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1862 >

第276章

穿越1862-第276章

小说: 穿越1862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勇跨过院门才到屋前,黑暗中就有一条人影闪出,低声问。“办好了么?”

轻轻一笑,何勇比划了一个手势,“炮台里大半是咱们的弟兄,办那事儿还不是手到擒来。”

闪出的这人,正是川沙抚民厅的同知王元斌。虽然明面上他们两人根本没什么联系,可是在上海站中,他们是一个级别的。

何勇抬头向着房内点了一下,低声问道:“王大人。上面都是谁来了?”

“进去了不就知道了。”王元斌一拉何勇走了进去,嘴里低声说道:“来的可是咱们上头上头的上头……”

晕黄的灯光,自桌子上一座莲花灯罩上散映出来。静静沉沉,宛如浮漾起一片淡黄的雾氲。

在沉暗的光晕映照下。刘暹身边的侍从卢乔神色平静的坐在椅子上,见到二人进来两眼一瞄。神色中不自觉的带着一丝厉色,开口问道:“得手了么?”

灯光的照射下,何勇看到房屋内坐着六七个人,全都是短衣小民打扮,而里面除了田午这个直接负责川沙区域的联系人外,其余的竟是自己从没见过的人。而这些人中,很明显田午的地位并不是最高!

农历十月十七日,川沙民团突然举旗反清。首领田午、史东来连夜举兵攻夺了吴淞口东炮台,及至天明时,川沙民军已经汇聚超过了三千人。

消息被传到上海城中,淮军在上海的**oss丁日昌怒火攻心,气极而厥。丁日昌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原时空里他在今年的八月份里就已经辞官归乡了。但是现在,丁日昌依旧在上海为大清站最后一班岗。他的老家在广东,丁日昌是有家也不能回啊。醒来后的丁日昌连忙调集淮军和上海练军进攻川沙。却根本不知道昨天船就到了吴淞口的两艘秦军战舰乃是真真切切的运输船,大批的枪炮在这两天里已经给运到了川沙。

而川沙民军的军官和骨干全都是秦军的精锐,其余士兵也都是上海站这些年来笼络在手的心腹。这些人大部分是斧头帮、工友会的人。忠诚是可以打满分的!

这些年中也有过一定的军事训练,特别是川沙民团组建起的这一年时间,王元斌、田午等人以轮换、轮转的形势,将这三千人是里里外外都训练了一遍。这些人拿下真枪真炮以后的战斗力,说跟正规的秦军比当然还有差距,但也不逊色新兵营出来的新兵太多。

但是不巧,第二天秦军的主力舰队就赶到了吴淞口。大批的后勤运输舰直接在川沙临海的码头停靠,虽然川沙临海的码头很小,一次只能让两艘运输船靠岸,但这也够了。

一个上午的时间,整整两个营的秦军鱼贯而下,还借枪炮齐全。只此力量,秦军在陆地上就有了跟上海淮军一较高下的本钱。

而吴淞口,又一场舰队与炮台间的较量开始了。一边是石屑横飞,一面是翻江蹈海,炮台塌方的声音与滔天的海浪声交杂在一起,谱写了这场炮战的乐章。

罗卓云是淮军的老炮手了,当年推着小炮跟着李鸿章征战苏杭,在淮军已经呆了小二十个年头。但他大字不识几个,所以干到现在也只是个队官。

炮战进行得异常激烈,不时有秦军战舰打出的炮弹落在他所在的炮位——吴淞口西炮台。吴淞口的主阵地,三十五年前的那一战,这里拥有175门大炮。可惜两江总督牛鉴的临战逃窜,致陈化成不得已孤军作战,最终血洒疆场,西炮台也陷入了敌手。

鸦、片战争后,海防形势发生变化,防御设施集中于黄埔江西岸。东炮台未再修复,西炮台则屡加改建。工程仿照西洋式样,架木排桥,外用三合土筑造。后又三面围筑土城,长550米、高4~6米,垛墙高2~3米,内设暗炮台11座、明炮台3座、弹药总库2所、小库11所,装配弹药房2间、兵房46间,共安装大炮12门、小炮6门。

西炮台还是很坚固的。但再坚固的东西也有损毁的一天。200mm口径以上的重炮,持续不断的轰炸,就算是石头、钢筋、水泥也不可能一直坚挺着,更何况是一堆三合土呢?

