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飞虎元魔传 >

第61章

飞虎元魔传-第61章

小说: 飞虎元魔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偷纳椒澹淙幻挥谢⒑鹫南站畚埃魑废霸蚪衔踩F涫抵煸靶闹兴苹娜抢砺郏偌由纤烙械男率贝J都爸腔邸V劣谑欠窨尚校阈氚牙砺刍导恕K感陌训匦吸a黙记好,再爬上山峰上,向下观察,见山下平坦,足以安装临时救生网,地势最为理想不过,稍作逗留,时已暮色四合,唯有先回营中,等待明天再来此演练。

回到帐中,李善长已等他多时,手中拿着几张写满细字的字张,恭恭敬敬的交给朱元璋过目的说:"朱帅,这些便是在下撰写的口号,共有六个不同版本,请作选择。"朱元璋细看后,选定其中一张,两人在细节及字眼中再作推敲,终于完成了当时振奋人心的口号,而这口号由南至北,在这口号的鼓励下,结果为朱元璋夺得锦绣河山。其内容如下:(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望神舟,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己,手恃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休。)两人齐声朗诵了几次后,相对而笑。在这时代,当兵大多是为两歺温饱,但有了这口号后,在朱元璋麾下当兵將,却成为一种神圣及伟大之工作,救人民于水火,甚至天理不存,亦只有匹夫来补救。在当时百姓来说,民族尊严受到践踏,对生活,对前途均没有希望,社会地位低微,受异族及地主压迫,永无止境,但听到这振奋人心的口号后,终于找回自身的价值,生存的希望,似乎前方再现曙光。殷达豪化身之朱元璋,在港时曾研究心理学,深刻了解到,掌握人之心理等如掌握人之命运,掌握别人的命运便可创造自己的命运。这些道理,甚至风水先生也利用此来致富,朱元璋又岂会不知呢!

翌日早上,朱元璋召来汤和,鄈愈,傅友德及郭英等在帐上聚集,向他们宣布准备空军部队的概念,并要求为将者先接受习训。接着书生及罗汉手也来帐上报到。各人议论纷纷,未明所以,傅友德好奇的问道:"空军部队是什么,我们只练过轻功,飞天却不懂。"朱元璋随口答道:"从高空降落向地下攻击敌人的奇兵,便称之为空军。"各人透着惊奇,一行七人,再加上十多名士兵,枱着帆布及粗绳索,浩浩荡荡,来到昨天选定的山峰上。山上积雪未溶,仍然充满寒意。

各人围着听朱元璋的吩咐,朱元璋在山坡仰望峰上,各人以为峰上有古怪或新奇物亊,甚至有恐龙怪兽,神仙美女出现,纷纷极目张望,但见到的全是白茫茫的雪景,但朱帅仍集中意念的昂首注视,莫非他有天眼通,能看到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奇迹或启示。各兵将更加集中精神观望,希望自己是其中一位看到端倪之人。亲爱的读者们,肯定会认为那时代的人,不至于这般白痴吧!说真的,古人因对科学理论,自然常识所知的有限,往往便对一些不明白的自然现像,幻觉,因误解而产生迷信及恐惧,做或对神明之依赖,再加上有些巫师及神棍,为了本身之地位及权力,凡是解释不到的,都归于什么神明庇祐,或激怒神明之类,以达到其个人目的,把迷信宣染,因而满天神佛,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因迷信而做成的悲剧,甚至现代社会也不缺乏因迷信而杀亲生儿子或烧死女儿的惨剧。要破除迷信,必定要从教育着手,因为不明白而产生恐惧及迷信,但只要明白真正原因,自然的定律及成因,那此万恶不赦,妖言惑众的人,自然会无从入手。

闲话先不表,朱元璋眼中所看到的,其实和众人差不多,甚至他仰首集中精神看久了,因白雪反光的关系,景物甚为模糊不清。他眼是向上望,心中却想着帆布如何设计,以及从高处跳下,假设帆布不张开之安全问题,这是现代人均熟知之物质理论,但在元朝,他相信是找不到人跟他一起参详。罗汉手见众人看了很久,也未有发现,他忍不住问道:"朱帅,你看什么,峰上佛祖显灵吗?为何我什么也看不到。""谁说佛祖显灵了?我先问你,要是你从山峰跳下来,后果会怎样?"罗汉手张大了口,吃惊的答道:"这肯定是非死即伤,到西方极乐访寻如来佛祖了。"小朱拿起帆布来,再说:"假如是拿着这帆布来跳呢!"朱元璋把帆布张开在地,再用竹子四面支撑,用绳子固定,中间横切面共垂下三条绳子。中间一条较长的,是把人固定,两边短绳子用以控制方向,比如拉左绳,飘向右边,拉右绳,则方向相反。伞子经数度设计改良,大概己完善。

