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小寒资料集 >

第810章

小寒资料集-第810章

小说: 小寒资料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皇到底是英武潇洒还是身形猥琐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大凯教授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看到的秦始皇像是现代人根据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推演出来的。当记者问及,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画了从西汉到隋朝的十三位帝王的画像,有开国帝王,也有亡国之君,却惟独没有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画像时,杜老师说,自西汉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各朝代一直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秦始皇在历史上焚书坑儒,极端反对儒家思想,历代一直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这可能是阎立本没有画秦始皇像的原因。
那么后人推演秦始皇的画像有什么依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薄松年介绍,《历代帝王图》中凡开国之君都被画得威武刚毅,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后人也难以跑出这个模式。很有可能根据晋武帝司马炎的画像推演出秦始皇挺腰站立,嘴角紧闭,双目有神的样子。
杜教授还告诉记者,把历代开国帝王都画成方脸、高鼻、垂耳,生来一副帝王相,这带有迷信色彩。画像只是一件艺术的真实,而并不是还一个人的真实面目。特别是帝王像,包含了画像者的个人想象力和艺术概括力,还反映出一个时代对这个帝王的褒贬评价。
特定的情感经历会改变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像秦始皇这样有非凡帝王经历的人,不论身材威武还是身形猥琐,在五官表情上肯定有他的特殊之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晁福林认为,伟人也并非全是潇洒之人,关于秦始皇的相貌记载不多,这给文学作品和影视创作留下了很大的余地。
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张铭洽说,秦始皇今天谁也没有见过,影视作品塑造人物更要注意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是其内在性格的外化。根据秦始皇的种种性格分析,我想秦始皇的相貌应该是身材瘦一点,眼睛深一点,眉毛长一点,鼻梁高一点,腮帮突出一点。
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家洲认为,尉缭当时这么说秦始皇不是纯客观的,带有恶意的夸张。因此郭沫若推断秦始皇有生理缺陷是不可靠的。
司马迁真的私改历史吗?
众所周知,秦始皇姓赵,史学界有关专家认为,秦始皇生于正月,故起名为正,古代通政,因此写作政。至于为什么姓赵,有人指出秦始皇出生在赵国,古代有以出生地为姓的习俗。晁福林教授说,古代的姓氏很复杂,姓和氏不一样。秦始皇为什么会姓赵,是因为赵姓与嬴姓是同一宗,赵姓是嬴姓的一个分支。
秦始皇不仅有赵姓之说,还有人认为他姓吕。秦始皇又怎么会姓吕?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牵连到秦始皇的身世问题。
据《史记》记载,嬴政的父亲子楚在赵国做人质时,当时赵国的政治投机商吕不韦钻了秦国宫廷的大空子。吕不韦与子楚密谋,由吕上下活动,竭力促成子楚成为秦国的太子。并想方设法让子楚与怀有自己骨肉的歌舞女赵姬结合。赵姬生下嬴政后自然成了子楚夫人。子楚坐了3年王位,便死掉了。
北师大历史系教授晁福林说,这是一个千古之谜。尽管有许多人对《史记》中的记载产生过质疑,但没有强有力的论据可以推翻司马迁的说法。所以,我们不得不同意司马迁的观点。
孙家洲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史记》虽然具有文学色彩,但它并不移花接木。《史记》记载,(赵姬)至大期时,生子政。期,古音为ji,即一周年。就是说子楚娶了赵姬一年后,赵姬才生嬴政。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样的话,嬴政是子楚所生,还有什么问题。
秦始皇果真是私生子?由于年代久远,事实已无法查实,但也有专家对《史记》关于始皇的记录提出质疑。在这部史书中,秦始皇的形象始终不怎么样。司马迁因祸遭到残酷的宫刑,在他的笔下,历代酷吏、暴君多少被涂上不良的墨迹,“也不能排除,司马迁在记录秦始皇时,因反感而夸大其辞。”这位专家说。
秦始皇与他身边的女人
据悉,中央电视台正在拍摄的“全本”《秦始皇》,与秦始皇有情感关系的4个女子分别是赵姬、黎姜、阿若、敏代。秦始皇嬴政是否真是一个铁胆柔情男儿汉?
