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78章

民国大文豪-第78章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仙侠小说和志怪小说有不小的区别,志怪小说应该属于神话类。

到了近代,仙侠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

这是一部将近500万字的巨著,其中天劫的设定和修炼体系独具一格,影响到后来大部分仙侠小说的创作。

有意思的是,还珠楼主是按照武侠小说来写的《蜀山剑侠传》,没想到写出了新格局。

林子轩没有写《蜀山剑侠传》的兴趣。

他虽然知道这部小说,也看过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却没有看完《蜀山剑侠传》这部书,因为篇幅实在是太长了。

他看过不少后世的仙侠小说,较为出名的算是《诛仙》和《仙剑奇侠传》。

后者属于游戏,不过却有官方的系列小说。

因为电视剧热播,他还看了《花千骨》,其他网络上的仙侠小说更是不计其数,只是质量参差不齐,大多以打打杀杀为主,缺少情怀。

至于《飘渺之旅》这一类,应该算是升级流的修真小说。

林子轩不打算写武侠小说了,开创性的工作做做就好了,太过重复意义不大,所以他准备写一部仙侠小说,开创仙侠这个流派。

他选择了《仙剑奇侠传》。

不仅因为他喜欢赵灵儿这个角色,还因为这部小说比较容易拍摄成电影,故事情节容易被观众和读者接受。

《诛仙》的话太过魔幻了,估计这个时代的读者不怎么能够理解。

向慨然对林子轩提出的“仙侠”这个概念比较感兴趣,两人交流,谈的比较随意。

林子轩就随口拿《飘渺之旅》举例子。

一位民国时期的落魄青年,被一名修士通过传送阵带到了另一个星球,在那里有各个朝代的遗民和各大门派的修士。

这些人有法宝和符篆,用灵石修炼,争抢天材地宝,乘坐星空梭可以跨越星空。

随着林子轩的讲述,一个以宇宙为背景,星空为战场,各种法力高深的修士纵横其中,互相杀伐的故事就这样在向慨然眼前展开了。

他突然觉得自己写的武侠小说格局还是太小了,这才是大格局。

他明白这还是武侠小说,只是换了一种讲故事的方法。

把武功换成法宝,把城市换成星球,把侠客换成修士,但在故事情节的写法上没什么变化,都是穷困落魄的小人物通过不断的奇遇和冒险变得强大。

当然,能够想到这个主意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他看了看林子轩,觉得此人不愧是写通俗小说的大师级作家,随口一说就是一个好创意。

在文学写作上,好的创意比好文笔更重要,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写出来的小说大多都是一个套路,原因就是没有更好的创意。

