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39章

双鹰旗下-第39章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力被消灭的意大利军已经变得毫无抵抗能力。

七四、意大利(六)

意大利的脆败让英法联军指挥部措手不及,甚至引起了整个西线的极度恐慌,他们的反应还算是迅速,很快就抽调了15个师从法意边境向伦巴第地区进行增援,稳定了米兰方向的战局。但在南线,意军一溃千里,局面已经不可收拾。

根据斯基纳和霞飞的估计,如果想稳定意大利的局面,避免它的沦陷,协约国至少要向亚平宁半岛派出120万人,可是他们现在根本无力拼凑出这么多军队出来。

英法两国当初拉拢意大利人的意图是想让意军牵制出奥匈陆军,为俄国在东线反击制造条件。但现在已经快进入到冬季,而且由于俄军在东线的迅速崩溃,没有一个冬天绝对缓不过劲来,现在别说是进攻了,连自保都成了问题。

与英国人的如意算盘结果相反,现在英法方面反而要抽出兵力来保卫意大利。

斯基纳和霞飞作出了放弃意大利人的决定。

现在德奥大军在亚平宁半岛前线进行着一场跑步竞赛,奥匈第3、7集团军和德第12集团军一齐翻越亚平宁山脉,快速向罗马推进。

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给李海顿发了封电报,让其看在是亲戚的份上能够保全意大利,李海顿回电说他无意于意大利的领土,要求意大利退出战争。

于是,10月22日,在意大利战役开始后不到两个月,国王下令意军投降。

整个意大利战役仅仅进行了不到两个月,意军崩溃的速度之快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仅独立五十年的意大利人并没有足够的凝聚力,本来在战争中就摇摆不定,而且意大利人对战争也没什么兴趣。

仅仅因为英国人的许诺就让整个意大利陷入到了灾难,当然它最后幸运地得以保全。匆匆动员起来的意大利军队也没有什么战斗力,而且还缺少装备。在五月之前因为俄国人在加利西亚的顺利进军让意大利人看到了甜头,但是在它向奥匈宣战后,俄军的迅速崩溃和奥匈帝国在与俄国人作战中展现出来的强大一面让整个意大利都惶恐不已。

在8月间卡尔多纳上将勉强发起攻击前意大利人就在高喊着要退出战争,使得军心动摇,整个意军都缺少作战**,而且解散现有政f,政治上的分裂也是造成意军崩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对于战争的恐惧也是造成崩溃的原因之一。

但不论怎样,意大利人的战争结束了。

虽然在伦巴第的英法联军还在顽抗,但已经无济于事。

根据德奥与意大利之间达成的停战协议,包括米兰在内的伦巴第大区和威尼托大区领土由德、奥两国占领,意大利陆军将在德、奥两国的监督下解除武装,只允许保留10万人用于维持国内治安。

根据停战协定,意大利海军舰队主力和潜艇将会作为战争赔偿的一部分遭到扣押,涅戈万海军上将率领的奥匈舰队和马乌夫海军中将指挥的德国地中海舰队封锁了塔兰托港,在他们的监督下,意大利舰队暂时被解除武装,在港内封存,等待德奥两国的接收。

意大利的迅速崩盘让英法两国措手不及,匆匆结束了注定要失败的加利波利战役,但他们的登陆部队却无法撤回国内,奥匈海军主力舰队进驻到了塔兰托港,切断了东西地中海之间的联系。

英国皇家海军因为要应付越来越频繁的德国海军战巡对它的海上运输线上的袭扰,把所有的新锐战舰全都抽调回了国内,只剩下8艘老式战列舰的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与法国舰队目前根本不是奥匈海军的对手。

法国人已经明确表示它的舰队需要留在国内保卫海岸,不会再进入东地中海,英国人只能把军队撤到了埃及。

在意大利战役之后,奥匈第3、6集团军迅速被抽调回巴尔干半岛。在英国人的鼓动下,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人纷纷揭竿而起,而英军趁势在美索不达米亚发动攻击,8月底占领了巴格达,奥斯曼帝国岌岌可危。

奥斯曼帝国最高军事顾问,实际上的军队指挥者桑德拉上将呼吁奥斯曼帝国的武器弹药已经快消耗光了,如果同盟国再不打通巴尔干半岛上的补给线进行输血,土耳其人就要撑不下去。

