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飞虎元魔传 >

第96章

飞虎元魔传-第96章

小说: 飞虎元魔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朱开枪后,右手仍在多嗦,突然船身一摆,他手中□□拿揑不住,脱手掉进江中,也许這是天意,最后一颗子弹也发出,小朱心内也知道□□已完成其历史使命,此枪根本就不应该在這朝代中出现。就让他与十多万战死之军士沉尸江底,毁尸灭迹。从此以后,没有人会再提起或关心沉在江底的事物。所有发生的均已烟消云散,好像根本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他此时内心非常激动,他知道陈友谅一死,对他称帝的目标已越来越近。

陈友谅死讯很快便传篇数十万大军,陈友谅(汉王)是中流矢身亡,但却不知是那来的箭,何人发射。陈军更加军心涣散,汉军大将张定边帶著陈友谅之尸首及其儿子奋勇突围,带著三十多万之残余水师,冲出义军之包围圈外。当时汉军人人拼死力冲,朱军死守,双方均死伤惨重,朱元璋亦杀得手软,審度战况,下令穷冦莫追,让汉军突围而出,以免作困兽之斗而兩败俱伤。他当然明白“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道理。况且陈友谅已死,他遗下之精兵良将,就如忠心的张定边。说不定他日也可为己所用,为自己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但无论文官及武将,大部份却持有不相同之意见,认为朱无璋当天不斩草除根,放虎归山,他朝必成禍。其实小朱自陈友谅被他射杀后,他知道头号敌人已死,其它人对他威茫淮蟆K谘芯吭跹阉拦沓掠蚜碌氖S辔镒适瘴河谩O执缁嶙罱睬笞试椿厥眨≈焓窍执耍匀恢雷试丛儆弥览怼3掠蚜掠涤凶钕冉白顝姶蟮恼浇ⅲ一褂腥嗤蛩灾煸袄此凳欠浅N<偃缢碧炱慈Χ氯芯ヂ罚蝗么缶幼撸媪嘶岚汛⒒倜鹬猓腥俗骼И暥罚匀换崞此烂<词辜悍降檬ぃ彩腔嵬昶笊恕_@样,便正中了长江下游张士诚之奸计。“坐山观虎斗”先让其两败俱伤,他朝好收渔人之利,历史可能便会因此而改。称王称霸的可能是张士诚而非朱元璋了。

鄱阳湖大战后,小朱率兵回应天府,先让兵将休息数月。再领兵攻打武昌(陈友谅之根椐地)尽收湖北诸地。武昌由张定边顽强守御,奋勇力战,一时难以攻下。次年小朱再率军征讨。围城数月,血战连场。更不断派人劝降,晓以利害。最后张定边见大势已去,便与陈友谅之子陈理举国投降,由陈友谅所建立的大汉从此宣告灭亡。朱元璋如愿以偿,大汉之所有财产,器械,战舰,兵将,一大片土地全归他所有。

至正二十五年,朱军灭了大汉后士气正盛,正好顺流而下,与张士诚一决雌雄。但有部份谋臣极力反对,其理由是张士诚兄弟雄据苏杭已久,地方富庶,得天独厚,且张士诚此人老而弥坚,不能轻视,应先加观望,不宜操之过急,且大军剛灭大汉,连年征战,暂时適宜养兵,不宜劳师动众。打无把握之仗。但武将方面,多主张趁大军兵威正盛,士气如日中天,适宜乘胜追击,直捣平江。尤以徐达及常遇春为首,主张宜一股作气,立刻发兵征伐。常遇春说:“主公快请下军令,许我十万之师,半年内必把张士诚生擒绑来,如有误,甘受军令处分。” 徐达亦说:“ 我军锐气正盛,不宜稍停,且张氏骄横,暴殄奢侈,天人共愤,此天亡之时,我军替天行道,自当顺应天命,主公许我百日之期,定当直捣平江,削平乱党。”兩人均说得意气激昂,两人对战争已是身经百战,一向是攻无不克。自然是信心十足。

朱元璋犹豫未决,难以取捨,见刘基默然不语,便出言向他询问。刘基回答说:“ 张氏是主公下游中之劲敌,要争天下,早晚均虽一战。以在下之见张氏虽坐拥宝地,但此人是自守虏,一心只想偏安,贪图富贵享乐。兵器久不用唉!其弟张士信更是无能之人,掌握大权,民间怨声再道,主公兵锋正盛,欲灭张贼,此其时也!”当时李善长被朱元璋封为右相国,是一人之下,所有官员之上,郡臣均不欲当面逆其意,朱元璋当众询问刘基,刘基不得不如实回答,在李善长心中,已种下嫌隙,做成日后之不和,此是后话。汤和也进言说:“臣闻张氏以张士信为相国之位,此人昏庸无道,沉迷享乐,且不理国亊,宠信游谈之士,如黃敬夫,叶德新,蔡彦夫三人。此三人並无真材实学,只是耍嘴皮子,无赖之人,禍国殃民。主公讨此逆贼,正是为民拯命之举。刻不容缓。”

