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

第213章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213章

小说: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的斯大林,虽然对扩张很热心,但同时也是一个很小心的人。他对德国的态度,更多的是谨慎和防备。后世一直有一种说法是,历史上斯大林在1944年前最大遗憾之一就是不能和希特勒一起瓜分世界,双方反而打了一场两败俱伤的大战。这个位面的德国比历史上更强,虽然双方现在成了“盟友”,又有中国朋友一旁勾通支持“苏德友好”,但德国给苏联的压力却比历史上更大。

为了加深“苏德”间的友好,经林汉游说,中国同志的提意,斯大林也派出空军加入西线的空战,一方面借此亲自体验德制战机的性能,另一方面也有想通过双方的“并肩”作战,加深彼此间的“友谊”的念头。

现在的苏德间关系十分地微妙,其实双方是麻杆打狼两头怕,两边心里都很想长期保持着这种互不开战的“和平”状态,又都害怕对方撕破脸出手。

而汉娜答应苏联红军参加西线空战,是因为她认为西线的空战经验是不能用于东线的。二战时东线空战的高度是在三千米以下,双方的空军围绕着对方的坦克部队而展开。

空战,东线需要的是低空战斗机。而西线的空战高度却经常在五千米以上,而后更是随着B17的出现,围绕着护航与反护航,双方空军越打越高。

未来苏联开发的米格3战斗机是标准的高空高性能,低空性能的战斗机,就是因为不适应这一点,加上和IL2攻击机抢发动机而被淘汰。汉娜也希望苏联在参加西线的空战后空军的发展的方向被引入“邪路”,造出更多的米格3来。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汉娜想扯苏联的虎皮压制英法,苏联空军也参加西线的空战,后果只会加深英法和苏联的敌对敌视,这样也更有利于防止德国陷入两线战争的尴尬。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对于苏联这个危险的盟友,苏德间脆弱的联盟关系,汉娜也不得不处处提防。苏联空军参加西线的空战,被她视为是苏联交给德国的另一份“投命状”。

历史上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国主动对英国递出了和谈的橄榄枝,但是英国却拒绝和谈死嗑到底。现在有了苏联共同加盟,一起开战,汉娜也想看看,在加上了苏联这块筹码后,英国人还会象历史上一般硬撑下去和德国死嗑吗?

有了苏联飞行员的加盟,德国空军在西线能够组织更大规模的空军和英法交战,在1939年的冬季里,最新型的HE100型战斗机在西线的空战中一直占着上风。

英国方面,虽然皇家空军最新式的喷火I型战斗机已于1938年开始服役,但喷火战斗机一如历史上一般,生产缓慢,装备也同样的缓慢。

喷火战斗机生产速度慢主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式的战斗机和旧式的战斗机生产完全不同,对生产设备的要求更高。观念上的保守的英国人思想上转型太慢,以及西班牙内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1937年五月的伦敦谈判结束后,根据谈判的要求,各国的空军逐渐退出了西班牙上空,但西班牙的内战依然在继续,但英国方面仍然将最新式的飓风战斗机提供给弗朗哥。

1937年九月后,随着1000马力的梅林发动机开始量产,飓风战斗机终于用上了期待以久的发动机,并开始在西班牙上空作战。同时新型的飓风战斗机根据对手的性能,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

而同一时间,共和军方面的空军主力依旧是旧型号的900马力的BF109和HE112,性能也没有得到任何的改进升级。

德国军方是有意不给共和军的战斗机升级的,其目的就是为了为了通过西班牙的空战,让英国人产生飓风战斗机的性能已经够了的幻觉。

弗朗哥国民军的空军开始在西班牙上空逐渐地重夺制空权,并一直持续到1939年西班牙内战结束时,飓风战斗机在西班牙上空始终占据上风。

1939年年初终战时在国民军中服役的飓风战斗机,甚至用上了原为喷火战斗机准备的梅林12型1050马力的发动机。

由于德国人有意地放水,从1938年起飓风战斗机就在西班牙上空开始从最初的“微笑”变成了“大笑”。在帮助皇家空军对自己战斗机恢复信心之余,也为飓风战斗机带来了更多的飞机订单。

