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秦汉 >

第101章

秦汉-第101章

小说: 秦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的眸子忽然亮了起来,干枯的双手用力拉着那人影的双手,使劲地说道:“满弟,你怎么……你怎么……”
    说着,曾国藩的脸色突然就沉了下来,猛地甩开了来人的手,长身而起,走到距离来人远远之处,厉声道:“如今你已经是叛变投敌之降将,还有何脸面回来见我?从今天起,我曾家也再没有你这样的不孝子孙,你给我滚吧,滚!”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曾国藩的满弟曾国葆,后又改名曾贞干,刚刚被秦汉任命为护国军第九师的师长,这一次是乘着率师前往广东的半途,折道前来定南探望曾国藩的。这次探访也是获得了秦汉的允许的。
    看到曾国藩声色俱厉的模样,曾贞干忍不住心中大恸,他知道曾国藩这样做是为了保护他!否则,以他投降护国军一事,一旦被湘军旧部知悉,众怒难犯之下,必然难逃一死!而曾国藩这样一发怒,将之逐出曾氏家门,湘军旧部倒反而不能说什么了。
    “大哥!”曾贞干悲呼一声,托地跪在地上,已然泣不成声,“小弟此来,是向你传述爹爹临终前的遗言的……”
    曾国藩剧然一震,脸色顷刻煞白,只觉两眼一黑差点昏死过去,还是旁边的罗泽南眼疾手快,赶紧扶着曾国藩坐了下来。
    曾国藩好半天才缓过气来,目光呆呆地盯着曾贞干,嘶声道:“爹爹他……是几时殁的?”
    曾贞干止住悲声,答道:“九江易帜之后,小弟便护着爹爹返回湘乡老家,谁曾想回家之后,爹爹日夜思念大哥,每日以泪洗面,才三日就……就见背了。”
    曾国藩张嘴吐出一口污血,又是捶胸嚎淘一番,最后才在罗泽南和曾贞干的劝阻下止住悲声。
    罗泽南识趣,知道曾家兄弟久别重逢,眼下兄弟俩又身处敌对阵营,必然有许多话要说,便退了出去,还吩咐亲兵把守四周,不许闲杂人等靠近。
    “满弟,老家可好?”
    曾贞干道:“老房子还好,曾四爹一直就照料着,不过家里的一千多亩水田已经被政府给强行收购了,只按人头留下了每人两亩水田,四亩旱地。”
    曾国藩神色一缓,叹道:“看来,护国军倒也没有像发逆那般胡作非为啊。”
    曾贞干脸上露出凝重之色,肃然道:“大哥,护国军和发逆相比,那可真是云泥之别啊!这几年你一直没回过湖南,那里的变化可大了!九江易帜之后,小弟护送爹爹回乡,曾经过长沙,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里的变化经真是太大了。”
    曾国藩道:“变化再大,护国军奉行的终究是离经叛道之法!军政府之所作所为,无一不违背孔孟之学、圣人之训,长此以往,必然家非家、国不国,我华夏一族,亡国灭种之期不远矣。”
    曾贞干自幼对曾国藩十分崇敬,甚至可以说是崇拜,在曾国藩创建湘军之后,曾贞干也正是因为心中的这份崇拜才投身曾国藩麾下,成为曾家军的一员骨干!一直以来,曾贞干就对曾国藩的学问和治国之道推崇不已,在曾氏兄弟们的心里,他们的大哥就是曾家的骄傲,他所说的都是真理。
    可自从秦汉的护国军出现之后,曾贞干对曾国藩的崇拜就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湘军在和长毛交战的时候,每每以少击多也胜多负少,可在和护国军交战的时候,纵然是占尽兵力优势也同样大败溃亡。
    樟树一战,湘军精锐伤亡殆尽,曾氏兄弟中最是勇悍擅战的九哥曾国荃阵亡,更让曾贞干对曾国藩的迷信开始崩溃。在曾贞干看来,曾国藩所提倡的,天下大事还得依靠读孔孟之学的读书人来支撑之说,未必就是正确的。
    护国军鲜少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带兵,但他们照样将完全由读孔孟之学的读书人领军的湘军杀得落花流水。从那时候开始,曾贞干就认为,护国军跟太平军是完全不一样的!太平军的那一套拜上帝会不见得能够打败湘军,可护国军的那一套所谓的新政改革,却绝对能够重创湘军。
    九江易帜,曾贞干所部湘军也接受了护国军的整编,曾贞干也终于有机会回到了湖南,在亲眼目睹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曾贞干才恍然顿悟,要想使中华强盛,绝不能像大哥所说的那样崇尚礼教、倡导孔孟圣学,以孔孟儒学来治世理家,而应该大力改革、倡导新政。
    曾贞干不想和曾国藩争辩,只是问道:“大哥,在你看来,真正的盛世中华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曾国藩略一思索,便即答道,“细数中华历朝历代,当得起盛世的也就大唐贞观之治以及本朝之康乾盛世了,所谓盛世当以此为准绳,需得国泰民安、吏治清明、武备强盛,使得四方蛮夷争相来贡。”
    曾贞干摇头道:“可大哥也知道,纵然是在康乾时期,照样也有饥民饿毙路边!照样有俄国毛子叩边扰民、裂我疆土,如何当得盛世之谓?”
