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冰心传 >

第23章

冰心传-第23章

小说: 冰心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经历过的,因而也是最值得留恋的,所以她说:“沙穰最可纪念处也在此!”③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一》
②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九》
1924年1月,面对着美丽的青山,冰心写出了短篇小说《悟》。茅盾先生称这篇小说是三年前发表的那篇小说《超人》的“姐妹篇或补充”①。
……………………
①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作品中的人物之一钟梧,也是一个患有厌世症的人,可以说是《超人》中的何彬在精神上的病友。他因为自己生活经历的坎坷——五岁丧母,十三岁丧父,颠沛流离,半工半读,受够了苦,而没有一个亲他爱他的人,使他看透了社会和人生,因而形成了他的厌世主义的人生哲学。他觉得“世界是盲触的,人类都石块般的在其中颠簸,往深里说,竟是个剑林刀雨的世界!不知有多少青年,被这纷落的刀剑,刺透了心胸,血肉模糊的死亡呻吟在地上。”他对人类的私心,和某些人物为人品质上的弱点,更是看得入木三分,十分极端,他说:“提起人类,不知我要迸出若干血泪!制度已定,阶级已深,自私和自利,不惜以各种卑污的手段,或个人,或团体,或国家,向着这目的鼓励奔走。种种虚伪,种种残忍,‘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作云覆手雨’,什么互助,什么同情,这一切我都参透了!”在钟梧的眼睛里,人生没有别的,只有痛苦,只有眼泪。
而作品中的另一个人物,也是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名叫星如的,则与钟梧抱着完全不同的观点。因为他有幸福的家庭,有深爱他的母亲、父亲、叔叔和妹妹,被钟梧称之为天之骄子,人之骄子。虽然星如也曾经被厌世的时代病传染过,在“厌世主义里,打过转身”,然而他却早已醒“悟”了,终于认定了在这个世界上,“一切只为着‘爱’”!他认为导致钟梧走上厌世主义的思想道路的原因,也就是社会上的一切自私自利的根源,是——“均由不爱而来”。所以,他规劝着自己的朋友钟梧,而且热切地向他表示,要“与你一边流迸着血泪,一边肩起爱的旗帜,领着这‘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作云覆手雨’的人类,在这荆棘遍地的人生道上,走回开天辟地的第一步上来!”
那么,星如是用了怎样的法宝,来克服自己的曾经厌世的主张,又说服着正在患着严重的厌世症的朋友呢?原来,他还是借助着母爱、童心和大自然,这三个冰心反复使用的法宝。星如在与钟梧辩论的信中,首先就向钟梧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有关母爱的外国故事,这个母爱的故事,曾经深深地震动过星如本人的灵魂,使他自己“如沉下酒池,如跃入气海,如由死入生,又如由生入死”。而当他领悟这种伟大的爱时,正值他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他是在一个沉黑的雨夜,望见那点象征着母爱的不灭的灯光的。而当他正为这则故事激动万分的时候,“苦雨之后,忽然明月满天,造物者真切的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万全的‘宇宙的爱’的图画。那夜的湖山,清极,秀极,灿烂极,庄严极,造物者怎知我正在歧路徘徊,特用慧力来导引,使我印证,使我妙悟”?
除去引证外国母爱故事来教育他的朋友之外,星如还用启发钟梧自己回忆童年的办法,来唤醒他对世界的好感:“我的环境和你的不同,说别的你或不懂,而童年的母爱的经验,你的却和我的一般。自此推想,你就可了解了世界。茫茫的大地上,岂只人类有母亲?凡一切有知有情,无不有母亲。有了母亲,世上便随处种下了爱的种子。于是溪泉欣欣的流着,小鸟欣欣的唱着,杂花欣欣的开着,野草欣欣的青着,走兽欣欣的奔跃着,人类欣欣的生活着。万物的母亲彼此互爱着;万物的子女,彼此互爱着;同情互助之中,这载着众生的大地,便不住的纡徐前进。”
作品中的星如,虽然竭尽了全力来替“爱的哲学”辩护,用母爱、童心、大自然做他论辩的法宝,来感化他的论敌;但是,他是否说服了钟梧,让后者也接受了他的哲学呢?
