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清之祸害 >

第329章

大清之祸害-第329章

小说: 大清之祸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魍吣嵫恰�

“但他们的大公是自己的吧?”

杨丰说道。

和之前归化大明的希腊还有保加利亚不同,瓦拉几亚大公不是外来的。

“是的,不过他们愿意献地。”

陈烈说道。

他当然明白皇上的意思,之前保加利亚和希腊都是外来的君主,那些地方豪强把他们撵走就可以瓜分国家了,但瓦拉几亚作为本土君主,主动要求归化,那么再分割人家就不好了,可不分割又是肯定不行的,不过瓦拉几亚大公很显然也有这种觉悟,索性干脆献地自己把自己切割开好了,这样说不定还能让杨皇帝高兴一下多保留点地盘。

“这样啊,他们准备献哪些地方呢?”

杨丰满意地说。

很显然杨神皇的确挺高兴,这种小国属于鸡肋的,战略上并不值得浪费力气,但如果不吞并又很没面子,他们能主动归降也算一件好事。

“他们说一切惟陛下圣裁。”

陈烈说道。

“这样的话朕也就不要他们太多的地方了,把这一块给朕当皇家直属地好了!”

杨丰说着在地图上随手画了一个圈,面积不算大,虽然离瓦拉几亚首都布加勒斯特近一点,但却算不上什么好地方,至少等候命运裁决的瓦拉几亚使者在看到这个圈之后,也是长出一口气暗自庆幸,当然,他不知道杨丰画出的那个圈是他们国土上最有价值的地方,在原本历史上曾经支撑着一个国家几乎吞并了整个欧洲。

好吧,那里是普洛耶什蒂。

二战期间小胡子除了煤炭液化之外,几乎全部油料都来自这个不起眼的地方,这座年产一千五百万吨的油田,驱动着第三帝国的战争机器。

紧接着那使者返回布加勒斯特,看到这个圈的瓦拉几亚大公同样无比庆幸,然后毫不犹豫地确定了向大明皇帝陛下效忠,就这样欧洲又一个国家背弃信仰,把上帝扫进垃圾堆,开始跪拜在圣祠前用磕磕巴巴的汉语,读着记载杨丰语录的圣谕书了。说到底对于欧洲这些君主们来说,上帝肯定没有他们的领地重要,老百姓可以为了信仰而血战,但他们是绝对不会为什么信仰血战的,大国君主抵抗的目的,也无非就是争取保留更多的东西,他们自认为自己有这个实力。但小国君主很有自知之明,像瓦拉几亚这种估计明军开过一个军来,就能彻底把他们扫平,他们当年可以臣服于奥斯曼帝国,当然这时候也不介意臣服于大明帝国。

反正这就是小国的命运。

瓦拉几亚的臣服,让大明的领土上再多了一个属国,另外还有一块底下满是石油的皇室直属地,还有就是黑海周围除了依然在瑞典手中的克里米亚,比萨拉比亚和摩尔达维亚之外,其他全部落入大明的掌握,同样也使整个巴尔干半岛东部沿海,全部落入大明手中,剩下的就是……

向西推。

荡平巴尔干。

希腊,安布拉基亚。

或者说大明帝国安顺藩。

大明陆军第十集团军所属步兵五十一军二四七旅三营士兵王昱站在甲板上,用兴奋的目光看着正在接近的码头,在那里是无数身穿艳丽服装的少女,正在挥舞着手中的龙抱日月旗用生硬的汉语向着他欢呼……

当然不只是他。

在他身旁还有整整一个哨的士兵站在这艘运兵船甲板上,就像原本历史上莅临棒子的美军一样享受少女们的热情,或者也可以享受她们的身体,而在这艘运兵船的后面,是数以百计的同样运兵船,那黄色的桅杆和烟囱在海面形成绵延的森林,那黑白两色的船身仿佛无边无际,这是整整一个步兵军,他们即将在这里开始他们在欧洲的征程。

而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在北边群山的另一边,一个因为基督山伯爵而著名的名字。

伊欧亚尼纳。

或许那里也有一个海蒂在等着成为他们的女奴。

运兵船缓缓靠岸。

舷梯被放了下去,王昱迫不及待地背起自己的背囊向下面走去,担在上面的步枪随着他的走动不断摇晃,就在他的脚踏在码头上的一刻,就像炫耀般掏出了一把龙元银币,然后随手撒在了脚下,就听见那些美丽的少女们尖叫一声,一大堆脑袋低垂在了他的身下,甚至还有一张面孔直接到了他两腿中间。

