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赤色黎明-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没办法春耕,那么起义地方的粮食就会出现问题,现阶段还看不出什么,但秋天之后,他们很有可能就会因为缺粮,而被朝廷大军剿灭。
或许李煜也没有想到吧?就那么一句‘小心身边人’的提醒,就让张角完善了起义的谋划,使得原本提前起义带来的各种不便,迅速弥补了过来。关键还是由于黄巾渠帅们没有了顾虑,所以只要挡在他们面前的敌人,不管是世家还是什么,他们都不会轻易妥协。
将领拼命,下面的士卒自然也愿意拼命,黄巾军的战斗力比历史上至少提升了一倍!偏生那些世家,这些年也囤积了不少的武器和装备,皮甲更是装备了不少,比如袁阀甚至还有马棚,里面有五十多匹好马。甚至于,黄巾军还抢劫了大汉的马场,扩充了五千多人的骑兵部队。
徐州糜氏也遭到了抢劫,不少成员被杀,糜竺不得不带着弟弟和妹妹南下逃难。他们已经得到了情报,如今整个中原都在闹黄巾,北上西去都不成,那只有南下了。好在他们和自治区也有点交情,在自治区也建立了几个小商店,只希望那里不要遭灾了才好。
不仅仅是糜氏,眼看中原到处都是黄巾贼,不愿意从贼的百姓只能被迫南下,进入到吴越之地发展,这个人数在不断扩大。而张角已经事先告诫过各大渠帅,百姓若自愿南下,则不能加加以阻挠。渠帅们也有利益在自治区,自然是听从了张角的吩咐。
这些南下的百姓,有不少历史名臣,也有不少历史的猛将。当然随着甄氏开始南下,甄逸的几个女儿自然也跟着他一起南下;同时还有一人,那就是随母亲南下避难的步练师!
黄巾贼的叛乱几乎没有在长江以南爆发,实则最南边也就是江夏郡的赵慈,再往南就没有任何黄巾军了。这不仅是这个世界,原本的历史里面也是如此,或许就如同李煜猜测的那样,黄巾军主要渠帅的后裔,其实都隐藏在了吴越之地吧?
此刻的雒阳,气氛可谓是非常的凝重。黄巾军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还有破坏力,这已经超乎了他们的预计。本来农民运动再厉害,也不可能没办法控制住。说到底这些贱民就算有造反的勇气,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内政,不懂得如何裂地为王。
他们大多只是如同流寇一样到处流窜,然后不断的抢劫。等到被固定在了一个地方,没办法洗劫别人,本身又不生产,粮食消耗殆尽之后,就是他们完蛋的时候。
本来,应该是这样才对,谁知道这群家伙如今声势如此浩大,直接聚众已经快要达到百万人,浩浩荡荡朝着虎牢关这边杀了过来。别的不说,河东那边的白波黄巾,还有宛城那边的南阳黄巾,都在逼迫着雒阳。
甚至已经有大臣表示,或许应该迁都了!表示长安才是大汉原本的都城,眼看大汉建立已经二百余载,不若搬回去如何?
“黄巾蟊贼,大多不过是普通难民聚集而成,未受过训练,不懂得兵法韬略。只需要朝廷愿意剿灭,将士用心,未必不能平定!”却不想立刻有人站了出来,却是河南尹何进!
“可有计谋?”刘宏看向了这个自己扶持起来的外戚问道。
说真的,他对何进其实还是很失望的。一开始提拔他起来,无非是看到他不是什么大世家出身,和他们也没什么瓜葛,所以应该能够为自己所用。
谁知道他上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和世家结交,似乎抱着世家的大腿比他皇帝的大腿还要舒服一样。他却不知道,对于何进来说,自己已经是外戚,不管如何都已经是皇家的人了,这大腿早就抱上,那自然要扩大范围,争取更进一步,最好做到窦武的程度那才好。
更是组建了一个世家幕僚团,如曹操、袁术、袁绍等世家子弟都在其幕中。此番出列,其实也是袁绍那边给出的提醒,虽然有风险,但也能够让他更进一步。
何进虽然不是那种三大五粗的存在,但本身也没有读过多少书。和那个读了很多书却假装粗鲁的张飞不同,他是真的不懂事,最后被那些幕僚们忽悠着,却也成了别人的傀儡。
得知此事后,刘宏对这个外戚彻底失望了,果然是烂泥扶不上墙……
只是如今满朝文臣都说要迁都,只有何进站出来说要打,顿时让他稍微缓和了一些。且听听他打算如何去打。
“臣以为,天下之间虽然有犯上作乱之人,自然也有忠良之辈。可诏令天下,给予各地州牧招募兵力抵抗黄巾贼的权力;令可让地方忠心卫国的良家子弟,让他们组建义勇军抗击黄巾贼,事后予以封赏便是;最后朝廷出四路大军,以应对司隶、河东、南阳和冀州黄巾,只要司隶危机解除,即可全力攻打冀州黄巾!只要张氏三兄弟伏诛,则其余太平教余孽则不足为虑!
