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皇帝-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攵还耸彼翟俣嗟幕耙裁挥茫荒苄闹邪底苑⑹模欢ㄒШ帽臼拢匪嫣丈獭�
这次回徐州,一路上还要保护甘露他们,马忠只从同行的人中选了一位年轻人前往,其他人还是留在陶府中,对于在这里的生活,大家还是很满意,叮嘱马忠路上小心,依依送别。
马忠能不能见到太史慈,陶商自己心中其实一点底都没有,不过终究还是要尝试一下,这时候太史慈应该也很年轻,即使武艺还没练成,或许他也有师傅什么的,马忠能及时赶上,也能沾不少光,至于能不能成,就要看马忠的造化了。
历史上马忠就是大将杀手,很有当狙击手的潜质,太史慈可是三国中神射手之一,除了公认的箭法第一的黄忠之外,太史慈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马忠要是能学得和太史慈一样的箭法,比原来还要厉害,那还了得?
当然计划归计划,人心善变,陶商也不能保证马忠将来一定会追随他,只是眼前还没什么大事可做,只能先做些安排,结果如何,就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陶商也不是没想过,要是马忠真如历史上那般,依然投效东吴,最终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劲敌,那可真的是天意弄人了。
第39章 南宫云台
转眼间陶商成为三害已经将近一月,东城百姓虽然对陶商怒其不争,但见他并没有出现在街头干些卑劣之事,骂声也渐渐平息,但对他的失望却跌到了谷底,百姓才不管你的才名有多高,加入三害不能自拔,就是自甘堕落。
这一天陶商正在家中练字,忽然护卫带着一个人匆匆走进来,正是高戴的手下,既然知道了陶商的身份,陶府的人也就对这些恶棍的进出视若无睹了,只是冷漠的对待。
“陶公子,有好事了!”那人走进来点头哈腰,谄笑道:“我们老大说,他可以带你进入南宫云台,明天下午申时,到府中集合。”
“嗯?真的成了?”陶商眉毛一挑,换上了一副惊喜的神色:“还是高大哥费心,竟然有本事进入云台,了却我平生之愿,明日一定前去。”
“好,小的这就去回话。”听到陶商夸赞高戴,那人脸上也泛着红光,骄傲的神色溢于言表,在他们心中,高戴理所当然是无所不能的。
云台是汉明帝刘庄所建,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二十八为东汉开国武将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他们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大将。
南宫云台也是皇城中除了皇宫、皇陵之外最受重视的所在,寻常人无法进入,甚至许多朝中大员都没有资格进入云台祭拜这些英雄,云台中的开国功臣像传说一样流传在坊间。
陶商知道历史上南宫毁于一场不知从何而起的大火,比董卓火烧洛阳还要早,听说此时南宫还存在,自然渴望能够进入一观,看看云台二十八将的雄姿,只可惜资格不够,几次在酒宴中和高戴提起,就是希望高戴能通过赵延能不能找个门路混进去。
既然已经加入三害,为高戴出力,除了不伤害百姓之外,陶商也想借权力之便开阔一下眼界,皇宫如何对他的吸引力不大,但作为一个军人,对这些驰骋沙场的将领却十分崇拜,所以云台阁一直是他向往的地方。
云台阁肯定有太监看守,只要高戴肯用心,在东汉末年这个混乱的年代,想混进去其实并难,陶商已经想好了,要是高戴无能为力,他就去找孟佗,通过张全进入云台的可能性或许还更大一些。
没想到高戴还挺用心,这才说过几天时间,就想到了办法,看来高戴对他还是挺重视的,至少目前是极尽拉拢,陶商不禁期待着,希望时间能够过得快一点。
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下午,陶商连练武的心思都减少了许多,早早来到高戴家中,听了他一席废话,才知道这家伙竟然不是按他所想的去打通看守太监这条路,而是直接让他姐偷了赵延的令牌,要以护军的身份混入云台阁。
城门校尉的职责是统领京师各门屯卫,分八屯,但到了赵延手里,有了赵忠这个兄长做后盾,城门校尉的职权更大,除了皇城内宫之外,几乎负责整个洛阳内城的警戒,南宫也属于他们的守备范围。
无论如何,反正目的是达到了,陶商也不管那么多,在高戴得意洋洋的神色中换上士兵铠甲,和刘威三人走进南宫。
不得不说,古代的皇宫就是宏大,仅仅是个南宫,就让陶商目不暇接,这里浮桥高楼,飞檐斗拱不计取数,什么雕梁画栋、假山假水等等都只是普通的装饰,许多建筑让他这个见过无数大世面的现代人也惊愕连连。
南宫虽大,但云台阁毕竟是皇家所建的象征之地,一眼就看到了个与众不同的楼阁,的确有一种冲天而起的无言威势,三人顺着宽敞的大道径直走向云台阁,一路上有人看到三人的装束,也没人过问。
到了云台阁跟前,完全可以用金碧辉煌来描述,门口的两个太监和四个持刀护卫拦住了他们,但高戴早已想好说辞,自称是来巡查的,守卫的士兵看到他的腰牌之后赶紧让三人入内,不敢有丝毫阻拦。
一脚踏进云台阁,包括陶商在内,三人全都愣住了,这里面的装束琳琅满目,黄金翡翠、珍珠玛瑙,还有许多认不出来的名贵器物,皇家供奉功臣的地方,布置得堪比皇宫了!
