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皇帝-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任何联系,外面的一切,自有他去处理。
陶商也没有想到历史上那个老迈无奈的陶谦在年轻时会如此有骨气,不畏强权,甚至不惜和十常侍叫板,怪不得会和皇甫嵩、朱儁等人关系这么好,得到赏识,自然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虽然觉得这样被干涉自由有些不舒服,但陶商在这一点上还是十分敬服陶谦的,他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和作为,壮大本身实力的同时,也是为了保全家人,既然陶谦一力承担,他也乐得静下心来全心练武。
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都是孙策来找他比武,两人几乎形影不离,有时候孙策会在陶府住上几天,东院整日里都是比武的哼哈声和兵器碰撞声,当然也有不时响起的爽朗笑声。
入冬时期,孙坚带着全家人回吴郡老家团聚,孙策才不舍而去,竞争可以让不自信者生出挫败之感,忌恨对手,却也可以让自信者越战越勇,惺惺相惜,生性豪迈豁达的孙策便是后者,真正的英雄豪杰。
没有了孙策陪练,陶商只好又把徐晃叫回来,眼下正是霸王枪法即将突破到另一个阶段的时刻,不能就此放松,而徐晃这个更强大的对手更能尽快让他突破瓶颈。
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整整下了两天,皇城中银装素裹,两个身皮袄的壮汉进入洛阳城,快步走向东城的陶府。
第99章 打劫计划
见到风尘仆仆的陶勇和秦河两人,陶商分外高兴,一别数月,他们终于带来了好消息,徐州之行,共招来三十多名丹阳兵,全都有武艺基础。
知道陶商的用意之后,陶勇格外用心,共有一百多人踊跃报名,最终选出三十名青壮,只要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就能成为精锐。
早在他们到来之前,陶商已经安排燕荣在洛阳城外南边的崤山脚下买下一座庄院,就在洛水边上,不太偏远,却十分隐秘。
经过这些事,陶商知道有不少人暗中盯着他,要是三十多人忽然来到他家中,肯定会被有心人利用,干脆全都留在城外,省了盘查的麻烦,训练也更加方便。
吃过饭后,陶谦拉着陶勇又去了书房,显然是打听陶商前一段时间在府中的改变,即便陶商亲口说了,陶谦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他可不像甘氏那般盲目高兴。
这一夜陶商和秦河也是抵足而眠,两人感情并不算多深,但秦河却的确把陶商当成主公对待,尤其是陶商对他的态度,更让他死心塌地追随。
这三十人的训练暂时交给秦河,等上官博回来之后由他统一调度,除了训练,陶商还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
汉末虽然天下大乱,贼寇四起,民不聊生,但在洛阳这个地方,却是财源滚滚,生意兴隆。
汉灵帝大肆搜刮钱财,十常侍更是唯利是图,每天因为买官、贿赂、讹诈而进入洛阳城的钱财不计其数,最终都落入这些人的手中。
他们不知道的是,不出几年,这座巍峨的皇宫就会付之一炬,他们搜刮的民脂民膏也会被另一个更凶恶的奸人带走。
与其被这些人浪费,还不如用到正途上,所以陶商才有了打劫的打算,但只劫富,不济贫,这是为自己壮大实力做准备的。
庄院和丹阳兵的事情,他已经告诉过陶谦了,陶谦并不反对,只嘱咐他好好看管,不要惹出什么事来。
这个打算陶商没有告诉陶勇,他不想让他们担心,而这样的行动,也是训练这些人的最好方法,任何时候,实战胜于一切。
这些商队、进贡和进京的消息,自然有燕荣打探,只要消息准确,最起码前几次的行动一定会成功,谁能想到在洛阳城边上还会被打劫?
秦河第二天便回新买的宅院去了,陶勇却成了陶商的贴身保镖,以后陶商倒是可以出门,但必须有陶勇跟随。
才过了两天时间,频频外出的陶谦终于带着笑容回来了,将陶商叫到书房里,满面春风:
“商儿,大好事!”陶谦拍了一下巴掌:“这几日经过朱将军和皇甫将军极力引荐,卢尚书终于答应让你去他府中学习了。”
“卢尚书?”陶商一愣,旋即想到了卢植,皱眉道:“我要到尚书府去拜师?”
