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王朝伪皇帝 >

第2章

王朝伪皇帝-第2章

小说: 王朝伪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的寝宫。路亭贵没有跟进来,我突然明白,这个太监没有资格和我一起面见太后,后边的事看来只有我自己对付了。到了内殿门口,顾总管这个狗太监又拦了我,他先走了进去,我隔着门帘听见他阴阳怪气的禀报道:“太后,皇上到了。”接着一个老太太的声音冷冷的说道:“还用禀报吗?他有腿不会自己走进来?本宫哪敢拦他的圣驾?他要是再一甩手走了,那不是把本宫的脸皮都剥了吗!”口气不善,看来这个老太太是真的生气了。好汉不吃眼前亏,我还是先服服软。想到这里,我“通”一声跪倒在地,高声说道:“儿臣惹母后生气了,儿臣有罪,还请母后不要为了儿臣伤了身子。”娘的,大丈夫能屈能伸,跪一下有什么?我就是要那个太后听见我下跪的声音,她要是再为难我那就是她的错了。里边的太后迟疑了一下,用一种不相信的口气问道:“你喊我……母后?本宫……没听错?”这又出什么问题了?皇帝不喊太后“母后”喊什么,这古代到底什么规矩?可别因为一声称呼把我自己给撂进去了。那太后半晌没说话,这一段时间里,我经历了一场汗水浴。“皇上进来吧,别在凉砖上跪着了,小心冰了腿。”太后终于发话了,我赶快站起来撩起门帘走了进去。太后的寝室不大,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妇人面色庄严的坐在塌上,倒没有凤冠霞帔,而是很随意的穿着一件蓝地花袄。旁边则站着六七个穿着各色官服的人,年纪也都不小。不用再问,坐着的那位必定是太后了。我想也没想便跪下了:“儿臣给母后请罪。”你可别怪我膝盖软,现在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太后没有吭声,明显是故意让我多跪一会。旁边站着的一个四十多岁的官员走了出来,面对太后弯腰说道:“太后,皇上已诚心悔过,还请太后饶恕皇上。”太后叹了口气,像是受了很大委屈似的说道:“罢了,起来吧。老七,都是你平时惯纵着皇帝,他才敢如此没上没下,把我大汉朝廷的体统都丢光了。”这难道是汉朝?可看他们的服装怎么也不像啊。“微臣知罪。”原来这位就是七王爷,他告了声罪,转过头了向我使了个眼色。我站起身来,还在对朝代疑惑时,那些大臣们便要下跪向我请安,这时太后突然发话了:“慢着!皇上,本宫说句话你不要不高兴,这里站着你四伯、六叔、七叔、九叔,你没当皇上前可是要给他们磕头的,怎么现在刚当了没几年皇帝,就对他们给你磕头心安理得了?本宫明白你是君,他们是臣,可那是在外头。单说私,你受得起长辈的头?老四,”说着,太后向身旁一个黄脸汉子一点头,“现在你们兄弟这一辈的你是长兄,我一个女流之辈没什么见识,你说说,我朝可是以孝治国?”***,太后这个老妖妇明摆着是要杀我的威望嘛,怎么会有这样狠毒的女人,竟然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那个黄脸汉子就是四王爷,这可是个关键人物,我在心里暗暗把他记住了,以后一定要小心他。四王爷见太后问他,不慌不忙的走出来躬身道:“太后圣明,我朝自太祖爷定鼎天下便开始宣扬忠孝的大道,如今天下太平,万民乐业,忠孝自是播于民心。无人敢不忠,无人敢不孝。”