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561章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561章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能开始交付,但是毕竟是新式的战斗机。”

“关键的是,我们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得到现货。零部件的来源,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对于我们来说,比什么都强。你也不过太过贪心了。这种事情,是需要一点点的循序渐进推进。操之过急,对于我们来说不见得是好事。”

听到李延平的劝说,杨震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明白。沉默良久,杨震才摆了摆手道:“政委,算了咱们不提那些事情了。兵工厂那几种新式武器试制的情况怎么样了?”

看着杨震显得有些急切的面孔,知道他始终不甘心受制于人的李延平笑了笑道:“单管的十四点五毫米高射机枪,已经完成了试制。目前从军工部长熊大缜的汇报来看,性能优良。可以替代目前的二十毫米高射炮。”

“另外双管的也正在抓紧时间,应该在年底就会拿出成品。至于四联装的,现在看起来很吃力。主要是联动的问题,迟迟无法解决。而且在目前牵引卡车数量有限的情况之下,熊大缜不敢轻易下结论是采取汽车牵引,还是采取畜力牵引。”

“至于你说的那种五十七毫米无后坐力炮已经完成测试,只要需要随时可以投入生产。新式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也已经完成了试生产,马上就可以进行生产。而五十七毫米高炮、八十二毫米无后坐力炮,则在抓紧时间进行试制。”

“新式的自动步枪,则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测试。老杨,步枪这东西可不是火炮。需要进行各种条件之下的测试。目前虽然已经完成泥水和风沙试验,但是严寒测试需要等到今年冬天。”

“至于其他方面,熊大缜已经带着军工部的人完成了日式一零五加农炮、九五式野炮、斯柯达七十五毫米山炮以及奥式一百毫米榴弹炮的逆向测绘。至于投产,还需要等一段时间。主要是对钢材还需要一定的分析。”

“老杨,军工发展不是一触而就的事情。我也着急,但是我们必须要一点点的来。就算有原始的资料,但是我们的生产工艺和原材料上,始终还有一定的欠缺。这些对我们军工来说,还很陌生的武器,还需要时间去一点点的完善。在这种事情上,我们不能揠苗助长。”

第631章真正的基础

说到这里,李延平不禁有些感慨:“我们可用的人手实在太少了。加上中央调拨过来的军工专家,也不过四十多人。中央转调过来的,百余名前来东北参军抗日的大学生。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经验又欠缺。”

“虽然有几种武器,已经足足搞了大半年,你还拿出了图纸,但是试制工作依旧不顺利。简单一些的武器和枪支试制的比较顺利。但是复杂一些的武器,如五十七毫米高炮,却是非常的困难。”

“军工部按照你拿出的设计图纸,已经研究了半年多了,却始终拿不出成品来,只弄出一个半成品来。而且受限于原材料的缺乏,对火炮的试制也有些过于谨慎了。我们从江北进口的炮管钢,数量还是太少了。”

“另外,熊大缜这两天找我,说这种你设计的五十七毫米高炮的自动测量具,我们生产不出来。另外,那种二十三毫米高炮,也只试制出来了单装的。双联型号太复杂,我们制造出来的成品,联动装置超重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无论是从生产设备上来说,还是技术支持。这种复杂的双联装高射炮,至少目前我们还无力生产。而且这种高射炮与十四毫米高射机枪遭遇到一样的困难,就是联动机构太复杂了。以我们目前的技术能力实在有限。”

“我们在占领了日军设置在哈尔滨大量与军工产业有关的工厂后,机器设备和工人的问题,得到了一部分相当大的缓解。但是主要的设计者与技术人员都是日本人。并未能改变我们技术人才奇缺的局面。”

“老杨,你设计的这些武器虽然已经提供了图纸,但是图纸还很不完善。也就是说,你提供的图纸上只有基础设计,至于其他的还要我们自己去摸索。老杨,武器装备研制是需要大量人才的。不是凭借一两张图纸,就能制造出来的。”