1936中国战场的惨败,皇家空军叫嚷着要更换好的战斗机。根据西班牙战场的表现,英国政府满足了他们的要求。1938年年底时,皇家空军在英国本土的战斗机,几乎全体完成了飓风战斗机换装工作。

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当更新式的喷火式战斗机开始服役时,除了要面临和使用同等发动机的飓风战斗机抢发动机的问题外,还面临着制造成本更高,性能优势却不明显的尴尬。

飓风战斗机大量装备,竟成了新式的喷火战斗机装备皇家空军最大的敌人。

结果到1939年十月英法对苏德宣战之时,皇家空军喷火战斗机的产量,居然只有可怜的一百二十架,连历史同期的三分一都不到,其中还因为训练事故损坏了三十多架。

从1937年起,是世界航空技术更新升级速度极快的时代,去年经典,第二年就变成过时货是常有的事。在中国损失惨重的英国政府哪里有可能把刚刚才装备部队的飓风战斗机就“下架”撤装,给更先进的喷火腾出空位?

和喷火相比,由于使用了同种发动机,飓风战斗机的和早期期型的喷火I性能相差并不大,也就是俯冲性能差点,高速时机动性差些,速度慢一点点而已。这些什么都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其实在空战中就很要命了。但是唐宁街的那些议员老爷们是看不到这一点的。和平时期,他们只会以人之常情的理由叫嚷“几个月前才刚刚换了新飞机,现在就要再换新飞机,哪有这个道理的?”

然后,皇家空军就悲剧了。

结果在法国前线作战英国皇家空军,在1939年十月后,就开始悲剧了。先前故意在西班场战场放水的德国空军,此时拿出了针对飓风战斗机性能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的HE100战斗机,该机是HE112的升级版。HE100一出现在西线,立刻就将沉醉在西班牙战场胜利的幻梦中的皇家空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从1939年十月起最后三个月里,英德双方战斗机在西线空战中的战损交换比一直保持着2:1的难堪交换比,皇家空军实在是吃了大亏。至于法国空军,历史上同时期的法国战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更慢,其主力歪脖子战斗机MB150更是在空战被对手打肿了脸。

和喷火战斗机相比,飓风战斗机最大的问题除了其机翼设计过度“简单”外,其机身也较小,改进潜力已经到了极限。而且随着空战速度越来越快,其机翼的设计已越来越不适应高速度的空战。此外机身的空间和结构强度,也难以装进更强大的发动机——不是不行,只是硬塞进去会严重影响飞机的气动性,性能提升的效果不如换装同等发动机的喷火。

简单地说,飓风战斗机是好飞机,但是他的改进潜力已经用尽了。但是战争爆发时,整个英国飞机生产线全部都被飓风战斗机占用了。等前线空战再次失利的消息传回,英国人如梦初醒,终于痛下决心改产喷火战斗机,却已经是1940年二月以后的事了。

生产线转型需要时间。前线每天都有飓风战斗机被打下来,即使知道他“过时”了,飞机制造厂也不可能马上停止生产飓风而转产喷火,因为这样的后果就会导致前线战斗机的供应出现中断。战争才刚刚开始,英国才刚刚开始总动员,飞机产能还很低。

飞机场的工人适应新式飞机的生产要求需要时间。

前线的飞行员适应新飞机的也需要时间。

偏偏这个时候大英帝国,最缺的也就是时间。

和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一样,到1940年5月,德国在西线发动法国战役,挥镰闪击西欧的时候,整个西欧战场,只有一架喷火战斗机被送到法国以供法国空军“参考”。比历史上更狼狈的是,此时皇家空军手中的喷火战斗机数量比历史上更少。

和英国人相比,德国空军在“点科技树方面”,就一点歪路都没有走。德国空军在发展的过程中,汉娜亲自过问飞机的开发和发动机的设计,制定了各种“不讲道理”升级换代方案。

为了防止军备部门的人欺上瞒下,她甚至调动了秘密警察和宪兵监督空军的换代工作——历史上,德国军备部门的人劣迹累累,在装备更新换代上经常自行其是,汉娜对他们实在不得不防。

