反水的事之后,宁王不再相信他的将领,而是用自己的子嗣、仪宾以及亲属充当领兵官。

可是这些领兵官并不善于指挥作战,在这种大规模的战场上,这些将军全都陷入了混乱,不知道该如何指挥。战争的结果就是双方交手不久,顺德军就被打的落花流水,宁王的旗帜又被风吹断,顺德军莫名其妙的开始反水、瓦解,最后就是逃亡。一场本该轰轰烈烈的战役,变成了草草收场,想来正德天子也会有未能尽兴的遗憾。

顺德军一败涂地,朝廷军队缴获军资无数,顺德军残部一路溃逃,进入南昌固守。南昌作为宁王就藩之地,算是他用心血打造的要塞,加上手里有先进的火器进行防守,并不是一座容易攻略的城池。之前王守仁曾经带兵攻打过南昌,但也只是牵扯了宁王部队的精力,并没能顺利破城。

是以这次朝廷大军对南昌的围攻,大家普遍的观点,都认为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略战。还有人根据情报推算出南昌的存粮可以支应半年以上,在弹药和粮食用尽之前,没人认为朝廷能攻下南昌。

朱厚熜府中有专门的纪善,也就是教导王储的教师,这些人都是饱学宿儒,学识渊博之人。按他们的分析,这场战争也会持续数月乃至一年之久,甚至他们从极限的角度考虑,认为南昌可以守两年左右。

不过杨承祖是唯一对此持反对意见的,他坚定认为,这场战斗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一个月已经是战役的极限。由于世子和他走的近,这小半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会过来,跟杨承祖对很多问题进行交流。

这种交流越来越像是学与教的关系,那些本来承担教授之责的纪善,自然对出来误人子弟的杨承祖有许多不满。是以这次战役的走向,也就成了两下的一场较量,到底谁是不学无术,正好可以拿这次的事当作试金石。

杨承祖属于在安陆小有名气的文士,也就不会有人白痴到上门向他挑战,通过比试来决定谁的文化更高,谁更适合教授世子,游戏不是这么个玩法。纪善们连向王妃告状都不能,只能在袁宗皋那里告一些状,再接下来,就是在一些问题上希望世子真正看明白,谁才是真正的有识之士。

朱厚熜本来也是支持纪善们的说法,南昌被宁王经营多代,堪称宁藩的基本盘。据说起事之后,还在南昌城外修筑了许多小型堡垒,以小堡垒拱卫主城,堪称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再者宁藩军中有巧手匠人制造的精巧火器,在之前的战斗里,这些火器已经给官军制造了许多麻烦,在这种防御战里,这些火器必然发挥巨大作用。说不定每一寸土地,都要用人命来换,这样的仗,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打完?

杨承祖将手中的塘报大声宣读出来,上面的消息是官军已经将南昌城外的的堡垒一扫而光,全部拔除完毕。贼军被斩杀俘虏无数,官军即将对南昌展开进攻,想来必可一鼓而破,灭此朝食。

由于战争的影响,整个江南商路不通,湖广的生丝、粮食、茶叶、木材都难以运出,外省的商品进入湖广也比较困难。导致湖广物价腾贵,所有人都深受战乱之苦,全盼着仗早点打完。

一听说这消息,一众军官全都大为欢喜,有人道:“这仗眼看就能打完了。只要打完了仗,咱安陆的日子就好过了,生意也能好一些了。”

朱厚熜与陆炳则与杨承祖走进里面的书房之内,这半年来,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在这个房间里进行长时间的谈话,或者叫授课。杨承祖一开始的时候,不过是说一点自己的见解,不过后来,就变成了他每天向这两人灌输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由他们自己判断是听还是不听。

他从没想过改造谁的想法,或者说让谁的认知产生变化,古代人的身子顶个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