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五年-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这新的防御阵地,正是采用了周大少团长所研究出来的专门针对冈村宁次中将那个“八”字形进攻部署的,形式上像是一个反“八”字形。
周大少团长个冈村宁次老鬼子不是弄个八字进攻阵型嘛,老子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收拾个老鬼子。他娃对薛岳等南浔线的中国将领们道:
“这种反‘八’字阵型,形如张捕鼠,又似飞剪裁物。
鬼子若犯右,则左、中应;犯左,则中、右应;犯中,则左、右应。始终保持我对敌之数面夹击态势,不怕鬼子来,就怕鬼子不来……”
参与研究的薛岳上将等当时就啧啧称赞,连连好:这比之前中**队的防御阵地多是一线平推的防御部署那真是强太多了。至少,这种防御阵型,保持了周大少团长一贯强调的主动式防御作战的精神。
至于后来,薛岳上将经此南浔线战事,更是把这种周大少团长发明的反“八”字阵型发扬光大了:依据此创造性防御阵地,薛岳上将在其后的三次长沙大战中取得不错的战绩。起来,这一切都是源于周大少团长整得这捕耗儿阵当然这是后话,这里就不多提了。
周大少团长到哪里去了呢?他娃哪怕现在南浔线战事再紧,也得回去了。匆匆忙忙赶回武汉的周大少团长,并没有在武汉稍作停留。随即乘坐自己的枭龙一翅膀飞回了重庆城。
对于他来,1938年的八月一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后来在抗御鬼子长达近六年的对于陪都重庆的战略大轰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重庆人民防空团”在这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正式成立了
这也是半年以后,自川军**旅以后的周大少团长重新拥有的一支私人武装,在这个乱世,有枪就是草头王,他娃又成了重庆城数得上的军阀啦。
哈)
332章 川省省主席的风波
332章川省省主席的风波
周大少团长于1938年八月一日组建的重庆人民防空团,起来连个地方上的保安团的性质都算不上:就不是一个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有编制的武装组织。
一贯对于地方军阀势力深恶痛绝的最高领袖竟然会容忍在抗战大后方的陪都重庆,让一个以前就算是地方军阀的周大少团长拉起这支自称是重庆民间防空自卫团体的私人武装。这是非同寻常的,也让世传周大少团长与最高领袖之间的某些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的谣言喧嚣尘上,那是在重庆及上、下川东地区传的沸沸扬扬。
自从西南王刘湘在38年初病逝武汉以后,曾经在他的统率下本就比较松散的割据一方的四川军阀势力也就算得上是分崩离析了。再加上老蒋一贯的手法又打又拉,此时的四川各处军阀势力大致分成了几大坨子:
最大的军阀势力就是川康地方实力派即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一坨,主要就是从川北出川抗战的川军第22集团军的几个主要力量组成。他们独霸一方,还是属于自己的**王国。
之前,刘湘在四川当省主席没有拢起,现在对于老蒋,这些人自然更不会买他的帐;
原先四川最强的军阀势力刘湘的第23集团军各部,在西南王病逝后,被老蒋打散撤并的,完全分化瓦解了。各奔前程:
有投靠了老蒋的,那自然升官进爵,像王瓒绪上将就担任了川军第29集团军的司令长官。这些人不在少数,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可以理解。
当然,像川军彭焕章、刘元瑭、陈兰亭等几个师长是刘湘残存四川的势力,这些人江湖义气浓厚,对于自己的老长官是不离不弃的。
至于像范哈儿师长、周大少团长这类以前挂着西南王势力的,算是骑墙派。老蒋对这类人也是胡萝卜加大棒:听话就重赏,不听招呼就狠整。
范哈儿和周大少都是揣着明白当糊涂,得过且过,反正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不去趟这池浑水。由于没有具体的趋向,这一老一少倒跟哪一方好像都处的不错的。
俗话,一朝天子一朝臣。西南王一死,他的老巢重庆城自然也得换颜色。