不知道上面的基层楼阁上摆着什么,就在一楼穹庐般的大厅里,有二十八个高台,明黄色的帐幔垂落下来,每一道帐幔后面有一幅画像,写着二十八将的名讳和封号,一个个神态威猛,庄严肃穆,堪比庙宇中的佛像,令人油然而生崇拜之感。
“哇,这可都是好东西啊,这么多宝贝!”刘威大张着嘴巴,咽了口唾沫,他眼里全是那些宝贝,根本没有看到开国元勋那些栩栩如生的画像。
连高戴也跟着连连点头:“好好,价值连城啊,老子在东城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么多宝贝呢。”
懒得理会这两个只顾盯着宝物的家伙,陶商一一走过那些画像,缅怀着自己心中的英雄,不断感慨着,终于走到姚期、马武的画像前,这两人虽不如后世贴在门上的门神那般威猛,但也有一种别样的威势,纵横疆场的大将,风度果然不同。
姚期的供桌上还有一个黄布包,显得特别醒目,陶商正要凑过去看,就听到身后一阵乱响,回头一看不由心中大怒,原来高戴和刘威居然不顾这是皇家禁地,开始私自偷盗里面的宝贝。
面对如此多的宝物,他二人刚进来的一丝敬畏之心在珠光宝气里消失殆净,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贪婪,两人的腰包已经高高鼓起,实在装不下了,又把怀中的拿出来一些,换了更值钱的装起来!
陶商沉声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怎敢如此?”
高戴看了陶商一眼,只是诡异一笑,并不理会他,继续搜罗着里面的好东西,刘威尖声笑道:“行了陶商,想拿就拿吧,还在这里装腔作势,只要不弄坏那些画像,你拿走多少都有高大哥扛着,记得出去分大哥一点好处就是!”
高戴也点头道:“陶贤弟,不要客气了,快动手吧,这次还真是亏了你,要不然老子还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多宝贝呢,以后还要常来,哈哈哈!”
第40章 历史之火
有赵延这个靠山,高戴在洛阳城几乎无法无天,即便此刻进了皇城禁地,也是胆大妄为,无法无天,肆意地搜刮着连皇帝都要定时来祭拜的神圣之地,全无半分顾虑。
浑水摸鱼的想法,陶商也不是没有,前几天十万钱的事情,让他对钱财的看法再次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在这先贤所在之地,画像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似乎都在盯着他看,他无论如何也下不去手,那怕是拿走一片绸缎。
顺着姚期、马武等人的画像依次向前看,想着这些人驰骋的气概和指挥千军万马的英姿,陶商就不由一阵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就能披挂上阵,冲杀向前。
云台二十八将,各个都是不世出的天纵奇才,或威猛无敌,或运筹帷幄,都是陶商欣赏崇拜的先贤,就在他沉浸在这些人的丰功伟绩中不能自拔的时候,忽然听到高戴发出一声怪异的惊呼。
回头一眼,陶商不由头皮一阵发紧,霎时间整个人都僵住了,只见高戴不知为何打翻了大殿上一盏巨大的油灯,这油灯有两米多高,上面放着人头大小的铜碗,里面的灯芯拇指粗细,倾倒下来靠到垂落下来的帐幔上。
这些帐幔常年承受烟熏火燎,见火即燃,一瞬间火焰如同火龙一般直窜而上,那一头邓禹和贾复的画像眨眼间化为灰烬,整个大殿中火苗四窜。
陶商傻了眼,高戴和刘威就更别提了,二人平时欺压百姓,横行霸道的时候馊主意一个接着一个,但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全都傻了眼,烧了功臣画像,那可是死罪啊,谁都扛不起的罪名,诛灭九族都算是轻的!