法尔肯海因正忙于西线的战事,法国人在伊施尔又发起了一次自杀式的大规模进攻,于是德国人又把马肯森上将派到了巴尔干一线,这次他只带来了德国第11集团军。

科维斯上将统率塞尔维亚一线奥匈军除了第5集团军之外,又由地方部队组成了第15集团军,总共40万兵力与45万塞黑联军隔着多瑙河进行了一年多的炮战。多瑙河对岸的塞尔维亚都变成了焦土,贝尔格莱德更是成了一片瓦砾,几乎没有一座完好的建筑物。

由于在塞尔米亚战役中的巨大损失,塞尔维亚首相巴西奇通过疯狂征兵,并且大量合并裁撤和升级地方部队,这才将野战部队维持在35万人水平线上。但在塞尔维亚的乡村和城市,从16岁到60岁的健康男子基本绝迹。

巴西奇能够在这种情况下,维持国家经济不至崩溃,保障前方供应,其痛苦可想而知。他在苦支苦撑的同时在心中对惹起祸端的“黑影”组织也是恨之入骨。

到了1915年9月,这个西南前线虽然维持着对峙状态,可是塞黑一方却已经是如同“包裹在铠甲中的一具枯骨”了,似乎轻轻一推就会随时崩溃。不过,李海顿还是希望则德国人去打头阵,所以迟迟没有下达命令向塞尔维亚发起全面进攻。

1915年7月16日,看到东线战局已定,怀着复仇和趁机大捞一把油水心理,保加利亚正式加入同盟国,投入战争。这个传统亲俄的斯拉夫国家,之所以义无反顾地参加同盟国对协约国作战,不过是因为要报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被塞尔维亚和希腊联手击败产生的巨大仇恨而已。

现在德国、奥匈再加上趁机揩油的保加尔人终于要向塞尔维亚动手了。

七十五、塞尔维亚

在东线将俄国人打得惨不忍睹的德国陆军上将冯。马肯森再度出马,担任同盟国巴尔干集团军群总司令,下辖奥匈第5、14集团军,司令为奥匈步兵上将冯。科维斯;德国第12集团军,司令为德国炮兵上将冯。加尔维茨;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司令为保加利亚陆军中将鲍加迪杰夫。

1915年10月15日,塞黑联军终于领教到了什么是毁灭性炮击,同盟**集中了1700门重炮,72具掷雷器对塞黑联军阵地进行覆盖,在长达两天的炮火轰击之下,塞黑军一线阵地被摧毁百分之90,伤亡惨重异常。

10月17日,奥匈大军首先在已经成为废墟的贝尔格莱德北郊渡河,仅受到轻微抵抗,德军随后渡河,向塞尔维亚腹地快速推进,科维斯将军命令留下一个军“清扫”贝尔格莱德市区,其余部队跟随德军向塞尔维亚腹地挺进。

但在瓦砾遍布,几乎已经是废墟了的贝尔格莱德市区,残余的塞尔维亚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这些来自几乎27个不同单位的残余部队自发组织起来,在后援断绝的情况下,和奥匈军进行了惨烈而艰苦的逐房逐街式地巷战,每一条街道,每一处废墟,都要铺几层尸,染几层血,才能决定最后的归属。

奥匈第5集团军司令科维斯将军一度向集团军群总司令马肯森元帅请求,再调一个军去贝尔格莱德,马肯森拒绝了这个要求,他正全力捕捉塞黑野战部队,兵力是越多越好,不希望为了一个废墟般的城市浪费太多的野战步兵资源。不过,那些机动不便的重炮部队尚未过河,而贝尔格莱德正好是在射程之内的。

19日临晨,奥匈军退出贝尔格莱德市区,然后,地毯式炮轰开始了,15个小时之后,当奥匈军再度进入贝尔格莱德市区的时候,已经是一片寂静了。

塞黑联军一窝蜂地向南奔逃,首相巴西奇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能逃出多少部队就是多少,为塞尔维亚保留一点种子。

巴尔干半岛糟糕的道路制约了德奥联军前进的速度,马肯森如章鱼般伸开的几个军合围之后,只围住了大概15万塞黑联军,其余20余万塞黑联军狂奔向萨洛尼卡。

协约国无法承受西南战线的崩溃,一支英法联军在萨洛尼克登陆,接应塞黑联军,将战线稳定了下来。

前线暂时出现了英法塞黑联军对峙德奥联军的场面。

背靠大海的协约国联军拥有足够的海上物资补给,而德奥联军由于后勤物资和炮兵部队尚未运到,也无力发起进攻。

在双方对峙期间,塞黑首相巴西奇趁着“黑影”极度衰弱的时机,对塞尔维亚军内极端民族主义秘密组织“黑影”展开了一场严酷的大清洗行动。

然而,随着德奥联军重炮部队的到位,保加利亚军也在平定马其顿之后的加入到塞尔维亚战线,同盟国德奥保联军拥有了巨大的火力和兵力优势,马肯森开始发动猛攻,协约国战线摇摇欲坠。

