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775章

枭臣-第775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一个,颍水比西边的涡水、汴水、泗水要,不规模的水军没有步兵沿岸配合,要是比颍水深入,易给敌兵拦截吃失落,故而淮西要避免燕胡大股骑兵往淮河北岸迫近,会十分的困难。
    岳冷秋在庐州知道先部进入汝阳的戎马有沿汝水、颍水往东南展开的迹象,但燕胡那里具体会用谁为将对淮西用兵,还不得而知,没想到一天刚过,形势就明显开来。
    岳冷秋对刘庭州还了一礼,也不在城外担搁,请他一起乘车。
    虽董原不在寿州,但楚王元翰成以及丁知儒、陈景荣等人,跟刘庭州一样,在淮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董原不在,跟淮西诸人交换意见也一样,要是南阳能守,那自然要尽力去守,要是不克不及守,岳冷秋还要想方设法替池州谋一谋退路。
    进入寿州,也确知道寿州城里风声鹤唳、杯弓蛇影——谁都晓得燕胡拿下关中会顺势南下,非同可,动辄兵败身亡,叫谁能够轻松起来。
    淮西军兵额高达十一万众,但最多时,其中差不多有六万人给董原打散编为屯卒,用在淮河两岸屯田耕作,以补军食之不足。除寿州归董原直辖的一万精锐,淮西持久在涡阳、信阳,仅使陶春、肖魁安率领四万常备戎马。
    屯战结合的办法,是使淮西解脱粮食困局的关键,也由于前期淮西所承受的军事压力不大,才能将大量的戎马裁下来进行屯种。
    可是局势成长到这一步,特别梁成翼弃守河中府的消息确认后,董原也被迫将所有屯卒征入行伍,恢复十一万战兵的满额编制,甚至从处所征辟大量的民夫随军,准备在淮河北岸与燕胡大干一场。
    至于这么做,对农事会有多严重的伤害,这时候也无暇顾及了。
    董原不在寿州,寿州城也无人比元翰成更有资格招待岳冷秋,元翰成便在新建的楚王府里宴请岳冷秋,由刘庭州、丁知儒、陈景荣等人陪席。
    元翰成与岳冷秋也是老相识,昔时困守徐州城,并肩作战半年多,也算是结下深厚的雄谊,由他出面设宴给岳冷秋洗尘,再是合适不过。
    看着楚王与岳冷秋辞让主位,丁知儒站在下首暗自感慨:陈西言逝世之后,要在朝廷里的人脉,倒没有人能及岳冷秋了。
    实话,枞阳大溃之后,岳冷秋被迫向林缚垂头以保存池州军,事实上,丁知儒担忧岳冷秋给林缚当刀使来搅乱淮西的局面。
    事实上,在枞阳大溃之后,林缚调岳冷秋进入淮西,叫池州军在淮西境内整编,或者将淮西划成两块,一块交给池州军戍守,也不是没有可能。
    林缚真要这么放置,依照岳冷秋对淮西诸人,特别是对陶春、刘庭州、元翰成等人的影响力,董原与丁知儒都很难坚决的拒绝。
    还好在梁成翼弃守河中府的消息传开之后,林缚紧急调池州渡江从南面对鄂东之敌作战,丁知儒跟董原才不消担忧岳冷秋会来搅乱淮西。
    推辞半天,岳冷秋与元翰成并肩而坐。
    寒暄片刻,刘庭州耐不住性子,也觉得跟岳冷秋没有需要绕圈子,便直奔主题,道:“淮西粮食刚刚能自给自足,可是战事一开,屯卒都给抽调出去补入军中,秋后的农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粮食必定会再度紧张起来。这些暂且不去管他,较为关键的,淮西还是缺兵甲,枢密院承诺拨一批过来,还承诺调一批战船给淮西,只是一直不见消息。岳督刚从豫章过来,以岳督所见,枢密使他究竟是希望南阳会战能打下去还是不克不及打下去?”