据历史记载,赵姬,秦始皇的母亲,是与秦嬴政联系最为紧密的女人。她与吕不韦生下了嬴政,并瞒过了子楚。嬴政即位后,赵姬成为太后,吕不韦拜为相国,继续淫,乱不止。后来,她又与他人通,奸,并生有二子。嬴政得知此事后,无情地将母亲赶出家门。秦国大臣纷纷劝谏,可他根本听不进去。并下一道骇人的命令凡就此事劝谏者格杀勿论!但群臣仍继续进谏,秦王连声喊杀,前后共杀27名大臣,尸体高垒于城门之下。
但自从茅焦冒死进谏之后,得知将母后驱出家门有百害而无一利时,秦始皇亲自将太后迎回咸阳。可赵姬却变本加厉地放纵情欲,给嬴政带来无地自容的耻辱。他恨他的母亲,以至他会毫不顾忌母子亲情,又将其逐出家门,幽禁宫中。由此秦王对淫有一种特殊的憎恶感。他曾竭力表彰巴蜀寡妇轻富贵而不,淫的贞洁操守。这种女性才是他理想的母亲形象。
在电影《荆轲刺秦王》中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就是由巩俐扮演的赵女。赵女儿时,与在秦国做人质的嬴政青梅竹马。后来随嬴政回到秦国。不料为了给嬴政攻打燕国找借口,到燕国寻找刺客,却爱上荆轲。电视剧《秦始皇与阿房女》中也演绎了一段嬴政与阿房女的生死恋。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故事虽然美丽,但都是虚构的。史料并没有诸如此类的记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彭卫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六国的妃嫔全押送到秦国。除此之外,并没有详细的后宫记载,关于秦始皇的个人感情就没有了。
秦始皇仅仅是一个暴君吗
历代,一直都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弑父驱母”、“焚书坑儒”都是揭露秦始皇“凶狠残暴”的有力证据。难道秦始皇真的那么残暴吗?
孙家洲教授告诉记者,跟每个人一样,秦始皇的性格也是复杂的。他的残暴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当时封建专制的需要。但是生性残暴是秦始皇最大的缺点,这跟他年幼时的经历、身世有关。
晁福林认为,秦始皇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残暴。有些事情的确另有隐情。“弑父驱母”,并非出自他的本意。顾惜骨肉亲情,就只能使他的王位受到威胁。在这件事情上恰恰表现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始皇是一个很记仇的人。当年,年幼的秦始皇与其母在赵国为了躲避追杀,东躲西藏,寄人篱下,食居不安,受人欺侮,被人轻视,忍气吞声地过日子。二十多年过去了,他成了秦王。在赵国受气的经历是其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报仇的心理压抑了20多年,就变得无以复加了。当秦始皇攻灭赵国,再次回到邯郸,把曾经同其母亲家有仇的人统统抓起来,全部活埋,以此来泄当年之恨。让赵国人看看以前的小逃犯是怎样成为他们今日的命运的主宰者,这似乎也通常理。
但据史学家证实,嬴政攻打赵国邯郸时确实活埋了一些当年在赵国结下仇怨的人,但大规模地活埋儿童的残忍场面有些夸大了。“这不能说明秦始皇心胸狭隘,要说心胸狭隘,当年项羽攻到咸阳杀人数十万,火烧阿房宫,也有报复心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彭卫生如此解释。
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原因探析
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原因探析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朝的创立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设立郡县,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近五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体系。其政治实践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盛赞为“千古英雄”、“千古一帝”。作为一名雄才大略、独创体制的封建君主,统一天下后却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寻神仙、求仙药的活动中。为此,他巡游全国、北击匈奴、坑杀儒士、兴建宫室,不惜一切手段企图长生不死,以至最后死在了巡游求
仙的途中。秦始皇的求仙活动对秦王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为什么会对成仙不死之道如此虔诚、神往、至死不悟呢?毫无疑问,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多种原因,其中既包括社会的、政治的,也包括个人的因素。深入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解开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千古之谜。