至于着地之安全方面,在练习期间,尤为重要,朱元璋采取了现代之消防队伍之救生网理论。他命令士兵在山峰下固定了九条两米多的木柱,然后把一条以粗绳织成了大网固定在木柱上,任何从高处跌下之物件,均会掉到网上,这样便可避免因意外而落地受伤。一切准备就绪,便到了由理论到实战的实践。朱元璋向众人说:"有那一位敢跟随我拿着这把降伞从山峰跳下来。"众人互相对望,但没人敢请缨。其实朱元璋之设计,是由无数经验所启发得来的,但古人却对物理学一无所知,因不认识事物的原理,往往便产生恐惧。所以没人敢挺而走险。小朱等了一会,众人还未有表示,便向书生及罗汉手说:"我先跳下去,要是我没有受伤的话,两位哥哥敢赏试吗?"书生及罗汉手两人对望一眼,罗汉手说:"怕什么,你能做得到,我俩也没问题,大不了十八年后又一条好汉。"书生也点头答应:"大丈夫,视死如归,能为朱帅做事,万死不辞。"朱元璋跟各人解释一些理论及操控技巧后,便与书生及罗汉手爬上山峰。

朱元璋在山峰上向下望去,只见救生网位置恰到好处,只要不飘远,准能落在网上。他把中间较长的绳索捆绑着自己腰间,双手分别抓住操控的短绳,向前跑到崖边,抓住绳索便凌空跳下。随着山峰上下的人之惊叫声,最初是急坠而下,但当帆布吃满了风,朱元璋便好像被人托住一般,缓缓的降下,便如传说中,神仙下凡的感觉差不多。过了一会,由高而下,姿态飘逸的停在救生网上。各人惊讶的拍手,在他们看来,就如奇迹一样,简直是难以相信。

他既能安全着地,各人信心也曾强了,他再与书生及罗汉手分享他一跳的经验,两人牢记于心,战战惊惊的跳下,也平安落地,且口中还大呼过瘾。当此情景,其它将领也争相效法。虽然有不少惊险镜头,但各人也侥幸平安着陆,顺利过关。各人亦大呼"过瘾","朱师真是神人"朱元璋把众将集合一起,对众人说:"你们要继续练习,你们六人便是空軍部队的教官,两天后有三千精兵加入,你们要把跳伞的技术,传给他们,还有当大家把技术掌握得差不多时,地上的救生网便须拆去,因为在作战时,这个网是不存在的,等待你们的,是敌人的刀,枪,剑,。你们要切记,为了利于作战及把绳索尽快砍断,刀最好缚在中间的长索上,顺手便可抽出,有利防身及作战。"空军部队由朱元璋的奋身一跳后,终于成立了。

过了十多天,众将均知道大战在即,加紧练兵,各路人马,已作好充份准备,朱元璋正在等常遇春的消息。这天朱元璋把鄈愈,徐达,汤和,郭英,傅友德等叫到帐上,询问有关训练进度及物资,军粮的问题。了解清楚后,他便正式宣布的说:"为了要向北发展,虎吼寨不能不攻,我已决定了刻日进攻虎吼寨,我正等待常遇春将军之消息。相信各位也知道,以我们现时之实力,要进攻虎吼寨,實力还差得甚远,所以我们只可智取,不能力敌。我已想好全盘计划。"朱元璋把计划大概说了出来,并交带了行军细节,兵分陆空两路,陆路由徐达领兵七千,埋伏在寨门不逺处,准备里应外合,空军三千则由汤和及鄈愈作主帅,其馀諸將为副,预早埋伏在寨后之山峰。随时预备配合攻撃。各人回去准奋,不日起程。据估计虎吼寨中山贼虽不算多,但亦有三万多之数,再加义军对寨内地形又不认识。各将均清楚知道,要攻破虎吼寨,必定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但朱元璋有此大志,主动出击,总比郭子兴不思进取强得多。