周大少团长的红颜知己《重庆工商时报》的吴梅记者的老汉,刘湘的多年好友当了多年重庆市市长的吴市长也悄然下课。吴老爷子也是看透了这些年的争权夺利的政治生涯的黑暗,风风雨雨早就厌烦了。
干脆彻底赋闲下来,搬到周大少团长赠给他的那套猫儿溪边的别墅住起,当起了寓公。一天端着浓浓的沱茶,或跟三、五老(指当地岁数大的邻居们,不是指多年的那些朋友)友摆龙门阵吹空龙门阵,或闲来垂钓碧溪上,不复乘舟梦日边,亦不亦乐乎哉
那起来,重庆城是哪些掌舵呢?老蒋虽然在重庆大换血,毕竟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得太绝了。重庆城现在掌舵的就是重庆人俗称的两李:
重庆警备区司令官李根固中将;重庆市市长李广坤,就分别是老蒋的亲信和重庆地方势力的代表。这个李根固中将岁数一点,重庆人称为“大李”,自然沉浸官场多年的李广坤市长就是“老李”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或明或暗的“磨合”,这老李和大李也相安无事,和平共处起来。政治有时候白了就是各种势力的利益协调:这代表中央削平地方势力,实现中央集权对四川大一统的李根固中将和代表重庆及上、下川东地方势力、维系既得利益的李广坤市长能够“和谐”的共同治理重庆,虽然看起来奇怪却是顺理成章的。
经过半年的时间,重庆老蒋还算是手拿把攥,比较牢靠了。位于四川西边,成都一隅的原来川康地方实力派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老蒋则是没有力量顾及,也有点鞭长莫及的。
鞭子抽不到,老蒋这个老江湖也是有办法的。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正好给老蒋提供了一个契机。
却老蒋正在处于长江战场上的激烈战事的时候,“后院”起火了:抗战大后方、大基地的四川省又闹了起来
原来是四川留守后方的川军彭焕章、刘元瑭等六七个师长联合起来通电全国,强烈要求将王瓒绪这个兼任四川省省主席的第29集团军司令长官撤职。
这份通电洋洋洒洒,有条有理,文笔流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跳在前面的这几个大字认求不到几个的袍哥师长是傀儡耳),一一历数了四川省省主席王瓒绪上将的种种罪状。这里给大家不妨摆上几个听听:
挑拨中央与川省地方感情,希图坐收渔利,攘夺川康政权,归己掌握;
征兵征实,扰民病民;
侮辱四川出征军人家属;
招权纳贿,卖官鬻爵;
任用私人亲信,广树党羽……
通电最后称,
“请为连即撤换,以平民愤,并请遴选川中德望优隆之人士,主持省政,用顺舆情。”
这几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袍哥师长发出一通文邹邹的反王通电后,充分展示他们地头蛇过江龙的本色,纷纷率领部队开进成都,武装示威游行,搅得成都地区人心浮动,政局不稳。
成都闹事的消息传到最高领袖这里,老蒋差点当场乐得笑了起来。在老蒋看来,四川发生的这种乱事情实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事:
正是老蒋实现削平地方势力,对四川大一统,进行中央集权的好机会。因此,最高领袖在仔仔细细看完了这份由留守四川的几个师长发出的全国通电后,不但一点都不恼怒,反而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有些亲昵地骂道:
“娘希匹,四川这几个烂师长,又闹乱子了”
老蒋就是搞这些把戏的宗师,完全清楚:此次倒王风波,表面是几个留守的川军将领不满意王瓒绪,实际上是由川康地方实力派人物,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人策划并暗地支持的。
这些人无非是在政治上闹闹,再遴选他们欢迎的“川中德望优隆之人士”来主持川政。虽然起来部队都弄到成都坝子去亮相,好像闹得非常凶的样子,其实这些四川地方军阀势力绝不会真刀真枪的造反的:
一则现在全民抗战之际,一致对外,此时造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二则,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川康地方地方军阀势力的实力是不强的,大部分开到抗战前线去了,留守下的部队满打满算六七个师,顶不了啥子事情的。
