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847章

枭臣-第847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枣阳西北遮闭侧翼的戎马之外,张季恒、虞文澄两部都往石桥岭一线聚集,骑营第三旅全部军力也都调过去,沧海去石桥岭坐镇,把旗帜竖起来,”林缚道,“将陈芝虎的注意力就吸引在那里……”
    即使在侧翼留下遮闭戎马,张季恒、虞文澄北上之后,加上之前的刘振之、张壮部,在石桥岭一线聚集的军力也将跨越五万精锐,叫人毫不怀疑在时机恰当之后,淮东军便以雷霆之势,扑击北侧的邓州及新野两城……
    此时守邓州为陈芝虎部将高义,守新野为梁家叛将屠岸。
    关于荆襄会战的收尾一战要如何打,军情司与诸部都进行充分的论证,眼下只是根据现实的形势进行些调剂。军议时间很短,军议之后,林缚与诸将在樊城简略用餐,敖沧海、孙壮、虞文澄等人即北上去石桥岭;稍作休息后,林缚便也出樊城沿汉水北岸往西去黄龙滩视军,周普、高宗庭、陈渍、黄祖禹、唐希泰、罗文虎等人随行,周同留在樊城坐镇。
    黄祖禹所部并入崇城军第一镇师,使得崇城军第一镇师军力达到两万四千有余;黄祖禹在陈渍之下出任副制军,陈渍率部投射到南岸去,黄龙岭前垒则由黄祖禹主持。
    从樊城往黄龙滩的道路已经修复好,相比较南岸襄阳城以西的隆中山地的崇山峻岭,北岸的丘山要平缓很多。由于地势相对较缓,故而比南岸沉积更大规模的泥滩。这些泥滩很难叫敌水军大规模登岸,但从樊城到黄龙滩四十余里地,还是学白河滩那边、每隔七八里便择险处设一烽火墩及防寨,驻以精锐甲卒提防控制汉水的敌军袭击北岸……
    黄龙滩虽名为滩,实际是一条低矮直接直迫到汉水北岸的石岭,崇城军第一镇师所负责的前垒就在黄龙滩的西侧,再往前就是敌将苏庭瞻所守的赞阳、白阳关,丹江入汉水的汊口便在白阳关之后。
    由于燕胡没有足够的运力将南岸襄阳的戎马直接走丹江水道运往上游的武关、甚至更远的丹凤县或商州府城,故而大多在白阳关登岸,再才白阳关沿丹江东岸往淅川走去。
    由于丹江东岸的道路之糟糕,不比从黄龙滩往赞阳去稍好,故而白阳关之敌往淅川运动甚慢,使得此时在白阳关聚集的敌兵甚至要远远跨越新野、邓州两城。
    黄龙滩临汉水是一座名为龙爪岩的岬山,岬山纵深两百余丈,如龙爪探入汉水之中,离水有十余丈高;林缚走上龙爪岩,眺望对岸如龙横卧的庙滩岭,两岸隔着是如此之近,能清晰看见对岸的树木。
    庙滩岭是襄阳与谷城县之间的一座临水横岭,是荆山北麓的余脉,纵横二十里,数座主峰皆有一百六七十丈高,是襄阳以西、谷城以东,汉水南岸除隆山之外最大的一座山岭。即是林缚望过去的对岸山门岩,已经算是庙滩岭的西北麓,山高也只在二十丈左右,与这边的龙爪岩夹立汉水之上,相距也就三百步稍远一些。
    唐希泰早在二十一日就来樊城,对这一片的水文地形都摸了两遍,道:“汉水从上游而来,受龙爪岩所阻,被迫呈半孤形流向江对岸庙滩岭外侧的山门岩,水流受山门岩阻碍,又折射来,直冲我们西岸的天马岩,水流变得极险;派人下潜水中,甚至能见水下有空壶形成、深不见底……”
    林缚点颔首,一路走来,汉水之上都有敌水军监视汉水的哨船驻泊,唯有这一段水面极险,敌哨船即使想抛锚落碇,也有极大可能会给水流裹住撞向山石,没有可能频繁巡哨。
    固然,虽这处水面只有两三百步宽,但如此湍急的水流,使得淮东军也没有可能在这里放置武装洇渡……
    黄祖禹道:“大概每隔两个时辰,敌军会有哨船经过,不过其在襄阳城水寨在闻讯后,要派大量战船逆着水流过来,少需要一天时间;却是敌水军在谷城西及白阳关水军过来要快一些,但敌军未考虑上游会有敌手,故而在上游多为放置将卒渡河的渡船,另外最多就是型的巡哨船,无法在如此湍流之前驻泊……”
    “我们已经往庙滩岭潜伏了几多人?”林缚问道,“若是给敌哨觉察,能守住几多时间?”
