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海权-第8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线准备向两侧扩大战果的时候,紧随其后的自行反坦克炮和士兵手中的火箭筒很快就会把这批残余部队消灭殆尽。拖着尾烟的火箭弹和无后坐力炮在这种近距离作战中作用巨大,不少德国坦克在被摧毁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致命的打击来自哪。幸存的坦克乘员从满是硝烟和火焰的战车上逃出,而等待他们的则是从四面八方射来的密集子弹。一具具尸体散布在烧毁的坦克周围犹如一幕无声的哑剧揭示着战争的残酷。
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华夏击溃了对方第一波攻击后,自身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各个营之间被切割的支离破碎,大战结束后的幸存者像撒芝麻盐一般散布在绵长的战线上。德国人只要再集中一次兵力就可以从中打开一个缺口。不过可惜的是,华夏主力军团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进一步向德军纵深发展,面对兵种齐全兵力占优的华夏正面部队,德国人的断后部队就要差了很多。甚至于不少快速纵队已经突破了对方最后一道防线,犹如一柄柄尖刀一般刺向德军的后背!在漫天的火焰和硝烟之中,一辆29型坦克撞开沙袋堆成的掩体将后面的一门火炮撞翻在地。价值高昂的火炮在坦克履带的挤压下迅速变形。战车前部的航向机枪和并排机枪不断嘶吼着,打出一道道的弹链,飞蝗一般的子弹追上四散逃离的德军将他们一个个钉死在地上。
即使后方战线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但是德军一线部队依然努力挡住对方的进攻,在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双方展开了交战一来最大规模的混战,在快速纵队穿插过后,残余的德军在低级军官的组织下依托残骸和剩余的工时进行抵抗,于是后续的华夏部队不得不在各种支援火力的掩护下与德国步兵战在一起。mg机枪被称为油锯果然是有道理的,超高的射速让这种机枪在使用时发出一种类似切割油布的声音。往往一挺机枪就可以封锁一条道路,除了短暂的更换枪管的时间。这些机枪可以一直打下去。
“把轻迫击炮拉过来!干掉那个机枪点!”用机枪和对方对射显然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在进攻中华夏更喜欢将迫击炮小组下放到进攻的排甚至是班中。一个4人的60迫击炮小组可以极大的提高部队的攻击效率,那些喷吐着火舌的怪兽面对从天而降的炮弹往往毫无办法,当一挺mg机枪被清理掉后,华夏步兵就可以用自己的机枪稳定的压住对手然后慢慢吃掉。
“德国人太依赖机枪火力了。他们的一切战术都是围绕机枪展开,一个班中将近7成的火力都是依靠那挺mg机枪和4人机枪组。剩余的步兵更多的是保证机枪的安全和为机枪携带足够的弹药。一个班13名左右的人,除了一挺机枪之外,剩下大部分都是毛瑟步枪,或许还有2到3挺冲锋枪,但是可惜的是,在失去机枪火力后,剩余的火力完全无法和拥有半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的我军抗衡,我们削弱了机枪在步兵火力中的重要性。却加强了其它武器的火力,虽然远距离火力和德国人比没有优势,但是在400米左右的距离上。我们占有压倒性优势,而且更加稳固不会因为一点失误而全盘崩溃。”一名华夏步兵军官曾经这样点评双方的步兵火力搭配的。
依靠突击步枪和自动步枪在中近距离的火力密度,华夏虽然艰难但是顽强的进攻着,为了保证攻坚能力,华夏还将步兵战车和貂式轮式战车下放到营连,这些“真正伴随步兵的战车”给前线攻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往往步兵就攻不下的街垒或者要塞用75mm炮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解决。而靠前的步兵又可以提前发现隐藏在废墟或者掩体中的反坦克炮。