朱元璋听罢众人分析,详加考虑后,双手高举,向在帐中文武百官朗声说:“张氏无道,穷奢极欲,暴殄天物,宠信妖人,倒行逆施。为天理所不容,今我军替天行道,责无旁贷。出师有名。以仁义之师,捣虎狼之洞,现本王命徐达及常遇春为主帅,集全国之精力。发兵二十万作先行部队,分水陸两路,兵锋直指平江。本王再率大军二十万殿后。亲到平江,与张士诚這匹夫决一死战。”武将听罢均是热烈欢呼。

第一零八集完

本作品已接近尾声,作者与及本小说之主角殷达豪及朱元璋均度过一段难忘之经历。本作品以大时代作为背景,亦以当时所发生之史实作为创作依归。但小说作品为求增加娛乐性及趣味性。自然会以罗缉之思维,为书中之人和事加上之枝枝叶叶作为襯托。至于是否属实,是否曾经发生,读者门不用较真。因为历史归历史,小说始终是小说。正如笔者曾说过,历史所记载的,可信度也存疑,至于小说之叙述的,是耶?非耶?大家亦无须斤斤计较了。 祥明

第 109 章

「三雄鼎足长江边:蒙古皇朝夕阳天:

碧血染尽江边水:再逐胡虏复山川」。

朱元璋乘军队士气如虹,决定征讨張士诚,在军事会议中,当著文武众将面前颁下命令,不惜举全国之兵力,挥军顺流而下,直取平江(张士诚之老巢)。会议由早上开到午饭时间,详细研究行军路缐,众大将热烈参与,各舒己见。李善长黙不作声,他是极力反对现时进攻张氏地盘的文士中之表表者。散会后,朱元璋留徐达 ,汤和及常遇春共到府邸□□进午歺。徐达奇怪的道:“为什么只邀请我们,李善长却不在邀情之列。”小朱微笑说:“我们只是聚聚旧,饮抔水酒,不谈公事,何况以我估计,他可能已到了我府中,正与小妾湘湘商谈中。”

众人回到府中,李善长及孫炎已在府中等候多时,朱元璋自然是知道来意。李善长正想说话,小朱却先说:“既然來到,相请不如偶遇,一起饮酒用膳,徐将军及众位好朋友也被邀而来聚旧 ,大家先开怀畅饮,暂且不谈军务家国之事,违者先罚三杯。”

各人刚用膳完毕,孫炎与李善长已在浮‘私语。孫炎喝了兩杯,声如洪钟。向小朱道:“主公,请听臣下一言,张士诚虽偏安一禺,但控制蘇杭富庶之地久矣!且与湖州,杭州,嘉兴首尾相应,三地均有良将大军驻守。互为照应,首尾相连,如毒蛇之盘据,攻其首,尾来援,攻其尾,则首与还击。我军与陈军血战多时,人马疲惫,臣等认为疲兵再战,对我军不利,主公宜谋定而后发,切勿操之过急。”朱元璋当然知道利敝。张士诚是他的劲敌,迟早必须一战。自己是天命所归,這一点已再无怀疑。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也给灭了,又何惧张士诚。只要上天护佑,顺势而下。统一中国,专心驱逐胡虏,收复国土便指日可待。

小朱主意早已定下,向李,孫二人解释说:“ 我军与陈军血战鄱阳湖时,陈友谅曾多次写信请他出兵夾击,但姓张的当此大好良机,却猶疑不决,却失诸交臂。显见此人並非俊杰,只求偏安浙西,贪图享乐,实无大智之人,为此碌碌无为之才,阻我一统称霸大业,实屬可恶,倘若我军举旗不定,让敌军有更多时间作好充分防备,反而对我军极为不利。”

李善长此时也劝说:“张士诚乃贩賣私出身,梟帮最重义气,将士均愿效死命,况且平昌易守难攻。敌人早有安排,防守势成崎角,互相守望,此为欠缺地利也!将士以逸代劳,我军疲乏,一旦久战难下,士气必此消彼长。今隆冬将至,江水随时结冰,虽有大艦作后盾,亦难发挥所长,水攻不得,反成疾碍,此为欠缺天时也!我军中武将主战,谋士除了刘伯温外,多主张暂援进取,双方争持不休,此为欠缺人和也!望主公慎而重之,把军令收回,刘基此人急攻近利,好大喜功,鄱阳湖一役,主公险遭不测,皆用此人之计也。以臣下之见,暂援伐张行动,来春再从详计议。静候天时,地利,人和之契机。”

