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普通的百姓看不懂这张公告,他们只看到了全篇在表扬着清朝历代皇帝的功绩,看起来倒是为他们歌功颂德的,可实际上这篇公告的重点在于最后一段话。
太祖反明,是因为明朝不行了,不能给百姓安稳的生活。现在王思锐却来了一句此时又与前明末年如何?这还不明显吗?
就是说,在王思锐眼中看来,现在的情况就跟前明末年是一样的,那么后面该是什么了?当然是反清了。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阻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第一句,指的自然是那些洋人,而第二句,则是指现在的朝廷,这也是这两句之中为了出现了中华二字,而不是大清二字的主观立场。
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去表扬朝廷,这到底是什么套路?
“老秀才,你该不会是不知道这公告是啥意思吧?”围观群众立即起哄道,如果老秀才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他们倒也是有了饭后茶谈的话题了。
反正这是汉军治下,官府也不会因为这点乐子就去抓他们。也正是因为汉军对地方管理方式的不同,加上大量宽松的政策,与清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百姓很快便比对出了两者孰好孰坏,所以,此时汉军控制下,长江以北的地区,差不多有百分之八十的地区已经认同了汉军的统治。
“谁……谁说老夫不知?”老秀才气的鼻孔直冒粗气,嘴巴吹着胡须一飘一瓢的,汉军哪都好,就是取消了秀才的一些待遇,然后提升了百姓的待遇,让秀才与百姓并无太大差别,这也让他这个读了一辈子书的老秀才心中有些失落。
不过一想自己如今已是年过半百,半截身子都已经入土的人了,再往上考也已经不可能了。
而自己的子孙后代,到时候也同样的只能是平民,为了自己的这点蝇头小利而去断了子孙后代的活路,这种买卖老秀才显然是不会去干的。
不得不说,读过书的人脑子就是比较灵活,虽说心底的观念还没有改过来,可他必须要为自己的后代着想,现实推动着他,不得不去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这是反清通电,汉军正式反清了。”老秀才有些语塞的说道。
“啥?反朝廷?我说老秀才,你该不会是读书读多了脑子被烧坏了吧?汉军明明就是朝廷的新军,怎么就反朝廷了呢?这话可不能乱说,会没命的。”听到老秀才的话,四周的百姓纷纷不由的往后倒退了两步,一些胆子大的更是连连劝说。
饭可以乱吃,但是话却不能乱说。
汉军虽然对他们的管理比较宽松,也不会因为一两句话来治他们的罪,可是那也要看说了什么话的。
你说汉军无能,让你家遭了劫匪,那么好,汉军不会去怪你骂他们,而是会加强地方的治安,寻找劫匪的踪迹,把那些扰乱民生的劫匪给绳之以法。
可你说汉军要造反,这可就不是一句话的事了,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没见人家公告上将朝廷的历代皇帝都给表扬了一遍吗?怎么到了你这里就成了反朝廷了?