对于李延平关于军工部目前对于几种自己设计的先进武器试制,除了少量简单的武器之外,其余的全部遇到瓶颈的问题。杨震微微点了点头道:“告诉熊大缜,除了五十七毫米无后坐力炮和十四点五毫米高射机枪之外,其余的我可以再给他半年的时间。”

“但半年之后,我要看到成果。尤其是五十七毫米以及二十三毫米这两款高射炮,就算他熊大缜将命给我搭上,也要搞出来。至于八十二毫米无后坐力炮,暂时可以先放一放。按照目前日军的战车配置,五十七毫米的暂时够用了。”

“八十二毫米无后坐力炮的试制,可以暂时先向后放放。集中精力,给我搞出这两种高射炮来。自动测量仪生产不出来,就用手工的。但是双二十三毫米高炮的联动装置一定要解决。有了这种高炮,我们可以大大的提高战场上的防空火力密度。”

说到这里,杨震看着李延平道:“政委,时不我待啊。就算苏联那几百门三七高炮和八五高炮到位。但随着我们的兵工厂规模越来越大,需要防护的目标也就越来越多。那些高射炮,在航空兵还很薄弱的情况之下,我们的这么一点高射炮,根本就不够使用。”

“而且我担心在哈尔滨丢掉之后,日军为了摧毁我们的作战决心,会集中优势航空兵力对根据地内的几个大城市进行轰炸,就像他们对待重庆那样。而航空兵力在明年苏联的那几百架高空性能优异的米格三战斗机抵达之前,我们的防空兵力太薄弱了。”

“而且我们目前有限的航空兵还要参与对战区制空权的争夺。平时还好一些,但在战时,根本无暇分身保护后方的工业基地。而且世界各国防空作战,一向是空地结合。只有战斗机,没有地面高炮,我们的防空手段相当于少了半个胳膊。”

“在目前我们实力有限的情况之下,现在只能以地面防空火力为主,航空兵为辅。从苏联进口的两种高射炮,三七高炮是瑞典博福斯四十毫米高炮性能抽调的产品,而且粗制滥造,性能有些勉强。虽然操作简单,但性能比原炮下降了不少。”

“而八五高炮又太过于笨重,只适合担任要地防空。在我军机动能力还不高的情况之下,这些八五高炮更适合担任城市防空任务,并不是很适合野战部队使用。而缴获的日军高炮,又弹药奇缺。我们只能另外想办法,依靠自己去解决。”

“加强地面高射火力的密度,同时在各分区组建防空哨部队。对日军飞机行迹,提前做出警报很适合我们目前的情况。所以高射炮兵必须加强,而这两种高射炮,必须要抢在苏联援助的高射炮厂投产之前,完成试制。”

“至于十四点七毫米高射机枪,搞不出四联的那就先搞双联的。这种依靠火力密集度,打击日军航空兵的武器,不用高精度。要是他熊大缜还拿不出来,我看他这个军工部长的位置可以换人了。”

“我们在这次会战之中,虽然重创了关东军的航空兵。但日军有着完善的航空工业。我们打掉他们一架,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补充两架。而我们的航空兵,数量有限不说,补充更加困难。是打掉一架少一架。防空,尤其是城市的防空,至少目前看还是要以高炮为主。告诉熊大缜,要是能在年底之前搞出来,我给他们几个记特等功!”

“在我的规划之中,十四点五毫米高射机枪,作为团一级的空地两用火力使用。而二十三毫米高射炮、五十七毫米高射炮,包括苏制三十七毫米高射炮,则分别装备旅和纵队一级。作为集群防空掩护火力。同时以五十七毫米高炮,组建一批独立高炮团,作为军区的预备队。”

“至于苏军援助的八五高炮,则与五十七毫米高炮,以及部分三七毫米高炮组成城市、铁路沿线防空火力网。保证军工厂以及几个大城市重点民生处,不在日军飞机轰炸之下受到任何的损失。”

“原有的我们自行生产的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则全部从团级改为营级使用。政委,我已经决定了。等王效明那边结束,全军进入休整、整顿阶段。全力发展军工产业,以及航空兵、装甲兵。储备弹药和物资。”

