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败家子 >

第102章

唐朝败家子-第102章

小说: 唐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兕子会很乖的。”年幼的晋阳公主对政事不大懂,叮嘱两句便转身去和小蛮一道玩耍。

“三郎,一路小心,早些回来。”杜惜君一边为谢逸整理行装,一边柔声叮嘱。

“会的,你放心好了。”

郑丽琬凑上前为谢逸整理衣装,低声道:“三郎,一切小心为上,安全第一……若事不可为便罢了,只要平安回来就好,纵然陛下怪罪也没什么。”

显而易见,郑丽琬似乎有些后悔了,不该那般强调功劳,“怂恿”谢逸出使的。说到底,丈夫的安危才是最要紧的。

谢逸柔声安慰道:“没事,我家果决的丽琬去哪了?别弄得个思归人的怨妇一般,开开心心在家里等我。放心好了,我绝对不会勾搭牧羊女的。”

闻听此言,郑丽琬噗嗤一声破涕为笑,微嗔丈夫没正经。但下意识摸摸平坦的小腹,不禁有些遗憾,成婚已经快两个月了,杜惜君也有意让自己多承雨露,可惜仍无喜讯。

谢逸似乎看出了郑丽琬的念头,柔声道:“才两个月而已,着急什么?两人……三人世界还没过够呢,我可不想你这么快成大肚婆。”

“没正形。”郑丽琬脸色娇羞,微微嗔怒。

“嘿嘿,你们在长安好好的,家里的事情你和惜君商量着办,等着我回来。”谢逸叮嘱两句,便依依惜别了。

天色仍旧有些炎热,谢逸不想让他们前往郊外送行,以免太过悲伤,只是去贺寿而已,没必要搞得生离死别。

临走之时,小蛮不知从何处得知消息,跑过来一把抱住谢逸的大腿,很是不舍,一番撒娇留恋。

谢逸正感搞不定时,一个窈窕靓丽的身影出现,俯身三言两语便将小蛮搞定,让人刮目相看。再抬头时,谢逸才瞧清楚,正是寄居在谢家的武二丫。

武二丫款款道:“谢学士一路顺风,多加保重。”

“多谢!”谢逸抱拳回礼,踏步出门,临走时不忘看一眼李治,晋王殿下似乎对这位武二娘子没什么兴趣啊!

这事闹得,难道武昭仪、武皇后没有出现了可能了?

第一八二章狄家小宰相

暂别长安,尤其是与一大家子人话别,谢逸多少有些不舍。

但圣命难违,任务在身,必须启程北上。

使团已经在城北的龙首原上汇合了,谢逸只需要赶过去同行即可,省去了不少麻烦。

然而万万没想到,在过龙首渠的时候,谢逸竟遇到了一个人——魏王李泰。

魏王殿下声称是去泾阳探查“泾渭分明”这一景致,作为《括地志》编撰的资料,返程时与谢逸偶遇。

李泰客气道:“谢学士,此番出使重任在身,然前路凶险,还望多加保重。”

“多谢殿下。”谢逸礼貌回应。

“相信以谢学士的能耐,定能游刃有余的,本王在长安等谢学士‘满载而归’,到时为尊驾摆酒庆功。”

“承殿下吉言,多谢。”不禁感慨,最近一段时间,李泰对待自己的态度变化确实大。对自己礼貌客气了许多,有意拉拢。

今日李泰出现于此处,说是偶遇,但到底是不是偶然,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至少在旁人眼里,魏王殿下对谢学士还是相当青睐的,比如正在等候的狄知逊,他从梁州都督府长史的位置上刚刚卸任,便兼上了礼部侍郎的头衔出使。

当然不是出使那么简单了,临行之前在承庆殿里,皇帝陛下的那番话他记忆犹新。

此番虽说自己是正使,但说到核心主角,怎么也少不得这位谢学士。当然了,重任大家都有份,自己到底更有资历和经验一些,与谢学士的机灵睿智应该相得益彰。

他唯一担心的是,谢学士年轻气盛,会不会目中无人?如果是这样。此行合作起来恐怕会……

等到一见面,狄知逊才发现自己的担心纯属多余。

谢逸彬彬有礼,姿态很低很客气,狄知逊年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资历。在此之前,他可是梁州大都督府长史,这等职位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担任的。

梁州与长安只隔着一座秦岭,扼守蜀中要道,震慑巴渝,算是要冲所在。此处的驻军自然意义重大。

狄知逊能担任都督府长史,自然有其非凡之处。而且谢逸得到消息,他返回长安本来是要出任郑王府长史的。

郑王李元懿是高祖李渊之子,也是尊贵的亲王,仔细说起来人家身份和自己不相上下。

面对这样的人,自然姿态得低些,关系处好了有利于合作嘛!此行前路凶险,窝里斗绝非好事。

“谢逸见过狄侍郎!”