其实这也正是老秀才郁闷的地方,按理说要是反朝廷的话,这通告上肯定会说的很难听,总之就是朝廷怎么无能怎么说,可这通告却反行其道,先是表扬,后是批评,最后才是暗道反清。
这条公告根本就不符合套路,但是老秀才却能够肯定,这就是反清通告。
“老秀才说的不错,这就是反清通告,这条通告很符合汉军的作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不会因为面子上的问题就去否认一些错误的事情。
汉军的确是反了,但对于大清历代皇帝的功绩还是认可的,这是我等百姓的福音呐,我等理应高兴才是。”另一名穿着华丽的中年男子站了出来,大声的解释着。
事实上,他也没有想到王思锐竟会是如此的贤明,在他人看来,反清通告就是为了激起民愤,使更多的百姓加入到他们当中,支持他们反清。
可王思锐却是认可了清朝历代皇帝的功绩,同时也批评了他们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无能,并且言明清廷是阻挡中华强大的绊脚石,必须要干掉他们。
虽然他知道,只要王思锐想反,这天底下根本就没有人能够阻挡他,甚至今天说反,明天皇帝就有可能颁布退位诏书。
因为京城就在王思锐的控制当中,皇帝早已被王思锐给架空了,所有的事情,均是王思锐一人说的算。
‘嗡……’
随着中年男子的解释,围观的群众瞬间议论纷纷,有震惊的,有担心的,还有不敢相信的。
ps:感谢没戴面具的瓦洛克和背影!我的背影!、zcf516scz三位的月票支持。
另外通知一下,9月1号,也就是明天凌晨两点至七点,起点将进行计费服务维护,届时无法充值,订阅,打赏,发红包等,夜猫子同学今晚可以睡个安稳觉啦。
272:三位历史大能出现
上海,一座普通的旅店内,三名远渡重洋,一路上舟车劳顿,刚刚抵达上海的年轻青年就暂居在这里。
国内近期的局势发生了剧变,汉军突然一改常态,大军挥师南下,半年间便占领了除两广以外,几乎所有的华夏国土。
而清日关系交恶,也让那些留日学生的日子很不好过。
虽然在学校里,他们并没有受到教官的异常对待,可是那些日本同学却是孤立了他们,如果有人单独离开学校的话,便会立即遭到日本人的发难。
留学生是不可能一直待在学校里的,或多或少的,他们总是要走出校园,了解日本的民情的,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导致了原本有三千名留日学生的庞大规模,在近半年以来锐减到了不足一千人。
而且,这一千人的留日学生还有不少都有了回国的打算。
日本虽然看起来很强大,可是汉军却接二连三的重创日本,在外面看到的,远远没有他们在日本国内看到的更加真实。
这三位青年俊杰,便是刚刚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之一。
三人虽然年轻,地位轻微,但是每个人却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而且,这三人其实也是大有来头的,三人中的两位,便是师从大名鼎鼎的梁启超,虽说变法失败之后流亡日本,但梁启超在国内还是有着很大名声的。
“汉军反了,没想到汉军竟然会在此时反清,实属不智呐,这个王思锐平日里倒也精明透顶,怎么此次却是这么糊涂?”蔡锷蔡松坡一脸气氛的说着,刚刚他在外面转了一圈,感受到了汉军统治下上海的不同之处,可还没等他来的及赞赏汉军的治理才能,便听到了汉军发布了反清通电的消息,于是,蔡松坡连忙搞到了通电全文,这才急匆匆的返回了客栈。
蔡松坡在历史上并没有干过什么特别大的事情,而真正让人记住他的也只有两件事情,第一件是辛亥革命时在云南领导了起义,第二件是积极反对袁世凯称帝。
当然,蔡松坡之所以没有留下的更多,是因为英年早逝嘛。
其实蔡松坡这个人还是比较有才能的,政治眼光很是尖锐,懂的顺应历史潮流,在军事理论方面也比较有见解,在作战指导方面,更是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注重战场态势变化,修改作战方案,力求主动而规避被动。
现在的蔡松坡还很年轻,用后世的话来说,简直就是个愣头青。
不过就是这样,蔡松坡也还是根据汉军的兵力部署,作出了一个完整的计划,他并不是希望自己能够影响到整个汉军的部署,而他自己也很清楚,一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也绝对不可能影响到汉军的。
他这么做只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战略想法,同时也可以从汉军的部署当中进行学习,补充自己。
然而,不仅仅只是他自己,他的同学兼好友蒋方震,张孝准二人也很认同他的观念,至少在汉军何时反清,他们三人一致的认为应该是在三到五年之后,最快也要一年之后才行。
蒋方震正与张孝准探讨一套作战方案,其实也就是两人之间的棋盘对垒,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自己。
听到蔡松坡的消息之后,两人也紧紧的皱了皱眉头。