“玛的,我就喜欢这种场面。”

他得意地说道。

而在这些希腊少女后面,数百名安顺藩的地方防卫军,正穿着最新款和明军类似的黑色军服整齐列队,手中举着上刺刀的前装线膛枪目不斜视,在这队士兵前面,他们的指挥官,一名退役的前明军少尉拔出军刀,刀背靠在肩膀上,很是威严地喊了一声,所有士兵立刻枪托抵肩,枪口斜指向天空,当指挥官第二声命令响起时候一起扣动扳机,向踏上他们土地的王师致敬。

而在那军官身后,穿着蟒袍的安顺伯堆起满脸笑容,快步走向前迎接朝廷大军的到来。

就在此时,同样的一幕也分别在希腊的沃洛斯,在保加利亚的瓦尔纳等地上演着,包括从伊斯坦布尔向西的,一共四个集团军的明军分四路开始向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发起进攻。也就是现代的希腊东北部,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南部,另外还有科索沃,这是奥斯曼帝国在失去伊斯坦布尔和整个亚洲部分领土后剩下的,包括他们的都城都退到马其顿的斯科普里。

但以灭国为己任的杨皇帝并没有因此放过他们。

这是对奥斯曼帝国最后一战。

444。第444章 代天征伐,扫荡异端

明军在巴尔干半岛上发动的进攻,让欧洲各国君主们几乎感到了一种彻底的绝望。

这个敌人太强大了。

强大到令人窒息。

不是指明军的武器多先进,也不是指明军的后勤供应能力是多么恐怖,仅仅大明帝国能够动员起的军队数量,这就是完全令人窒息的,明军仅在俄国就曝兵百万,在波斯和安纳托利亚高原及阿拉伯半岛上,还维持着超过三十万的警戒力量,再就是帕米尔高原上还有一个十五万人的集团军在负责清剿,中亚还有一个集团军在维持警戒,也就是说仅仅在一线作战的兵力,就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

现在又加上巴尔干战场。

四个集团军加起来就是四十万大军了。

两百万的一线兵力。

这还仅仅是陆军,如果加上海军那恐怕还得更多,两百多万一线作战部队啊!欧洲有几个国家男人数量能超过两百万?纵然人口最多的法国,目前也仅仅一千六百万人口,而雄霸北欧的瑞典本国,人口也就两百多万,加上查理十二世名下的波兰,克里米亚,比萨拉比亚等等一大堆其他属国,总人口也不过才仅仅一千多万而已,而明军光一线作战部队就两百多万!

那么加上后方休整的,岂不是得五六百万?

这样的敌人谁能抗衡?

然而那些欧洲君主们不知道的是,这时候明军总兵力已经急速扩充到了一千万,三十多年的工业化发展,让大明帝国这台战争机器已经到了堪比一战时候列强的水平,去年一年光新式无烟药步枪子弹生产了十亿发。甚至就连步枪都换成新的五式步枪,也就是杨丰复制版的G98,而且还是尖头弹,这种步枪去年一年就生产了三百万支。随着大量合成氨工厂的投产,原本最制约明军的炸药产量问题也彻底解决,现在明军已经全部实现炸药化,彻底跟古老的火药时代告别了。而且因为战争的刺激,再加上杨丰放开了一些工业上的垄断,现在整个大明都在疯狂地工业狂飙中,光钢铁产能就已经直逼三千万大明吨,几乎堪比一战前的德国。无数的工厂,庞大国土上取之不尽的原料,三十年培养出来的无数产业工人,再加上信仰和利益推动的狂热,让大明的工业产能以最磅礴的气势狂飙着,一艘艘战舰,一门门大炮,无数的机枪,甚至于飞机,汽车都在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昌国造船厂的船坞内,一次同时建造五十艘登陆舰的壮观场面,纵然是大明国内百姓看了都瞠目结舌。

剩下无非就是度征召些预备役而已。

大明现在有四亿国人。

哪怕四分之一算男丁那也是一个亿,十丁抽一而已,二战时候的美国都能一亿多点人口搞出一千多万军队,大明十丁抽一根本就不算啥,更何况大明境内主要重活都是那近千万奴隶干。尤其是在农村里,那些平常也就指挥个奴隶的年轻人,对于当兵满世界烧杀抢掠有着无比的热情,否则他们很难实现发财出人头地的梦想,参军是他们走出农田的重要途径。一千万军队,丝毫没有影响到国内的工农业生产,甚至总参谋部还计划扩军到一千五百万,毕竟现在开始使用地方防卫军了,而这种去欧洲抢钱抢女人的好事还是应该多便宜一下国人。

然而不用一千万,仅仅这不到三百万一线兵力,就已经让欧洲各国君主们腿发软了。

“就是要让他们颤抖。”

杨丰冷笑着说。

“而且要让他们不停颤抖。”

紧接着他说道。

“陛下的意思是?”