“谢学士客气了,此行你我二人奉旨出使。当需精神团结,好生合作啊!”

“那是自然,请狄侍郎放心。”

谢逸正要与狄知逊深入寒暄,了解一下对方背景为人什么的。不想有一辆马车匆匆赶来。

狄知逊见状,不好意思道:“抱歉谢学士,恐怕本官得稍微耽误片刻。”

谢逸摆手道:“没关系,千里之行。家人担心前来送别也在情理之中嘛!”

果不其然,马车上下来一位妇人,仪态端庄。款款大方,或许是保养得宜的缘故,虽已到中年,但看着还算年轻。

妇人身后则跟这个**岁的男童,见到狄知逊后立即上前见礼,眼眶红红的,似乎有些不舍。

“哎呀,不是说了不让他知道嘛!”狄知逊轻身埋怨,似乎不想让儿子知道自己出使之事。

狄夫人无奈道:“原本是不知道的,不想今日下学早,听府上的仆从说起,便一定要来给你送行。”

“父亲,一路珍重。”

“放心好了,倒是你在家记得听母亲的话,好好读书,莫要顽皮。”

“孩儿明白!”男童很是机灵,也颇为懂事,立即躬身行礼。

“好了,为父要走了,你且回去吧!”

“不,孩儿在这里目送父亲离去……”男童的反应出乎意料。

“仁杰听话,跟娘回去,免得你爹放心不下。”狄夫人劝慰的声音不是很大,但谢逸却听到了。

不禁讶然道:“狄仁杰?”

这小屁孩便是大唐名相,后世影视剧中大肆渲染的破案高手“狄大人”?对啊,狄姓算是小众,大唐姓狄的名人应该有限,自己见到狄知逊竟然毫无意识,真是不应该啊!

“你在叫我吗?”

激动之下,谢逸下意识的呼声有些大,男童听到了,奔上前来回应一声,等若承认了身份。

狄知逊训诫道:“没礼数,这位是弘文馆的谢学士,还不快见礼。”

“狄仁杰见过谢学士。”年幼的“宰相”彬彬有礼,有模有样。

“快快免礼。”谢逸讪讪道:“狄侍郎,适才见到令郎聪颖有礼,人如其名,不免有些失礼了。”

和许多家长一样,狄知逊谦虚道:“哪里,谢学士谬赞了,一个淘气小子罢了。”

“哪里,令郎小小年纪便一表人才,将来必定是大唐俊杰。”谢逸看着年幼的狄仁杰,连连点头。

“借谢学士吉言,但愿如此。”狄知逊脸上满是笑意,显然对这个儿子颇为自信。

当然是吉言,这可是将来要做宰相之人,自然是才俊!

念及此处,谢逸猛然想起先前临出家门时见到武二娘子的情形,如果一代女皇不再有,那凤阁名相还会应运而出吗?

迟疑片刻,谢逸暗自摇头,狄仁杰这个人不曾变化,家世才学如旧,始终堪为宰辅之才。

即便没有了女皇,其他人为皇帝时,他也能……比如李治在位时,宰相也可以姓狄嘛!想想往后的打算,自己身边需要人,李治身边同样需要帮手。

狄仁杰便是很好的人选,年岁相当,资质不错,君臣一道成长,相互信任最完美不过。

“谢学士,你看着我有事吗?”

见谢逸直勾勾盯着自己,年幼的狄仁杰发出了疑问,随即引起了狄知逊和狄夫人的好奇。

“呃,这个……”谢逸沉吟道:“狄侍郎,夫人,晋王殿下如今出府读书,王府可能需要一位伴读,适才见令郎年岁相当,且聪颖有礼,所以……”

闻听此言,狄知逊,尤其是狄夫人一脸喜色。能给皇子,尤其是皇帝钟爱的嫡子伴读,那可是莫大的荣耀,更有利于儿子的前程。

这种好事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而今话从晋王府长史口中说出来,自然让他们满怀希望。

谢逸见状,轻声道:“不过此事需要和诸位师傅商议,还得陛下应允准许,眼下是来不及了,等从薛延陀回来,再从长计议如何?”