朱元璋听过李善长及孫炎之意見后,心中已有计较。他也知悉他们说得在理,但小朱既有天意之助,自然是想走捷径,尽快统一中原,先绝后顾之忧。再把蒙古人赶出关外。为免夜长梦多,故有速战速决之计划。小朱正在沉思中,孫炎及李善长欲待再劝,小朱却说:“兩位所说皆在理,但却有所不知,请稍安无燥,我自有主意。”小朱先把所有卫兵及下人彻了,庁中只剩下他们数人。他询问常遇春及徐达说:“兩位将军身经百战,战无不克,若要你们征讨张士诚,你们有什么计策?认为由何地开始进攻最为有把握。”

常遇春及徐达均说:“ 自然是分兵水陸兩路,直取平江,直捣张士诚的老巢。刚才在会议上不是已讨论过吗?只要平江一破,其它地方便如探囊取物。不足为患。”朱元璋却摇著头,认真的说:“你们带兵直攻平江,要是失败了,你们要负全责。但若依我之策略,發兵先取嘉兴,杭州及湖州。若然有失,则我来负上责任。你们看怎样?”常,徐,汤三人听罢小朱之言,心内变了胡凃。常遇春摸著后脑勺,出奇的道:“早上会议时,朱帅不是命令我们直取平江吗?是你的主意,這么快便忘记了吗?”

“我当然是记得清楚,但须知当时帐中众将云集,其中有不少是新降之将领,均是在我们攻克吉安,浦州,宝庆,衡州时投降的,其中不乏与张士诚关系甚好之将军。张士诚是贩私出身,梟最重义气,难保我军中伏有奸细。向姓张的通风报信。所以我是故佈疑阵,来个顺水推舟。今天我在帐中已传命令,大军強攻平江。相信消息很快便有人报告张士诚,姓张的得悉后,自会把湖州,嘉兴及杭州之守军全部调回平江镇守。平江自然聚重兵,备战积极。况且平江(今姑蘇)乃张氏老巢,张氏是自守虏,自必奋勇死战,寸土不让。我军若強攻必然是损兵柝将,自取其辱。” 朱元璋详细的解释他的心中疑虑。在场的才恍然大悟,方知他在帐中之表现,完来是要把奸细引出来。血战在即,若敌人知道自己的步署及决定,后果可以很严重,甚至令战果会改。

汤和好奇的问道:“ 主公,既然对降将有所怀疑,可以不让他们參加军事会议,他们对战略一无所知,不是更有保险吗?” 朱元璋微笑的说:“真正的高层会议,像现在我们在此商讨的模式,自然是不让他们参加,但早上的例会,若没有他们,我们却怎能揪出谁会通风报信,出卖我们的奸细。况且我只是怀疑,还欠缺真凭实據。但我已暗中派杨灵及胡雪娟守住到平江必经之地,若有人报信,是谁会出卖我们,很快便会知道。但我们要假装不知,免至打草惊蛇,坏了大计。但如你所说,不让降将參加会议,便显得我不相信他们,引致军心涣散,互相差疑,亦有损我军之利益及團结精神。”汤和仰慕的说:“主公真是心思细密,事无大小,均能上下兼顾,怪不得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成功实非偶然。”

徐达亦建议的说:“主公运籌帷幄,決胜千里。但中原统一,还只差一步,现我军兵锋正盛,士气如虹,正好以我等百战精锐之师,撼动张军久享安逸,疏如战阵之旅,大好时机,焉能错过乎。以屬下之见,奸细必须拿下,战略可以更改,但兵鋒不能停止,宜早定谋略,及早兴兵克之,一统中原,再把蒙古狗踹出关外,大业可成唉!主公三思。”

常遇春听了各人讨论,他素來是主战派,似乎出师要暂时搁置,疑惑的道:“你们说了半天,究竟打是不打,军令已传了出去,大军正在准备行装,等待出发,君无戏言,似乎有点不大妥当。照我看來,张军比阵军之战斗力还差得远,请许我十万精兵,我常遇春带兵杀入平江,把张士诚及黄,蔡,叶三人綑来,献与主公。”孫炎见常遇春急燥,有点按耐不住。拍著常遇春的肩膀说:“常将军,稍安无燥,主公之意思……以我孫炎諯测……应该是……攻即是不攻,但不攻的却是攻。虚应实实,主公,我有没有猜错。”孫炎最后面兩句,是向朱元璋询问。

朱元璋微笑的说:“孫黑鬼说得对极了,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