陈烈疑惑地问。

“传旨,移驾镇西港,还有,不必带着步辇了。”

杨丰对侍从说道。

后者赶紧去传旨,准备杨皇帝的大驾转往镇西港,也就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话说他搬个家可不是简单事情,光随行的人员就得好几千呢,而且这时候还是冬天,顿河已经封冻,所以必须通过陆路南下,但因为亚速海同样封冻,还不能在亚速港走刻赤海峡,必须得从陆路继续向南到新建的永丰港,也就是原本历史上俄国的新罗西斯克港登船,这可是得走上千里。

当然,如果不乘坐那座移动宫殿就无所谓了。

“陛下是要亲征南欧?”

陈烈小心翼翼地说。

皇帝陛下在俄国就是为了亲征欧洲的,现在冬天没法继续进军,不仅仅是俄国,就是向西的克里米亚等地也不行,那里的气温比这里高点有限,反正就明军的抗寒能力,是肯定没法冬季在这些地方作战的。哪怕这时候明军体质都已经足够强壮了,零下十几二十度严寒那也是相当恐怖的,这也不是装备能解决,实际上这时候俄国的明军全部都穿上了防寒的皮大衣,但那些士兵们仍旧不愿意离开烧着炉火的一座座城堡。

那么现在皇上去镇西港如果不是为了过冬,也就只能是准备对南欧下手了。

“给朕发一份诏书。”

杨丰说道:“昭告欧洲各国君主,朕代天征伐,扫荡异端,大食邪教行将轸灭,唯有泰西诸国尚昧于犹太之异端,惑于梵蒂冈之邪说,以伪为真,以真为妄,抗拒上天诸神之谆谆教化,朕心存慈悲,予其最后之改过机会,今年年底之前泰西诸国君主必须彻底摒弃邪教,皈依王化,诸神当庇佑其世代永享福祚,若继续冥顽不灵,朕将亲自率领大军讨伐!”

好吧,他要直接跟欧洲那些君主们摊牌了,投降,或者等着他打上门。

反正俄国和巴尔干就那样了,剩下都是逐步扫荡而已,他根本不需要跟着,既然这样干脆开辟新的战场,去登陆南欧,直接向西欧进攻,他现在又不是说兵力不够,再从国内调两百万大军也没什么问题。自从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物资供应也没问题,这些年他下饺子一样,造了两千多艘类似自由轮的运输船,另外还有两千多艘登陆舰,而且这还不包括民间拥有的那些商船,无论运兵能力还是运输物资能力都足够支撑登陆南欧作战。而俄国战场上的物资,基本上可以交给铁路来支撑了,中亚铁路最后一段已经修通,再加上中亚战场上已经没有什么战事了,这条铁路完全可以专供俄国战场。甚至从德黑兰向北修的铁路也快要到达巴库了,这样在巴士拉登岸的物资也可以直接进入俄国,他可以把跨苏伊士运河的船只都调过来供应巴尔干和南欧战场。而巴尔干没有大规模战役,奥斯曼只是苟延残喘而已,剩下也都是清剿作战,那里是崇山峻岭环境,明军绝大多数都是小规模治安战,营级的扫荡而已,虽然耗时比较长,但物资消耗和大规模战役不是一个档次,甚至除了药品和武器弹药外,其他东西绝大多数都能就地筹集。

这样的话,在目前情况下他的运输能力,至少可以支持三十万军队在意大利的作战。

这就足够了。

他怎么也得花一两年解决意大利战场,那么一两年后他的铁路估计都能修到察里津了,同样他的大型运输船数量估计得增加到三千艘甚至更多,那时候支撑一百万大军作战都很轻松,而一百万大军就足够推平奥地利和神罗诸国了,然后再左右一分向法国和瑞典进攻,而那时候估计巴尔干和俄国战场也就差不多完活了,这样五年内他就能够实现兵临北海的愿望,剩下就是扫荡英国和美国了。

这时候美英已经停战,美国变成了类似后世澳大利亚一样的自治领。

毕竟英国人已经完全没有工夫管美洲那些乱臣贼子了,而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