作品中没有明确的交代。只是在星如患病住院期间,钟梧曾送来一束鲜花表示慰问,但他的思想观念是否转变了,作者并未做出明确的回答。
反正星如在致钟梧的信中,是用这样的口气辩论的:“再退一步,辩论至此,已知短兵相接!纵使世界如你所说,是剑林刀雨淋漓刺人的世界;而因着还有一个锋镝余生的我,便仍旧不能证明他是完全不爱的。一日有我在,一日你的理论便不能成立,我要化身作一根砥柱,屹立在这苦海的乱流中,高歌颂扬这不完全的不爱!”“再退一步,已是退无可退,纵使我的理论完全是假的,你的理论完全是真的,为着不忍使众生苦中加苦,也宁可叫你弃你的真来就我的假。不但你我应当如此信,而且要大声疾呼的劝众生如此信。”
其实,作品中的星如与钟梧所代表的两种观念之间的矛盾,就是作者冰心内心矛盾的反映。星如的哲学,正是冰心所要坚持的哲学;而钟梧的论调,则是冰心在观察了社会之后,对现实生活所下的结论。冰心本人仍然处于不能自拔的矛盾之中。她正如作品中的星如所说的那样,常常是“自问自答,自证自疑”。
茅盾先生在这篇小说发表了十四年之后,曾经这样评论过它:“在这一篇里,冰心更进一层,说:‘地层如何生成,星辰如何运转,霜露如何凝结,植物如何开花,如何结果……这一切,只为着爱!’然而《悟》发表的当时,对于青年方面的影响,或者说,青年方面来的反应,却反不及《超人》那样多。这原因,倘从《悟》的本身上去找,是找不到的。这是因为《悟》与《超人》中间虽然只隔开一年多,然而中国青年对于‘人生问题’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的青年已经不愿再拿这个问题来自苦,而另一部分的青年则已认明了这问题的解答靠了抽象的‘爱’或‘憎’到底不成。”①
……………………
①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1924年3月26日的黄昏,浓郁的思乡之情,又强烈地撞击着冰心的心扉。她坐在沙穰疗养院的房间里,思绪却已越过了高山和大海,回到了位于大洋彼岸的渤海之滨——她度过了幸福的童年的烟台。这位才思敏捷的中国女儿,就在这一天的黄昏,在异国他乡的白屋里,写出了一篇回忆她的童年生活片断的小说——《六一姐》。
她在缅怀自己童年生活的同时,也歌颂了山东农村纯朴善良的劳动人民,她把这些纯朴美好的形象,与自己的童年生活片断穿插起来,交织在一起描写,就使她所经历过的平凡而又普通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诗意。
六一姐是一位美丽而又善良的农村少女,性格温柔,很会体贴人。她八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出来给人家当奶妈,于是她就成了冰心童年时期的旅伴。就象闰土对待迅哥儿一样,她也会把许多新奇的游戏教给冰心。她们经常在谢家庭院的附近,在海隅沙滩,一块儿游戏,一块儿谈天。然而这个聪明的农村少女,却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弟弟叫六一,她就被叫做六一姐。
六一姐十一岁的时候,就忍痛地把自己的脚缠裹了起来,因为:“痛也没有法子,不裹叫人家笑话。”传统的封建思想意识和生活习俗,从六一姐的孩童时代起,就摧残着她。
在西方留学,接触了许多快乐的、活泼的外国女孩子的冰心,写到这里,心里就漾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她爱自己童年时代的伙伴,这些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农村少女们。然而,象六一姐这样的女孩子,等待着她们的生活前途究竟如何呢?——“她这时一定嫁了,嫁在金钩寨,或是嫁到山右的邻村去,我相信她永远是一个勤俭温柔的媳妇”。“她或在推磨,或在纳鞋底,工作之余,她偶然抬头自篱隙外望海山,或不起什么感触”。她的前途就是出嫁,烧火,做饭,推磨,做针线,操劳一辈子家务,没有感触,没有怨言,直到老,直到死。
但是,正是这一位自幼就在农村接受着传统的封建习俗摧残的农村少女,却能够用她那颗善良的心,和练达人情的处世态度,来保护冰心这位受过教育的城市小姑娘。——那就是,当作品中的“我”,与六一姐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在金钩寨看社戏,在众多的穿红着绿的农村妇女与农村女孩子中间,作品中的“我”却只穿着很素静的衣服,尤其是她那双不裹脚的天足,在农村女孩儿们的眼睛里,更是一桩没有见到过的奇事,——这些可怜的孩子,她们以自己的被摧残为正常,而以自然的天足为奇怪,——当她们窃窃地议论与她们大不一样的“我”,而使“我”觉得局促不安的时候,六一姐却用极其简单的言语为她解了围。使得若干年后回想起此事的冰心,仍然从心里感激六一姐当年对她的“庇覆”。
冰心在描写这一生活场景的同时,还穿插着描写了一位美丽的烟台少女的形象,她是六一姐的同伴之一。小冰心只在这次看社戏时与这位美丽的少女见过一面,但却始终把她的形象记在心里。——“我脑中常有她的影子,后来看书一看到‘苎萝村’和‘西施’字样,我立刻就联忆到她,也不知是什么缘故”。“头发不很青,却是很厚。水汪汪的一双俊眼。又红又小的嘴唇。净白的脸上,薄薄的搽上一层胭脂。她顾盼撩人,一颦一笑,都能得众女伴的附和。那种娟媚入骨的风度,的确是我过城市生活以前所见的第一美人儿”!