这个四王爷话里有话,太后单说一个“孝”字,他说的却是“忠孝”,这个老狐狸不简单,太后本来的意思明显是要他顶缸得罪我,没想到他轻轻松松的又把球踢了回去。“哼哼!忠孝?”太后听出了四王爷的意思,“老四倒是个忠臣。罢了吧。”太后的话音刚落,四王爷便带头向我跪了下来,其他人也相继跪下:“臣等请皇上安。”“各位皇叔请起。以后在内廷不必如此大礼。太后说的是,国以家为本,孝是大道。”哼,太后这个老妖妇歹毒,我这个皇上也不是吃素的,我就是要让大家都看看太后是怎样压制我的,这样至少我在道义上占了上风。众皇叔不置可否的站了起来,只有七王爷表情复杂的看着我,也不知是赞许还是让我别乱说。“今天朝堂上的事本宫不计较了,但兹事体大,皇上如此决断,绝非护国之举。老四,皇上还年轻,你是老成持重之人,又是皇家的族长。你看此事应当如何决断?”太后终于不再把矛头指向我了,我顿感轻松,也不计较她当着我的面让别人决断国家大事了。本来嘛,我刚到这里,什么事都不知道,说多了只会害了自己。四王爷道:“太后圣明,此事如何决断必已明了于心。以臣愚见,蒙古兀良哈部虽是向我朝称臣,但一向治于化外,此次向金国称臣一方面实是被其所败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他们向我朝通告不但是试探我朝意见,更有挑拨我朝与金国关系,从而渔利的意思。所以,我朝廷此时绝不可轻举妄动,那就得行一个‘拖’字。如此有两个好处:其一,兀良哈部之举实是有损我朝廷威名,我们不置可否,他部必不知我朝意图,做事自要考虑。”说到这,四王爷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又道:“因此皇上今日之举颇有些急功近利,与国无宜。其二,兀良哈部实为风向旗标,我朝若是允了他,东蒙古诸部必会群起效尤,大长金国威势。若不允他,我朝必会得罪金国,到时引来两国纷争,东蒙古即可得利。因此嘛,这个‘拖’字才是上上之选。微臣愚见,当与不当,还请太后示下。”太后点头笑了笑,又瞪了我一眼才道:“嗯,老四这才是老成谋国,很好。就这样吧,兀良哈部使者就让他老老实实等着,要是等的烦了就让他滚蛋回家。皇上,你看见了没有?要不是你四叔临危不乱,把本宫请上朝堂,只怕依你的做法,战乱便要起了。”我点头道:“儿臣知错了,就按四伯的意思办吧。”哼,老妖妇,决断国家大事还不忘把四王爷卖了,你够狠!太后又道:“老九,金国那里咱们也不能没点表示。这样吧,今年的岁币提前给他们送过去,噢,给他们加上五成,毕竟咱们没理。”一个瘦长汉子走了出来躬身道:“谨尊懿旨!”岁币,岁币!这不是宋朝卖国的方式吗?这里怎么会是那个“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大汉朝?而且还有金国,蒙古,这里到底是什么朝代?太后像是累了似的靠在身后一只绣墩上闭上了眼睛,那个顾总管走过去为她按摩肩膀。此时大概该退了吧?果然,那些王爷们开始整理衣袖,看来是要告退了。七王爷走了出来,在太后面前一弯腰说道:“臣还有一事要奏,如今皇上春秋鼎盛,合当大婚之期,臣向太后请了几回旨,不知太后意下如何?”太后连眼都没睁,摆了摆手有气无力的说:“这事再议吧,本宫累了,你们先退下吧。”***,原来太后还没给我说媳妇,这样看来我——当然是现在的这个皇帝还是孤家寡人,这样也好,免得对着别人的老婆,倒也省心了。只是这个太后也太那个了,就算和儿子有矛盾,总不至于不慌着抱孙子吧?我没把心里的意思表示出来,而是和大臣们一起请了安退出了太后寝宫。

