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败家子 >

第52章

唐朝败家子-第52章

小说: 唐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叹道:“不知是此子聪明,故意讨好朕;还是……朕派人调查过,此子自小生长于淮阳,原是个败家子,好似一夜之间转了性子,成了人才。

瞧见他拿出的东西稀奇古怪,闻所未闻,所以朕有时候不免在想,难道他真遇到了神仙点拨?”

长孙无忌心头一动,劝谏道:“陛下,神仙异事多虚妄,还是谨慎些好。”

“朕知道!”李世民道:“其实他的来历不重要,只要他能为朕所用,愿意为朕所用即可。”

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打算就将他放在弘文馆吗?”

“辅机,你有疑虑是吗?”

“陛下如此决断,自有道理,臣并无疑虑。但少年人骤居高位,他自己会不会骄傲得意?百官可能也会有看法!”

李世民叹道:“朕也是无奈之举,你不知道,虞世南在洛阳时曾向朕请辞,他已经八十岁了,王珪的身体也不好。”

“原来如此。”长孙无忌老谋深算,对朝局更是洞若观火,当即明白李世民言下之意,同时也顾虑道:“可是……他会不会太年轻了?能否担得起陛下的期望。”

“十八岁,是太年轻了,可纵观朝堂,并无太多合适人选。相比之下,此子灵透,是个可造之材。”

李世民悠悠道:“朕愿意冒险一试,至于能不能经得起风雨,担得起担子,那就要看他的本事了,拭目以待吧!”

长孙无忌道:“陛下深谋远虑!”

“辅机啊,朕还有个想法!”

“陛下请讲!”

李世民抬头看着承庆殿里摇曳的灯烛,轻声道:“自武德年间起,朝廷封赏的爵位,录用的官吏便不少;武德九年以后,又录用了一大批,其中情由你都知道。”

长孙无忌当然知道,李唐初得天下,为了拉拢关陇贵族,各地豪强,李渊册封了许多官爵。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又不得不册封了不少从龙之臣,秦王府旧将。

前几年击败突厥,有功受赏的武将、官员、投降的部落首领又是一大批。再加上世袭、恩荫等,而今大唐贵族和官员越来越多。

“人多一点,无非是多耗费一点钱粮,倒也无妨,要是能多几个人才,更求之不得。但是……”

李世民道:“你也看到了,有多少衙署冗员众多,办事拖拖拉拉,相互推诿,反而耽误事情。”

“陛下是打算精简官吏?”长孙无忌反应敏锐。

李世民点头道:“朕前几年便有此想法,但先后对突厥,吐谷浑用兵,边患未平,此事不便提及。不过而今,尤其是东巡有所见闻后,朕以为,时机或许差不多了。”

“陛下,恕臣直言,精简确实必要,却需有度,不可操之过急。”长孙无忌诚恳道:“其实昔年杨广的许多举措并非失当,而是操之过急……”

“朕心里有数,此番至少要遏制冗员增加的趋势,得开个好头才行。”

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问道:“那陛下打算何时动手,让谁主持呢?”

“哼哼!”李世民看了一眼长孙无忌的表情,笑道:“别担心,这等得罪人的事情,就不让你为难了。这件事,等闲之人也办不了,办不好!”

“是……”

李世民沉声道:“让侯君集从陈州回来任吏部尚书吧,他有这个胆魄和铁腕,能办好事情。”

“侯君集确是个不错的人选。”长孙无忌附和的同时,眼珠子却转个不停,心中好似泛起了许多念头。

“不过,你们也不能躲清闲。”李世民目光凝重道:“既然动手,就要闹出点大动静,你们得陪着朕唱出戏,唱出大戏。”

第八十六章暗箭雏形

李泰出宫回到魏王府,一路闷闷不乐。

父皇和岑文本对太子李承乾一通夸赞,让他好生失望。太子不断加分,地位稳固,再有觊觎之心也是白搭。

进了王府,刘轩便匆匆迎上来,奏禀道:“殿下,杜长史来了!”

“好,快!”李泰加快脚步,匆匆往书房而去。

等候已久的工部尚书杜楚客出身京兆杜氏,乃已故莱国公杜如晦胞弟,也是京兆杜氏如今在朝廷的代表人物。因兼任魏王府长史的缘故,杜楚客与魏王李泰甚是亲厚,时间长了便渐成心腹。

“杜长史久等了。”李泰对自己的长史十分客气,毕竟杜楚客的身份摆在那里,京兆杜氏可是关陇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杜楚客婉言道:“殿下言重了,臣也是刚到不久。”

“杜长史请坐!”

