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称雄 >

第539章

明末称雄-第539章

小说: 明末称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津官员百姓都赶到港口迎接圣驾。刘钧在天津登陆后,巡视了天津的军营以及几所军事院校,也参观了天津几家有名的造船厂等大型商会,便改乘运河船从天津返京。

路过天津城的时候,在城中住了一晚,召见了天津府后众官员,次日,御驾沿运河直达京师。得益于京师西北宣化府怀来修建的水库已经完工,从那边引来的水通入京师运河,使得运河里的船不再只能行到通州,而是能够直达京师码头。

抵京当天,朝廷留守百官率领无数百姓出京二十里相迎。

对于皇帝凯旋,朝廷上下都是非常高兴,连普通百姓也都是反应热烈,虽然皇帝出京,其实仅是在日本朝鲜巡视,并没有真正亲临前线。但在百姓们眼里,这次大汉吞并日本和朝鲜,无疑是英明伟大的皇帝陛下御驾亲征之功。

拿下日本和朝鲜,这功劳全应当是皇帝陛下的。

随着皇帝一同抵京的还是大批的朝鲜官员、两班贵族、朝鲜士子们。这些人,是来京学习进修的。皇帝把朝鲜不少高级文武都带回京来,公开的话让他们入京学习,等四年学习期满,就能留在京师,或者在大汉中土地方为官。那些两班子弟,和一些普通的读书人,也将在京师的大学学习,四年后,就能参加科举考试,或者直接到地方担任官职,从**品做起。

总之。这个学习听起来是充满前途的镀金之旅,花四年时间,到时就能成为大汉官员了。当然实际上,这个学习是调虎离山之计。先把朝鲜官员调走大半。送到京师来学习四年,有这四年时间,朝廷就能派官员到朝鲜去上任,以后还要通过这种入京学习的名义,陆续把更多的朝鲜官员送离朝鲜。

刘钧相信。如此一来,大汉对朝鲜的实际控制,应当能大大增强。至于四年学习期满,刘钧相信四年的时间,也足以改变这些朝鲜官员们许多旧有观念了,到时若是能表现出积极为帝国效力之心,当然也是可以任用的。

那些两班子弟,以及一些平民子弟们,则是要来读书进修,将来参加科举。或者直接由帝国派遣地方为底层官吏做起,也有可能将来返回朝鲜为官。刘钧有自信,这些年轻人在这里生活上几年后,肯定会不舍得再回朝鲜那个小地方去。

这一路跟随皇帝御驾过来,许多朝鲜官员和士子们,已经充分的感受到了朝鲜不过是个摄尔小国,而大汉是真正的****上国。不少人原本还觉得朝鲜这几年已经发展的很快,很富裕繁华了。

但出了汉城后,一路北上,许多乡村还是老样子。十分落后,可到了鸭绿江附近,那些原来大汉的租界,却立即感觉是另一个地方了。那里明显的更加充满活力。那里的朝鲜人衣服更干净,人也普通的更健康一些,城镇和乡村,都要干净整洁的多。

但当他们过了鸭绿江,到了江口北面的镇江后,才突然发现。原来只有一江之隔,可江北那块大汉的本土,才更加的繁华。

短短几年前,这鸭绿江北还是女真人的地盘,汉军来到后,这边也是屡次交战的地方,到处都是军队、流民。

可短短几年后,镇江如今已经成为鸭绿江一带最繁华的城市,这个有着汉帝国海陆重兵驻扎的地方,是整个鸭绿江流域的中心。

镇江城,仅仅是城中人口已经突破了十万。迅速增加的人口,甚至让镇江的城墙都跟不上,这也使得现在的镇江城相当奇特。镇江内城只有不过万余人口,而超过十万人口的外城,其实仅仅在外面建有一道不过两丈高的土墙。

是的,土墙,人口的迅速发展,让城墙建设根本跟不上,只能先筑土墙以代。据说就是这道土墙都是今年才刚完工的,原来还是木栅。

但好在镇江周边,建立有诸多卫堡要塞,炮台林立,又驻扎着重兵,安全倒并不是问题。外城虽然仅有土墙,但城中规划的却很好。

商业区、居住区等等,官衙、学校、军营、医院等等功能齐全。

城中那笔直宽阔的十字街道两侧,商铺林立,城边的镇江码头,更是帆橹林立。商旅往来不断,吉林和海西的皮货,朝鲜的人参等等,这里成了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从中原运来的许多商货从海上抵达这里,然后通过鸭绿江和其支流,以更小的船输入内陆,另一些通过陆路输入。