    曾国藩被驳得哑口无言,反问道:“那以满弟你的看法呢?怎样才算是盛世?”
    曾贞干叹道:“若说真正的盛世,其评判标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百姓富足,不必为生计发愁,国力强盛,不致遭受他族欺凌!大哥,一家天下,万民困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暂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华夏的希望在湖广啊!”
    “放肆,你这是替湖广军政府当说客来了吗?”
    “不敢,这只是小弟一派肺腑之言,听与不听全在大哥。”
    曾国藩怒气未消,厉声道:“你口口声声说华夏族的希望在湖广,那我倒要问你,湖广的百姓就过上富足的生活了吗?护国军强大吗,六国联军不照样在广东境内横行无忌,秦汉不照样束手无策?”
    曾贞干诚恳地说道:“大哥,事实胜于雄辩,小弟建议你抽空回一趟湖南吧。”
    曾国藩脸色一变,沉声道:“满弟,你这是想和护国军联起手来算计大哥吗?”
    曾贞干道:“大哥多虑了!眼下湘军的处境,你我兄弟皆是心知肚明,军饷告尽、军粮不继,沈葆桢在粤北又拥兵自重,拒听大哥调谴,长此以往,不出半月,军心必散,到时候,就算护国军不打过来,湘军只怕也要分崩离析了。”
    曾国藩道:“困难总有熬过去的时候,要我投降护国军却是休想!我曾国藩绝不与秦汉这等败坏孔孟圣学之徒同流合污。”
    曾贞干叹道:“大哥口口声声说秦汉败坏了孔孟圣学,又有何凭据呢?据我所知,军政府对孔、孟等先贤的遗世之著还是很看重的,并没有像长毛乱党一般肆意焚毁,而是专门由教育司保护了起来。”
    曾国藩道:“然军政府废弃科举制度在先,弃用文言改用白话文在后,所谓妇女解放又令女子抛头露面、当街淫乱,行径与发逆何异?所推行之新政改革,又大肆屠杀士子儒生、掠夺士绅财产、所作所为与盗贼何异?这不是将历代先贤古圣之心得贡献悉数抛弃了吗?莫非这还不算侮辱斯文、败坏孔学?这简直就是无耻之尤!”
    “大哥此言差矣!”曾贞干道,“科举制并非孔孟所创,乃是唐宋后人所为,传世千年早已经失去了当初选拔人才的效用,已然成为祸害天下读书人之罪魁祸首!如果大哥去过长沙,参观过湖南师院和湖南大学,当会有小弟同样的感慨,至于废古文、兴白话乃是大势所趋,文言文本就是历代皇权愚民政策的产物,早就应该淘汰了。”
    曾国藩吃惊地看着曾贞干,生平第一回对自己的满弟感到陌生,真所谓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满弟的一番言论让他很是心惊肉跳!在曾国藩看来,满弟是完全被军政府的洗脑宣传给毒害了,已经彻底分不清是非曲直了。
    在感叹满弟丧礼失节之余,曾国藩也心惊湖广军政府的影响力之大!满弟投降护国军不过是一个月前的事情,可自从去了一趟湖南,再见面已经判若两人,所言所行已然大相径庭,简直匪夷所思。
第二章 治国
    湖广两省的巨变不但深深地影响着曾贞干这样的降将,也极大地影响了投诚的湘军将士!所有的湘军将士在接受整编之前难得地获得了一次探亲假,抽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有许多将士离开家乡甚至已经整整七年了!
