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三年的大力发展,中华大地的工业建设和基础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一座又一座的钢铁厂、化工厂、发电厂拔地而起,一座又一座新兴的城市从荒山野地里跃地而起,铁轨在中华大地上越铺越长,公路越修越远,中国的发展只能日新月异来形容。
由于政府的大力投入,政府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尤其是事关民族未来的教育事业,更是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三年里,政府将大量资金用于在各大城市修建大学、中学以及小学,并且实现了大中城市中学以下的免费教育!至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基数过于庞大,政府的财政短期内尚不足以承担。
长沙市的百姓们都笑着调侃大总统秦汉,说是因为秦汉暗中娶了教育部长萧嫱做他第四房小妾,才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不得不拔出千万巨资用于在各地兴建学校,给国民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第四个年头,教育投入占到政府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就罕见地达到了15%。1864年,新中国全年的财政总收入为7200万元,用于教育的资金就达到了1080万元,足见以秦汉为总统的中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
用秦汉的话来讲,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一个民族要想持久强大,只能依靠教育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这种远瞻性的见解,给中华民族的强大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使中华民族在即将到来的知识时代得以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其它所有的民族。
既便是政府将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的时候,中国的军事发展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首先,由于日本和美国的持久内战,中国的军火业在国内战争结束之后仍然得到了持续的发展,逐渐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过渡,所生产的产品开始从质量上迎头赶上西方的同类产品,一大批先进的科研机构开始成立,上万种新兴的技术开始在科研机构里研究讨论,其中就包括中普合作开发的内燃机项目。
由于铁路在全国各地的延伸,三大战区的后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到了1863年底的时候,东北战区已经彻底击败了俄罗斯的远东司令部并占领了远东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海参崴,将俄国人的势力驱逐出了远东地区,包括外兴安岭在内的大片固有领土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
在西北战区,窄轨铁路已经往前延伸到了乌鲁木齐,巴特的叛军早已经被左宗棠部消灭,新疆的所谓东突厥伊斯坦也已经被剿灭,青藏高原上的佛国虽然还没有统一,但那也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十章 海军
但这一切发展比起海军的进步,就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在1861年海军建立之后到1864年间,海军的发展只能飞跃来形容,五年内实现了三大跨越,首先是在海军建军当年就建成了第一艘铁甲舰,而后是在1862年建成了第一艘千吨级的大型铁甲舰。
第三步,则是刚刚下水的“秦汉”号战列舰,排水量达到6230吨,堪称当时世界最庞大的军舰之一,舰载的主炮口径也达到了250mm,足以一炮洞穿当时世界上所有军舰的舰载防护装甲。
由于秦汉授意中国海军对日本实行了血腥的掠夺,在短短的3年间,超过五十万名日本劳工、十万以上的朝鲜劳工以及两万余名两国的年青女人被卖入中国,扣除各项支出和运输途中的损失,海军仍然从这些血腥的贸易之中直接获利5000万元之巨。
有了这笔庞大的资金支持,武汉造船厂以及上海的江南造船厂从海军后勤部接到了大批军舰订单,两大船厂的船坞里每天都是人头攒动、机械轰鸣,成千上万的造船工人夜以继日地工作,一艘接着一艘的军舰相继建成下水。
到了1866年初的时候,中国海军东海舰队已经拥有了“秦汉”级战列舰三艘,“长江”级中型铁甲舰二十二艘,“中华”级小型铁甲舰八艘,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经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
虽然海军官兵的素质在短时间里还难以和西方列强相提并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海军官兵的素质水涨船高,中国海军雄霸世界海疆的一天已经为期不远了。
在这段时间里,英国远东舰队太平洋支队充当了很不光彩的陪练角色。
英国政府显然看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中国是要威胁到她的世界霸权的,所以她不遗余力地试图破坏中国的发展,所采用的手段就是骚扰中国沿海地区以及袭拢中国政府派往世界各地的商船。
作为新中国的新生海军,东海舰队当仁不让地担负起了保卫祖国海疆的重任。
在1863年之前,由于中国和英国签订了停战协议,两国的海军还能和平共处,甚至英国海军还曾在日本协助张大河的海军镇压长州藩藩兵进攻大阪的战役,但到了1863之后,随着中英之间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英国政府不堪承受之下通过了反倾销法,对中国的商品课以重税,两国间的关系迅速开始紧张,继而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态势,英国议会最终决定付诸武力,决心狠狠地教训一下“不肯听话”的中国,重点打击的对象就是中国新生的海军,让中国人知道,世界上的大海仍然是属于大英帝国的,中国要想在世界上生存,就必须服从大英帝国制订的游戏规则。
之后,中英两国的海军在东海接连爆发冲突,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海军官兵的素质和海军军舰的吨位、火力是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在“秦汉”级战列舰出现之前,“长江”级铁甲舰无论是吨位还是火力,都不及英国海军,海军官兵的素质更是难以相提并论,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直接导致中国海军在初期的惨败。
在1864年整整一年当中,中国海军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惨境,超过1200艘大小商船、42艘铁甲军舰被英国海军所击沉,其中就有20艘商船满载着来自日本的8000名劳工,而英国海军的损失却是微乎其微。
不过这种情形在“长江”级改进型铁甲舰下水之后,得到了改变。
“长江”级改进型是中华造船局为了应付当时被动的海战战况紧急研制的应急产品,吨位和火力基本上没什么改变,但军舰的防护装甲被极大减薄,省下来的载重量被用来加大锅炉的功率,一艘1800吨级的军舰上最终被安装上了四台1500匹马力的蒸汽轮机。
改进后的长江级铁甲舰虽然防护能力大大减弱了,航速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达到了罕见的28节!用中华造船局总工程师罗德的话来说,长江级的装甲再厚,也不可能抵御英军舰主炮的轰击,那还不如索性放弃装甲防护,提升战舰的机动性,用以规避英军的火炮瞄准锁定。
这一思路在以后的实战中被证明是十分准确的。
同时,改进型长江舰上也被安装上了新式武器——鱼雷!虽然这些鱼雷仍然属于初始阶段,依靠惯性制导,发射后只能往一个方向推进,射程也极为有限,只有四千米,但这用来对付笨拙的英国海军铁甲舰却已经绰绰有余了。
1865年元月,三艘长江级改进型舰在下水服役。
1865年3月,东海舰队第一分队司令官展涛率三艘改进型长江舰出现在台湾北方五百里海域巡逻,与正在该海域游弋的两舰英军远东舰队太平洋支队重型铁甲舰遭遇,双方在该海域爆发激战。
海战的结果是,两艘重型英军军舰一艘被击沉,一艘被击成重伤,在仓皇逃走途中又被击沉,而击沉英国海军的武器,正是鱼雷!