    实话,到这时候,他人不是担忧朝廷有没有决心打南阳会战,而担忧林缚有没有决心打南阳会战。如今名义上受朝廷统治的地区,十之六七都在淮东的控制之下,要是淮东没有决心在南阳跟燕胡决战,大家也只能跟着洗洗睡去。
    岳冷秋虽然不克不及代表林缚,但岳冷秋刚去豫章见过林缚,刘庭州相信以岳冷秋的识人能力,应该能对林缚的心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
    '  '
第76章 担忧
    夜宴过来,元翰成留岳冷秋夜宿楚王府,秉烛夜谈,刘庭州、丁知儒、陈景荣等人告辞离去。''
    侍女摆好棋盘,元翰成与岳冷秋对榻而坐,其他人都退到阁子外伺候,室内点燃着秘制的驱虫香,烛火不甚亮,但明月透窗照进来,洒在暗色的檀木棋盘上。
    “昔时在徐州城里,冷秋与王爷也是这般手谈为乐,一直念怀于心,没想到这次来寿州,还能重温故戏?”岳冷秋哈哈而笑,将装白子的棋盒拿到跟前来,礼让元翰成先落子。
    这时候有车马辚辚之声,听着离楚王府不远,似出西城而去,岳冷秋心想应为往信阳增调的戎马——岳冷秋将棋子拿在手里,问元翰成:“楚王爷,信阳的驻兵增加了几多?”
    “陶春是经岳大人提拨起来的宿将,稳重而善战。再者涡阳据涡水而立,与徐泗淮阳两镇并立,互为犄角,此次燕胡南来,不会主攻涡阳,故而涡阳戎马,三万人守城足以矣……”元翰成说道。
    岳冷秋晓得陶春在淮西,与董原关系不甚密切,长淮军从黄河南岸撤下来之时,军力就达五万之众,后给董原以军屯为借口,将军力裁减到三万驻守涡阳,没想淮西这次大肆扩充战兵,涡阳的驻兵还是没有获得增加。
    虽说燕胡这次的主攻标的目的是南阳,但涡阳戎马增加,能威胁燕胡从汝阳进兵南阳的侧翼,甚至可以果断进击,截断燕胡西路戎马的退路。
    岳冷秋晓得淮西内部有着不和谐的处所,但也不当着元翰成的面点破,说道:“燕胡仗着马兵彪健,在淮河北岸肆无忌惮的穿插渗透,涡阳的军力太小,似乎也不可……”
    “确实,北岸的城垒都需要派驻戎马,不克不及完全抛却不守,实际也分离了淮西的军力,”元翰成说道,“照着计划,除硖公山、寿州的三万戎马留作后备外,近四万军力都要调去信阳,但要不要援南阳,淮西也是争执不下……”
    岳冷秋习惯性的点颔首,董原将四万余军力集中在信阳,看上去是作好随时救援南阳的准备,却是一个进退两便的方案。
    董原真要下定决心打南阳会战,那就不该该平庸的将戎马分离于信阳、涡阳两地,更应该将军力集中在涡阳,以“围魏救赵”之势,威胁燕胡的后路,使其不敢倾全军力南下打南阳。
    正是淮西军力平均的摆设于信阳、涡阳、寿州三地,从里面也就能看出淮西的游移来。
    河中军在汝阳大溃,面对近二十万燕胡大军即将像洪水一样涌来,南阳戎马的士气十分的降低。
    淮西虽然经过紧急带动,军力增加到十一万之多,并且董原又以善治军闻名于世,淮西十一余万戎马,面貌相比两年前,已经大的改观。
    淮西若与南阳联合,军力总数计有十五万。
    即使无法在野战中获得针对燕胡的决定性胜利,依靠桐柏山、淮河、伏牛山等险峻的地形,以及多年在淮河北岸、桐柏山北麓以及伏牛山南脉山系里所修筑的坚固城垒,打一场防御战,也能勉强支撑住。
    燕胡骑兵及降附军陈芝虎等部虽说野战能力极强,但城垒以及险峻的地形,能有效弥补守军的战力不足。
    关键问题是奢家残部以及随州罗献成捋臂张拳,从襄阳、随州,都有对南阳、信阳用兵的通道。奢家残部以及随州罗献成两部加起来,军力高达十七八万,他们要是介入南阳会战,将致使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完全的向燕胡倾斜。
    在这种情形之下,南阳、淮西,哪里还有能胜利的信心?
    固然,淮西对外自然不会流露出犹豫未定的态度,要是淮西都没有信心,难道还能指望着南阳戎马有坚守的决心?
    元翰成如此说,也是不再把岳冷秋当外人。
    岳冷秋对元翰成的信任是有限度的,他如此阅历,怎么可能全无保存的信任他人?但元翰成如此说,他也推心置腹的问道:“淮西还是担忧枢密使言不由衷?”