HE112从C型以后就全面放弃了生产困难,性能提升不大的椭圆机翼,换回生产相对简单容易的平直翼,其型号命名在1939年后也随之改为HE100型以区别于旧有的型号。而后在更换发动机和飞机升级换代上更是一步不拉,从来不肯小气。

第230章不一样的二战格局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也是战争的呼吸。

自从利比亚油田开发成功后,来自利比亚的石油就成了德国最重要的石油来源。

1939年十月波兰开战后,英法两国也盯上了利比亚的石油。但是此时的两国政府面临了一个头痛无比的难题。利比亚的油井,名义上是属于意大利的。如果要对利比亚的油田动手,等于就将意大利推到了苏德这一边。意大利方面,开战前德国为了拉拢意大利,提供BF109的全套设计图纸以及卖出上百架BF109战机给意大利。为了保证自己的油井安全,意大利人将这批BF109战机大都布置在了利比亚。

1939年时,面对苏德联手,英法两国的战略局面已经非常地被动,即使“面条”国再面,英法两国也实在没有勇气再为自己添加一个敌人了。更何况现在德国人和苏联人抱团,德国似乎也不缺少石油。

“意大利面条”虽烂,但其地理位置却是一个深入地中海的国家,和意大利开战,就意味着地中海航运会受到严重影响,英法两国政府在开战后讨论了半天,根本鼓不起勇气派出飞机轰炸利比亚的油田,为自己再添一个敌人。

使用军事手段切断利比亚的油田对德国供油变得不可能,英法两国能想出来的办法就是运用经济手段。

1939年十月份开战后,英法两国联手向意大利开出了大笔石油订单,大有一口气吃下这里全部生产原油的架势。

今天的利比亚,每月的石油产量已高达五十万吨,而且产量还在不断提高中。面对英法两国开出的高价,意大利人心动了,但是又想到苏德联手的可怕阴影,以及两国二十天灭亡波兰恐怖战斗力,三心两意的墨索里尼也不敢将石油全部卖给英法,完全得罪德国人。

一如历史上一般,墨索里尼现在的心态是“骑墙”,准备观望,观望,再观望,等双方胜负明了之时再决定如何下注。但私下里,他却已经主动地悄悄地向德国抛媚眼,提出了一堆的意大利加入德国后的“要求”。

知道“面条国”陆军是啥战斗力的德国,当然希望这个猪队友永远这样观望下去,而不是自作聪明地“助战”变成德国的“石油下水道”——历史上意大利加入轴心国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德国每月提供十万吨汽油,有德国的石油下水道的外号。

虽然这个位面意大利得到了利比亚油井的滋补,由石油进口国变成了产油出口国。但林汉和汉娜都知道,一旦意大利加入德方这边,没有防空纵深的利比亚油井立刻就会完蛋,意大利真的加入德国这边,就会重回老路变成历史上可怕的“石油下水道”。

所以对意大利主动示好抛过来的“媚眼”,德国人不肯也“不敢”接受,还反过来劝意大利继续中立,继续“两头讨好”。为此林汉的“便宜女儿”阿道夫·汉娜在十月后还亲自和墨索里尼秘密会面,讨论意大利的立场问题。

那次会场中,德国一方面许诺保证会在战胜英法后给予意大利巨大的“战争红利”,另一方面一再要求意大利继续中立,继续“骑墙”,甚至不惜撕破脸公开地对墨索里尼说,“中立的意大利对德国最有利”。好说歹说,总算说得这个擅长“坑队友的盟友”继续中立,没有变成自己这边的“猪队友”。

在石油问题上,墨索里尼最终玩了点花招。利比亚每月出产的五十万吨石油,意大利自用十余万吨,供给英法二十万吨,供给德国二十万吨。虽然数量比原先少了一点,但由于这时的苏联和罗马尼亚也在给德国提供石油,到目前为止德国国内的石油储备虽然面临战争的巨大消耗,其库存量倒还能保持平衡状态,没有下降。

英法两国虽然知道意大利还在偷偷向德国供应石油,但现在的他们实在没有勇气在地中海再增加一个敌人了,对此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由于意大利“中立”的地位,在海运被切断的1939年后,意大利成为德国重要的对外贸易中转站,德国的对外贸易,大部分都是通过意大利转口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