陶商怎么也想不到,历史上那场著名的南宫失火,居然会和自己牵扯上关系,或许时间不一定对得上,但这件事自己确确实实参与其间,呆愣的功夫,整座大殿已经起了大火,浓烟终于惊动了外面的守卫。
“快,快走啊,等死吗?”高戴终于反应过来,向一脸痛惜的陶商大喝一声,拉着发呆的刘威向后门跑去。
此时大火已经蔓延开来,根本无法扑救,一般的画像没入火海,陶商也无能为力,看高戴和刘威逃走,他也转身从另一侧向外跑,忽然瞥见姚期桌案上的黄布包,顺手拿起来揣在了怀中,反正南宫即将化为灰烬,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云台阁起火,惊动了附近所有的人,全都惊呼着朝这边跑过来,这里是东汉王朝的神圣之地,发生火灾岂容小觑?
尤其是是负责守卫云台阁的那些守将和太监们早已面无人色,这么大的罪责,他们谁也承担不起,用屁股都能想到接下来会有什么下场,有两个甚至已经吓得晕厥过去。
从云台阁后门跑出来,高戴和刘威两人早就不见了踪影,陶商也顾不上去找他们,还好穿着城门校尉军的铠甲,一路上匆匆往外走,也没人注意到他,都在奔向起火之处,整个南宫乱成了一锅粥。
仓皇逃出南宫,找僻静处换了铠甲,回头看着身后升腾上天的滚滚浓烟,那里还有无数嘈杂的人声传来,陶商不禁暗自一声叹息,颓然向府中走去。
天算不如人算,进入云台阁之前,陶商还在感慨那一场大火,却万万想不到,自己第一次进入神圣之地,就引发了历史上的这件惨案,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根据历史记载,南宫失火只是有个简单的记载,原因和前后始末都没有详细交代,这件事应该是不了了之了,只是不知道这一次,会不会就此轻易解决,不过这事赵延也有失职之罪,以十常侍在朝中的地位,要是真威胁到了赵延的安危,恐怕赵忠也会全力出手。
对于朝中的事情,陶商可谓两眼一抹黑,燕荣也很难打听到有用的消息,陶商悄然回到府中,并没有把此事告知上官博等人,以免他们担心,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
桌子上,陶商怔怔地看着从南宫带出来的黄布包,这个放在姚期供桌前的黄锦包裹里,居然是一本用熟牛皮做成的线装书,让陶商怔忪的,正是这本书的书名——霸王枪谱!
虽然是篆体并且不太工整的字迹,但经常要查阅古籍的陶商还是很清晰的认出了这上面的字,这本书将是他立足乱世的基础之一,也是他目前最最需要的!
霸王枪谱正是姚家家传的枪法,姚期作为云台二十八将,立下赫赫战功,虽然他的武艺并不是最强的,但一杆枪也挑落无数敌手,据说这霸王枪法是从项羽的一个亲兵手中传下来的,正是项羽的枪法,而且也是后来杨家六和枪的主要基础,杨家的人拜了姚家后人为师之后,才创出了六和枪!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陶商很清楚一身好武艺、一把好兵器和装备都意味着多了一重保障,他只是个教官,并不是武器专家,所以造火药枪炮这样的东西他压根就没想过,就是要凭胸中所学,和这个时代的豪杰,展开轰轰烈烈的较量!
这一段时间,陶商已经把后院改造成了一个现代练功场,沙袋、单杠、哑铃等等一应俱全,为他跑前跑后的家丁们看得莫名其妙,这些东西上官博、燕荣等人也从未见过,但见识了训练效果之后,纷纷称奇。
这些对于陶商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唯独让他忧心的就是自己的武艺,赤手空拳他倒是有许多搏击技巧,但论到马战,却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兵器和招式,刀枪棍棒都试过无数,一直犹豫未决。
如今霸王枪谱的出现,就像冥冥之中安排好的一般,他的体力正锻炼的差不多,需要进一步练习武艺的时候,枪谱出现在了眼前,而且还是认人艳羡的霸王枪法。
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