这一次海战的实况通过普鲁士记者在西欧传开,鱼雷的威力在当时世界上引起很大的震动,一时间,西方各国争相研制同类型的产品,装备到本国的军舰上。英国政府也第一次发现,新生的中国在海军装备上也隐隐具备了压倒英国海军的态势。
1865年10月,在新中国五岁生日那天,第一艘秦汉级战列舰建成下水,正式宣告中国海军也拥有了大型的军舰。第一艘秦汉舰标准排水量623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7850吨,舰载主炮口径250mm,简单机械瞄装装置,有效射程4千米。
动力系统是四座燃气锅炉,带动4台1000匹马力的蒸汽轮机,最高航速25节,续航力3000海里。
除了速射炮、机枪,秦汉舰还配有四架鱼雷发射管,标准装备16发鱼雷。
这样的军舰,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武装到牙齿了,相比较西方军舰普遍2千米左右的射程,秦汉舰的射程已经整整提高了一倍!秦汉舰的动力也远比差不多吨位的西方军舰要强劲得多,至于新生的武器鱼雷,西方世界更是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1865年11月,一艘秦汉舰和六艘长江改进型舰编成的海军编队在巡逻到南海海域附近时遭遇由六艘重型铁甲舰组成的英国海军编队,双方再度爆发激战,结果中国海军再次大获全胜!
中国海军先进的军舰性能、强大的机动性以及超远距离作战的鱼雷,弥补了官兵战术素养上的劣势,再度给英国海军以重创,由于英国海军航速上的劣势,很难摆脱中国军舰的追杀,战败就意味着被摧毁,结果六艘铁甲舰再度全军覆没,在浓烟中沉入海底。
面中国海军,仅有一艘长江舰在追击途中不幸被英舰尾炮击中弹药库,引发爆炸沉没。
到了1866年初,另外两艘秦汉级战列舰相继下水,中国沿海海面已经彻底成了中国海军的天下,英国海军除了偶尔来南海海域盘旋一下之外,再不敢深入近海海域!而中国海军在控制了祖国的领海之后,也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开始策划新一轮的扩张……
眼看着发生在中国海军身上的巨大进步,最兴奋的莫过于秦汉了!
这几年来,对海军的大力投入终于有了丰硕的回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决定的从日本掠夺人口充抵海军军费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如果不是野蛮地从日本掠夺财富,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光靠政府有限的投入,何来海军今日的强大?
听完海军总司令张大河的工作汇报,秦汉显得踌躇满志,一切都在沿着他预定的轨道前进,经过五年的大力发展,中国海军已经从有到无,从弱到强,初步具备了和英国海军抗衡的实力。
如果目前的发展势头能够保持下去,中国海军力量全面压到英国的日子也就指日可街了。
“大河啊,你看现在海军力量也发展得差不多了,大型的运输补给船也建造了十六艘了,如果用来运输兵力,差不多可以运输一个步兵师以及所配套的装备了。”秦汉的目光仍然停留在日本四岛上,若有深意地说道,“你看,日本岛上也已经内战四起,是不是应该实施第二阶段的行动了?毕竟,今后阶段海军的发展将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劳工贩卖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啊。”
张大河点头道:“以一个步兵师的兵力控制日本四岛,力量还是显得薄弱了些,不过我们的目标仅仅是扶持德川家福实现对日本的控制,这在学生看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恩!”秦汉点头道,“不过在直接出兵前,我们还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这事就交由中央情报局去安排吧。”
……(本卷结束) ……
第十一卷 对外扩张
第十一卷 对外扩张 第一章 扩张
PS:上卷最后一章里,“秦汉”级战列舰的吨位应该是6230吨,不是6230万吨。
1866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由于秦汉的英明决策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战后经济获得高速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落幕之时,国内生产总值就翻了两翻,平均增速接近18%,各大工业迅速由无到有,有弱到强,走完了西方列强需要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过程。
造船业和军工业正式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加上愈演愈演的修路大潮,三者就像三节强劲的火车头,拖动中国的经济滚滚向前……
1866年,对整个世界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连续发生了几件极其重要的大事,标志着中国的战略重心正式由防御转向进攻,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对外扩张……
****
春节刚过,首都长沙的大街上仍然残留着节日的气氛,成群的孩子穿着新衣服,在大街上追逐着,嬉闹着,岳麓山上也是银妆素裹、分外妖饶,由于张亮基的坚决反对,秦汉想在岳麓山上修红灯区的想法最终没能实现。岳麓山在经过扩建后成了长沙市最有名的旅游胜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观光……
不过,沿着湘江的下河街区却成了地地道道的红灯区,在沿江一溜的街边上,铺开了数百间临街的橱窗,每间透明的橱窗里,都站着一名挠首弄姿的妓女。这些妓女有金发碧眼的西洋女人,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