    “此时潜伏到庙滩岭有六十一人;一旦架成索道,在天亮之前包含甲械在内,能送一营精锐过去,”黄祖禹道,“敌从襄阳往谷城的驿道在庙滩岭南,他们考虑利用庙滩岭与荆山之间的夹谷阻击我从南面追击来的戎马,故而其营垒筑在庙滩岭的东南麓谷口位置,而我们要架设的过江索道则在庙滩岭西北角的山门岩接驳对岸,敌军闻警走陆路赶来,要绕走四十里地。这么长的时间里,能叫我们将一营精锐送过去,并在山门石南侧建立的防御阵地……”
    “那好,我便在樊城等着们的胜捷!”林缚道,看向高宗庭,“宗庭还有什么不安心的?”
    高宗庭笑了笑,叫罗文虎等几个军情司的指挥参军留下来,他与周普陪同林缚返回樊城去;林缚是过来巡视前垒的,不定敌军在外围也有标兵潜伏过来,他与林缚要在这边停留时间过去,很容易引起敌军不需要的警觉。
    林缚南返回,陈渍、黄祖禹返回西翼的前垒营地,罗文虎随唐希泰留在龙爪岩北侧的山坳里。这里看上去像是黄龙滩前垒的辎营,实际上千人马都在为龙爪石河段之上架设悬索桥做了好几天的准备。
    之所以选择坚持的山门岩架悬索桥,除能饶开敌军的视线以及湍急的水流叫敌水军战船难以长时间停留之外,还有一个关键性原因就是山门岩之后的密林里生有能捆绑悬索的巨木,是天然的锁住悬索的固定物。
    为了迁就对岸的地形,北岸就只能选择了龙爪岩。
    龙爪岩上寸草不生,没有固定悬索的巨木,靠江侧往悬石里凿洞又容易引起水上敌巡船的注意,故而将铁桩插入巨岩之后的石隙里,熔数万斤铁水缓慢的浇入石隙之中,将铁桩与巨岩生根一般连成一体。
    走下岩背,十三根高约四丈的工字形铁柱有如生根一般竖立在那里,罗文虎暗自感慨:换了别家势力,不要架悬索桥了,短短七八天里,将这十三根铁柱生根一般的竖在这里都没有可能。
    可笑罗献成临死之前竟然还想割随州为王!
    这么湍急的水流,即使两岸有固定物,想直接架设浮桥都是极难;即使水流冲不毁浮桥,敌军在上游搞几艘船装满土石,也是一冲即毁;不过,在水面及对岸都为敌军控制规模,架设悬于水面之上的悬索桥又谈何容易?
    当世在峡江之间架设索道或悬索桥:一般不克不及使用麻绳,麻绳太软,拉开三四百步长,绳就会直接荡到水面上,那就成了浮桥。使用铁索链也不成,环环相结的铁环索太沉。
    悬桥与浮桥对铁索的拉力是完全不合的概念,浮桥有浮舟为底,将铁索托住,主要是抗击水流对浮桥的冲力;而一根重于数千斤的铁索绷直悬于水面之上,铁索对两岸锁桥固定的直接拉力,就将大到惊人的水平,而铁索自身的强度能不能承受这么强的拉力也是个疑问。更不要还要叫人畜能行走其上了,很容易直接将铁索桥压垮失落。
    当世在溪河之上造索桥,通常使质量轻而强度及刚性都颇强的竹索。不过就算一夜之间能从龙爪岩与对岸的山门岩之间架起竹质悬索,就算悬索绷得极直,一点不荡下来,离水面也只有十四五丈。敌军控制水面,船从竹质索道之下而过,举火便能烧之……
    在看到淮东所产的铁丝绳之前,罗文虎怎么也无法想象淮东军能在龙爪岩与山门岩之间先造索道、再造悬索桥的……''
    '  '
第154章 渡河
    拉铁成丝倒不是什么新技术。'文字版更新最快到'
    前朝匠师就能造琐子甲,与鳞甲同属上等铠甲之列。
    琐子甲就是用拉铁成丝,再剪丝造环编成链衣以防刀弓。
    只不过琐子甲防箭射、刀砍甚佳,但在防利刃刺击较弱,故而不比鳞甲受将卒欢迎,不过技术传承一直未断。淮东战将也有喜欢在扎甲外再披轻便琐子甲的,作战的防护力尤其高。
    拉铁成丝容易,匠工对细铁丝的淬液退火也有技术积累,可是拉出上百丈甚至上千米的细铁丝,再使细铁丝合股拧编为绳,却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
    淮东在林政君级、载量逾两万石家的超大型海船问世以来,对绳索的强度、韧性就提出更高、更苛刻的要求,特别是系帆桅的绳索又不克不及无限度的粗下去。
    相比传统的麻绳,铁丝及铁丝绳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也唯有淮东在这方面有强烈的需求,才叫淮东匠工能延续折腾好几年、投入大量的资源去完善铁丝绳的技术。