“那你怎么不动笔呢?”向慨然疑惑道。

“我哪有时间写啊!”林子轩苦笑道。

他要是把那些看过的小说都写下来,那他也不用做其他事情了,每天就写字好了。

向慨然极为无语,你没时间写,可以找人代写啊。

在这个时代的上海,随着报刊业的迅速发展,催生出了一批职业作家。

为了赚钱,或者因为人情关系推脱不掉,一些出名的作家可能同时给十几家报刊写稿,就算他的写作速度再快,也无法满足要求。

于是,代写就应运而生了。

只要作家设定好了大纲,交代了大致情节,这些代写者就能很快的完稿。

代写者一般都是不出名的写手,文笔不错,只是写作天赋不佳,与其向报社投稿被拒绝,还不如代写赚取生活费。

向慨然这么一说,林子轩顿时醒悟。

他其实知道这种方式,只是把脑海里的小说看成了自己私人的东西,不想和别人分享。

现在的情况是他没有时间写出来,不如找一批文人过来,把故事大纲和设定发给他们,让他们填充故事情节,如此就能大规模的把后世的小说搬到这个时代来。

这些通俗小说虽然文学价值不高,却有成为畅销书的潜质,可以大赚一笔,还能从中选取读者追捧的作品拍摄成电影。

说干就干,林子轩找来平禁亚把计划说了一遍。

平禁亚欣喜不已,觉得这位大老板终于开窍了,他早就想找人代写《射雕英雄传》的续集了,这么火爆的小说不写续集实在是太可惜了。

平禁亚两年前也是代写圈子里的一员,很快就搜罗到六名专门代写的作家。

于是,万象写作工作室就这么成立了。

他们写出来的小说只能用同一个笔名,版权归万象书局所有,这就叫做写作专业化。

林子轩拿出《飘渺之旅》和《甄嬛传》让他们试水,一部修真,一部言情。

他提供大纲和背景设定,其他人填充情节,然后由他审阅。

如果写的还算可以,又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就继续运作下去,像流水线一样的出产畅销小说,否则就当作一次尝试好了,反正也没什么损失。

第一百六十一章文化倾销战略

一个星期后,林子轩把工作室写的稿子收上来审阅。

他给了这些人第一集的设定,大概能写上十万字左右,不过这些人只写了八万字不到。

林子轩原本以为是他们的写作水平不行,不懂得拖剧情和灌水,这可是网文的两大法宝。

但他看了以后才知道,这些人完全理解什么是灌水,环境描写是一段一段的,甚至一张桌子都要写上一大段,大量的对话充斥其间,让人觉得好像是在唠家常一样。

可就算是这样,还是没有凑够十万字。

林子轩看了一会就找到了原因。

原因是这个时代的文人文笔太好了,不会后世那种大白话的叙述方式,就算是啰嗦,也啰嗦的很有文采。

这让林子轩非常汗颜,如果是他写这类小说,一定是通篇的大白话,一个意思翻来覆去的说,唯恐读者不明白。

这就难怪一些文人攻击他的小说没有文采了。

看来找这些人代写算是找对了,他们写出来的小说才真正符合这个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唯一的瑕疵是这些人的写作风格不够统一,看起来更像是拼凑出来的小说。

这也是代写小说的一大特点,由于代写的人经常替换,导致前后文风不尽相同,很容易被读者发觉,应该找人审核一下,尽量统一风格。

不过通俗小说说到底就是消遣娱乐,只要情节吸引人,其他缺陷可以忽略。

总体来说,林子轩比较满意,便让平禁亚继续这种经营模式,培养一个写手团出来。

平禁亚不由得意气风发,有了这批写手每日提供的稿子,他终于能把《通俗小说周报》改成《通俗小说日报》了,这是万象书局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这些小说将来还会出版发行,这又是一笔收入。

这些作者也不局限于写小说,还可以写小品文和杂文,必要时还能参与论战,这是万象书局的后备力量。

他似乎看到了一家大型出版社正在向他招手,而他正是这家出版社的领军人物。

这个时候,他下意识的忽略了林子轩的存在。

经过这件事情后,林子轩开始了发散思维,这种写作模式不必局限于中国,还可以写外国小说,而且是大批量的写作。

他脑海里有不少只知道大概情节,却没看过原著的小说。

比如《超人》和《变形金刚》之类的故事,他看过电影和美剧,如果写下设定和大纲,找一批精通英文的作者写这类小说,会不会在美国获得成功呢?

反正只是通俗小说,不是那种需要精雕细琢的文艺小说。

想想还真有这个可能,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这些小说倾销到美国去,在赚钱的同时,也能影响到美国的文化。

如果以后好莱坞要拍摄这类电影,就要问问林子轩同不同意了。

这样类推下去,日本的小说和漫画,苏联的小说,英国的小说……

林子轩可以向全世界倾销文化产品。

当然,这只是他的一个想法而已,想要实现需要极其庞大的工程。

首先,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精通英文的人并不多,他们可以找到很有前途的工作,为什么要帮你代写小说呢?