    岳冷秋此前未听林缚的警告,终至枞阳大败——要是从此之后,岳冷秋将林缚说的所有话都信以为真,那也才太幼维了。
    淮西诸人终究还是怕给林缚玩弄了。
    在所有公函往来里,林缚都暗示会支持梁氏守南阳,也暗示如有需要,庐州戎马随时可援南阳。元翰成也不说是否怀疑林缚的决心,只是就事论事的说道:“枢密使措置袁州有所失策,要是淮东在江西的精锐戎马不克不及及时调出来,仅靠在庐州聚结的戎马,南阳会战胜算还是不大……”
    淮东在庐州集结的战卒仅唐复观、刘振之两部,军力不到三万人。即使淮东战卒天下无双,但受限于军力,即使投入南阳战场,也无法改变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
    而与此同时,因为江西遗留问题,淮东将有六万精锐步兵滞留在江西境内,在这么关键的时刻,竟然不克不及脱身北上参战,不克不及不说林缚在措置袁州问题时存在严重的失策。
    虽说从豫章归来,从林缚那里看不出有抛却南阳的迹象,但岳冷秋心里也没有十分的自信。
    南阳陷落,太后一系的势力将完全的给打压下去,而淮西、荆湖,包含池州军在内,都将受到燕胡最直接的威胁,从而在庙堂之上会完全给淮东牵着鼻子走——从这个角度阐发,林缚抛却南阳确实有莫大的好处,也难怪淮西诸人会担忧林缚有没有打南阳会战的决心。
    可是,抛却南阳,对淮东的坏处也是十分的明显。
    一旦叫燕胡攻下南阳,奢文庄、罗献成两路叛军都降燕胡,届时燕胡在西路的军力总数将高达四十万之巨,并且在地势上将控制汉水、控制桐柏山、控制淮水的上游,并且奢文庄率部与燕胡大军汇合之后,将极大弥补燕胡在水军成长上的不足……
    岳冷秋不敢想象林缚会为抛却南阳。
    岳冷秋与元翰成说话能随便一些,将这些阐发说给他听。
    元翰成听后颔首道:“我想崇国公也不会这么急切,却是招讨使心里有所疑虑。”
    没想到董原对林缚的戒心这么深,岳冷秋暗自感慨,更觉得南阳像一艘在风浪里波动的孤舟,前景更加到晦暗不明。
    清晨时,陈景荣过来说董原昨日到颍口视察,遭遇敌前哨。
    董原随行扈骑在颍水东岸与敌前哨戎马打了一仗,敌前哨戎马给打退,在追逐时,董原肩头中箭,受了伤,夜深时退入涡阳治伤,一时还不克不及回寿州来,派人回过,要岳冷秋在寿州多留两日。
    南阳一定要走一趟,但岳冷秋怕去晚了,会叫燕胡戎马大规模的渗透到南阳境内,他再想从南阳脱身也将变得困难。岳冷秋要去南阳抚慰军民、提振士气,但没有留在南阳与南阳军民同进退、共生死的决心,南阳一行宜早不宜迟。
    既然董原一时不克不及返回寿州,岳冷秋便决定先去南阳,待返回时再跟董原见面。
    *****************
    丹凤县属商州府,为关中东南门户,西秦四塞之一的武关就座落在丹凤县东武关河畔。
    曹家弃关中南撤,但在南撤之前,将武关让给南阳。
    武关在丹凤县东南七十里外,当武关河畔,是旧秦南关,通南阳之要冲。
    武关地形险胜,关城北即为少习山,从少习山北面流来的武河紧贴关城南的白岩山、笔架山缓缓而下,武关就坐落在武关河东去的凸岸上。
    元归政徒步登上少习山南麓的山头,眺望武关周围形势。
    关城西面的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
    武关周围的地形,决定着西地守关御东敌易,而东地守关御西敌难——南阳恰恰是后者。
    从武关西去,走过较为平坦的宽谷,到丹凤县城附近,地形更为开阔,丹江又从丹凤县城西南角绕过,到白阳关汇入武关河往东南而行,一直到南阳西南的淅川县,折向南行,汇入汉水。
    曹家弃关中,长安陷落燕胡之手,南阳要将敌兵挡在西门之外,仅仅守武关是不敷的。
    除武关外,丹江上游的丹凤县以及丹江与武关河合流处的白阳关,都是南阳戎马必守之地;又要提防罗献成、奢文庄诸叛军出襄樊,逆丹江北上,南阳又必须在南面的淅川、新野等地摆设防兵。
    元归政是在岳冷秋之前,就奉太后懿旨来到南阳,以安军心。
    与淮西诸人担忧的一样,元归政与梁成冲等人也担忧淮东会抛却南阳。
    南阳亡而淮西齿寒,但齿再寒,形势再艰难,燕胡想要在南阳之后紧接着攻陷淮西,也是极困难的。淮西只要守住淮河及桐柏山一线,至少没有马上就灭亡的担忧。可是,对元归政、梁成冲、梁成翼他们,南阳要是失落,他们最后的一点依仗,也将完全的丧失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