“拜师?”陶谦摇头道:“你想的美,卢尚书乃是海内名士,怎会轻易收你,他能答应指点你几月,已经算是天大的好处了,除了当今皇子,卢尚书已经十余年不曾收徒了。”
“哦!”陶商点点头:“一定要去吗?”
卢植的名气的确很大,和蔡邕等人齐名,师从大儒马融,为大儒郑玄的同门师兄。
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
这样的人几乎已经是士族领袖的级别,人人敬仰,连刘备都要以卢植学生自居来提高身份,即便不能拜师,追随一段时间也是大有好处的。
但陶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练武,比如正在谋划中的打劫计划,这些比起那些虚名更重要,没有实力,名气高也无大用。
“混账!”话音才落,果然陶谦就勃然大怒:“你可知为了此事两位将军全都去了尚书府,要不是他二人,你老子我连见卢尚书的资格都没有,你居然如此不知轻重,真是气死我了,咳咳咳……”
激动之下,陶谦忍不住剧烈的咳嗽起来,脸涨得通红,忽然觉得陶商又回到了从前。
“父亲放心,我自然要去的!”陶商急忙改口:“只是觉得忽然要去拜见尚书大人,有些紧张。”
“傻小子,这有什么好紧张的?”陶谦见陶商只是胆怯,不由失笑起来:“卢尚书虽然享誉海内,却也是个敦厚长者,听说你上次在卧虎丘演练,卢尚书颇为赏识,要不是那一次你的表现,恐怕还没有这等好机会呢!”
“这我自然省的!”陶商点头道:“那几日时间,还要多谢朱将军全力教授。”
“嗯,戒骄戒躁,如此可教也!”陶谦看了看陶商,顿了一下又道:“我和陶勇也聊过一次,至今虽不知你为何忽然有此转变,但对我陶家终究是好事,但愿你能保持一颗报国忠贞之心,我便足矣!”
陶商笑了笑,有些事情的确是无法解释的,认真说道:“我也是伤重之后忽然开窍,不能再浑浑噩噩,荒唐度日,所以才痛改前非,奋发图强!”
“有此心智,方为我陶谦之后也!”拍着陶商的肩膀,陶谦慨然道:“你能如此转变,就算我作古之后,应儿也好有个依靠。”
说起本主的弟弟陶应,陶商却不像陶谦那般悲观,言道:“二弟虽不喜文武,却有他的独特之处,将来必有作为。”
陶谦摇头,长叹道:“唉,那些微末技艺,终究不能入流,有何用处?”
自从穿越之后陶商虽然对本主的弟弟接触不多,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却发现陶应是个能工巧匠,他的住房里摆满了各种小物件,都是他亲手所做,有的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小玩意,虽不能说巧夺天工,但也令人惊叹。
工匠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已经被沦为下流之列,和医匠都不受人尊敬,所以陶应虽然在这方面极有天赋,沉浸其中不能自拔,陶谦却不以为喜。
但陶商却深知这样一个人在战争和社会发展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这在后世可以称之为科学家,最神圣崇高的职业之一!
陶商至今记得某位伟人说过的一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第100章 授艺
陶商言道:“昔日百家争鸣,辉煌之时鲁班也曾与墨子、韩非等人齐名,名流千古,既然二弟热衷于此,何不寻访名师,也可令其发挥所长。”
“唔,想不到你的见识还这般不同。”陶谦沉吟着,皱眉道:“但工匠之流,终究为人所鄙,不知何处去寻名师。”
没有父母是不为子女操心的,即便不对陶应报什么希望,但陶商的话,也让陶谦颇为动心,只要能让陶应多走动,与人接触就好,总好过每天埋头待在府中不闻外事。
陶商道:“我倒是听说过一人,也是名门世家,却不知其是不是在洛阳。”
“谁?”