激烈的战斗从黎明一直持续到深夜。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双方依然不肯退却。华夏军团竭力兜住尽可能多的敌人。而德国人则费尽心思从包围圈中保存尽可能多的兵力。在夜幕的掩护下德国人可以从华夏拦截部队的缝隙中撤离,进过一夜的搏杀之后,华夏冲入敌后的7个营也损失惨重,再也无法维持一条连续的防线了。不过即使这样,田勇的麾下依然尽可能的挡住德军。
两道肉眼看不见的光线在道路上扫来扫去,两台代号夜鹰的红外线探照灯被部署在道路两侧,交叉光束照亮了前面的道路,而有夜视设备的坦克和火炮则静静的守候在道路两边,等待着目标的出现。一个打着前灯的半履带车出现在了华夏坦克夜视仪的视野中,在红外线灯的照耀下,这名车长可以看到对方大概的轮廓,此时双方相聚700米左右,几乎在夜视仪最大作用距离上。这辆半履带车谨慎的向前移动着,突然仿佛发现了什么,开始后撤,并在几十秒钟后钻进了夜幕之中。探照灯手有效好奇对方的反应,开始扩大搜索范围。
这样的平静在数分钟后被打破,如同雨点般的曳光弹从夜幕中射出,猝不及防之下,两台装备着探照灯的半履带车被纷飞的30mm机关炮炮弹打成了两团燃烧的火球。随后越来越多的火力点出现在远方。密集的照明弹也升上了天空将夜间点亮!虽然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亲自指挥这支部队的田勇还是意识到对方似乎也有红外夜视设备,也许没有华夏的精良,但是却已经可以投入实战。刚才的红外线探照灯暴露了华夏部队的位置,而对方则利用这个机会打了华夏一个措手不及。那辆半履带车后撤可能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吧!
不过即使再困境中华夏部队依然体现出较高的素质,所有坦克和步兵战车迅速释放烟幕弹,将已经拉开的战争迷雾重新合上,而随后部队开始后撤分散,形成一个弧形,等待着对方的下一步行动。德国人的夜视设备有效距离没有华夏远,他们只是依靠红外探照灯的方向来确定华夏军团的大致方位,虽然获得了一时的胜利,但是可惜的是,当华夏军团把这些“灯泡”熄灭之后,德国人又成了睁眼瞎!当然,华夏的被动夜视仪也看不到了!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田勇现在很放松,反正自己堵在了这条路上,对方如果不想自投罗网的话,那就要退回去绕行几十公里,在夜间行车走如此的距离恐怕要到天明了吧。到时候不用自己收拾,徐怀德就能追上他们,并且给他们一个干脆的结局!当然,田勇也不是守株待兔,他悄悄的改变了一下部队的部署,并且后撤了一些。步兵提前下车,而负责“打灯”的探照灯和发射照明弹的炮组也提前进入阵地。
德国人最终还是没忍住,这种不对等的形势让他们别无选择。一发发照明弹照亮了他们前进的道路,而双方在舍弃了红外线探照灯后,在照明弹的帮助下进行了一场“白天”的战斗!在几百米的距离上双方展开了混战,而这一次,拜夜幕所赐,华夏的火箭筒小组再次大发神威,屡屡在百米之内击中那些打着头灯寻找目标的坦克。
在夜幕之中,这样的交战到处都是,双方不断的设伏和偷袭对手,寻找或者封死对方的出路。战斗一直持续到黎明,当布劳希契看到初升的太阳时,他即兴奋有哀伤,高兴的是他终于回到了出发阵地,而哀伤的是他损失了一半的兵力和近7成的重装备!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css713、老道6978、9527、flydjl、辰溪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意料之外的落幕
“布劳希契就这样败了?”就在布劳希契撤出了战场之后几个小时,北线的克鲁格就收到了德军总参谋部发来的电报。说实话,布劳希契的战败还是出乎克鲁格预料的,克鲁格认为三个齐装满员的德国师加上空军优势再不济也不至于让对方包了饺子吧。而实际上虽然没有成建制的摧毁德国任何一个团级单位,但是论损失程度的话,所有参战德军都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重装备的损失可以很快弥补,但是有经验的指挥官想要补充就太难了。德国在非全面动员的情况下想要补上这个漏洞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一切都该结束了!