第一八三章薛延陀

信口开河,谢逸给自己的行为这样定性。

李治或许确实需要一位伴读,但目前并无明确的需求,至少没人提出来。

不过想想办法或许还是可以办成的,李治在王府读书颇为孤单是不争的事实,有个伴读是好事。

但此事需要几位太傅赞成,还得李二陛下点头应允,等从薛延陀回来倒是可以好好想想办法。

毕竟狄仁杰是个好苗子,人才储备早些做没错,狄知逊也是有作为的官员,颇得李世民重视;其祖父狄孝绪官至尚书左丞,狄家乃是并州名门,出身还算不错。如果再加上一番巧妙的说辞,成功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虽说是信口开河,但狄知逊和狄夫人对谢逸却多有信任,毕竟谢逸是晋王府长史,说话自然可信。

同时他们也是当真希望儿子能入晋王府伴读,那样可以得到当世一等一大儒们的教导,更容易接触到皇室高层。

将来必定能够得到晋王的提携,如果再因此得到皇帝陛下的青睐,必然是前程远大,着实乃可遇不可求的良机。

当然了,当伴读也是要有付出的,某些时候多少要扮演点书童的角色,甚至可能受欺负。但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甚至超有所值的。何况晋王殿下温文尔雅,性格平和,儿子在王府应该不会吃亏。

所以自打一听谢逸说起,狄知逊夫妇便满怀期望,相当的期待。

龙首原惜别,狄夫人回家大概会更加慎重地教养狄仁杰,狄知逊和谢逸的态度也亲近了许多,这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出使大有好处。

就这样,一行人离开了龙首原,沿着官道北上。前往千里之外都尉捷山,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的汗帐设立在那里。

这个地点究竟在哪呢?因为旁边有条著名的图拉河,谢逸才有了大概的推测,肯定属于后世的外蒙是必然的。

在没有飞机火车的年代,实在是遥远啊,走上两个多月实属寻常。

自打大唐灭掉东突厥后,阴山之下的土地大概归属于大唐,那里设立了许多羁縻州,大都由昔日的草原部族首领担任地方官。

其中以和顺郡王阿史那思摩为首,游牧在大河南北。除此之外。大唐在定襄、云中等地都驻有兵马。

其中以驻守并州的英国公李绩,驻守灵州的江夏郡王李道宗两支兵马最为强盛,一东一西时刻提防着北方草原。

首当其冲要提防的便是薛延陀,这个部落应该是薛和延陀两个部族融合而成,属于铁勒人的一支。

和许多游牧部族一样,他们最初很弱小,属于处处委曲求全型的,最初臣服于西突厥,一度臣服于柔然。后来见到东边的突厥人强大,也曾归附。

不过他们和颉利可汗的关系却不大好,颉利一度还曾派兵攻打薛延陀,但被首领夷男化解。

当此之时。登基不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正打算北伐突厥,一雪昔年渭水之盟的耻辱。除了积累钱粮,训练整顿兵马外,也需要盟友。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从古到今这句话都很有道理,本着这个原则,李世民派人与夷男联络。大唐和薛延陀结为同盟。

大唐给夷男可汗的封号,并暗中支持,薛延陀在一旁牵制突厥人,为大唐军队北伐提供帮助。

事实上,在战争的过程中,薛延陀确实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夷男也被大唐册封为真珠可汗。

然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话也自古适用,尤其是在放在国家和国家的外交上。

东边的突厥被大唐军队击败,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草原上出现了势力真空,薛延陀人开始不安分了。

夷男以清扫颉利旧势力为名,开始在草原上大肆扩张,趁机吞并收复了不少小部族。

草原上,人口和羊群便是力量的象征,很快薛延陀的势力便膨胀了,如今牛羊成群不说,麾下的控弦之士已有二十万之众。

其力量已经与昔年的突厥颉利可汗不相上下,算得上草原上的一方霸主了,其汗帐也从北边向南迁了许久。

之所以不敢继续向南,盖因为这些突厥故地现在属于大唐版图,且大唐兵强马壮,夷男不敢轻易掠大唐虎须,所以有所克制和隐忍。

但只要有实力,野心这东西便克制不住,爆发只是时间问题。李二陛下显然不希望北方草原再起大规模祸患,所以一新想要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

然而大唐的国力和兵锋威慑是远远不够的,只要有以寡敌众的成功案例,野心便不可能轻易消弭。

所以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北方草原便有可能重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