一、社会因素
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深深地铭刻着时代的烙印。秦始皇的求仙活动自然也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的影响,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1。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神仙思想起源于灵魂不灭的观念。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西方的羌族很早就有了肉体毁尽、灵魂永生的观念。后来这一思想东渐并流寓于齐地,与齐地的肉体不死、灵肉并生的观念相结合,演变成纯粹的肉体不死的神仙思想。神仙的老家在西方,今甘肃、新疆一带,正是古代羌族的居地。西北黄土高原的人民在远古时期就有神仙住在昆仑山上的传说。《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籍中,记载着传说中西方的不死民、不死树、不死药等。周穆王西游,见到过西王母,竟流连忘返。可见在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的神仙学说是有着广泛影响的。
秦国虽然起源于东夷,“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但是他们长期居住在西北,在羌的包围之中成长和强大起来,因此他们已相当羌戎化了。传说中秦的先人造父曾经在周穆王西游时为之驾车,自然,穆王会见西王母的故事也会在秦地广为流传,对秦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斯维至先生认为,在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中,很多方面反映了羌人灵魂不灭的思想及其他羌戎文化的特点。据《史记》的记载,秦国历代国王也都有迷信神灵、祭祀神鬼的传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秦始皇,自然会在内心深处受到神仙学说的影响。
2。方士文化的推波助澜。
在战国秦朝时期,鼓吹神仙学说最积极的阶层是方士。他们大力宣扬海外有三神山,上有黄金、白银砌成的宫殿和纯白色的禽兽,仙人们就居住在那里。他们有不死之药,因而可以永远逍遥自在。仙人不与普通人往来,方士们自称他们掌握着神奇的办法——方术,利用方术就可以见到神仙,并从神仙那里求得不死之药。方士们还宣扬他们收藏着一些秘方,用这些秘方可以炼成仙丹,常人无论是吃了仙药还是仙丹,都可以成为仙人。
成了仙人就可以使天生肉体的生命无限延长,并永享快乐,因此这一学说对世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那些饱尝荣华富贵之乐的王侯,更是被方士们的神仙学说迷住了心窍。《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都曾派人入海去寻找不死之药,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但统治者们仍乐此不疲。秦始皇征服六国后,自己也很快被神仙学说所征服。方士们对仙山、仙境活灵活现的描述,对仙人随心所欲、无所不能而又长生不死的生活的深情赞美,都令秦始皇心慕神往、沉迷于此而深信不疑。几次巡游全国,秦始皇所到之处,方士们无不闻风而动,云起雾和,使他进一步处于方士文化的笼罩之中。秦始皇笃信方术,反过来又刺激了神仙学说的发展,使求仙之风愈演愈炽,蔚为高潮,成为秦始皇苦苦追求成仙之道的社会基础。
3。海市蜃楼的诱惑。
从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治时代,神仙学说由西方向东方迁移,燕齐滨海之地成为方士文化的中心,这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琅琊、芝罘等地濒临渤海,波涛拍岸,景色壮观,常有海市蜃楼出现。方士们盛传:“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引风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这种美妙异常的景观,显然就是对海市蜃楼现象的生动描绘。由于大批方士对三神山的一再渲染,无疑会使秦始皇信以为真。为求仙药,他几次亲自到琅琊、芝罘等地巡游,并曾长时间停留,想必应该亲眼看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对海市蜃楼那可望而不可及、神奇莫测的变幻,云气缭绕、宫室辉煌的景观,在当时科学文化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下,只能解释成神山仙境。这自然更使秦始皇对神仙学说信之如神,更加激发了他求取仙药的决心和热情。
二、政治因素
秦始皇信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