克鲁格拿出来一份早已经拟定好的电报,将其交给了一旁的副官,然后这名副官转身离开。这是一封请求撤退的电报。早在布劳希契发动南线战役之前就已经写好,一旦南线失败,那么克鲁格就会要求北线德军趁早撤离战场。而双方的伊朗战役也将随着克鲁格军团的撤离而画上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当有人问道北线是否还有机会的时候,克鲁格无奈的摇了摇头,他比谁都清楚现在的形势。
“华夏已经击败了南部的布劳希契军团,布劳希契的三个师是整个两河流域南部最后的机动部队了。按照情报分析,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和补充之后,作为胜利方的华夏南线军团至少可以腾出一个师加一个旅的兵力。南部只用留下那些半残的部队看守一下就可以了。我们在南面不可能发动新的攻势,即使面对的是一群疲敝不堪的部队。如果南线军团主力北上的话,双方之间的兵力对比就变成了6个师对华夏4个师加1个旅。如果考虑前一阶段的损失和补充速度的话,那么双方之间的兵力会更加接近。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华夏空军重建了他们前线的基地体系,我们的制空权也会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强攻不会有任何效果,而对方逐渐具备了反击的能力,如果我们再输了。整个德国、甚至整个协约国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抽出足够强大的军团来对付华夏陆军。”
“想想看吧,如果我们失败了会出现什么事情?整个两河流域都将变成不设防的地区。华夏数个师的兵力可以将我们在这里准备的一切都摧毁掉,两河流域的油田、军事基地、甚至是我们前面数个月打下来的伊朗南部可能在数周之内全部易手,这样的代价是帝国无法接受的。现在最好的结局就是保持我军在纸面上的优势,进入防御状态和华夏对峙。他们是在敌占区作战,成本会很高。我们存在的价值是让对方意识到继续战斗下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然后配合政府在外交方面保住我们开始的成果就可以了”布劳希契是这样分析当前的形势的。
而相对于布劳希契就战场形势所做的分析,德国高层想的更远,他们已经不单纯把目光放在这次战争上了,甚至连战后数年的形势都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在伊朗战役中,德国人和华夏打了3次大战,最开始在伊朗本土内的一场大战,徐怀德一个装甲师轻松的打爆了同等规模的德军部队。然后是在两河流域。德国陆军集中了自从1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陆军兵团,虽然华夏围攻基尔库克进而切断中东铁路的计划没有实现,但是两次大战结束后。巨大的损失和让人难堪的战损比让德国人意识到了这个东方大国的强悍!
战争是政治和利益的延续,如果战争的获利少于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时,那么双方就会尽量避免战争。德国人不是不知道华夏的诉求,华夏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伊朗北方的独立。而这个条件虽然让德国人很不满意,但是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德国人认为双方再打下去只能是陷入无休止的战争泥潭,至少到目前为止。北线的克鲁格军团和华夏军团还算势均力敌。双方在中东能获得的利益不过是一些石油而已。貌似没必要为了这点石油搭上数个甚至十几个精锐机械化师的兵力和装甲以及数千架飞机。德国人认为在这一点上华夏的想法和自己应该是一样的。既然这样双方就有谈判的基础!
而里宾特洛甫在分析了大量情报并且对英美的反应做了深入的分析后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目前华夏和英美之间的结盟还有一定距离,虽然他们在意大利和伊朗战场上并肩作战。但是在合作的同时也暴露出来他们的政治诉求的不同。英美两国,尤其是英国的利益和华夏的政治诉求格格不入!”
“英国是一个吝啬的极端利己主义者,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想对盟友有太多的投入。在意大利战争中,因为华夏和协约国都是抱着用意大利来消耗同盟国的态度而进行的战争,所以他们之间的分歧并不是很大,但是后来,我们成功的控制了伊朗南部以后,双方之间的分歧迅速扩大,英国人认为伊朗已经不能作为印度的屏蔽了,所以毫不犹豫的放弃了伊朗,而华夏为了保住在中东的立足之地而坚持了下来,根据华夏以往的作风,对英国人这种背叛行为做出报复是必然的。而如果我们能适当的利用这个机会的话,会让华夏和协约国之间的矛盾扩大化!”里宾特洛甫的建议非常有建设性。战争进行到这个程度,即使高傲如德皇这样的任务,也不得不承认,德国的敌人有点多,想要再各个战线上战胜所有敌人是不可能的!而所谓的分化对手的第一点就是就和华夏改善关系,尽可能的让华夏参战时间向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