在连续遭受战舰重炮轰击后,炮台已经多出塌陷。而秦军的战舰,则只要挨炮后一有危险,那就立刻撤下去修缮补救。反正秦军战舰比较多,而西炮台最大口径的火炮也不超过200mm,也没有‘一击毙命’的能力。

顶上不时落下石灰,连墙壁都出现了道道裂纹,不过罗卓云似乎没有想过躲一躲的问题,两眼通红的他现在想到的只是怎么把一发接一发的炮弹打到秦军的战舰上。他不懂得什么精忠报国的大道理,他只是为了给淮军争一口气。自从秦军起兵以来,湘淮军在云贵,在湖南,在江西,败的都太惨了。

“炮膛太热了,再打下去恐怕会炸膛啊。”身边的炮手这时说道。连续的密集发射导致炮管温度已经上升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什么,你说什么?”罗卓云的耳朵这时‘嗡嗡’一片,除了响亮的炮声根本听不到其它声音。炮手见了便在他耳边大声的再说了一遍。

“那还不浇水,往上面浇水!”罗卓云根本不管炮膛热不热,他只要打!就见他猛地一甩手道,“秦逆又上来了,给我狠狠的打!”

又是一发炮弹命中了秦军靠前的致远号铁甲舰,旁边炮手忍不住一阵欢呼。虽然罗卓云这里的火炮只有六吋口径,甚至打不透致远号的装甲,但这一炮轰掉了致远号的烟筒和桅杆,还引起了一点火头来,罗卓云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就在这时,头顶传来一声巨响,轰然间整个炮位倒塌了,罗卓云和其他七八个炮手连惊呼都来不及,就被永远地埋在了里面。

周浦镇清军阵地上,黄仕林拄着一把砍刀在‘呼呼’的喘着粗气。秦军终于是退下去了,自己手里的子弹都要打完了,他们终于退下去了。他要抓紧时间休息,等待敌人的下一轮进攻。至于下一次能不能守得住,黄仕林一点信心都没有。

作为淮军镇守上海的领军大将之一,黄仕林顶头上司是吴长庆,吴长庆的庆军是淮军的基本盘之一,现在一共有十三个营头,黄仕林作为其手下头号大将,自带四个营头。

今天黄仕林带兵进入川沙,那是为了镇压川沙民团叛逆的。结果哪知道,他镇压别人不成,现在自己都要被镇压了!

第四百五十二章吴长庆的伤心

四个营头,扣除掉部分留守的兵力,黄仕林手心里握着两千大兵。在他看来自己对付的只是一群泥腿子,一堆乌合之众而已。人数再多也不值一提!自己提兵两千人杀过去,那还不是沸汤泼雪,轻而易举的就荡平一切了!

结果他们在周浦镇一头撞在了川沙民团的铜墙铁壁上。

整整一个上午,黄仕林发起了三次进攻,全被川沙民团打退。伤亡了两三百人!而到了下午,川沙民团不在对面了,换上来的是标准的正规秦军。

黄仕林千辛万苦的打退了秦军两次进攻,但自己已经筋疲力尽,士兵损失也达到了一半的程度。可是后头的援兵还没到,吴兆有、张光前,两个家伙距离周浦镇还要一个多时辰的路程。黄仕林只有听天由命了。

无论如何是守不住了,自己也算为国尽忠,为中堂大人效力了。

可黄仕林想想又有些不甘,自己才四十岁,还没活够呢。想到黄仕林的心就扑腾扑腾的直往外蹦。他知道自己这样想意味着什么。

“轰……轰……”

很快,秦军的炮火再度开启了耕犁。在清军阵地上掀起起了连绵的巨响。

黄仕林领兵望着黄浦江逃去。

仅仅是一天的时间,上海战局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浦江以东区域,尽数为秦军所夺取。

两天后吴淞西炮台变成了一堆废墟,多艘身带弹痕硝烟的秦军战舰沿着黄浦江而入。而另外的秦军舰队主力,掩护着海军陆战部队在宝山登陆。轻易地拿下了嘉定。自上海北路大军压下。

吴长庆一拳狠狠地砸在面前的胸墙上,此时他的眼里满是泪水。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的?那只因还未到伤心处。

吴长庆现在都要痛哭流涕了。他十三个营头的兵力在川沙,在嘉定。两战丢了一半还要多。吴长庆心疼啊,他伤心的很呐。

从阵地上跳出来,骑上一匹快马吴长庆就往上海跑去。

当吴长庆不顾士兵拦阻冲进来的时候,丁日昌正在府衙内默默思考。丁日昌挥手让士兵退下去,然后看着双眼通红、一脸硝烟的吴长庆。

吴长庆情绪很激动,对丁日昌说:“禹公【丁日昌字禹生,又作雨生】,多给我一营人马吧,秦军的炮火实在太猛了。兄弟们在南翔快扛不住了。”