这个事情啷个办?老蒋心里早就有了主意,到玩政治平衡这一套老蒋是胸有成竹的。
于是最高领袖把中央派往成都的成都行辕主任贺国光,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潘文华等人全找来了。先叫他们出面去成都做那几个“烂”师长的工作,切实要稳定好后方的政局,这是关系到抗战基地的大局……
但是老蒋狡猾地对于这次成都闹事要解决的实质性的问题:王瓒绪这个四川省的省主席是撤还是不撤职,则是闭口不谈。
老蒋难道不知道:王瓒绪的省主席不撤,成都的风波就平息不了。老蒋心知肚明,他先这样子急急忙忙地把中央,特别是地方上的几个地头蛇请出面做工作,那是向大家表明:
中央、他都是不希望有这种风波的,是有诚意解决问题的。其实这是老蒋虚晃一枪,目的隐蔽在后面。
借着这个机会,老蒋名正言顺出来插手地方事务,处理地方事件了。立刻显示出最高领袖成熟的政治手腕与他蹩脚的军事指挥完全不是一回事情的不凡能力。
一方面,最高领袖找到邓锡侯、潘文华等人传话,要他们负责做好几位闹事师长的工作。先切实稳定成都再,至于撤换王瓒绪担任的四川省省主席一事,请他们放心好了,一定尊重大家的意见,中央是有交代的。
既然如此,这工作还用得着邓锡侯、潘文华等人去做嘛?(就是他们这些川康实力派人物暗地撺掇的)回去后只需要把跳在前台上的那几个师长安抚一下就行了。邓锡侯、潘文华等人见目的达到满意而归。
另一方面,老蒋派自己的侍从室侍卫长林蔚中将亲自把四川省省主席、川军第29集团军司令长官王瓒绪上将请来,在自己的书房里,老蒋颇为动情地拉住王瓒绪的手并排坐在沙发上,亲切交淡。
他以一种十分坦诚、关怀备至的口气,要王瓒绪认识大局,看清形势。俗话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此时若不主动摆出个姿态,川人人心难服。弄个不好,到时候被川人轰下台去,那是大家就都难堪了……
王瓒绪上将当时被四川实力派推出当这个四川省省主席就是糊涂,如今又被川人起哄架秧子要撤换更是糊涂,连连自己委屈:
这个四川省省主席才当几个月?啷个就从一个被川人推出对抗中央派遣大员的,弄成了现在这幅川人天怨人怒的样子?
王瓒绪上将面对目前这种民怨沸腾的混乱状况,也是感到进退两难。还请最高领袖理解、支持,对自己的出路做个妥当安排才好。
老蒋早就等着王瓒绪这个话了。其实,最高领袖早已经想好了王瓒绪体面下台的办法:叫王瓒绪以出川奔赴抗战前线亲自指挥川军第29集团军作战为名,主动提出辞去四川省省主席的职务。
王瓒绪上将大喜过望,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完全接受了最高领袖的建议,而且还觉得最高领袖处处为自己着想,虽然丢掉了四川省省主席,反而对于老蒋千恩万谢的。从此对于老蒋死心塌地效命不提。
老蒋略施计,就把这两方面都抹得平平顺顺的。这个时候,他才又把邓锡侯、潘文华等人请去了,此时老蒋露出庐山真面目,直奔主题,中央决定了:
这次一定要给川人配一个极好的省主席。准备让中央大员(这个规格相对于是如今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了)也是四川人的张岳军出任四川省省主席一职。
“不得行哟?”
老蒋的这个决定大大出乎邓锡侯、潘文华等人的意料。随后这些四川人的激烈反对态度也使最高领袖认识到了川人特有的那种辣味:
邓锡侯、潘文华等人坚决反对张群主政四川省,而且言辞激烈,那是丝毫不给最高领袖一点面子的。
邓锡侯、潘文华两位将军那种见了皇帝也不磕头的勇气,着实令人惊讶。但两位川军将领却在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遭狡猾的老蒋给挖坑了还浑然不知:
即他们到底是反对老蒋像给奴隶配主子那样的作法呢?还是仅仅反对张群这个人。其实起来,也是四川人的张群倒是个老资格的政客,且也算是个年富力强的有一定才能的干才。
最高领袖拉长一个脸子,压住火气,竭力做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问道:
“张岳军不也是们四川人吗?们四川人为什么不满于他?”
邓锡侯、潘文华等人张群离川太久,大家都不太了解他,至于他的政治能力、对于川人的感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