各地的土产等,则一点点汇聚至此,最后运回中原。

大量前往吉林、海西和朝鲜以及辽宁东北部的移民,也都是在此登陆。

庞大的交易量,让镇江城的一跃成为一个新兴的城市,许多朝鲜人看的目瞪口呆,如乡下人进城一样。

他们甚至有些看不懂,他们发现镇江虽然驻有重兵,但看起来并不怎么防御森严,大量的商贩进进出出,这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集市。这里给他们最大的印象,就是工和商的兴旺。

不但有往来不断的商贩,而且这里也建有许许多多的工厂和作坊,大量的朝鲜人在这些工坊里做工,但并不是被强迫的,而是被极丰厚的薪水吸引来的。在镇江的那些工坊里,朝鲜工人最低也能拿到四块银元,虽然这个薪水远比中原低的多,但对于朝鲜人来说,在镇江做工一月赚四块银元,远比过去强的多。尤其是做工还包吃包住,钱都可以攒着。回家时把家带到老家,老家的物价消费水平,可比镇江低多了。

不少前往京师学习的朝鲜官员、士子,离开朝鲜时,都带了许多的朝鲜土产,主要是人参和东珠。在镇江的时候,他们看到这里的人参交易十分兴旺,不少人忍不住就把人参和东珠出手了,然后在这里购买了一些怀表、望远镜、丝绸等大汉商品。同样的商品,在汉城时可是比镇江价格高出太多。

不过当他们随皇帝到了辽东半岛的旅顺后,立即后悔了。

相比起镇江,旅顺这个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的港口城市,可比镇江繁华的多。这里曾经是大汉天子讨伐女真的基地,皇帝在这里呆过一年多的时间。经过数年的发展,辽东半岛的南尖上,旅顺、大连这两个港口,已经成为两座繁华无比的双子城。

每个港口都超过了二十万人口,其造船业也相当的发达,海边矗立着多家的大型造船厂,其贸易更加繁荣。

还有那港口的要塞炮台,一门门巨大的火炮耸立着,把这港口守的固若金汤,看的朝鲜人更是惊叹连连。

此后经过辽河入河口的营口港城时,这座港城的繁忙兴盛已经引不起他们的激动了,似乎若是不如此,还反而奇怪。

之后的锦州、宁远、山海关、秦皇岛等城,规模倒反而比镇江、旅顺、大连等城要小些,可也依然热闹无比。

等到了天津,这些人才真是看傻了眼。

相比起帝都的东大门,天津的繁华丝毫不比京师差多少,远不是镇江、旅顺这些地方可比的,因为大汉海运的兴旺,做为京师的出海港口,这里帆船无数,无数物资和商品,源源不断的从帝国各地经由海上运抵此处,然后转运入京。

这里的商业氛围也更加的浓。

“大汉为何如此看重工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一些朝鲜官员都有些迷茫,他们以往自称小中华,处处山寨大明,连带着封闭、重士农抑工商,甚至党争等都山寨过去了。可现在看大汉,各地居然如此重视工商,对于工人商人,并没有半点的歧视,甚至他们看到,在一些大的工厂里,一些经验丰富的工匠,不但很受重用,而且拿到的薪水甚至比一个科举出身的县官还高。

那些商人,甚至是各地官府的座上宾,在各地很有些身份。

听说现在大汉已经取消了户籍分等,没有了民户军户分别,也没有匠户,更没有了贱籍,这在极重视阶层的朝鲜官员看来,简直是乱了纲常。

不少朝鲜官员还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汉对于工商过于宽松,可另一面,对工商所征收的税收,却名目繁多,极其的多。各种各样的税收,简直就是扒皮一样。但却没有看到那些工匠商家因此而不满,更没看到市场混乱,这又是他们想不明白的地方。

如此苛捐杂税猛于虎,百姓商人不应当是心怀怨恨,民怨沸腾吗?怎么,反而还如此的工商兴旺呢?难道大汉的百姓,更加的能够容忍?

当这些朝鲜人看到了更加繁华的大汉京师,听说大汉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超过十亿银元的时候,这些人震惊的无以复加,大汉天子果然一代雄主,听说大明崇祯皇帝一年只能征收到两百多万两银子,却已经搞的天怒民怨,而大汉天子一年搜刮十亿块银元,这中原居然还如此的繁华,真是敛财有术,不,是搜刮有术啊!