丁日昌冷冷地看着吴长庆:“一营人马?就是一队人也没有。”

“那禹公您就快撤吧,秦军随时都有可能攻进上海县。”吴长庆急着道。

“往哪撤,上海就这么大你让老夫往哪撤?江南制造总局就在高昌庙镇,李中堂的命脉就在高昌庙镇,你让老夫往哪里撤?如果你顶不住了,我可以换人,不是只有你才能当得了这个江南提督的。”

吴长庆看着丁日昌的眼睛都可以冒出火光来,‘啪’的一个转身,最后愤愤看了丁日昌一眼。摔门而去。

上海哪里没兵了?他丁日昌手心里就握着两千多练军。还有吴育仁的三个营头,以及孔昭右、孔昭左兄弟手下的三个营头,上海县城里还有足足六千兵。

但丁日昌不给,吴长庆还能抢么?

丁日昌抬头看着墙上的上海地图。脸上毫无表情,只是目光却更加幽远了。

……

昆山外,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正在急速行进着。

“快!快!都跟上!都跟上!”

焦文斌站在这条土路边的一处缓坡上。冲着那些疲惫不堪的士兵吆喝着,并不停的抬起手。抹着脸上和脖子上的汗。

已经是十月份了。上海虽说不上寒冷,却也要穿上冬衣。可几十里地远的急行军来。焦文斌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是燥热的。现在他就是卧在冰雪上,也只会是冰雪融化,而不是他焦文斌的身子僵掉。

这里是上海西面昆山的东南区域,已经过了陆家浜,距离白鹤港已经很近了。此次奔袭行动的主力就是海军陆战旅的士兵,整整一个营的战兵,扣除掉后勤人员之后,是全拉了上来。

他们的目的是从白鹤港河段,渡过吴淞江,进入到青浦,也就是上海县的侧后方面。攻下诸瞿镇、泗泾镇,封堵住上海淮军的退路。

御驾亲征的刘暹可不准备在上海耽搁太久的时间,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在川沙,一路在宝山,狠揍了吴长庆一顿后,宝山部分再分出一支部队来穿插去上海县后方。就是为了给全歼上海淮军做准备,也是用不可阻挡的大势压垮上海的淮军,让他们乖乖投降。别去找破坏江南制造总局的麻烦!

经过长时间的急行军,亲自带队的焦文斌知道,已经有三四十名战士掉队了,但是即使如此,部队也不能停止前进。现在就是在抢时间,刘暹给他的命令非常明确,那就是‘前进,前进,再前进’,一直到遭遇敌军。

所以,焦文斌只能带着部队玩命一般的向前奔跑。为了保证部队的行军度,焦文斌甚至命令官兵们将行囊尽量清空,连军毯棉被也留在了后方前进基地,以便尽可能多的携带弹药。向导由上海站的谍报员担当,路是绝对不会摸错的。

焦文斌第一次到上海,现在也不太清楚他现在正站在什么地方,虽然他手里有一份军用地图。但是把地图和脚下的土地对上号容易,把人跟脚下的土地联系上感情就难了。

什么昆山、青浦,焦文斌只认任务目标。

站在缓坡上,焦文斌与海军陆战三营的营长高建远研究了一下地图。高建远是个有点二的愣头青,性格耿直,海军陆战旅还是陆战大队的时候,当中队长的他就常让焦文斌下不了台。但这人军事素质确实很不错,新事物接受快,掌握也快,就说这图上作业的能力就比焦文斌的水准高出那么一截。指着地图比划一下,很快换算出了实际距离,而宽度只有几十米的吴淞江也被他准确估计上了泅渡时间,就信心十足的保证,在天黑之前就能赶到天马山。

天马山因顶峰巨石层叠,险峻挺拔,似云中奔马,故名天马山。海拔很低,不到三百米米,但你搁不住上海周边山少,所以在上海道很有几分名气。后世这里更被建成了个风景区。

从这里到上海县城不足五十里地,可以说只要陆战营准时运动到这里,大迂回就算是完成了。丁日昌除非是放弃部队,否则淮军成建制的撤退就躲不开陆战营的堵截!

焦文斌收起地图,向一名站在身边点人数的文书询问,得知又有五个战士掉队,不过现在他确实没工夫等掉队的人跟上来,他必须尽快赶到吴淞江边过河,一切以尽快渡河为前提。想要完成任务,渡河是个节点。吴淞江过去了,即使淮军反应了过来,派兵堵截,焦文斌也有打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