    七年前离开家乡时,幼儿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年迈的老母正倚篱殷殷叮嘱,娇美的妻子却躲在楼上默默落泪。惊回首,七年弹指过,幼子踞门前,问客来何人?老母坟前草,萋萋已过膝……
    出乎曾贞干和军政府的意料,获准探亲的湘军将士十有八九仍然返回了军营,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了离开军队!曾贞干曾亲口问过去而复返的几个湘军将士,问他们为什么放弃和家人厮守的机会,仍然选择当兵?
    这些将士的回答大致雷同,无一例外都是他们的妻子或者家人坚决支持他们参加护国军,以保卫湖广军政府来之不易的新政成果。贫苦了千年的华夏百姓是善良的,也是坚强的,他们从没想过要当什么刁民,从没想过要害别人,如果能有他们一条活路,他们是断然不会造反的!可如果谁要是想夺走他们生存的机会,要抢走他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们也是会坚决地起来反抗的,并且不惜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军政府的新政改革已经深入人心,湖广境内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坚定了百姓们的信心,他们对军政府的信任与时俱增!加上张雨涵亲自领导的宣传司的宣传鼓舞,湖广地区的百姓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自从1858年新政改革开始以来,连续两年获得了大丰收,凭借辛勤的劳动,广大百姓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将大量余粮充抵购买土地的款项,极大地充实了政府的战略储备仓库。
    而在湖广大地兴起的工商热潮,更是替大量解放出来的富余劳力创造了就业机会,尝到甜头的百姓们更是坚定不移地要跟着护国军政府走了!他们再不想回到满清皇上统治下生活了,也不想在长毛的统治下惶惶不安地过日子。
    这一切都深深地震撼着曾贞干,这个曾国藩原来最忠诚的追随者!最终,曾贞干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完成了由被动迫降向主动投效的转变,开始积极地投身到护国军和六国联军的军事斗争中去。
    但这一切都是曾国藩这个老顽固所无法体会的,他拒绝了解发生在湖广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拒绝接受满弟的劝说,他仍然一意孤行,要坚定不移地走他未竟的路线,孔孟之学始终是治世之学,纵然没有了满人统治的大清,新的王朝也必然要遵循原有的礼教法度……
    兄弟两人最终不欢而散,曾贞干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和曾国藩见面!
    ****
    天京,富丽堂皇的天王府。
    石达开终于召见了陈玉成,安庆局势已经刻不容缓,必须要拿出一个解决的方案了!
    “玉胞,按理你刚刚从河南返回,车马劳顿应该让你多休息几天的,可是安庆战事紧急,天国危在旦夕,怕是又要辛苦你了。”
    陈玉成恭敬地答道:“为天国效力是臣下份内之事。”
    陈玉成的态度让石达开非常满意,自从童子军中脱颖而出之后,陈玉成的行事作风就颇多可取之处,和一般年轻气盛的将领绝不相同,陈玉成颇多老成持重,凡事必深思熟虑,也深谙忍让之道,因此,在太平军年青一代将领中,陈玉成是最被看好的一个。
    “玉胞啊,对于安庆局势,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陈玉成认真地说道:“万岁,在讨论安庆局势之前,臣想先听万岁分析一下湖广军政府的治国方略,毕竟,从本质上来说,太平军和护国军并无多大的区别,所走的路子都是杀富豪、毁孔孟,让广大穷苦的百姓翻身过上好日子,可为什么护国军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迅速强大起来,而我太平军则……”
    石达开叹道:“玉胞不必忌讳,太平军确实在走下坡路,自从南北分流之后,太平军便已不复当初的锐气,在各处战场连战连败,看似坐拥百万之众,多是就食之饥民,真正能派上战场的也就那么几支军队啊。”
    陈玉成叹道:“在护国军和太平军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差别呢?”
    石达开难谴胸中郁闷,也叹道:“这是有原因的,护国军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一是因为秦汉觅得了一个好时机,外无战乱、内无天灾,在湖广这一亩三分地,他就是土皇帝,说什么都能够得到坚决执行!第二就是他手下不乏能人武将,张亮基兄弟、黄冕父子、香港教会学校毕业的梁思汉、萧嫱等人都是治世能臣,而像蒙虎、白飘云、张大河之辈也多是能征擅战之辈!反观我太平军,长年处于湘军、淮军、洋人以及满清遗留地方武装的四面夹击之中,只能忙于打仗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