冰心置身于许多金发碧眼的西方美人中间,却在怀想与歌颂属于祖国的东方劳动女性的善与美,这说明她是多么地怀念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和自己的祖国。
正如她自己在《六一姐》中所写的那样:“这两天来,不知为什么常常想起六一姐。”“十年来四围寻不到和她相似的人,在异国更没有起联忆的机会,但这两天来,不知为何,只常常想起六一姐!”“她决不能想起我,即或能想起我,也决不能知道这时的我,正在海外的海,山外的山的一角小楼之中,凝阴的廊上,低头疾书,追写十年前的她的嘉言懿行。”
写完了《六一姐》之后不久,这一年的6月2日,冰心从青山上的树林中散步回来,无意中发现了一篇没有写完的旧稿,那是她在1921年的冬天动笔写作的,也是一篇抒写离情别绪的作品。自己看过之后,竟然在“百无聊赖之中,顿生欢喜心”!①于是,她立即拿起笔来,把它续写完毕,就成了今天的小说《别后》。
……………………
①冰心《别后》后注。
我们从作品中的人物之一——中学生永明快乐的家庭生活里,无疑地可以看到谢葆璋家日常生活的影子。永明和他的紫衣姐姐宜姑之间的亲密和融洽,又好似冰心和她的弟弟们之间的友爱关系的缩影。而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他”——永明的同学——和“他”对已经与他分别了的姐姐的思念,则又象是冰心的弟弟们思念远离家园的姐姐,虽然冰心与“他”的姐姐之间在性格、教养、处境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他”在永明的家里作过客之后,看到了紫衣姐姐宜姑与弟弟永明之间的亲密无间,感到十分的寂寞和惆怅,因此也十分想念自己的姐姐。虽然自己的姐姐只是一个性格麻木的人,对于任何人都很冷淡,难得向“他”问寒问暖,而且长得也不好看。但是,她毕竟是自己的姐姐,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他”这样写信给自己的姐姐:“你撇下我去了,我真是无聊,我真是伤心!世界上只剩了我,四围都是不相干的冷淡的人!姐姐啊,家庭中没有姐妹,如同花园里没有香花,一点生趣都没有了!亲爱的姐姐……”
其实,病在异国的冰心,处境仍是优越的,生活也是幸福的。这里有医生和看护妇微笑的脸庞,他们对她调理得很细心,为她准备了精细可口的营养饭菜,一切都不必冰心劳神,连头发都不用自己梳理。这里还有外国女同学不断地送来的慰问书信和鲜花,有美国教授和长者们接二连三的探望。这一切,都使冰心感到愉快和温暖。
虽然如此,在这千里之外的异地,冰心还是加倍地思念故乡与祖国。她常常这样地自问:“正不知北京怎样,中国又怎样了?怎么在国内的时候,不曾这样的关心?”①她在写给弟弟们的信里,还引用了华兹华斯的诗《我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直至到了海外,
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
英格兰!我才知道我付与你的
是何等样的爱。
只消把诗中的“英格兰”三字改成“中国”二字,就是冰心感情的真实体现了。
面对着异国美丽的青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