    如今在黄龙滩辎营里储蓄的那几十捆铁丝绳,还远不克不及说尽善尽美,但相比较传统的麻绳、铁索,则着明显的优势。事实上早在两年前铁丝绳就应用于林政君级的海船之上,却非其他势力能了解。
    一根长达五百步的铁丝绳,能承受数万斤的拉力,但总重不过四百斤;而相当强度的铁索,甚至要有数千斤、上万斤。
    就算两岸有能承受数万斤拉力的固定物,将四百斤的铁丝绳与上万斤的铁索横架在湍流之上的难度,也绝对不是同一级度的。虽说铁丝绳悬空在水面之上,也不是绝对没有体例毁去,但绝对比举火烧毁一段麻绳或竹索要困难很多。
    罗文虎乍到铁丝绳以及一捆捆仅有分厘细粗的细铁丝时,心想这玩艺儿造绊马索,在敌骑冲刺之前的战场拉上几道,该他妈的多叫人激动啊!不过他也没有提出来,这种工具只能是一招鲜,淮东军诸将也应该早有考虑,要用只能用一次狠的,远不如其他领域的用途广泛。
    黄昏之时,陈渍与黄祖禹便赶来辎营,辎营里那几个平时穿便衣跟匠工混在一起的工造官,这时也换上制式官服。
    今夜能不能成功在龙爪岩与山门岩之间拉起悬索,决定能不能给至今仍滞留在汉水南岸的八万余敌兵以致命一击,陈渍与黄祖禹又怎么失落以轻心?
    这两天淮东军所展示出来的机密,叫罗文虎异常震惊,为了更好的跟上淮东军诸将的法度,他跟陈渍要求随前部先行渡河参战。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更深刻体会淮东军诸多神鬼莫测的战术。
    燕胡闻警之后,必定会疯狂反扑南岸的滩头阵地。血腥战场,将领身先士卒抗敌搏杀以激厉士气也是必须的,那中高级将领亡于阵前也无法避免。要避免指挥体系因为将官的伤亡而解体,那就派更多的将领过去以有替换。
    罗文虎要随前部先去南岸,陈渍自然不会否决,反而会佩服他的勇气,将他与其他降将区别是开来。
    固然罗文虎要去先去南岸,就要先进行溜索训练。
    由于前期只能最快架设两三根悬空滑索连接两岸,所以最先抢渡到南岸组织前期防御的一营精锐也只能拿索具溜索过河。
    计划先渡河的一营精锐,领头的是旅帅梁寿,削瘦的脸孔,叫罗文虎很难想象梁寿在参军之前只是登州城的一名屠夫,他们早在前两天就给调来,进行经溜索训练。
    进入山坳深处的秘密训练营地,罗文虎才知道淮东军这次抢渡汉水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在占领樊城之前就制定好的方案之一——秘密训练营地里,两根高柱连着一根悬索,溜索说起来也不复杂,但也需要事先进行频频训练,确保过江时不会因为个他人呈现问题而卡在那里。
    在营地里,罗文虎也看到了上百架准备用于封锁河道的精铁床弩、蝎子弩,这时扯下防雨漆布,拉出营地前,在空地上露出狰狞的面目,前垒的戎马也做好准备,准备随时补入龙爪岩这边。
    罗文虎试过两把溜索,身穿甲衣的他,溜过百余米的距离,也没有太难,便与梁寿及营哨诸将进一步研究对岸的山门岩周围及庙滩岭的地形及各种应急作战预案。
    随他们先渡江还有十数匠工,要负责后期的悬索桥架设。
    这次作战不是用滑索送五六百人过去,而是要用铁丝绳在龙爪岩与山门岩之间架设一座可供人马大规模通过的悬索桥,在一两天时间里输送三五千甚至更多的精锐戎马过江,一举切断庙滩岭南麓的襄谷通道,完全破坏南岸敌军的北逃计划。
    这种作战体例,是罗文虎之前想都没有想过的,禁不住叫他想徐州之役时,陈韩三大概到今天还败得稀里糊涂吧……
    罗文虎对陈韩三的徐州溃败也一直疑惑不解,入冬后冻得结实的大河怎么会在突然间就分崩瓦解了呢?但叫淮东军的工造官一解释,罗文虎没想这里的事理竟是如此的简单,没有知识真是害死人。
    入夜后,罗文虎与梁寿率部到龙爪岩后集结;这时起了风,望着阴霾的夜空,罗文虎担忧的问道:“会不会有雨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