“此人名叫郑浑,开封人士。”
“郑浑?”陶谦眉头再皱,思索道:“好像在何处听说过。”
在三国中,郑浑的名字虽然不够响亮,但他有一个厉害的学生,此人名叫马钧。
马钧在机械方面被认为是三国第一人,他的老师郑浑就可想而知了。
过了半天没想起来,陶谦摇头道:“此事我自会派人打听,你去收拾一下,明日就去尚书府。”
陶商正想着郑浑和马钧两个此时在何处,忽然听到陶谦如此安排,本想质疑,看到陶谦的神色只好作罢。
“去尚书府倒也可以,只要卢尚书不觉得麻烦,但我有一个条件。”
“你若不久住,反而是给卢尚书增添麻烦。”陶谦没好气:“说吧,你还有什么要求。”
从陶谦的眼神中,陶商就知道如果他的要求太过分,肯定又会招来一顿臭骂。
“我想和徐晃一同前去,勇叔还是留下来陪你吧,身边也好有个使唤的人。”
“哼,你这是为我着想吗?”陶谦背着手,挑眉看了看他,一副早已了然的神情,不过还是答应了陶商的要求:“我看徐晃也是一员将才,你若有心,就好好培养他。”
“那是当然!”陶商点点头,徐晃的能力,他比谁都清楚,这次待他去卢植府中,也正是有这样的意思。
陶谦又道:“到了尚书府,记得要谨慎而行,万万不可鲁莽失了礼数,卢尚书脾气耿直率真,要是被他赶出府门来,可就真成了天大的笑话。”
“放心吧!”陶商笑笑:“我还是知道轻重的。”
“知道就好!”陶谦转身向外边走边说道:“我陶家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此番能否改变命运,就看你的表现了。”
“是!”陶谦躬身抱拳,目送陶谦走出房门,他想不到陶谦对这次尚书府之行如此重视,不过想想自己以前的表现和现在的待遇,的确真的不容易。
连夜给秦河写了书信,第二天一大早陶谦就带着陶商和徐晃两人亲自去尚书府拜访,卢植今天去皇宫教导皇子刘协了,接待他们的是大公子卢毓。
卢毓生的面容方正,举止之间无不显露着大族世家的沉稳和儒雅,年纪轻轻就给人一种老成持重的感觉,接物待人都让人如沐春风。
闲谈一阵,陶谦先行告辞,卢毓带着陶商来到事先安排好的小院,这里有东西两排厢房,可以住四个人,目前就留给他两人了。
一切安排妥当,倒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卢毓尽地主之谊,带着陶商他们在府中主要的地方转了一圈,以防两人会走错路,误闯到女眷的地方。
在中庭左边,陶商发现一处巨大的练武场,这个地方虽然不如当初在赵延府中见到的那个练武场大,但比孙坚府中的那个却大了一半多。
两边的兵器架上摆了不少刀枪,大多以枪为主,全都擦得干干净净,一看这里就是常有人来,不像摆着当摆设的。
早就听说卢植也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大将,见到这个练武场,陶商才真正相信了,卢毓一看就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这个地方也只有卢植会常来,五十多岁的年纪还如此锻炼,实在让人敬佩。
直到晚饭时间,卢植才回到府中,第二次见到这位大汉的顶梁柱,陶商发觉他又多了许多白发,面对这样一个腐败混乱的朝堂,卢植的压力可想而知。
其实以卢植、杨彪、皇甫嵩等人的能力,怎能看不出皇帝的无能和十常侍的荒唐,只是这个年代的忠君思想让他们还在坚守自己的职权,即便心中再有怨怼,也要恪尽职守,全力以赴。
与其诅咒一切黑暗,不如点亮一盏明灯!
看着卢植额头上的皱纹和发髻间的银发,陶商不由想起了这句诗歌,正是由于这群人的坚持,才让已经腐朽的大汉朝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虽然身居尚书高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卢植在家中并无半分威严的架势,即便是对徐晃,也十分亲和,这让一直紧张的徐晃放松不少。
即便他自负本事,但此时毕竟还只是一个连小兵卒都不如的人物,甚至还是黄巾军的身份,能见到皇甫嵩这样的人物的确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书房之中,卢植夸赞了一番陶商,前一阵演武的确表现不错,而且对徐晃也是评价不错,只看徐晃的那副大身板和整个人的气度,就与众不同。
不过陶商也很直接,他可没有多余的时间向卢植学习什么经注史集,直接言明自己就是来学习兵法的,当然治国安邦的本事也来者不拒。
“乱世用文,治国安民,乱世用武,忠心报国!”
陶商简单直白的一句话,就让卢植暗自点头,他的确没想到陶商身在洛阳,还能看出天下之乱,可见他和别的那些士子有所不同,在朝堂上,真正忧国忧民的又有几人?
接下来的时间,除了正常上朝之外,卢植几乎每天都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