“殿下似乎不高兴?”落座之后,杜楚客小声询问。

“啊,本王……”李泰不由有些迟疑。

杜楚客笑道:“殿下不必多说,臣能猜测一二,也请殿下莫要郁闷。”

“杜长史有何高见?”

杜楚客悠悠道:“这半年来,太子兢兢业业,处事得当,长孙国舅与岑文本认可,陛下有所赞许,皆不足为奇。”

“唉,本王在洛阳一番作为,毫无成效……”

“殿下,凡事要徐徐而为,切莫操之过急。”杜楚客劝慰道:“再者,殿下在洛阳并非毫无建树啊!

魏王池乃一时荣宠,可以不提,但皇上允殿下在王府开设文学馆,还让殿下编撰《括地志》,这可是实打实的成效。”

李泰失落道:“话虽如此,可如果东风强劲,纵然编好了文稿,也只能是为他人锦上添花。”

“殿下太过着急了,陛下春秋正盛,时候还长着呢!”杜楚客道:“在天下人眼里,储君行为得当那是应该的,若有不当则会,而殿下只是亲王,一旦做出成绩……”

“哦,杜长史言之有理。”

“殿下再想想,东宫这几年得到的赞誉远不如前几年多吧?听说孔颖达和张玄素他们没少直谏,这便是讯号。”

杜楚客悠悠道:“殿下的才能众所周知,再做出些成绩来……此消彼长,这个道理,殿下该明白。”

“是是!”灰心丧气的李泰神色顿时轻松,笑道:“多谢杜长史提醒!”

杜楚客摇头道:“哪里,殿下天资聪颖,只是偶然迷惘而已!”

“不过……眼睁睁看着东边春风得意,似乎不大合适吧?”李泰的声音陡然间有些阴冷。

“殿下,切勿操之过急,更不可莽撞行事。”杜楚客连忙劝阻。

“杜长史放心,这个道理本王自然明白。”李泰眯眼道:“本王是在想,打不了主人,打狗总行吧?毫无动作,人家会觉得本王好欺负的。”

“殿下是说……”

“谢逸!”李泰冷冷道:“想必你也查到了,这厮在陈州与东宫千牛贺兰楚石过从甚密。”

“是,但就此断定他是东宫之人是否会有些草率?”

李泰摇头道:“不草率,应该错不了。此人在洛阳,明里暗里没少给本王挖坑,甚至寻机陷害本王。

试想一下,背后若无东宫授意,他一个新出头的少年新秀,有这个胆量吗?又何必非要与一位皇子,一位亲王过不去呢?”

“这……”

“你可知,伊阙工地苛待工匠一事,若非欣儿恰巧听到,早做准备,本王可能已经被父皇猜忌斥责,前程尽毁。”

李泰恨恨道:“饶是如此,本王仍旧闹得灰头土脸,被人看笑话,这些都是拜东宫和谢逸所赐。”

“如此说来,倒确实……只是眼下他风头正劲,陛下似乎颇为重视,会不会……”

李泰冷笑道:“父皇是重视,但如果发现他有欺君之举,结果会怎样?”

“殿下已有策略?”

李泰摇头道:“没有,只是发现了些许蛛丝马迹,想着能不能凑起来用在那厮身上。”

构陷!

杜楚客已然明白魏王的打算,这法子不是不可以,但想要坐实,就必须做实,做得惟妙惟肖,甚至天衣无缝。只是……

“殿下发现了什么?”

李泰一摆手,刘轩上前道:“杜长史,陕州御营遭袭后,小人特意从大理寺请了经验丰富的仵作,与御医一到查验刺客尸体,发现了些许蛛丝马迹。

仵作称通常刺客或剑术高手,招式与力道皆成习惯……刺客身上有一处几乎要命的伤口,与河间郡王次子李崇晦,及其护卫身上的伤口相似,很可能是同一人,同一把刀所为。”

“如此说来,是刺客内讧?”

“也许吧,此事很值得玩味!大胆推测,很像是有人伤了李崇晦,又伤了刺客,此举很奇怪,也不合常理。当时刺客似乎正欲行刺晋王和晋阳公主,却被谢杜氏以身相救……”

刘轩侃侃道:“如果是侍卫击杀了刺客,目的是为了救人,但另一个刺客动手是因为什么?也是为了救人?”

杜楚客道:“是否因刺客受伤逃离不得,同伙恐其泄露机密,所以杀人灭口?”