无意和同盟国在巴尔干死拼的英法最高统帅部决定撤出部队,英法联军由舰队撤离到埃及。但由于船只不够,塞黑联军只能由陆地退往希腊,在德奥保军追击下,塞黑军再度蒙受了巨大的伤亡。

最终,塞黑联军在希腊被腾出了船只的英法舰队运往科孚岛,能够到达科孚岛的塞黑部队,算上伤员,目前仅剩下15万人了。第二次塞尔维亚战役,同盟**扫清了整个巴尔干大陆地区,实现了和土耳其连通的战略目标,对土耳其一线的作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德奥联军横扫巴尔干半岛,奥匈大军连续攻占了门德内格罗和阿尔巴尼亚。科孚岛的塞尔维亚军队成了奥匈进攻这个岛屿的最好借口,虽然英法两国很快动用舰船撤出了岛上的15万塞尔维亚军队,但奥匈军队还是占领了这片岛屿。

现在只剩下了萨洛尼卡,这里大约聚集了12万的协约国远征军,这些军队名义上由法国将军莫里斯。萨拉伊全盘指挥。

从理论上来说,希腊目前还是中立国,但亲协约国的首相韦尼泽洛斯却一直默许协约国通过希腊的领土来支持塞尔维亚,利用希腊的港口和铁路为塞尔维亚运输补给物资,并鼓动协约国出兵登陆并占领了萨洛尼卡。

康斯坦丁国王不能容忍韦尼泽洛斯明目张胆地破坏希腊的中立,在德奥联军进军塞尔维亚之后,国王宣布解除韦尼泽洛斯的职务,并把他逮捕入狱。

但现在已经晚了,随着德奥大军开始围攻萨洛尼卡,现在希腊人只能在一边看着,还好,李海顿并没有向南侵犯的意图。

希腊人随之失去了三年前才从保加尔人手上夺得的马其顿地区,李海顿并没有把它给保加尔人的意思,一个并入奥匈帝国的马其顿国家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现在还不是做这事的时候。

现在德国皇帝鼓吹的东方快车之路终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条连接着西亚的柏林-巴格达铁路现在畅通无阻,来自德国的军事援助物资可以大量地运到土耳其,并换回急需的各种食物。

意大利的战败使得同盟国现在几乎已经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除了法国和伊比利亚半岛,这极大地增强了同盟国的持续战争能力,从而使协约国的前景看起来一片黯淡。

随着爱琴海上最重要的港口萨洛尼卡的陷落,现在英国舰队不得不退出这片海域,而奥匈海军现在得以掌控了爱琴海。

不过,奥匈舰队目前还无法进入到黑海,土耳其人和英国人在达达尼尔海峡布设了大批的水雷,不消除这些隐患,船队根本无法通行。

清除航道的水雷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随着冬季的到来,整个战线再次沉寂下来。

1915年对于协约国而言绝对是灾难深重的一年,现在协约国仅剩下了三个参战国:英国、法国和俄国,当然他们那些遥远地区的盟友们不算。俄国人已经被打残废了,在法国一线,缩在战壕里的英法联军如同一支刺猬,让德国人难以下口。

这一年,在西线,英法联军总伤亡为157万,而德军的伤亡也达到了69万人,西线战场成了一座巨大的绞肉机。德法两国因巨大的人员消耗已经几乎陷入到失血的境地。

流干德国人和法国人的血,英国人的目的达到了。

七六、舰长

1915年11月13日,天已破晓,一艘白色的交通艇载着几名海军军官离开了的里雅斯特海军码头,驶向在锚地内的系泊的帝国海军“皇帝马克西米利安”号巡洋舰。初升的朝阳斜照在锚地内驻泊的帝国海军第二舰队的舰船身上,在海面上留下一道道长长的黑影。

锚地里醒目的橙色系水鼓上,系着第二舰队司令官伍科维奇中将的旗舰,排水量达到三万三千吨的“伊斯特里亚大公”号和它的另外两艘姊妹舰。“皇帝马克西米利安”号巡洋舰就在旗舰的旁边,对比之下,这艘在1903年服役,排水量有13000吨的老装甲巡洋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