常遇春素来佩服朱元璋之才华,今次又再相逢,两人细谈论天下大势,真是珍知卓见,令从不服人的常遇春心折。送走朱元璋后,心中之雄心壮志又再重现,对未来充满信心。常遇春在同州已两年多,一直专心训练士兵,常埋怨虎将无用武之地,今次有机会与朱元璋联手幹大事,由他上阵杀敌,大显身手,正如牢中猛虎出闸,可大大施展根骨了。据朱元璋说,只要把南北之路打通,自然可以伺机北上,与敌人逐鹿中原,有朝一日,把胡虏逐出中原宝地。

他派出十馀名精练的探子,到蒙古营中打听消息。他一向性急,有如煱上蚂蚁,终于一天黄昏探子回报,鞑子兵营内已有行动,最近由外地运来数千民夫及民女,作为赏赐之物品亦已准备妥当,美酒贡品已搬到车上,大概刻日便起行。元军统帅察罕贴木尔为求慎重。派出元军猛将扎吉丁及其弟胞弟察罕进儿作护送。压送的蒙古兵也不下九千人。常遇春听罢探子回报,心中大喜,果然如朱元璋所料,他忙派人到滁州通知小朱,并照原定计划进行。他自己兵分三路,以心腹将领沐英及华文龙各领七千兵马,先偷偷的过长江,伏兵于常平山左右两旁,自己领兵六千随后便到,与朱元璋会合在长江以南之大坑口树林,照朱元璋所预料,敌兵带有贵重及粗重物品,必定沿水路过江。一旦到了南方,因南方並非其势力範围,鞑子兵必定会戦戦竞竞,如履薄冰,此时为求尽快脱身回转北方,正好是心灵脆弱的时候,最容易受骗。小朱说这便是什么心理学。在常遇春心内,也不计较什么学,反正他觉得自己不用思考,听朱元璋之指挥,肯定错不了。常遇春急于会合小朱,他与苦兰道别后,便带齐兵马,扮作山贼的模样,浩浩荡荡的出了同州城。向长江进发。常遇春站在船头,看见滚滚长江,一望无际,滔滔江上,逺看像流向天边。无穷无尽,但人生苦短,不禁有所感概。正是:

滔滔江水万年流;

难解世间苦与愁;

人生有如朝露过;

誓灭胡虏觅封候。

:::第六十四回完 :::

:::第六十五回:::

滔滔江水万年流;

难解世间哀与愁;

人生有如朝露过;

誓灭胡虏觅封候。

常遇春无限感慨,领着六千兵勇,夜渡长江,终于到达指定之树林,在此安心等候朱元璋到来。这天朱元璋中午到空军训练营视察,见各人均相当激烈备战,当然亦有不少意外发生,有跌伤甚至跌死的。意外是难以避免。罗汉手及书生见到朱元璋,书生上前对小朱说:"你是主帅,怎能深入敌人腹地,冒这风险,不如由我们二人来替代你,你專心留在后作指挥。"罗汉手也附和的说:"没错,要駆除鞑子,你肩负重任,朱元帅应以大局为重,要冒险嘛,由我们这些闲人来代替,我们只求为国出力,甘冒风险。"朱元璋听他们说得大义凛然,内心有所感动,再看书生左手已断,以单手之力跳伞风险更大,自己只沉思攻寨大计,却忽略了他的缺憾,内心有愧。幸好尚未发生意外,还不至铸成大错。

他考虑清楚后便对两人说:"两位是英雄肝胆,重义气之人,好意我心领,但今次是存亡之战,义军能否直捣黄龙,转战北方,此役尤为重要,我身为主帅,自当身先士卒,勇往直前,而且今次我希望先以智取,再作力敌,本帅必须亲自指挥,在场随机应变,发号司令。这样吧!两位要去的话,可与我一起同往,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互相有所照应,但此去凶险难料,你们要细心考虑。"两人均点头答应,齐声说:"为国为民,义无反顾,万事以国家荣辱尊严为重,有国才有家,至于个人生死,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朱元璋现在最须要的便是意见,其他兵将只是服从命令行事,唯有书生,他是聪明人,他的客观意见及分析,往往会给朱元璋一些灵感和启发。

三天后,朱元璋已收到常遇春送来的消息,知道蒙古人已有行动,他便命令空陆两军出发,临出发前,众兵将齐习,由朱元璋及李善长带领,一齐朗诵新的义军口号: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手恃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休。一万士兵一边出发,一路朗诵,众军士士气高涨,万众一心的呼叫"杀尽胡儿方罢休"声音传遍滁州城。朱元璋与罗汉手及书生也起程赶赴大坑口树林,与常遇春会合。他们三人绕道而行,顺利通过虎吼寨,来到预先约定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