“松坡兄,此消息可属实?”蒋方震丢下了对垒的事情,急忙问道。
“确真,这反清通电我都搞回来了,简直就是一个四不像,也不知道王思锐身边的那些人都是怎么想的,怎么会撰写出这样的通电。”蔡松坡仍旧气愤不已。
他们三个这次回国可不仅仅只是为了探亲的,而是提前结束了日本的学业,打算回国投身汉军的。
按照计划,他们将会在上海休整几天,然后先各自返家一趟,再到京城去集合,然后打算报考陆军参谋学院的。
按照汉军的规定,无论是留洋归来的学子也好,亦或者是军队提拔的官兵也好,但凡是参谋职位的,必须要到陆军参谋学院进行统一的学习,学期不等,按个人学习情况而定。
虽然他们也觉得这样有些浪费时间和资源了,但汉军的战绩却在哪摆着呢,这也让他们对这座国内唯一的现代化陆军学院产生了兴趣。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现在汉军竟然搞了这么一出。
“这是一把双刃剑呐,既能伤敌,亦会自损,好坏暂且不知,只能等下去看结果了。”张孝准暗暗叹了口气。
这封反清通电看似是个四不像,其实内部却是暗藏玄机。
说白了,这封通电内部蕴含着多层意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就是一封宣告反清的普通通电。
而对于那些权贵来说,这却是想他们透露了一种态度,汉军心宽仁和的态度,有种包容的意思在内,至少不会大肆的杀戮前朝的官员。
这封通电对于普通百姓和那些普通的权贵影响并不大,真正有影响的,则是那些上层的权贵。
当然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影响的,华夏大部分都成了王思锐的领土,发不发都是一样的。
这封通电其实也就是给两广总督德寿,以及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还有那些偏远地区的掌权者看的。
归顺,一切好说,反抗,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但是真正的地雷却在于,这封通电既能收买满人,让他们放弃抵抗,又能激起满人的抵抗意志,让他们记起老祖宗的辉煌,让他们妄想着恢复满清河山。
所以,这封通电的好与坏,现在根本就没办法去评论,唯有等事情结束了之后,才知道到底是好还是坏。
“王思锐此人城府极深,且战略眼光深远,做事极为谨慎,现在的情况他不可能不清楚,此时发布通电,势必会激起洋人的愤怒,而汉军的摊子又铺的这么大,内部驻守兵力大多以预备役为主,虽不说防御空虚,但漏洞还是会有不少的。若是被有心人利用,怕是会内忧外患接连不断,若洋人趁着内部矛盾爆发之际,吸引了汉军大量主力的时候突然发难,后果不堪想象。除非……”说到这里,蒋方震瞳孔忽然一亮。
经他这么一提醒,张孝准和蔡松坡两人也明白了蒋方震的意思,两人也是想到了这一点。
王思锐是个城府极深的人,虽然他们没有接触过,但也并不影响他们通过搜集一些关于王思锐的事情,从而来判断王思锐的为人。
王思锐此人做事必留后手,而且还是那种足以影响到整个结果的后手,这一点从第二次清日战争当中便能看出来。
“除非那些预备役跟汉军主力部队拥有相差无几的战斗力,唯有这样,汉军才能瞬间将兵力扩充至上百万,如此一来,何时反清,对于汉军而言都是无所谓的。”张孝准说道。
“不对,汉军应该是没有打算现在就反清的,在此之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要在近期内通电反清。应该是外部出现了问题,逼迫着王思锐不得不立即通电反清。”蔡松坡猛的摇了摇头,分析道。
“上面的一些事情,我们也只能猜测,具体是怎样,以我们的身份根本无从得知。汉军到底有多少预备役,这些预备役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训练的,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恐怕除了京城那边,外界根本就不知道汉军到底有多少预备役部队。
我想,这些预备役部队才是汉军的杀手锏。汉军自从辛丑条约之后便开始组建了预备役制度,以汉军的手段,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其预备役的人数未必会比正规军少,甚至数倍于正规军。而训练一年以上的精兵,怕是至少也有一二十万。
如果将这批精兵拉到边境上去,即便是日俄两国联手,怕是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蒋方震分析道。
汉军的预备役到底有多少?这个对于外界来说一直都是一个迷,反正很多地方都能够见到汉军的预备役部队,他们也没有番号,全部以预备役统称。内部番号更是不会告诉任何人。
而汉军经过与美国和德国的合作,其工业能力也是骤然猛增,完全有能力养活这么多的军队,蒋方震他们都是日本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