比如周瘦绢就精通英文,可他是《自由谈》的主编,不可能帮你写《超人》这类小说。

其次,这些小说能不能获得成功还是未知数。

毕竟时代不同,人们对阅读的需求也不一样,在后世畅销的小说放在这个时代可能会扑街,所以要慎重的选择。

最后,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是林子轩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他需要一个能够长期合作的团队。

虽然有着诸多困难,但对于穿越者来说,没有挑战的人生太过无趣了。

林子轩准备在上海做一个实验,上海的租界内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群,说是一个联合国都不为过,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只要摸清楚他们的阅读习惯,就能知道什么小说会在他们的国家畅销。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俄国人。

来上海的俄国人都是逃难来的,你要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种推崇苏联革命的小说,一定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林子轩想首先拿日本人做实验,日本对中国倾销商品,林子轩就把文化反倾销过去。

1915年,公共租界内的日本人已达到7169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纺织业大规模投资上海。

1923年,上海到长崎定期航线开设,公共租界内的日本侨民继续增加,达到了2万人以上,而且平均每天都要增加5名日本商人。

如今的虹口区,已经成为日本人的社区。

日本人在虹口建立学校,用日语教学,教导日本礼仪,建立银行和医院,采用日元进行交易,可以说,虹口已经和日本国内没什么两样了。

只要小说和漫画在虹口区的日本人里受欢迎,就能卖到日本本土去。

林子轩和日本人的关系不好,而且中国小说想要进入日本并不容易。

他要找一位日本人作为中间人,利用这个中间人把小说倾销出去,赚取日本人的钱财。

他想到了一位日本人,此人叫做内山丸造。

林子轩知道内山丸造,是从后世鲁讯的文集里看到的。

何况,他在上学的时候也学过阿累的《一面》,那是一篇课文,讲了作者1932年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讯的情景。

1934年5月,上海的小报《社会新闻》在第七卷第十六期刊登了一篇短文《内山丸造底秘密》,其中写了内山丸造是日本小特务的事情,每月领取两百块薪水。

还污蔑说和内山丸造交好的鲁讯也是日本特务。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小报这种程度的攻击是正常现象。

为此,鲁讯在《伪自由书后记》中进行了驳斥。

即便是在后世,这件事也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大多都是根据那份1935年《社会新闻》的报道进行的加工。

林子轩不管内山丸造的身份如何,他只是想找一位中间人而已。

从后世的资料看,内山丸造也乐于把中国的书籍介绍到日本,对于日本国内的文坛和出版社比较熟悉,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第一百六十二章奇怪的客人

这段时间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关系闹的很僵,林子轩来到虹口的时候就发现周围大都是戒备的目光,日本巡捕拦下他的车子,进行了盘查。

林子轩坦然应答,他就是来转一转。

他怎么也算是上海滩的名流,日本巡捕就算是不认识他,但看着证件上的名字也知道林子轩的身份。

虽然弄不清楚林子轩的意图,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日本巡捕也不敢把林子轩抓起来。

否则事情一旦闹大,就会很难收场。

在巡捕眼中,这个中国人或许正希望如此,他们放林子轩进去,却跟在车子后面监视着。

林子轩要去的地方是北四川路余庆坊弄口旁的魏盛里,内山书店就在那里。

他没想到这个藏在小弄堂里的书店还挺有名气,很多有日本留学背景的中国人都知道,因为这里是上海极少卖日文原版书籍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喜欢看日文原版书籍,好像不如此就无法证明自己曾经在日本留学一样。

林子轩非常理解这种心理。

因为他在书房里也会摆放不少英文原版的书籍,虽然他从来不看,可总是一种象征,特别是有在美国留学的朋友来访的时候,还会翻开来展示一番。

林子轩虽然觉得别扭,但这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

到了在西方留学的留学生聚会的时候更为夸张,在交流中有人用法文,有人用德文,只懂英文的都不好意思开口,至少也要懂得三门外语才算是在西洋留过学。

所以,林子轩一提起内山书店,很快就得到了地址。

他对北四川路并不陌生,阮玲钰以前上的崇德女校就在这条路上,他找到内山书店,店面并不大,条件比较简陋,似乎还没有发展起来。

林子轩觉得自己应该是来早了。

现在的内山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