最后臣请陛下,调派吴越之地和荆襄的士卒,甚至是自治区的士卒北上,对抗江夏、徐州和豫州等地的黄巾!”何进侃侃而谈,为了背下这段奏对可没少下功夫。
这些建议,都是袁绍出面提议,其他人也表示赞成,甚至许攸帮助补充完善。何进却不知道的是,这些提议其实都是袁隗的暗示。
刺史掌兵权,那就不是刺史,而是州牧,是故恢复州牧制度已经是箭在弦上,容不得刘宏不做;让地方良家子弟组建义勇军,则可以把更多忠心皇家的世家逼上战场。这种义勇军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如今如此。
最后的安排南方的士卒出战,其实主要也是消耗自治区的实力,若是能让自治区的士卒全部阵亡那就最好。反之,可以光明正大的怀疑自治区,是否存在拥兵自重,甚至有图谋不轨的情况,哪怕只是离间自治区和刘宏的关系也好!
刘宏也意识到了这点,只是的确北方自保尚且有问题,到处都缺人,说不得还真的要把自治区的人手给调出来才行。只是那里只有一万人,这还是为了当初保险起见,更是世家打压的结果。
早知道太平教会失去控制,只怕他早就让自治区扩军三万以上。如今可好,就算临时征调了一批人手,只怕也不堪一用啊!
何进的话获得了武将,甚至太尉杨赐的认可,甚至其他文臣也闭口不言,算是默认。
刘宏当然不能打击大家的热情,最后大手一挥,宣布任命何进成为大将军,总统天下各路兵马。同时让朝臣们推荐人才,组建那所谓的四路大军。
世家和帝党的又一次较量开始,这一次却是打了个平手。四路大军,世家推荐的人手占据其二,分别是卢植和朱儁;帝党那边也获得了两个推荐额,分别是皇甫嵩和董卓。
皇甫嵩原本是北地太守,去年开始被发展成为阉党。皇甫世家从其爷爷辈开始出仕,到他父亲皇甫规那一代走到巅峰,死后还能追封为大司农。只是到了皇甫嵩这一代,只有他一人出仕,而且还是一个北地太守,其实主要还是打打酱油的存在。
为了更进一步,皇甫嵩不得不投靠阉党,其实他心里更清楚,阉党的背后便是帝党!
董卓也不过是良家子弟,虽然屡立战功但出身问题使得他也不受待见。关键还是他长得有点凶悍难看,不符合主流的审美。
这年头就是看脸的时代,甚至整个封建时代都***是看脸的时代,长得丑甚至都不给你去参加科考,若非有董太后这条线,只怕董卓要成为如今的河东太守一职也没那么容易。
皇甫嵩和董卓还好说,卢植和朱儁却是牛脾气上来了,说得冠冕堂皇的,其实本意就是:你不给我兵,不给我粮食,不给我钱和马匹,不把以前禁锢的党员放了,不为自己犯下的过错道歉,我们还就不动了!就看别人把你的江山打没了!
嗯,一番谏言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无奈是朝臣似乎早有准备,纷纷劝谏,这个时候反对只怕是不可能了。国难当头,就算是刘宏也不得不妥协,好在事已至此世家也不敢太放肆。
在刘宏许诺后,立刻高速运作起来。世家出人,刘宏出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了五万新军。再加上北军五校,也有将近八万可战之军!
第4章 征程的
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任命朱儁为南中郎将,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任命董卓为右中郎将;提拔李煜为讨逆将军,可自行扩军到三万规模。
这个任命让世家和军方有点不满,要知道东汉是以左为上,右为下;南北更不必说,更在左右之后,其中以北为上,南为下。如此看来,卢植和朱儁的排名,更在董卓和皇甫嵩之后,这叫世家如何能满意?