第三章身份之迷

回到皇帝住的乾元宫已是酉牌时分,要在过去的那个时代只怕该开晚饭了,然而我丝毫没有饿意,心中依然想着刚才见太后时发生的一切。刚才在环翠宫里我因为要注意免出漏洞而压下的心事纷纷浮了出来。确实有些事情不对,这个朝代不符合我印象里的任何朝代,而太后的态度也绝非为人母者所为,这意味着什么?路亭贵自从回来以后,在众多太监宫女的环视之中已经恢复了刚见我时的拘谨,此时要想从他嘴里套出点话比登天还难。自从见了太后,我知道自己的位置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稳当,因此要是支开众人单独向路亭贵问话只会引起别人的疑心。“皇上,该传晚膳了。”路亭贵看见我沉思不语,走过来弯腰提醒了一句,说完起身时从我耳边轻轻带过一句:“七王爷刚才来过,留下了个纸条。”说完,路亭贵直起身来背过去高声喊道:“皇上传膳。”几个太监退了出去,为我准备晚膳去了。路亭贵刚才这一转一喊是故意做的,说话间他背着手从衣袖里顺出张纸条,捏成个纸团塞进了我的手心。我会意,连忙将纸团拢进了袖子里。晚膳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在御膳房吃,而是由太监们将大大小小几十个碗碟抬进乾元宫来,面对山珍海味我没有多少心情去品尝,只是用银筷子随意拨弄了几下便放筷子了。路亭贵看我无心吃饭,低眉顺眼的道:“皇上,您老今天乏,连午膳也没用,还是多用点吧,免得太后心疼,奴才们心里也不好受啊。”这家伙提太后,是在提醒我身旁有太后的人,我要是郁郁不欢,太后必然会很快知道。我想通此节,对路亭贵道:“唉,今天惹了太后生气,也不知道她老人家吃不吃得下饭,朕如此不孝,心里愧疚难当,哪里还用得下?唉!”路亭贵赞许的看了我一眼:“皇上一心念着太后,太后慈心仁厚,哪能不知道皇上的孝心?”我假装释怀,再叹口气道:“那样最好。路亭贵,用完了膳你陪朕走走。”吃完了饭,我在路亭贵的带领下一前一后的进了御花园,这里就是我刚才来到这个时代的地点,这次倒没人跟着,那些太监宫女知道我心里不快,谁还敢来招惹?一听我不让他们跟着,一个个如蒙大赦。来到我来时倒地的假山旁,我面对假山将七王爷给我的纸条仔细摊平,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字——“隐忍待发”。路亭贵仔细观察周围没人才凑到我身边小声说:“七王爷吩咐老奴跟皇上捎话。七王爷说,今天皇上在太后那里虽是进退有度,只是却有违平日做派,只怕太后不悦而令四王爷更加权重。所以皇上不可因初次亲政就锋芒毕露,如此只会害了皇上。”我倒抽了口凉气,难怪在太后那里时七王爷连连向我使眼色,原来我光顾着解开太后对我的反感,却忘了探察这个皇上平日里如何为人处事,好在这些人都没有疑心我是个冒牌货,不然的话我刚刚重生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好险!“路亭贵,”这倒是个我了解现在身份的好时机,“朕做皇上几年了?”路亭贵回道:“已经十年了,皇上刚刚进宫时才六岁,这一转眼就已经亲政了,这日子过的可是真快。”我才十六?这一下子就让我小了将进十岁。人类返老还童的愿望终于在我身上实现了,这是不是有点滑稽?不过这也好,在这危机重重的皇宫里,我这个皇帝年龄越小越有优势,别人必然从心里要小瞧了我。哼,我——不,朕倒要让你们看看我是如何治理国家,扭转乾坤的!“那你觉得朕这些年皇帝做得如何?”我又问。问话得一步步深入,这是个技巧,这老太监绝不会想到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会有这么深的心机,谁让他不知道我早已是个二十五岁的优秀推销员呢。“皇上自然是好。”路亭贵慢慢寻找着措辞:“皇上自从进宫,上对太后尽孝,有如亲母;下对我们这些奴才友善,哪个不念皇上的好?”有如亲母,哼哼!果然我这个皇上不是太后亲生的,难怪太后那个老妖妇会对我喊她母后感到惊讶,看来原来这个皇上是不喊她母后的,由此可见两人关系绝非亲近。我把心思放在了“进宫”两个字上,又不动声色的说道:“哼,亲母?只怕太后心里不是这样想。”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完全相信路亭贵,他虽然帮着七王爷向我传话,但谁也保不住他是双重间谍,这种身份我在原来那个时代从书上见的多了。但我并不怕他向太后告密,其实太后心里必然也很明白这一点,我多发句牢骚并不会给她造成更坏的印象。路亭贵有点焦急,又向周围看了看才说:“皇上可千万不要这样想,太后是有些严厉,可那是为皇上好……皇上,小心驶得万年船啊。”我一语双关的道:“你说的朕自然知道。”这话既是针对路亭贵说太后对我好,又是针对他让我小心,“但我毕竟是——进宫的,终是有些不同。”我把“进宫”这两个字说得很重,路亭贵听明白了我的意思,连忙说:“皇上,七王爷怕的就是您这样想。其实皇上您想想,我大汉自灭元建朝以来,您可并非第一个庶出的皇帝,太祖皇帝诸亲王子被朱元璋那个反贼杀光了,皇位便传给了他侄子太宗皇帝;孝宗皇帝没将皇位传给皇子,而是传给了皇太弟穆宗皇帝,这都有先例。先帝无子而驾崩,太后将皇上接进宫来登基自是名正言顺的。”原来我并非先帝的儿子,根据我对那几个王爷的称呼,我的亲老爷子应该是五王爷,可是他怎么不出头保护我呢?莫非也象清朝光绪帝的老爷子醇亲王那样为了避嫌而把一切职务都退了吧?朱元璋?反贼?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历史从元末就改变了,明朝并没有建立,而是另一个起义领袖当了皇帝?一个框架在我心里渐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