十亿块银元,简直就是横征暴敛!(未完待续。)

。。。

'正文 第686章 犯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袁继咸站在沙盘前,看着如今已经插上了大汉帝国龙旗的朝鲜和日本。“半年灭了日本,朝鲜又并入帝国,简直令人不敢相信。老臣初接到朝鲜并入帝国消息的时候,还以为是个玩笑呢。”

“这事情看似有些神奇,但若是细细思量,却并不为奇,只能说这是水到渠成而已。”吞日本,并朝鲜,这也是大汉帝国开国以来,最成功也最神奇的一次开疆,

吞并两国,大汉帝国增加了近五千万人口,朝鲜和日本为大汉新增加的疆域面积,相当于十六个台湾岛。

大致相当于大汉帝国的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省之和。

论新开拓的疆域,朝鲜和日本两地加起来,也不如帝国新开拓的关外之地,更别说还有塞上四省、漠北诸省和西南诸省了,而且还有一个更广阔的西波尔省。

但那些地方虽大,却没几个人,全靠朝廷移民过去,没个几十年,都能真正发展的起来。可朝鲜和日本不同,那是已经很发达的农耕地区,光是这五千万人口,就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资源。

这两地的归并,论起重要性,可丝毫不比关外差,而论起经济人口耕地等,则更是将边疆诸省抛到十万八千里之后了。

有这五千万人口,大汉就将安上发动机。

“朝廷上下原本还以为征服日本需要五年甚至更久,至于朝鲜,根本没有人想过帝国会吞并他们。”

“相信肯定有不少人对于合并朝鲜有非议吧?”刘钧呵呵一笑。

“确实是有,不少人都认为没有必要合并朝鲜,而且认为这样做不够仁义。很多人认为朝鲜向来为中原之藩属,忠心耿耿,朝廷合并朝鲜,做的不够地道。”

“仁义?地道?”刘钧摇摇头,“也许吧,但天予不取。必反受其咎。如今大好的机会,朝廷可以合并朝鲜,这对于大汉来说,将是极为至关重要的。受益千秋。朕又为何要顾忌着那些虚名,而错失这样的机会呢?别以为朝鲜是我们的藩属,就真把他们当成自己人了。”

刘钧吞并朝鲜的行为,确实有些恃强凌弱的意思。但站在国家的角度,这种行为却是正确的。不关乎什么正不正义。而是利益使然。不要以为朝鲜就是无害的,若两国间实力相差较大,朝鲜自然不敢有什么想法,但若中原衰弱,谁能保证呢。

“不过如今看来,他们确实是过于操心了,朝鲜上下对合并之事,还是很支持的。”袁继咸也觉得皇帝有些过于盛气凌人,灭日本吞朝鲜,这一套下来。不算仁义,但对于大汉来说,确实是得益千年。

但最让朝廷上下意外的还是朝鲜人的态度,大汉虽然用了合并一词,但吞并就是吞并,可此事居然如此顺利,少数站出来反对的朝鲜人,迅速的被镇压下去了,然后大汉和朝鲜乐呵呵的就完成了合并。

简直不敢思议啊。

“想当年,日本人也想侵占朝鲜。侵国之兵出动,前后历时数年大战,死伤无数,结果却最终还是铩羽而归。”袁继咸感叹道。“当年日本人谋划许久,初入朝鲜,如入无人之境,几乎是席卷之势,可朝鲜国王和朝廷却宁愿流亡大明,也不肯投降。朝鲜百姓。更有许多自发的义勇起来抵抗,誓言不降。”

“那怎么能是一个样?日本当年是侵略,他们是强盗,攻进日本,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但大汉不同,不说大汉一直就是朝鲜的宗主国,而且万历之时援朝抗日,对日本有再造之恩。此后朕率兵入朝,也解其被女真奴役之苦。”

刘钧说到这些的时候,确实是有些得意的。

当年刘钧入朝,支持亲汉派废了前国王李倧,一手扶持了李珖为王。当时就已经对那朝鲜清洗过了一次,此后的朝鲜上下,就已经基本上都是亲汉派了。加之此后三年,大汉在朝鲜设租界,派驻军,互相贸易,大汉在朝鲜是合作,让朝鲜上下都获利不少。

在这种影响下,大汉在朝鲜的名声很好,这为合并提供了极好的环境。

而刘钧也给朝鲜的当权派人很多好处,保护他们的财产,保留他们的官职,设立议院,送官员到京师学习,允许两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