只是好在刘宏做出了补偿,朱儁部允许有三千马军,而卢植更是统御北军五校二万五千人。反而皇甫嵩麾下几乎都是步卒,董卓麾下有些私兵,但大多还是以步兵为主。
董卓如今尚未是凉州刺史,是故还没有更多的财力去豢养更多的骑兵。麾下目前五百骑兵,都在他的私军,已经快要耗光了他的储蓄。
至于李煜的讨逆将军,大家直接无视。将军的确难得,四镇四征姑且不说,左右前后四将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大汉有规矩,非军功者不得为将,想要当将军哪有那么简单。
讨逆将军,其实就是个杂号将军,算是临时工一样的性质。能不能转正也不得而知,关键是也不被军方和官方认可,空有将军之名却没有将军的荣耀和地位,在大家眼中,若非李煜还是自治区主事,只怕宁可要这个南中郎将的职位,也不愿意当什么讨逆将军。
扩编三万人才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如今国难当头,世家们也不好反对刘宏的决定。
对于李煜来说,兵权才是重要的,名义什么的根本不重要,大汉本来已经在分崩离析的边缘,到了群雄割据之后一大堆的杂号将军谁在乎过?手里有兵有钱有粮就好!
诏书迅速发往自治区,至于何进表示让吴越之地的守军北上的请求,自然是驳回了。一则这些地方人口就不多,士卒也不多,同时受限于南方人的身材,根本不适合北上作战。
为了确保无庾,刘宏甚至通过墨门的渠道,给李煜送去了诏书。
眼看国难当头,王越自然不敢怠慢,火速派人把东西送出雒阳,直奔自治区而去。在三天之后,就送到了李煜手中。真正的诏书当然不可能送到那么快,不过墨门使用了驯养的信鸽,写:诏封李煜为讨逆将军,扩军至三万,即日北上讨贼。
自从有了廉价的新纸后,信鸽的联络也变得普遍了起来,也能传输更多的信息。信鸽在天上飞,是故能绕许多弯路,甚至能避免被黄巾军拦截。
如此原本十几天才能到达的诏书,在三天内就到了李煜手中。
此刻的李煜,也在等待黄巾起义的后续发展,甚至想要看看刘宏打算如何面对。得知这次黄巾起义的规模,居然远胜历史。关键是后续才会陆续起义的青州黄巾、白波黄巾、黑山黄巾、徐州黄巾和江夏黄巾,居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跟着大部队一起起义,这的确是出于他的预料。
江夏黄巾在赵慈的调度下,更是直接攻入了庐江郡。好在陆康联合地方世家的力量,有效的守住了城池,只是地方却是彻底糜烂。除了城池之外,请乡里几乎被洗劫一空,地方豪强地主几乎被杀,要么就是被裹挟到了黄巾军部队之中。
赵慈的部队也从一开始的一万人,提升到了三万人,且越滚越大,有东进的倾向。
庐江的东边便是丹杨郡,而且距离陵阳很近,李煜也不得不担心这赵慈会不会被权欲迷失了本心。关键还是他麾下有不少江夏蛮的酋帅,他们和自治区有仇,赵慈是否会因此被他们反过来裹挟着攻打自治区,也不得而知。
有了朝廷的诏令之后,李煜直接招来程昱林铭等人诉说此事。袁涣第一时间查看自治区的财政情况,表示这两年财政已经开始结余,扣除今年和去年上缴朝廷的税赋之后,还有不少结余,别说组建三万大军,就算是组建五万大军都不成问题。
只是考虑到后勤补给的问题,三万人的确是最好的结果。
南方多山,运输不便。好在这段时间通过和北方的贸易,多少也买了大量的骡马作为运输工具,虽然都是驽马或者骡子,好在运输能力没有下降,配合大量的板车进行运输,可以有效的减少基本军粮消耗。
若有必要,甚至可以征调车马行的马匹和车辆,只是如此一来,交通和财政方面很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好在本来不需要那么节俭,才真是叫人松了口气。
“现在的问题,扩军主要招募怎么样的兵源?若是自治区的百姓,他们大都接受过扫盲,所以加入部队后能迅速形成战斗力,只是这样的存在少一个都是自治区的损失!”林铭就招兵的兵源问题提出质问。
“招募那些山民作为基础士卒,以自治区的百姓作为中低级军官如何?”李煜问道。
“可行,只是自治区内没有二万以上的青壮,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