“或许有,但也许同样是为了救人,救谁呢?总不能是晋王和公主吧?”刘轩冷笑道:“在训练有素的刺客手下,谢杜氏捡回一条命,很幸运,很巧合啊!”

杜楚客心头一动,悠悠道:“这……房相奉旨追查,可有结果?再者,谢杜氏毕竟舍身救了晋王和晋阳公主。”

“如果是苦肉计,另有图谋呢?房相奉旨追查,谢逸也参与其中,以其医术,不该没有发现啊!所以在下才觉得蹊跷。”

刘轩道:“还有上次殿下与小人在洛阳宫偶遇谢杜氏,为父放河灯遮遮掩掩,神色诡异,不免让人猜疑。”

杜楚客道:“殿下吩咐后,臣派人去调查过,只知其母早亡,此女卖身葬母进了谢家……”

“应该再查的仔细些,如果能查到什么最好,或者想办法查处些什么也好。父皇不会容忍一个欺君,且与刺客有关联之人。”

李泰沉声道:“只要‘坐实’了,纵有再多功劳,也会……哼哼,如果这把火一并烧到东宫,那就更完美了。”

杜楚客及时劝谏道:“殿下,此举若被人察觉,对殿下和王府而言并非好事。”

“本王明白,这种事怎么可能亲自上阵呢?”李泰笑道:“说到与谢逸有过节,不该是本王啊,你是不知道,那天晚上河间王妃有多恼怒……”

“但河间郡王不是糊涂人……”

“有个糊涂王妃就够了,王妃出身高贵,在王叔那求助失败,可以找娘家人帮忙吧!”李泰笑道:“莱国公早逝,韦家仗着有个女儿在宫中为贵妃,处处得意,这可不好。

城南之地既然叫杜陵,就该杜氏花开夺目才是嘛!吾妹城阳已许配令侄杜荷,本王这个做兄长的,可不想将来妹妹和妹夫受委屈。”

“殿下所言甚是!”杜楚客心领神会,说道:“臣忝为驸马叔父,自当略尽绵力。”

“杜长史,莱国公(杜如晦)不在了,您便是驸马的长辈,贵府和魏王府将来便是姻亲了,自当亲近。”

李泰又暗示一句,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直接忽略了城阳公主也是太子李承乾的亲妹妹,更没有在意驸马妹夫和他的叔父是不是一条心……

ps:感谢书友141203212339739、北冰小雨、ande、风之舞者5638、无忧我自无虑的打赏!

第八十七章“狼窝虎口”

在承庆殿得了赞许,太子李承乾心情很畅快,这会正在东宫丽正殿来回踱步,兴奋之下毫无睡意。

“纥干,很意外,岑文本竟然帮孤说话,舅舅反而没开口。”

随侍的纥干承基道:“殿下,岑侍郎的话其实也是长孙国舅的意思,他是您的亲舅舅,不便直接开口。”

“也是!”李承乾道:“临走之时,父皇特意将舅舅留下,想必会有密谈,也不知是否谈及孤?”

纥干承基劝道:“殿下莫要担心,长孙国舅是殿下的亲舅舅,自然会维护您的!”

“那可未必,老四也是长孙家的外甥。”

“废长立幼自古是大忌,玄武门之后,陛下深恐开此恶例,故而嫡长观念甚是分明,殿下是嫡长子。”

纥干承基道:“同样是外甥,长孙国舅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已是储君的殿下,转而扶持魏王呢?”

“说的也是!”李承乾悠悠道:“不过老四终究是心腹之患,父皇对他甚是宠爱,允许他在府上设立文学馆,还要编撰《括地志》,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想当年,父皇也是嫡次字,府上也聚集了十八学士,然后……不得不防啊!”

“殿下所虑甚是!”

“是得想点办法遏制一下老四!”李承乾道:“对了,今日在承庆殿,听父皇的口气,对淮阳县伯谢逸甚是重视,看来得让贺兰楚石早日为孤引荐才是。”

纥干承基道:“殿下,臣以为此事莫要操之过急,谢逸乃陛下最新遴选的人才,刚刚到长安,您便刻意结交……恐怕不好。”

李承乾眉头一动,点头道:“也是,那……”

“殿下不必介怀,只要不是‘刻意’就好,机会很多,总能寻到恰当契机,顺理成章。”

“没错!”李承乾点头道:“不过你近来盯着点,盯着点老四,盯着点谢逸。”

“是!”

……

初入长安,谢逸并不知道针对自己的暗箭已有雏形,更不知道有这么多双眼睛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