“一年之内,只要日军不主动进攻,我们就不抢先发动进攻。人才不够,就请求中央去关内挖。航空、弹道、物理、化学,只要涉及到军工产业的人才,能挖来的都要挖。不能挖的,想办法也要挖。”

“做思想工作不行,就开出重金。按照他们现在的薪水标准,涨一倍全部使用美元支付。只要他们能来,在生活上一律给予最高的待遇。要房子给房子,要车给配车。另外,留学学生的数量要增加。还有请求中央,尽量在国统区,甚至沦陷区动员一批东北流亡学生。就说抗联热烈欢迎他们回到家乡,参加家乡的解放。”

“还有,今年除了夏季已经选派的一千名留学生之外,我们年底之前要在选派一批留学生去苏联。重点就是列宁格勒精密机械与光学仪器学院以及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还是老规矩一律选择理工科,哪怕就是学怎么开火车也行。但是文科专业的一个不选。”

“政委你说的对,发展军工产业,不是单一的依赖图纸,更多的是人才的支撑。建立一批军工企业,基本上满足我们在军事上的需求,已经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最急迫问题了。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就是掏空了军区的家底,损失一些眼前的利益,也要想法子建立我们自己的人才储备。”

“政委,你去和总指挥汇报。请求他出面,去一趟莫斯科见见斯大林。请求苏联方面派遣一部分专家到我们这里工作。军区理工大学组建的速度还要加快。中国籍的教授不够用,就用白俄的。”

“哪怕是我们在哈尔滨抓获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日本籍教授,只要经过严格审查也可以使用。你让政治部的人去找那些俘获的日本籍教授,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愿意继续站在讲台上,只要保证教学质量,我将按照他们之前的待遇给予同样的薪金。”

“还有让军区政治部在哈尔滨的犹太人中摸摸底子,看看有多少是大学教授或是技术工人。我不管他们因为什么来中国的,是怎么样来中国的,但既然来了,就要留下一些贡献。虽然给他们颁发护照的是日本人建立的伪满洲国。但是签发签证的是中国人,不是什么满洲帝国的外交官。而中国的土地上,从来就没有过所谓的满洲帝国。”

“我不管他是什么出身,是什么国籍。只要他们手中有知识可以为我所用,我就敢用他们。不过这些人最好安排到大学中去做讲师,真正的秘密研制工作,尽量还是不要让他们插手。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尤其那些日本专家,他们的祖国目前还在与我们进行着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之战。对于这些人既要用,但是也要防。在用的时候,军区政治部、社会部以及情报部要对他们进行严密的监控。”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付出多少的努力,我们也要培养起我们自己的人才。万丈高楼平地起,科技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产业的基础。一个国家真正的发展,并不是靠一小撮的精英。而是靠成千上万的科技工作者和教育者,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人才,才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真正基础。”

第632章国家真正的脊梁

说到这里,杨震坐下来摘下军装上衣口袋中的钢笔,打开一张信纸写下了几十个人的名字交给李延平道:“政委,这个名单发给中央,就说我杨震请求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些人动员来东北。如果他们真的愿意来,我可以亲自到重庆迎接他们。”

“还有几个人目前都在美国留学,让彭定杰一定想办法找到他们,想办法动员他们到东北。你与总指挥商量,请苏联方面给予我们最大的协助。这些人从重庆方面走,恐怕困难会很大。”

说到这里,杨震犹豫了一下,又在电报上增加了几个名字后道:“这几个人给中央发报。就说我们手头上还有一种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与链霉素搭配使用,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更好。只要他们答应来东北,我们将全力以赴治疗他们夫人的肺结核病。”

李延平接过杨震递过来的名单,看了看上面的一个个对于他来说极为陌生的名字:“叶企孙、束星北、张子高、王淦昌、陈芳允、饶毓泰、吴有训、周培源、王竹溪、周惠久、林同骅”。而在这长长的名单边上,还有几个表面了留美身份的人名。

杨震末了后边还加上了一句内地各个大学的机械工程系、化学系、电机工程系、航空工程、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